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吐鲁番,火焰山,葡萄沟,坎儿井,交河故城一日游。

翰墨

<p class="ql-block">火焰山,位于吐鲁番境内,横亘于吐鲁番盆地中部,西起桃尔沟,东至柏树沟,西南为艾丁湖,东南为库木塔格,北部为博格达山山前倾斜平原。大致在东经89°10’~90°10’,北纬42°50’~43°5’范围内,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全长约100千米,宽5~8千米,面积约600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火焰山为天山支脉之一,形成于五、六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千万年间,地壳横向运动时留下的无数条褶皱带和大自然的风蚀雨剥,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势和纵横的沟壑。火焰山的整个山体,全部由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些砂岩和页岩是距今约1.7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早白垩世的砂粒和泥土堆积而成的。那时气候异常炎热,堆积的砂石泥土中的铁元素经过高温氧化,雨水淋漓,形成了大量红色的氧化铁。这些堆积物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褶曲隆起,抬升成山,兀然崛起在深凹的吐鲁番盆地中,构成了火红底色的火焰山山体。最高峰在鄯善县吐峪沟附近,海拔831.7米,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7.8℃,火焰山山体阳面地表最高温度可达89℃。</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市葡萄沟风景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京新高速与Z474交叉口东北侧,是吐鲁番市境内一处沟谷(景区),因盛产葡萄而得名[4]。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布依鲁克”,意思是“长着又多又好葡萄的地方”。南北朝时,吐鲁番已成为重要的葡萄种植产地。从洋海古墓出土的一根葡萄藤考证,当地种植葡萄的历史在3000年以上。葡萄沟全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是天山山脉博格达峰南坡前出带中的一个褶皱,区内布满了葡萄园,居住着9000余名维吾尔、回、汉等农民。布依鲁克河(人民渠)水穿谷而过,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与火焰山形成反差。晾葡萄干的荫房为方方的土房子、四面用士坯砌出透空的墙、葡萄就长串长串的在里面挂着,吐鲁番特有的干燥的热风吹上40多天,就成箭萄干了。</p> <p class="ql-block">  坎儿井是中国新疆干旱地区特有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2024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现存1540条(截至2024年),通过竖井、暗渠等结构实现无动力自流灌溉。</p><p class="ql-block"> 工程结构与原理,坎儿井由‌竖井‌(通风定位)、‌暗渠‌(地下输水通道,最长25公里)、‌明渠‌(地表引水)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天山雪水渗入地下的潜流,依地势坡度自流引出地表,在吐鲁番年均蒸发量达3000毫米的极端干旱环境下,蒸发损耗不足5%,堪称“地下万里长城”。‌‌‌‌</p> <p class="ql-block">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座岛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最早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p><p class="ql-block"> 交河城址,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吐鲁番市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半岛。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吐鲁番的干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城内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场、藏兵壕、寺院佛龛中的泥菩萨都还可以找到。寺院占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从空中俯视,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