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北京颐和园

马儿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其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全园占地3.009平方千米,水面约占四分之三,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p> <p class="ql-block">  园中分布着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二十余处,古建筑三千余间,面积近7万平方米。古树名木一千六百余株。</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山环水抱的自然景观和皇家气派的宫苑建筑的完美结合,在真山、真水中进行景点设计,既突出皇家的气派,又体现了园林与山、水的和谐统一;既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将自然美与人工雕琢巧妙地融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的园林造景,融合了中国绘画、诗歌和文学的意境,造就出中国皇家园林宏大的气势、辉煌的色彩及其与山水绿化环境的充分协调关系。</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p><p class="ql-block">作为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佛香阁高41米,登顶可俯瞰昆明湖全景,黄绿琉璃瓦屋顶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  石舫(清晏坊)是昆明湖上的另一大奇观,船身由大理石雕刻而成,船帆则为木质结构,象征着皇家巡游的奢华。石舫的设计融合了古代造船工艺与园林美学,体现了传统文化中“舟行水上”的意境。游客在石舫旁驻足,不仅能欣赏到精湛的工艺,还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p> <p class="ql-block">石舫船长36米,宽约17米。石舫建于乾隆年间,是颐和园中有艺术价值的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长廊: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共二百七十三间,全长七百二十八米。枋梁上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彩画超八千幅 ,还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亭子,漫步其中,如在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画中游:一步一景一画卷,移步换景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在颐和园后山,有一组庞大而神奇的建筑群具象化再现了佛教世界,可惜很多人并没有来过,甚至都不知道这里。</p> <p class="ql-block">  它就是须弥灵境建筑群,也叫四大部洲建筑群。它和颐和园前山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背靠背”,只走前山的话很容易错过这里。</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最高的建筑并不是佛香阁,而是佛香阁背后的智慧海。无论是爬前山,还是爬后山,都要费一番功夫才能爬到这里。走到智慧海前,你会被它的精美程度震撼到!</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歇山顶二层楼阁式建筑,整座建筑用砖石打造,不用梁柱承重,俗称“无梁殿”。</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惊讶的是,建筑屋顶、壁画均用五色琉璃装饰,墙面上还镶嵌着一千一百一十尊无量寿佛。</p> <p class="ql-block">  十七孔桥:颐和园中著名的石桥,桥上有十七个桥洞,桥头桥栏上雕刻着五百多只石狮子,形态各异,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  云辉玉宇牌楼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是万寿山前山中央建筑群主轴线的起始点</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始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采用四柱七楼式木结构,顶覆黄色琉璃瓦并绘金龙和玺彩画,南面匾额"星拱瑶枢"与北面"云辉玉宇"均为慈禧太后御笔亲题。</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乐寿堂,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初为两层建筑,是乾隆为母亲修建的住所。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重建时改为单层,成为慈禧太后寝宫。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位置优越。堂内按宫廷原状陈列,陈设华丽。庭院内有象征“六合太平”的铜鹿、铜鹤等,还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寓“玉堂富贵”之意。</p> <p class="ql-block">  万寿山前碧水长,玉带桥横映斜阳。</p><p class="ql-block"> 走马观花颐和园,震撼美景难言传。看不尽的好美景,还需时间来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