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0日早,我在建水无隐良居酒店退房。7点刚过,我和朋友离开酒店步行前往大板井去吃早饭。昨晚刚下过雨,空气湿润。7:25,我们到达大板井,左边高墙后就是大板井,右边是我们准备吃早饭的板井豆腐坊 <p class="ql-block">大板井正式的名字叫溥博泉,位于建水县临安镇西正街。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占地面积44平方米,其名出自《中甯》“滹博渊,而时出之”。井口圆形,直径2.7米,高50厘米,厚12厘米,由六块弧形石板中间用六棵石柱琢槽相扣而成。井水清澈透亮,经久不涸, 取而复满,其井和水质名列建水水井之首,有“滇南第一井的美誉”。溥博泉是建水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水古城演变的重要实物见证之一</p> <p class="ql-block">井边挂着红色和绿色水桶,供大家共同使用。每天一早一晚,当地人拿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水桶来这里取水,这是当地人数百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据当地人说,从来没见到井水干枯过</p> 这位大姐装满两大塑料桶井水,推着双轮小车回家 <p class="ql-block">大板井旁的板井豆腐坊为一栋二层小楼。根据墙上的简介介绍,板井豆腐坊于清光绪年间开业,制作的曾氏豆腐店至今已相传六代。由于家就位于得天独厚的云南红河州建水县西门古井大板井旁,就近取用甘醇的西门大板井水,做出来的豆腐细腻、嫩滑,吃起来口感较佳,从而铸就了经典品牌板井豆腐坊。板井豆腐坊所做豆腐香又鲜,久吃不厌,富含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豆腐坊,一层是卖各种豆制品的柜台。豆制品品种很多,有豆腐、豆干、臭豆腐乳等,红圈里的包浆豆腐是他家的主打产品,20元100个,价格实惠</p> 旁边的大房间是制作车间。板井豆腐坊使用优质大豆,采用西门大板井的井水,这口井水质清甜甘冽、富含矿物质,属弱碱性泉水,能使豆腐口感绵密、洁白细嫩、松软味美。制作豆腐工艺要经过浸泡、粉碎、磨浆、生浆稀释、分浆、煮浆、点豆腐、包豆腐、压豆腐、晒豆腐等12道工序。区别于其他地方用石膏或卤水点豆腐,建水板井豆腐采用豆腐原汁自然发酵而成的酸浆来点卤,使豆腐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味道更加纯正、醇厚。眼前这块区域将浸泡后的黄豆粉碎、将豆浆和豆渣用纱布分离和煮豆浆,可以看到这里大量使用了机械,现场噪音大且热气腾腾 <br><div>旁边这块靠门的区域有两位女工正在包豆腐,这是制作豆腐的关键环节。手工包制可以保证豆腐质地紧实均匀。手工包制时,师傅能通过纱布的松紧度精准控制豆腐的紧实度,让豆花中的水分均匀排出,避免出现局部松散或过硬的情况,最终形成质地细腻、弹性十足的豆腐。同时可以控制规格统一,板井豆腐讲究大小规整(传统为三寸见方),手工包制时可凭经验快速调整每块豆腐的用量和形状,确保成品大小一致,这是机器批量生产难以精准实现的。经我询问,她一天可以包2000-3000个小豆腐</div> 豆腐包好后要用木板压住去水,再去掉纱布,晾晒发酵。让豆腐在适宜的空气中自然干燥,直到表面逐渐变成黑黄,这一过程大约要5-6天。晾晒后,一块白嫩的豆腐才会出现在炙热烤炉的铁壁上。 顾客可以到板井豆腐坊二层吃早餐,品尝他家的豆腐和豆花。豆腐豆花5元一位,旁边的两个盆里分别盛有豆腐和豆花,另外还有一大桶豆浆,桌上放有各种调料,我觉得直接品尝豆腐豆花不填加调料味道才最纯正。除豆腐豆花外,还有油条等主食,油条切成小段按份卖,一份也是5元。 我和朋友各买了一份豆腐豆花和油条、炸豆皮和煮鸡蛋,在餐厅里刚好碰到几位来自北京的自驾游老年人,大家对大板井豆腐赞不绝口 早餐后,我俩打车来到临安站,此时天气阴沉,感觉要下雨 我们在候车室换票,和众游客在站台拍照留念,然后登上小火车,在第3节车厢的23和24座位坐下 <div>建水小火车铁路的前身是个碧临屏寸轨铁路,最初主要用于运输锡矿资源。个碧临屏铁路于1915年4月开工修建,是云南人民自主筹资修建的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当时,为了抵御法国通过滇越铁路掠夺云南的矿产资源,云南民族资本决定修建这条铁路。1936年,个碧临屏铁路全线通车,它将锡矿资源丰富的个旧与滇越铁路联通,成为滇南经济的命脉。1970年,寸轨铁路被改造为米轨。2003年,该铁路暂停客运服务,2010年全面停运。直到2015年,建水县重启米轨小火车运营,将其改造为旅游观光线路。</div>小火车从临安站出发,依次经过双龙桥、乡会桥,最后到达团山民居站,运行时间1.5小时。因为晚上要回昆明,我还要到朱家花园、建水文庙、学政考棚和临安府署参观,所以,我打算只坐到乡会桥就下车,然后打车去参观其他景点 9:00,小火车准时发车。内燃机车头汽笛长鸣,我们开始愉快的旅行。因为不是无缝钢轨,在经过两条铁轨的接缝时,能听到“咣当咣当”的响声,车身也在明显的晃动 车厢内饰包括座椅、顶棚和地板等均为木质,坐在里面有一种强烈的复古感。因为铁轨为米轨,比国内大部分1435毫米的标准轨窄43.5厘米,差不多刚好少一个座位的宽度,故硬座车厢每排座椅为2-2布置而不是常见的3-2布置 座椅两两相对,中间的小桌板放着四瓶饮用水和四块“狮子糕” 我往车厢后面走,4车厢为软座车厢。软座车厢一排为2-1布置,座椅为小沙发椅。座椅比硬座车厢矮,乘客只有头部高过车窗下沿 5、6和7也是硬座车厢,7号车厢后部一半为观景平台。观景平台上好多位乘客在相互拍照留念,欢声笑语不断。不过没多会儿,车外开始降雨。雨越来越大,达到中雨级别,我随观景平台的众人回到车内 好在南方测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9:20,小火车准时到达第一站双龙桥时,雨已停。我俩和众游客来到双龙桥边,这已经是我两天来第三次来到这里。我这次航拍的重点不是双龙桥,而是桥旁边的稻田公园和周边的村镇 <p class="ql-block">稻田公园原来只是种植水稻的农田,因慕名参观双龙桥和乘坐小火车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便巧妙地将农业景观与休闲空间结合起来,让原本普通的稻田变成了可供游玩的公园,成为热门的打卡地。慕名而来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有人沿着木质栈道悠闲散步,有人举起手机不停拍照,这片离城市不远的田园,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短暂逃离喧嚣的自然驿站。</p><p class="ql-block">稻田被人为切成长方条,此时稻田已经注水,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水面上,水面泛着金光,美景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我转动无人机镜头,前方是绿油油的庄稼地和星罗棋布的民居,山坡上还裸露着大片的红土地,与朦胧的远山和朵朵白云融为一体,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p> 无人机收回后,我们马上返回到小火车上。9:50,小火车准时启动并于10分钟后到达第二站乡会桥站。铁道边种植着一大片薰衣草,乘客们纷纷下车以薰衣草为前景,与黄色的火车头合影留念 乡会桥站房前花草树木色彩缤纷,使这座古老的火车站充满生机和活力。我在候车室前面的路边起飞无人机俯瞰这座历史悠久的车站 乡会桥站是个碧临屏铁路上最有特点的车站,也是中法建筑特点相结合的单檐现代建筑。乡会桥站名据说与当地民众参加乡试和会试有关 主体建筑的办公楼,主要以中式木结构为主,屋面为歇山顶,对称布局,一部分木作上仍然沿用中国传统建筑的斗、升等构件作装饰,两侧各有一面阔三间木构架与办公楼相连接,靠后为候车楼 对面候车室的法式部分状若炮楼,砖、石结构,正面屋顶呈三角形,与中式歇山屋顶垂直相交,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 外墙体统一为当时个碧石铁路站台建筑的黄色。现在的墙体已经古旧斑驳,但且很有年代感。这里是很多游客拍照、留影最多的地方 进入候车室,里面的空间不是很大,而车站内的门窗及过道,都非常小,这可能是当时的旅客不多的原因 但内部的装饰很温馨,墙上有别致的画框,有伸着长长灯杆的落地灯,还有复古的老式留声机,让人有回到民国时代的感觉 <p class="ql-block">10:20,载着我朋友的小火车驶离乡会桥站前往终点站-团山民居站,我起飞无人机为朋友送行。黄色的小火车在绿油油的稻田间穿行,绕过右边的小山包,在我视野里慢慢消失</p> 我在乡会桥站附近打车回到无隐良居酒店,办理退房手续后前往建水文庙。建水文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建水文庙完全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包括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个,现除杏坛、射圃、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被毁外,其余31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2001年6月25日,建水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从南门进入文庙参观,南门后不远处有一尊孔子的塑像。 塑像后面的泮池,古时曾把学校称为泮宫,校内的水池叫泮池。不过泮池这个称谓太高雅,也不顺口,人们还是习惯称它为学海,既表示是学校里的“海”,又寓意学无止境的“海” 全国各地文庙中的泮池都为半圆形,只有建水文庙中的泮池为椭圆形,且占地面积45亩(29700平方米),其规模之大,造型之特别均可谓全国之冠 我从南往北参观。泮池中间有座湖心岛,登岛要经过一条曲折的小路,爬过一座三孔拱桥。据说这样的设计寓意着求学之路的曲折与艰辛。过拱桥,便寓意着连中三元,独占鳌头的美好愿望 泮池北岸有半月形唇台,唇台东西两侧为礼门坊和义路坊。礼门坊原为木制牌坊,清顺治四年(1647年)毁于战火,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重建为石牌坊,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为五开间五楼三门道古牌楼式典型建筑。采用大块石料雕琢而成,是石雕艺术中的精品。坊前各立有一石碑,上面刻着“官员兵民人等于此下马”,以示尊孔 我经过礼门坊进入半月形唇台,正中位置是一座洙泗渊源坊。“洙泗” 指的是孔子家乡的两条河“洙水”和“泗水”,孔子便出生在这两条河的交汇处,“洙泗渊源”的含义是儒家学说源远流长。这座牌坊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为典型的五开间三门道古牌楼建筑,木石结构,通面阔23.7米,进深7.7米,高9米,面积180平方米。巨大石雕龙、麟、狮、象拱卫牌坊。石雕坐于兽头之上,头顶檐柱。整座牌坊用材考究,斗拱精巧。走进“洙泗渊源”坊,是为二进。在其东西两端有两对木石结构的牌坊横列,它们分别是“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圣域由兹”、“贤关近仰”。其中,“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坊建制相同,为五开间四柱三楼单道砖木结构牌坊,通面阔16米,进深5米,高9米,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建 我再往前走,前面的建筑为棂星门。棂星又称为“天田星”,是天上的文星,主管文人才士的选用,祭棂星体现了“尊孔必尊天,尊天亦尊孔”的思想。这座棂星门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重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青色筒板瓦屋面,通面阔14.6米,进深3.6米,高6.8米。 此门有一独特之处:四根中柱穿脊而出,高出屋顶两米多,柱上罩着建水古窑制的元代盘龙青花瓷罩。中柱穿脊而出。其意源于宋朝大儒朱熹所说的“孔教真理能通天,无所不包,无所不能” 透过魁星门门洞,我看见后面有座金顶的小亭子,这座亭子叫做杏坛。杏坛,相传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场所。建水文庙杏坛始建于元代,后毁坏。现建筑为2000年重建。杏坛采用三开间平面正方形单檐亭形式,高10.3米,阔7.12米,两层台基,石栏环绕,四面敞开,每一块石栏都雕刻有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十二根高浮雕盘龙石柱林立,五踩重昂斗拱,十字歇山顶,琉璃瓦屋面,内为斗八藻井,金龙和玺彩画,建筑规格等级很高,仅次于先师殿。环绕四周的石栏板上,镌刻有孔孟箴言,名言警句。杏坛中有一块明代天顺年间的“孔圣弦颂图”画像碑。此碑图文并茂,图的内容是孔子席地而坐,抚琴授课,四个弟子肃立恭听;碑文为宋高宗御题《孔子像赞》,共四十八字,前四十个字是宋高宗对孔子的歌功颂德,后八个字是要求臣民尊重孔子。此碑原是宋高宗赠予浙江衢州孔庙,元灭南宋后,此碑随原国都“临安”之名移至建水而传入建水文庙 杏坛中有一块明代天顺年间的“孔圣弦颂图”画像碑。此碑图文并茂,图的内容是孔子席地而坐,抚琴授课,四个弟子肃立恭听。碑文为宋高宗御题《孔子像赞》,共四十八字,前四十个字是宋高宗对孔子的歌功颂德,后八个字是要求臣民尊重孔子。此碑原是宋高宗赠予浙江衢州孔庙,元灭南宋后,此碑随原国都“临安”之名移至建水而传入建水文庙 杏坛后面有一个院落,院落的南门叫大成门。大成门,重建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为三开间两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琉璃瓦屋面,通面阔13.31米,进深5.5米,高7.4米。“大成”出自《孟子•万章》:“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大成门是级别较高的三门道单体台门,台基为白石须弥座,门前石阶正中有青石雕龙御路石 大成门后面即院落的北面是先师殿也叫大成殿,因为里面供奉有孔子的塑像,是祭孔的正殿。先师殿前设有香炉,供参观者焚香祭拜。殿正面悬挂的大匾“先师庙”三个金字,各长2米,宽1.5米,是清代书法家王文治就任临安知府时题写。全殿由28根大柱支撑,其中22根青石巨柱都是用整块的石料凿磨而成,大殿飞檐斗拱,结构异常坚固。先师庙为五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五架拾梁式建筑,通面阔26. 95米,进深18.5米,高9米,占地面积498.11平方米。斗拱为七踩重昂,屋面出檐深远,三面环廊,黄色琉璃瓦拼图屋面,屋脊上有吻兽、仙人和走兽。大成殿正面,有22扇雕花屏门,玲珑剔透,工艺精细,近百种翎毛花卉组成一幅幅寓意隽永的画面,如“ 六龙捧月”、“喜鹊闹梅”、“犀牛望月”等等,都是雕刻艺术的珍品 更为独特的要数左右檐角的两根石龙抱柱,它们都是用整块巨石精心构思,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刻而成,技艺登峰造极,可谓南国无双,据说前后花了7年时间才雕刻成 我步入大殿,迎面便是供奉孔子圣像的圣龛,龛座下部为桌式,是用石雕琢而成,上部是用高档木材镂出精美图案的木阁,孔子圣像坐于龛中。大殿内外悬挂着清代皇帝御题的八块匾额,分别是康熙“万世师表”、雍正“生民未有”、乾隆“与天地参”、嘉庆“圣集大成”、道光“圣协时中”、咸丰“德齐帱载”、同治“圣神天纵”、光绪“斯文在兹” 在东西两侧的龛座里,供奉的是“四配”、“十二哲”,他们有的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有的是对儒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学者 我在文庙参观后,前往300多米外的学政考棚继续参观。学政考棚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在清光绪年间也就是1875~1908年重建。建水学政考棚,坐北朝南,面宽40米,纵深150米,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房舍整齐对称,共百余间。整个建筑以甬道为中轴线,形成六进院落。其中,一进院为仪门,二进院为龙门,三进院设有大堂和东西文场,四进院为二堂,五进院为内宅门,六进院为学政公署。建水学政考棚被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08,我到达学政考棚大门外。这是状元游街雕塑,戴着红花的状元郎骑着高头大马神采奕奕,周围的随从一个个也栩栩如生 学政考棚设置了四个展馆,设立了云南提督学政考棚文房清供陈列馆和藏稀堂。轮番展出唐宋元明清各时期古砚台三干多方及大量古墨、拓片等,更有甲骨文、秦汉简书、古代简牍等珍贵文字文物。有临安知府王文治、云南学政提督傅振邦、清代大臣王文在、科举状元袁嘉谷等真迹 学政考棚的厢房为平房,用木板隔成单人考试房,设考场20余个,为国内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大型考场之一 <p class="ql-block">将近14:30,我从学政考棚走出来。我朋友坐小火车13:40返回临安站,然后回酒店把行李取出又换了另一家民宿,朋友要在建水多住几天。我们在一家叫做香满楼的饭店汇合一同吃午饭。香满楼所在的翰林街是建水古城历史文化核心区,其建筑原为清代倪氏家族的进士府第。倪氏家族以“一门三进士,同胞两翰林”著称,乾隆至嘉庆年间涌现多位科举名士,如倪高甲(乾隆进士)、倪思淳(翰林院检讨)等。建筑本身为两层四合院,保留雕花门窗、红灯笼等传统元素,兼具民居与官宅风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作为建水县政府农牧业局办公楼,后闲置至2004年改建为餐厅</p> <p class="ql-block">朋友说小火车终点的团山民居站很值得去,因为旁边的团山古村太棒了!团山古村,是地方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历史遗存众多,整体格局风貌完整、真实的传统风貌型历史文化名村;是“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和“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也是云南建水的一个安静而未有太多人打扰的地方。村庄里保留着清代建筑20余座,以及3道寨门,其中,“锁翠楼”最为壮观。团山建筑的精美没有因历史的久远而衰败,世代有人居住,许多老房子的木头虽经百余年,仍然不朽。团山也因此被冠以“云南楼兰古城”的美誉。入选2006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我俩点了这家招牌菜草芽炒肉片和哈尼梯田鱼还有米饭。草芽是建水当地特色蔬菜,以幼嫩新生根状茎为食用部分。根状茎,圆柱形,顶部呈锥形,形态酷似象牙。这家饭店菜的味道非常好,也不贵,午餐一共花了107元</p> 午餐后我前往不远处的朱家花园继续参观,我朋友要搬到另外一家民宿,就回酒店退房了。我走在街上忽然看到一位背着竹篓的中年男子,背篓里装满几十把鸡毛掸子。鸡毛有金色、黑色和灰色等几种颜色,微风吹来,鸡毛随着风起舞,看着亲切有趣 朱家花园门外对坐着两位卖水果的小贩,他们用扁担挑来几篮子水果,有桃、杏、杨梅、番石榴和莲雾等,水果看着很新鲜。番石榴和莲雾味道清淡,我都不爱吃。下午街上游客很少,悠闲的二人隔着好几米聊得热火 16:07,我来到朱家花园门口。建水朱家花园,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从1875年动工至1910年建成共用时35年。总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包括家宅和宗祠两个部分。建水朱家花园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不对称布局,主轴线上依次排列着池塘、前花园、一进、二进、三进院落和后花园,为建水地区典型的“五间六耳五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民居庭院并列联排组合的群体建筑。整体建筑结构严谨,是建水乃至红河州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异、富有滇南私家园林韵味的大型传统民居,对研究当时的滇南民居有重要价值。<div>朱家花园门楼为瓦屋顶,采用三叠水式楹结构,属三开间的歇山顶,飞檐高翘,气势恢宏。这种形制在当地民宅中规格较高,体现了朱家的富有和地位。门头上方高悬着三重错落有致的檐枋,雕刻精美。第一重檐枋上透雕几尾游鱼和两条金龙,寓意“鱼跃龙门”;第二重檐枋上镂出朝阳和四只喜鹊,寓意“四喜临门”“蒸蒸日上”;第三重檐枋上镌刻着佛手、桃梨、香炉、宝瓶等物,象征着“福禄寿”。旁边雕斗上还镂空有金马、碧鸡,寓意“金碧辉煌”,金马、碧鸡是古代滇池边的神物,也是云南的象征。此外,大门前还有一对刻着龙凤图案的石鼓,工艺精湛,据说由两个石匠花费一年时间完成</div> 我经过门楼,往前走不远就看到“循规蹈矩”四字。这四字写在朱家花园中门内的透空花墙月宫门的正上方。月宫门的背面则是“谨言慎行”,据说这些字体现了朱家的家风和对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要求 再往前走有座二层建筑叫做“含玉楼”,因为空间有限只能侧拍。含玉楼是朱家小姐的闺阁,也是她们做女红、读书、休闲的场所,后来改作朱家私塾,成为朱家子弟接受教育的地方 含玉楼为两层木结构建筑,木质雕花栏杆精致细腻,窗上有“冰裂纹”图案,寓意“寒窗苦读”,楼内陈设保留着清末民初的模样,有雕花木床、梳妆台、绣墩等,整体建筑结构巧妙、造型玲珑、彩绘精美。二楼挂有建水书法家何文华所题的“含玉楼”纸匾,楼前种植玉兰,契合“含玉”之意,体现了朱家对高雅文化的追求和对子女的美好期望 往后走进入朱家花园的内宅院。内宅院有三纵六个院落并列联排组成。每个院落有正房、左右耳房、倒座构成,中间是天井,四周有漏角,呈“四合五天井”式布局。为朱氏族人起居之地,其起居生活的地位秩序严格遵循长幼、男女、尊卑的中国出传统礼制宗法,以南向正房为尊,北向耳房为卑;以中轴院落为尊,两侧对称庭院次之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建筑物大门两侧和门柱上常有对联,比如水井堂外的“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横批“虚怀若谷”。这副对联体现了一种谦虚、包容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与朱家花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相契合,彰显了朱氏家族对品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p> 门板上的苏式彩画在朱家花园里随处可见,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具有内容丰富、随意性强的特点 水井堂外的水井是朱家生活用水的源泉,这口井看似普通,却有奇妙之处,水井的水位曾高出地面20公分,井水沿井壁上的小孔流出,民间有“水即是财’之说,即“水涌财旺”,所以朱家当年在生意场上滚滚风云,财源广进。朱家水井被建水当地人称为“建水十八怪--朱家井水漫井外”。不过,近年建水这边雨水较少,水井的水面低于地面,已经看不到水从小孔溢出的情景了 水井旁鲜花盛开,一只鹊鸲在东张西望。是一种鸟类。鹊鸲雄鸟头部和上体呈具蓝色金属光泽的黑色,翼上有明显的白色翼斑,尾基部具黑斑,下体白色部分较多;雌鸟上体偏暗灰褐色,下体白色部分泛棕灰色。鹊鸲性格活泼,鸣声悠扬多变,在中国内地有“四喜儿”之称 在朱氏宗祠的板壁上写有《朱子家训》,出自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朱柏庐所写的《治家格言》。内容有“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等。门楣两侧还阴刻着“循规蹈矩”“谨言慎行”八字家训,彰显着朱氏家族“诗礼传家”的治家理念。每逢清明,朱氏家族仍会按古礼在宗祠祭祖,孩童需背诵家训再入席,这条规矩已延续五代人 《朱子家训》对面的这组建筑是朱氏宗祠的中堂,其与后面的建筑物(后堂)用棚廊相连,形成一套“工”字形建筑物,称之为“工字型客厅”。中堂和棚廊都设有美女靠,为家族议事厅、兼作祭祖后休憩、饮宴处和对有过错的族人实施家罚之处。中堂为卷棚顶式建筑,显得比较舒缓、大气 过厅走廊两侧整齐的摆放着十多张桌椅,桌子上的条石刻有《朱子家训》的片段 走过过厅,前面是怀远厅。怀远厅是朱家的一个公共空间,承担着部分家族宗祠的作用,家庭议事、家人的小型集会、外嫁内娶、婴儿满周岁“抓周”、满18岁的冠礼、死者停灵、祭奠死者和悼念死者等礼仪活动以及家教、礼教的实施都在这里进行。怀远厅目前举办《朱氏家族百年兴衰资料展》。通过各种文字和图片资料,展示了朱家花园多舛的命运,清晰记录了朱家从清道光年间开始经商崛起,到民国时期因政治变故等因素逐渐衰落的过程 朱家花园的雕花瓶门即格子门,多位于园内以梅、兰、菊、竹命名的内宅院子,怀远厅也是这样的雕花瓶门。由天头、地脚、上腹、下裙、浴腰五个部分构成,也被称为“五福临门”,分别祈求长命百岁、荣华富贵、吉祥平安、求善积德、老人善终<br> 建水朱家花园兰庭是朱家花园内宅院的核心院落,为朱家核心人物朱朝瑛的住所。兰庭位于内宅院最中、最正的位置。内宅院由六个院落组成,均为“四合五天井式”布局,兰庭是其中之一,处于中心位置,彰显其重要性。兰庭具有“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山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的典型建筑结构,正房面阔为三间,前面带廊,左右连接护耳,是全宅的主体建筑。其主色调为黑色,显得低调沉稳 雕花瓶门木雕工艺精湛,门上精雕细凿奇花异草、祥禽瑞兽等图案,形神逼真、栩栩如生,将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到有限的空间里,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园林景观,体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当年房间内的家具都是请有名的工匠用上等的紫檀木、花梨木和红木打造而成,还从全国各地购买了一些精美的瓷器和摆件进行装饰。但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家具根据后人的回忆及书料记载恢复的 朱家老爷之外,其他住宅则按照以左为尊,上比下大原则分配住房。也就是说,住在地势越高的房屋中的家人辈分就越高,所以各院落的正房是父辈住的,左右耳房是儿子辈住的,花厅则是孙子辈住,再往下是曾孙辈住,按照房屋所处地势的高低来体现家庭中的辈分关系。<div>菊苑是朱家花园内宅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辈居住的区域。位于中轴线进入方向的右边院落,与梅馆、兰庭、竹园等庭院相邻,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均为“四合五天井式”布局,与其他院落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朱家花园“纵四横三”的整体格局</div> 菊苑的装修细节突出菊花元素,门窗、雕刻及楹联多以菊花为主题,体现了主人对菊花高洁品格的推崇。院中设有盛满水的石缸,称为“门海”。除蓄水防火外,还可调节院子的温湿度 朱氏宗祠对面有座水上戏台,是朱家主人宴请宾客、观赏戏剧的场所,也是园林中一处集观赏、娱乐和文化于一体的精华所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div>戏台面阔三间约10米,进深6.6米,并有二耳房作化妆室和道具室。台口呈八字形,由四根石柱支撑于水中,这种设计既保证了戏台的稳定性,又使其与水池融为一体,增添了景观的层次感,同时也有利于声音的传播,使得观众在池边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地听到演出。石柱雕镂着狮、象,横梁上则雕有龙、凤等形状,石柱上还雕琢着十二生肖,石栏正面和背面均雕刻有精美的浮雕图案和诗文,工艺精湛,富有文化内涵。</div><div>戏台前方的小鹅湖池水具有扩音作用,能让声音传播得更远更清晰,同时还兼具灭火功能,是水上戏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鹅湖面积约300多平方米,其名字由来据说南宋朱熹讲学的江西铅山鹅湖寺,朱氏家族以“小鹅湖”命名宗祠前的水池,既表达了对朱熹这位大儒的敬意,也彰显了家族对文化教育的重视</div> 水池边的石栏两面刻有24幅诗词书画和浮雕,体裁广泛,内容丰富,石柱上还有瑞兽石雕托举木柱,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座花厅是朱家人娱乐休闲和会客的地方。花厅门上挂的“兄弟连科”匾额,是指清末朱氏家族的朱朝琛、朱朝瑛堂兄弟先后中举的佳话。朱朝琛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举,授贵州桐梓县知县。朱朝瑛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参加乡试,名列副榜,授广东补用道。朱氏家族为彰显这一荣耀,在朱家花园的花厅中门上高悬“兄弟连科”横匾。该匾额至今仍保存完好,成为朱家花园内一处重要的文化景观,见证着朱氏家族当年的辉煌 穿过花厅我来到后花园,后花园是整座园林的亮点之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景观特色。后花园以池水为中心,由登科园、慧福园、荷园三部分组成,亭台楼阁围绕水池布置,错落有致 园内有假山、池塘、长廊、亭台楼阁等景观。假山上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池塘里鱼儿游弋,增添生机。池上石栏两面刻有24幅诗词书画和浮雕。花园内还种植有竹木花卉,建有荷花鱼水池,整体环境清幽,色彩淡雅,具有江南园林的韵味 后花园的光远亭是一座具有明清时期风格的亭子,“光远”寓意光明与远大,承载着朱氏家族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光远亭周边景观丰富,与登科长廊相连,游客可沿长廊走到光远亭。从光远亭出发,还可通往小飞虹长廊等景点 离开朱家花园前,我起飞无人机俯拍这座漂亮的宅院。朱家花园建筑艺术卓越,园林景观优美,文化内涵深厚。园内的匾额、楹联、雕刻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如“循规蹈矩”“谨言慎行”等匾额,彰显了传统的道德礼仪观念 时间不早,我前往本次建水之行的最后一个景点-临安府署。路边这家卖官渡粑粑的“苏子粑粑坊”外站着几位顾客。官渡粑粑是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古镇的代表性面食小吃,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其以发酵面团包裹芝麻、花生、核桃等果仁与白糖混合的馅料,经炭火烘烤制成,具有松软香甜的口感特点。该小吃起源于古代马帮携带干粮的需求,演变为融合中原面食技艺与地方口味的特色食品,2009年被列入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8:07,我来到临安府署门口。建水这边景点关门时间在晚7点,对游客很有利。临安府署在建水文庙的东侧,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历经6次增修扩建,现存建筑为2016-2019年原址修复成果。作为滇南明清时期最高行政机构,其建筑群包含仪门、戒石坊、大堂等主体结构,完整呈现'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官署布局特征,是研究中国古代吏治制度的实证性遗迹 “戒石坊”立于仪门与大堂之间,为警示为官者爱护百姓,不做贪官污吏。牌坊南面刻“公生明”三个大字,出自《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意为:公正便能明察真理,偏私则会使政治黑暗。牌坊背面刻有北宋书法家黄庭坚书写《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为全国统一拓本 戒石坊左右两厢各有三科共六科的办事处。在古代府署中,大堂前两厢分列六科,即六大职能部门。按照东尊西卑的理念,自北向南,东为吏、户、礼三科,西为兵、刑、工三科,分管人事、财政、文教、军事、司法、工程营建等事宜 戒石坊北面为大堂或叫正堂的忠爱堂,这是临安府署里面最重要的建筑。忠爱堂是知府迎送圣旨、举行大型庆典、审理重大案件的正式场所,在府署的政务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忠爱堂门柱上有一副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谁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体现了古人当官为民的思想理念和自律修养的传统文化美德 堂前左侧有清代雍正年间知府栗尔璋所写的“忠孝”“廉节”石碑,是为官者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我再往后走,正前方的建筑为惠宣堂,又称二堂。青云桥是惠宣堂前莲池上的桥梁。该桥为三级台阶石桥,“莲池”谐音“廉耻”,白色莲花又有“清白”之意。青云桥寓意着为官者要知廉耻,做廉洁的清官,同时也有祝愿为官者为国为民,能平步青云、连升三级之意 惠宣堂为明代知府陈侯修建,“惠宣”意为将天子之惠政,宣告天下。惠宣堂是官员审阅案卷、办公议事的地方,一些重大私密案件也在此审理 惠宣堂再往后有一道内宅门,我走过这道们就进入内宅区域。“三省”取自《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之意,寓意官员要每日反省自己的言行,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三省堂为这一区最大最重要的建筑。整体建筑风格与府署其他建筑一致,为明清风格,高脊飞檐,褐瓦朱门,庄重古朴 堂内有大清名臣鄂尔泰督修三河塑像,展现了古代官员治理水患、为民造福的功绩,也体现了临安府署重视水利、关注民生的文化内涵。 在临安府署参观全程,里面都是冷冷清清,游客少之又少,大概是因为太晚了吧?18:45,我离开临安府署,我的朋友已经退掉原来住的酒店,搬入一家民宿。我按导航找到那家民宿,我们汇合后马上步行到建水古城西门外,在一家烧烤店吃烤豆腐。晚饭后,我赶往建水火车站,结束了在建水的两天行程。建水著名景点不多,但游玩轻松,物价也不高,听说住在当地一个月房租只要1500元左右,是慢慢享受生活的好地方。<div>21:03,我乘坐高铁返回昆明,23:10到达昆明站。我在云南省博物馆附近找到一家民宿住下。明天是我这趟大理-昆明-建水7天5晚之行的最后一天。我打算参观云南省博物馆和官渡古镇,航拍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等建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