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甘肃 向往之旅

钟恺

兰州 <p class="ql-block">  在西北大地的褶皱里,兰州如一颗镶嵌在黄河臂弯的明珠,将千年的历史沉淀与现代文明的脉动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交响曲。这座因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书写着属于黄土高原的独特浪漫。</p> <p class="ql-block">  怀揣着对美食的期待,漫步在兰州的街头巷尾。街边的店铺陆续开门,兰州人的一天在牛肉面的腾腾热气中渐渐苏醒。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面香和牛肉汤的醇厚味道。</p> <p class="ql-block">  胡家包子在兰州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是很多老兰州人记忆里最扎实的早餐。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和文化。包子皮是用老面引子发出来的,带着自然的麦香,口感松软又有嚼劲。再喝上一口胡辣汤,虽然胡椒味较重,但正是这种独特的辣味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兰州炒面片的灵魂在于手工面片,高筋面粉揉制,反复擀叠后切成均匀薄片,下锅一炒,嚼劲十足。配菜堪称豪华,羊肉或牛肉鲜嫩多汁,搭配西红柿、洋葱、蒜苔、青椒等,红的鲜艳、绿的清爽,每一口都是丰富味觉享受。大火爆炒,让锅气渗透每一处,香料巧妙融合,咸香微辣中带着蔬菜清甜,再加上油泼辣子的独特焦香,味道层次丰富到让人叫绝。</p> <p class="ql-block">  来兰州,没吃春台手抓羊肉,那可不算真正到过这座城!春台手抓羊肉,堪称兰州美食界的金字招牌,承载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饮食文化与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春台的手抓羊精选甘肃本地优质山羊,每一块羊肉都肥瘦相间,鲜嫩多汁。在炖煮时遵循“一把盐、一口锅”的传统哲学,保留羊肉原汁原味,入口软烂脱骨,没有一丝膻味,反而带着淡淡的奶香 。招牌羊肋条必点,咬下去瞬间,肉香四溢,满满的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  羊皮筏子——这些由13个羊皮胎扎成的筏子,每个皮胎都经过盐水脱毛、菜油涂抹、细绳扎口的繁琐工序,最终在筏客子的巧手下,与水曲柳木条结合成能承载五六人的“水上扁舟”。</p> <p class="ql-block">  原来兰州的白天,从不是简单的“看景”。而是黄河的脉搏敲在心上,是中山桥的钢铁骨血里藏着的故事,是站在河岸边时,突然懂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也懂了“黄河母亲”四个字里沉甸甸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  踏入甘肃博物馆,仿若穿越时空,步入丝路的历史长廊。彩陶上灵动的纹路,诉说着远古先民的智慧;佛造像庄严静穆,散发着宗教艺术的神秘魅力;丝绸之路上留存的文书、器物,见证着东西方贸易与文化的交融。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信使,无声却有力地讲述着甘肃大地的沧桑巨变,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从甘肃省博物馆驱车向南,银滩南路的甘肃简牍博物馆如同一座从汉代走来的书斋。这座以“简以承典,牍以载道”为理念的建筑,用十万枚简牍构筑起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在“悬泉置”展厅,一枚枚木牍上的墨迹依然清晰,戍边将士的家书、商队的货单、驿站的接待记录,将两千年前边塞生活的烟火气扑面而来。当指尖抚过复刻的居延汉简,仿佛能触摸到烽燧下士卒握笔的粗糙手掌,听见他们用浓重的关中口音念出“顿首再拜”的敬语。</p> 兰州水墨丹霞 <p class="ql-block">  七月的兰州,阳光如熔金般倾泻,我们全家怀揣着对亿万年地质史诗的敬畏,踏上了兰州水墨丹霞的VIP尊享之旅。这座距市区仅12公里的丹霞奇观,以“中国最大红山湾地貌”之名,将白垩纪的红色岩层与丝绸之路的文明密码熔铸成一幅流动的史诗画卷。而此次VIP行程的特别之处,在于我们选择了“自下而上”的探索路径——从峡谷底部的原始秘境出发,沿着地质演化的脉络逆向攀登,最终在海拔1959米的丹顶揽胜观景台俯瞰全景,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当夕阳为丹霞镀上最后一抹金边,我们踏上归途。这片1.5亿年的地质史诗,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生态课——每一道地球纹理,都是自然与文明对话的见证。让我们从微观到宏观,完整理解了丹霞地貌的演化逻辑。这或许就是VIP行程的深意:以最谦卑的姿态,触摸最古老的时光。</p> 张掖七彩丹霞 <p class="ql-block">  当车轮滚滚驶向张掖,我的心早已被那片传说中的七彩丹霞紧紧攫住。终于,我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开启了一场深度探寻七彩丹霞奥秘的梦幻之旅。</p>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深入地感受七彩丹霞的魅力,我选择了深度游路线。专车带着我驶入了人迹罕至的区域,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有宁静与神秘相伴。</p><p class="ql-block"> 来到卧虎峡,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叹不已。巨大的彩色丘陵如同一只沉睡的猛虎,静静地卧在大地之上。那起伏的山峦,仿佛是猛虎强壮的身躯;那斑斓的色彩,又像是猛虎身上绚丽的皮毛。我小心翼翼地沿着小径前行,生怕惊扰了这只沉睡的“巨兽”。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泥土的芬芳,那是大自然最原始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便是七彩屏峰。这里的山体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屏风,矗立在天地之间。山体上的色彩层次分明,从山顶到山脚,依次呈现出不同的色调,仿佛是大自然用渐变的方式展示着它的神奇功力。我站在山脚下,仰望着这座巨大的彩色屏风,心中充满了敬畏之情。</p> <p class="ql-block">语文课本封面拍摄点</p> <p class="ql-block">国家地理拍摄点</p>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栈道漫步,脚下的土地仿佛带着岁月的温度。每一块岩石、每一道沟壑,都像是大自然这位伟大艺术家留下的独特笔触。在这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所有的烦恼和疲惫都被这绚丽的色彩一扫而空。</p> <p class="ql-block">  万象土林谷则是另一番景象。独特的窗棂宫地貌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岩壁上的层理构造如书页般层层叠叠,记录着远古海洋与陆地的交替更迭。走在谷中,抬头仰望,天空被岩壁分割成一块块,仿佛是一个个神秘的窗口,透过这些窗口,我仿佛能看到远古时代的景象。中外游客常将它与张家界、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而它独有的丝路文化印记更添魅力。峡谷深处的远古岩画与丝路古道遗迹,诉说着昔日商旅往来的繁华,让壮美自然与厚重人文在此相拥。</p> <p class="ql-block">  离开七彩丹霞土林风景后,我的心中依然充满了震撼和感动。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有着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也让我对生命和历史有了更深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踏入张掖博物馆,仿若推开一扇通往河西古道的时光之门。馆内藏品似繁星,北凉的铜弩机镌刻着金戈铁马的豪情,西夏的瓷瓶流转着丝路交融的绮光。画像砖上,古人宴乐逐鹿,烟火气穿越千年扑面而来。沉浸式展厅里,光影交织,驼铃阵阵,将丝路盛景鲜活重现。文创区中,一枚枚书签、一件件模型,让历史触手可及。</p> <p class="ql-block">  张掖大佛寺——刚入寺门,红墙灰瓦,山门庄严肃穆。院内清荷映日,游客们脚步轻缓,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顺着小径前行,便来到了大佛殿。亚洲最大室内木胎泥塑卧佛静静安卧于正殿之中,佛像衣纹流转、神态安详,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代工匠的巧思与匠心。凝视着卧佛,仿佛能看到当年工匠们精心雕琢的场景,他们将信仰与技艺融入每一刀、每一斧之中,才造就了这尊传世之作。</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大佛寺内,抚摸着古老的门廊,感受着岁月留下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牛肉小饭——张掖极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它虽名为“饭”,实则非饭,是将面切成小丁状的“饭粒”。精选优质牛肉熬成浓郁鲜香的汤底,把面丁放入其中煮熟。牛肉切成小块,鲜嫩入味,配菜有豆腐、粉条等。吃上一口,面丁爽滑筋道,吸满了牛肉汤的醇厚滋味,牛肉香嫩,配菜丰富口感。清晨来一碗,暖胃又暖心,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  炒拨拉,这道源自甘肃张掖的特色小吃,带着西汉烽火的传奇色彩。它以猪、羊杂为主料,搭配洋葱、辣椒等,在铸铁鏊子上经猛火爆炒而成。制作时,师傅一手摇鼓风机,一手持铲子“拨拉”食材,还会加烈酒去腥,火焰升腾间香气四溢。炒拨拉口感丰富,羊杂鲜嫩有嚼劲,各种味道相互交融,香辣适中、肥而不腻。</p> 嘉峪关 <p class="ql-block">  踏入夜幕下的嘉峪关关城,19:30准时入园。开城迎宾仪式庄重热烈,瞬间将人拉入历史情境。登上城墙,大漠落日与戈壁同框,壮美至极。21:00的长城史诗光影秀堪称重头戏,激光与投影交织,驼铃古道、金戈铁马、飞天壁画在古老城墙上流转,千年沧桑尽现眼前。外城墙的光影互动区趣味十足,摆pose可生成敦煌飞天剪影。西门关楼前表演不断,天黑后视觉效果更佳。</p> <p class="ql-block">签署出城的通关文牒</p> <p class="ql-block">  悬臂长城——当黄土夯筑的城墙在晨光中浮现时,恍若看见五百年前肃州兵备道李涵带领军民夯土筑城的场景——1539年,这道横跨黑山石关峡的军事屏障拔地而起,如今仅存750米,却以45度倾斜的险峻姿态,将明代戍边将士的智慧镌刻在山脊之上。</p> <p class="ql-block">  沿着首尾墩台间的台阶拾级而上,土黄色的城墙在烈日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每走十步,手掌便不自觉抚过斑驳的墙砖,那些被风雨侵蚀的凹痕里,藏着嘉靖年间工匠夯土的节奏。行至半山腰,城墙突然收窄为仅容一人的宽度,左侧是裸露的岩壁,右侧则是垂直落差百米的深谷。此刻方知"悬臂"二字的分量——这段231米的城墙如巨龙倒挂,最陡处坡度达60度,需手脚并用方能前行。</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检票口的"水门"遗址前回望。这道凌空倒挂的城墙,曾是抵御外敌的屏障,亦是文明交融的通道。如今,它以更包容的姿态,向每个攀登者讲述着关于坚守与开放的中国故事。</p> <p class="ql-block">  嘉峪关特色面,根根爽滑劲道,似灵动丝线在齿间跳跃。醇厚鲜香的牛骨汤,历经数小时慢火细炖,每一口都是浓缩的精华。搭配上鲜嫩牛肉与香辣红油,瞬间唤醒味蕾。</p> 敦煌 <p class="ql-block">  敦煌,于我而言,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与奇幻色彩的名字。它像一本古老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又似一幅绚丽的画卷,每一笔都勾勒出大漠的壮美。而雅丹魔鬼城,便是这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吸引着我踏上这场深度探秘之旅。</p> <p class="ql-block">  随着车辆逐渐靠近魔鬼城,一种莫名的兴奋和紧张感涌上心头。终于,我来到了敦煌雅丹魔鬼城入口。这里,狂风呼啸而过,发出尖锐的呼啸声,仿佛是魔鬼在低吟,又像是历史在诉说。我裹紧了身上的衣物,戴上帽子和口罩,抵御着这强劲的风沙,正式开启了这场与魔鬼城的亲密接触。</p> <p class="ql-block">  告别了经典景点,我们驶入了吉普车专线的精华部分——无人区。这里没有游客的喧嚣,没有道路的束缚,只有一望无际的沙漠和形态各异的雅丹地貌。吉普车在崎岖的沙漠中颠簸前行,时而爬上陡峭的沙丘,时而冲下低洼的谷地,每一次起伏都让我们心跳加速。</p><p class="ql-block"> 沿途,我们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雅丹造型。有的像古老的城堡,在风沙中坚守着岁月的秘密;有的像巨大的蘑菇,仿佛是沙漠中的精灵;还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随时准备冲向蓝天。司机师傅告诉我们,这些雅丹地貌每天都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也许明天再来,它们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在无人区的深处,我们停下车,静静地坐在沙漠上,感受着这一片寂静与荒凉。远处的地平线与天空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阳光洒在沙漠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让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暖而明亮。我闭上眼睛,聆听着风声和沙粒流动的声音,仿佛能听到大自然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  在敦煌的行程里,我一直盼着傍晚去鸣沙山·月牙泉看日落。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我怀揣着满心期待,踏入了这片神奇的沙泉世界。</p> <p class="ql-block">  沿着沙丘的斜坡向上攀登,看似不高的距离,却因沙子的松软而变得艰难。每走几步,就得停下来喘口气。但沿途的风景让我忘却了疲惫,金色的沙浪层层叠叠,在微风中泛起细腻的波纹,仿佛是大海在沙漠中留下的温柔印记。偶尔还能看到几只小蜥蜴在沙地上快速穿梭,为这片寂静的沙漠增添了一丝生机。</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西斜,天空被染成了一片绚烂的橙红色。那轮红日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球,缓缓地向地平线坠落。金色的阳光洒在沙丘上,将每一粒沙子都染成了金黄色,整个沙漠仿佛变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地平线以下,夜幕渐渐降临。月牙泉周围的灯光亮了起来,为这片宁静的沙泉世界增添了一份温馨的氛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午八点,骆驼🐫开始上班了.......</p> <p class="ql-block">  踏入敦煌莫高窟,仿若穿越时光隧道,步入一场跨越千年的艺术盛宴。窟内,壁画似流动的史诗,线条灵动飘逸,色彩鲜艳如初。飞天身姿轻盈,彩带翻飞,似要冲破壁面,遨游天际;佛像庄严肃穆,慈眉善目,散发着宁静祥和的气息。每一幅画、每一尊像,都凝聚着古代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这里不仅是艺术的宝库,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不同时代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诉说着丝绸之路的繁华与沧桑。走出洞窟,阳光洒在身上,而那洞中的震撼与感动,已深深烙印在心间,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敬畏。</p> <p class="ql-block">  我深知,这只是与甘肃的初遇,未来,我定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探寻更多未知的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