<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span>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尚志市东北抗联烈士纪念馆,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9日清晨6.30分,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第23会员组党支部和会员组,组织53名党员和会员乘坐旅游大巴车前往尚志市参观东北抗联纪念馆和碑林。活动结束后,组织大家游览了尚志石咀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旅游大巴车上气氛活跃,一路歌声,一路笑声,从抗战歌曲唱起,齐唱到独唱,最后到前后分成两部分,拉歌对唱,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青春岁月。</p> <p class="ql-block">大家统一着装,身穿知青杉,党员们佩戴党徽。</p> <p class="ql-block"> 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次活动是一次爱</span>国主义教育:通过参观进一步了解抗联历史和英雄事迹,让党员和会员深刻了解到东北抗联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牺牲,激发党员和会员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p><p class="ql-block"> 传承抗联精神: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馆的存在使得抗联精神得以传承和弘扬,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坚韧不拔。</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坐落在尚志烈士陵园、尚志碑林院内。</p> <p class="ql-block">东北抗联的抗日历程长达14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旗帜,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如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游击队等)即开始了抗日斗争。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抗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历时14年,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武装力量之一,为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知青队伍走进园内先合影留念,再向纪念馆走去。</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始建时间是1984年6月15日,尚志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建立赵尚志、赵一曼纪念馆的决议,1986年10月纪念馆在尚志烈士陵园内落成 。</p> <p class="ql-block">在抗日烈士赵尚志赵一曼纪念馆门前集合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踏入尚志市抗联纪念馆的瞬间,时光仿佛被拉回烽火连天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首先开展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p> <p class="ql-block">党支部书记徐金凤讲话并领誓了誓词。</p> <p class="ql-block">28名党员再一次举起右拳,重温那段滚烫的入党誓言。</p> <p class="ql-block">党员们与党旗合影。</p> <p class="ql-block">前言</p> <p class="ql-block">抗日斗争历史: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东北人民奋起反抗,赵尚志、赵一曼等抗联将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日军展开了长达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为保卫祖国、抗击侵略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民族英雄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著名的将领。</p> <p class="ql-block">民族英雄赵一曼领导东北抗日活动。</p> <p class="ql-block">走出纪念馆,心情会从最初的沉重慢慢沉淀为一种复杂的力量。你会更清晰地意识到,今天的和平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无数人用生命托举起来的。和平年代的我们,该如何接过他们的接力棒?或许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认真生活、守护脚下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尚志市烈士陵园的碑文,是纪念东北抗日联军英烈(尤其是赵尚志等核心人物)的重要载体,其意义、历史背景与对后人的作用紧密关联着东北抗联的斗争史和民族精神传承。</p> <p class="ql-block">走进碑林,青石板上的刻字又以另一种厚重直击人心——“还我河山”的苍劲笔力里,藏着和纪念馆里同样滚烫的家国魂。</p> <p class="ql-block">碑文以简洁而庄重的文字,浓缩了东北抗联在尚志地区乃至东北全境的抗日历史,是对抗日先烈牺牲精神的官方确认和历史定格,为后人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提供了直观的文字凭证。</p> <p class="ql-block">碑文精神象征:它不仅是纪念性建筑的一部分,更象征着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不屈意志。碑文所承载的“忠贞报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抗联精神,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尚志碑林,即是书法艺术的固态结晶,更是人民对英雄的永久思念。</p> <p class="ql-block">碑文是精神传承的纽带:它将历史与现实连接,让后人在瞻仰碑文时,深刻理解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激励人们继承抗联精神,在时代发展中坚守初心、担当使命。</p> <p class="ql-block">总之,碑文既是历史的“纪念碑”,也是精神的“传声筒”,让先烈的故事和精神跨越时空,持续影响着后人。</p> <p class="ql-block">参观碑林后的感受:文字背后的精神共鸣。碑林的石碑沉默矗立,碑上的文字却比任何声音都更有穿透力。有的碑文短短几句,却刻下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有的记录着烈士牺牲时的年龄,比我们下乡时还年轻。指尖拂过冰凉的石碑,看着那些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却依然刚毅的字迹,会突然觉得,这些文字不是冰冷的刻痕,而是先烈们未说尽的话。它们像一座座精神坐标,告诉你什么是“民族脊梁”:是面对强权时的不屈,是为信念献身的坚定。这种感受很安静,却后劲十足——它让你明白,有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就像这些石碑,历经风雨,始终矗立。</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后,我们又来到了尚志石咀山公园游玩。使我们的活动,既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又是一次郊游,更是一次铭记历史,弘扬抗联精神的普及。</p> <p class="ql-block">摄影与录像:刘荣芳、王立仲、陈刚、邹琴、郝俊英、辛鸿照、宋兹香、唐伟、周婷、于兰英、李景霞、金晔军、徐金凤</p><p class="ql-block">编辑:徐金凤</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第23会员组党支部</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第23会员组</p><p class="ql-block"> 2025.7.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