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峡之行:穿越时空的峡谷之旅

梦回@康

<p class="ql-block">明月峡,它坐落于广元市城北26公里之处,其独特之处在于,在这一峡之内,集“嘉陵江、纤夫道、先秦栈道、金牛驿道、原108国道、宝成铁路”这古今六道于一体,实现了六道并行的罕见景象。</p> <p class="ql-block">明月峡,又称朝天峡,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境内。因峡两岸山岩呈银白色,与青峰、江水相辉映,似镀上月光得名。原名朝天峡,因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南迁成都时,当地官员在此接待朝拜而得名,后取李白“清风清,明月明”之意改为明月峡。</p> <p class="ql-block">明月峡有2300多年历史,是连接南北的咽喉要道,见证诸多历史事件,如萧何弄舟、诸葛亮北伐、陆游过峡等。</p> <p class="ql-block">峡谷全长约4千米,集六道于一峡,有“中国交通历史博物馆”之称。</p> <p class="ql-block">踏入明月峡,最先闯入视野的,是那雄伟且险峻的自然风光。峡谷两侧,峭壁犹如利剑直插云霄,驻足峡口,仿若能触摸到大自然那震撼人心的磅礴力量,也越发能深切体悟到,古时人们在如此险峻之地修筑栈道,究竟经历了怎样难以想象的艰难。</p> <p class="ql-block">据相关记载,明月峡古栈道早在战国时期便已开凿,算起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悠悠岁月。它作为金牛道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是古时贯通中原与巴蜀地区的交通命脉。尤其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此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目睹了一场又一场金戈交鸣的激烈战事,也承载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p> <p class="ql-block">在我国古代,明月峡是连接南北的唯一通道。由于地势险峻,被视为“蜀道咽喉中的咽喉”。</p> <p class="ql-block">此刻,我们正漫步于原108(川陕公路)国道之上。这条道路于1935年动工修建,1936年正式投入使用,它起始于成都,终点为西安。它是陕西通往四川的唯一通道,从建成后一直使用,直至2008 年。</p> <p class="ql-block">在明月峡西岸岩壁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留存的纤夫道。往昔岁月里,行船时顺水的称作船夫,逆水行舟则依靠纤夫。纤夫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拉纤,由此踩踏出来的道路,便叫做纤夫道。只是,伴随着时光缓缓流淌,纤夫道正慢慢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p> <p class="ql-block">历经悠悠千载,在明月峡留下了诸多书画佳作与动人诗篇。直至今日,于明月峡旅游景区的诗词长廊内,依旧能够瞧见历代的石刻碑记,从中可深切感受到古人对古栈道的赞叹与折服。李白那流传千古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便是在此有感而发。</p> <p class="ql-block">在原108道路的上方,金牛驿道就隐藏在其中。南宋末年,栈道惨遭毁坏,于是人们以人力开辟出这条驿道。它以青石板铺就,宽度约4米。自建成后,一直沿用至民国时期108国道开通。至今,仍留存着青石板、拦马墙以及庙宇等遗址。金牛道,也常被叫做官道。</p> <p class="ql-block">石牛粪金,秦惠王利用蜀王贪欲,雕凿石牛谎称可排泄黄金,诱使蜀国动用五丁力士开凿金牛道,最终秦国沿此路灭蜀。‌‌</p> <p class="ql-block">1936年,民国政府修建川陕公路时,工程技术人员起初试图绕过明月峡另寻他途,但最终失败了。后来,不得不沿古栈道的上方崖壁,用炸药开凿了一条凹槽式的道路,终于通过了峡谷。如今,这段凹槽式公路仍留在明月峡上方,就是有名的老川陕路上的“老虎嘴”公路。</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超百万川军沿着明月峡“老虎嘴”踏上出川抗日之路。然而,最终归来者寥寥,仅不到十五万人。川军将士们扛着“死字旗”毅然出征,用行动向全体国人表明:川军,从未辜负国家!向英勇无畏的川军抗日健儿致以崇高敬意!</p> <p class="ql-block">明月峡西岸的宝成铁路,是全国最早的电气化铁路,始建于1952 年,1956年正式通车,从宝鸡到成都全长669公里,大小桥梁1000余座,隧道300余个,亦被称为生命之道。</p> <p class="ql-block">2017 年,舒适便捷的西成高铁建成,但宝成铁路的光辉并未就此黯淡。它虽不再承担客运主要职责,却转而全身心投入货物运输工作。一列货车正驶出宝成铁路隧道。</p> <p class="ql-block">俯身俯瞰,古栈道仿佛与江水相依相伴。</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江水碧绿得如同靛蓝,而那岩壁之上,野花肆意绽放,五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秦惠王灭蜀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命张仪、司马错率军攻蜀国,秦军从咸阳出发沿褒斜道、金牛道经明月峡南下。十月,秦军平定蜀国,统治了十二世的蜀国开明王朝宣告灭亡。</p> <p class="ql-block">汉修栈道,公元前206年,秦国亡,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中王,后引发楚汉之争。刘邦派萧何从蜀中筹集粮草,招募士兵,明月峡栈道乃必经之地,萧何亲自指挥维修栈道,以保畅通,遂有“汉之兴自蜀汉”</p> <p class="ql-block">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兵北伐曹魏,进驻汉中,战事长达七年。明月峡栈道是补充军需的必经之道,诸葛亮进行了精心维修,相传“栓眼”和”水槽“均为他发明,并留下了筹笔驿、军师庙等胜迹。</p> <p class="ql-block">唐明皇幸蜀,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唐玄宗李隆基避“安史之乱”逃往蜀地,七月初,蜀中百官在今朝天镇接驾,朝拜天子,“朝天”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漕运。嘉陵江早在秦汉时己开通水上运输。唐代水道发达,商运兴盛。宋代,嘉陵江漕运兴起,栈道逐渐衰落。明代曹学佺说“朝天者,水驿也”</p> <p class="ql-block">秦汉之时,嘉陵江开启了水上运输的篇章。发展至唐代,水道愈发畅达,商业活动繁荣兴盛。步入宋代,嘉陵江的漕运蓬勃兴起,与之相对,栈道则渐渐走向衰落。明代学者曹学佺曾言:“朝天者,水驿也。”</p> <p class="ql-block">明月峡出口处不远就是望云滩。陆游在从汉中南郑至成都任职途中,乘一叶扁舟,过望云滩,面对南宋政府不图进取放弃西北抗金大业,心情极度悲痛。不慎将在南郑时所作的《山南杂诗》百余篇坠入江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人为解决崇山峻岭间的交通问题,便在与河水隔绝的地方凿石架木为梁,在梁上铺木板成路,上设雨棚,下则是支撑立柱,时而一阁,时而一廊,亦称栈阁之道,简称栈道。早</span>在先秦时栈道已开通。秦汉时得到修茸和发展。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又多次整修这一带的栈道,宋代专设有桥阁官管理栈道。</p> <p class="ql-block">这条古栈道位于老川陕公路下方,现仅存少量遗迹,除石孔外,很多都是后来修复的。长长的栈道依山傍势,凌空架水,就像一条长龙游走在峭壁悬崖之间。古栈道是中国目前保护孔眼最多、最集中、最具科学价值和古栈道风貌的地段。</p> <p class="ql-block">悬崖搭架式栈道,在陡直的悬崖处,因无法于水中立柱。便凿两层或三层孔眼,第一层横梁下支撑柱立于第二层横梁上,第二层支撑柱立于第三层横梁上,且横梁越到下面越短,这样既可分解受力,又可减、弱洪水的冲力。</p> <p class="ql-block">古栈道孔眼,孔洞深约75厘米,宽约45厘米见方,向岩堂内下斜,插入木梁稍稍向上。底部有插入横梁的栓眼,防止横梁从栈道孔眼滑落。全峡现存历代开凿的石孔400多个。</p> <p class="ql-block">自明月峡古栈道建成,蜀道成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316年,秦军沿此攻蜀;西汉时,刘邦派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萧何修栈道运粮,川北子弟经此出川助刘邦逐鹿中原,有“汉之兴自蜀汉”之说;三国时,诸葛亮为北伐,修整扩建栈道,“木牛流马”也应运而生,成就六出祁山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这六条道路之中,明月峡古栈道堪称一绝。它开凿时间之早,在中国首屈一指;形制结构科学合理,独具匠心;遗存的孔眼数量众多,令人惊叹;保存状态极为完好,古风犹存,完美呈现古栈道的独特风貌。明月峡古栈道与长城、运河齐名,一同被列为中国古代三大杰出建筑,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伟大非凡的创举。</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明月峡间,恰似跨越千年光阴。古栈道历经岁月,坚韧如初,尽显奇迹;周边山河壮美,景色多姿。明月峡,不只是自然美景的集结之处,更是历史文化的生动见证。它那雄奇险峻的风光、深厚无比的底蕴,早已深深烙印在心底。这次游览,已定格为我们生命中一抹难忘且独特的色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