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这样写

那样笑靥如花

<p class="ql-block">“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当吟诵王安石的《元日》,你的眼前是否会浮现红彤彤的春联和全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画面?</p><p class="ql-block">“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读罢《正月十五夜》,你的眼前是否会浮现元宵佳节灯火辉煌的景象?</p><p class="ql-block">“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王建在中秋夜望月思乡,而你是否在为中华传统节日的作文发愁?</p><p class="ql-block">其实,刚刚老师已经告诉大家一种引入传统节日的方式了,也就是引用古诗词,那如何让读者走进你写的节日,并且感同身受呢?老师总结了以下三种方法:</p><p class="ql-block">一、多个场景连续写,展现节日全貌</p><p class="ql-block">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往往包含多个环节,你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活动流程,选取几个典型场景进行描写,使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丰富。</p><p class="ql-block">1.时间轴串联法:按照“节前——节中——节后”的顺序,选取不同时间点的活动来写。</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写的是春节,可以写“腊月备年货→除夕贴春联→初一拜年→元宵赏灯”,这样读者就能体验到春节的过程,了解最地道的春节习俗。如果你也有很多内容想写,不妨试试这种方法,连续写多个活动场景,把过节的过程写完整。</p><p class="ql-block">2.活动流程法:围绕一个核心习俗展开,描写准备、进行、结束的过程。</p><p class="ql-block">例如写端午节,可以写“采粽叶→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在描写的过程中,要用过渡句衔接场景,如“刚包好的粽子在滚烫的水里翻滚,不一会儿,一股香味就飘到了我的鼻尖,真让人口舌生津……”</p><p class="ql-block">为避免流水账,每个场景要有重点,详略得当。例如可以把包粽子的过程写详细一点,吃粽子一笔带过即可。</p><p class="ql-block">二、聚焦“重头戏”,写出节日特色</p><p class="ql-block">每个节日都有最具代表性的习俗,如中秋的赏月、清明的扫墓、元宵的猜灯谜等。我们一定要抓住核心活动,详细描写,让文章有亮点。</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采用特写法来写?何为特写法?就像电影镜头一样,放大某个精彩瞬间。比如在写中秋节制作月饼的场景时,可以把制作的过程放大,如:</p><p class="ql-block">当我把一个月饼从模具里倒出来时,我惊呆了:这月饼底部的馅儿突出来一大块,上面却由于馅儿太少,凹进去一大块,模具上的花纹都印不上,怎么看都丑啊!</p><p class="ql-block">这段描写中,把月饼写得很鲜活,正是因为放大了月饼制作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另外,我们也可以用感官描写法来写,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让场景更生动。</p><p class="ql-block">例如:</p><p class="ql-block">写中秋节,可以写“月饼的甜香弥漫在空气中”“月光像水一样流淌在院子里”。</p><p class="ql-block">写春节,可以写“今晚的烟花璀璨夺目,一会儿如天女散花,一会儿又像晶莹透亮的星星向你扑来,一会儿又变成蘑菇云向上升腾……”</p><p class="ql-block">在描写场景时,为了让场景充满活力,可以多用动词和比喻,如“龙舟像离弦的箭,劈开水面”。你们看,把龙舟比作离弦的箭,足见龙舟速度之快,一个“劈”字力量感十足,从侧面反映出赛事之激烈。</p><p class="ql-block">在描写场景时,还可以加入人物语言、动作,如“奶奶笑着说:‘慢点吃,粽子多着呢!’”这样写,让读者有了更真切的感受。</p><p class="ql-block">三、加入感受与体会,升华主题</p><p class="ql-block">传统节日不仅是热闹的活动,更蕴含着文化传承和情感寄托。我们要在作文结尾自然抒发感悟,让文章更有深度。</p><p class="ql-block">1.情感升华法:由节日习俗联想到文化或亲情。</p><p class="ql-block">示例:写清明节扫墓,可以写“看着墓碑前的鲜花,我明白了祭祖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对亲人的思念。”</p><p class="ql-block">再如有学生在习作中写道:“妈妈回家搓了许多麻花炸着吃,又做了许多鱼肉丸子,这是我们家乡过春节的习俗,每年必有,寓意‘生活如花’‘年年有余’,这也是妈妈对我成长的期盼!”</p><p class="ql-block">2.对比感悟法:通过今昔对比,体会传统的意义。</p><p class="ql-block">许多人感慨如今过年越来越没年味儿了,那我们可以把过去过年的场景和现在对比,感受春节的意义,我们可以写“虽然现在能手机抢红包,但一家人围坐包饺子的温馨,才是最珍贵的年味。”</p><p class="ql-block">避免生硬说教,感悟要自然流露,要让读者在不经意间共情,如有学生在写端午节时,关注到奶奶的手早已布满深深的皱纹,可奶奶依然用粗糙的手捏着粽子,这时,我们可以升华情感,例如:“摸着奶奶粗糙的手,我忽然懂了,端午的粽子包裹的不只是糯米,还有浓浓的爱。”</p><p class="ql-block">再比如写清明节,可以这样结尾:清明追思,有时我们想念的是一个名字,有时是一段细节,有时是一抹微笑……只要想念还在,那个人就永远不会消失。</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同学们,中华传统节日是流淌在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寄托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对团圆的期盼、对先贤的追思。</p><p class="ql-block">清明的细雨纷纷,诉说慎终追远的深情;端午的龙舟竞渡,激荡爱国忧民的赤诚;中秋的明月皎皎,照亮万家团圆的温情……这些节日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文化的丰碑,快用文字记录这些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让读者透过文字嗅到节日的味道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