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朝古都看安阳——三千年古都殷墟盛朝,八百里山川巍巍太行

燕语

<p class="ql-block">  跨过漳河进入河南界,我们到达安阳林州,先去祭祭五脏庙吧。“心斋食客”很有特色的一个小院子。老板娘人美又有才,小院子布置的很有特色,好像还上过中央台的某档栏目,王老师戏称她是“西施”。</p> <p class="ql-block">  下午1时,进入林州大峡谷景区。一路上溪流与瀑布相伴,孩子们都下水去捞小鱼。鱼儿很多,成群结队的,可能是“见过大世面”,有点不好逮啊🤣</p> <p class="ql-block">  山上有种树,上面结红色果子,实在不认识问旁边卖东西的大姐,人家说了两遍,我也没听清名字“x桃”😂回来查了查,这种“假杨梅”叫“构桃”,是构树的果实。</p> <p class="ql-block">  爬上瀑布溪流的尽头,坐景交车到山顶俯看大峡谷,清风满怀,美景入目,一个字:爽!</p> <p class="ql-block">  晚上入住安阳,第二天去往大邑商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大门外,阳光下,两方静谧的水面闪耀着光芒。博物馆呈现鼎形,矗立在水中央,古铜色的大门上方是甲骨文字“大邑商”(也作天邑商)三个字。建筑外观为青铜饰面幕墙,古朴而深邃,遥遥望去,博物馆就像一座从商代款款走来的青铜鼎。</p> <p class="ql-block">  大厅正上方是大商的图腾玄鸟。根据古史记载,距今4000年左右,商人始祖契的母亲简狄,有一次在沐浴时,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因而《诗经·商颂·玄鸟》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注:玄鸟,北京雨燕。</p> <p class="ql-block">  大厅南侧上方“子”字,子为上古大姓之一,也是商王的姓氏。</p> <p class="ql-block">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p> <p class="ql-block">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它们是商汤的箴言。商汤希望它提醒自己和他人,无论何时都应该保持更新的态度和行为。</p> <p class="ql-block">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子”的母亲,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女将军。妇好去世后,商王武丁没将其葬在墓葬区,而是将其葬在了今殷墟宫殿宗庙区。因此,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相印证而确定其年代与墓主身份的商王室墓葬。墓中所出精美的随葬品是武丁时期的断代标准器物,反映了武丁一代在文化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对于研究武丁时期的社会经济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  妇好亡后,娘家、丈夫、儿子、部族献予的器物。</p> <p class="ql-block">  司母辛大方鼎,重达120多公斤,是一件极为重要的礼器。司就是祭祀的意思,母就是母亲,辛是妇好的庙号。这个大方鼎是妇好的孩子“子”给妇好做的,来祭祀妇好的一个大方鼎。</p> <p class="ql-block">  “亚址”铜提梁鼎。这个鼎的盖子拿下来可以当作一个盘子来用。据说当考古人员揭开盖子时,里面是一锅炖了三千多年的肉。可当他招呼摄影师来的分分钟的时间里,肉就已经遇氧碳化了。</p> <p class="ql-block">  铜鴞卣,像不像愤怒的小鸟?</p> <p class="ql-block">  陶㼽,是商代人洗澡时的清洁用具,相当于现代人的"搓澡巾"。它的形状呈圆饼状,表面微微凸起,密密麻麻,看上去很粗糙。陶㼽的发现,让我们对3000多年前商代人的生活习惯有了更直观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商人事事占卜,他们灼烧骨片并按照裂纹预测吉凶。当这些记录了占卜内容的龟甲、兽骨通过考古,发掘出来以后便是我们所说的卜甲或卜骨了。而上面所刻画的文字,便是我们时常听到的甲骨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p><p class="ql-block"> “妇好何时归?”“妇好伤风好了吗?”“她生小孩不会难产吧?”……3000多年前的甲骨占卜记录,留下了商王武丁写给妇好的一封封暖心“情书”。</p> <p class="ql-block">  甲骨文是殷墟考古发现的“重中之重”,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截至目前,发现甲骨15万多片,单字4000多字,内容涉及商代政治与生活的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 甲骨文:戎(兵器—军事)、盥(洗手)、沬(洗脸)、浴(洗澡),简直是太形象了!</p> <p class="ql-block">  “女”在“宀”下,谓之安。</p> <p class="ql-block">  这个“子”不听话不好学,被他老子用棍棒狠狠地“教”训🤣</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百鸟归林,“暮”色霭霭,多么有意境的一幅画面啊。</p> <p class="ql-block">  “马”在跑!</p> <p class="ql-block">  这头小“鹿”也太可爱了吧!</p> <p class="ql-block">  子何人哉——殷墟甲骨特展解码文明密码,生动还原商代“王子”形象。</p> <p class="ql-block">  小王子要上学了,这就是他的“入学通知书”。</p> <p class="ql-block">  小王子上学同样需要遵循学校的规范要求。“子”有一天病了,他要占卜,生病了是否可以不再去学习。通过这条卜辞可以看到,当时进入大学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类似我们现在的学校制度,不能无故旷课。这条卜辞就相当于当时的一个请假条。</p> <p class="ql-block">  占卜还记载,商王武丁来看这位小王子在大学学习舞蹈,就类似现在一个小孩子进幼儿园之后,他学习了舞蹈,他的父母来看他第一次表演。商王武丁是铁血的一位君王,在位59年,征战无数,这位身经百战的铁血君王来看小王子的表现,也能看出铁血柔肠。</p> <p class="ql-block">  长从何来——亚长墓专题展以揭秘的形式,展现商代铁血武将亚长的悲壮。</p><p class="ql-block"> “亚”意为武官,“长”为部族姓氏。将军亚长,年龄在35岁左右,当时的身高大概1.7米,他的身体上总共有7处刀砍伤或者砍砸伤,其中6处都是集中在身体左侧,他最后死亡的原因可能是一个铜矛贯穿了他的盆骨,最后导致了动脉失血而亡的,从这一点可以想象出,亚长他应该死于战场。</p><p class="ql-block"> 痛失英勇将军的商王悲痛万分,下令将亚长安葬在宫殿区,与妇好墓一同守护殷商王朝的江山。</p> <p class="ql-block">  “亚长”铜钺。亚长墓是目前所知殷墟出土青铜钺最多的墓葬。钺是军事权力的象征,基中共出士7柄铜鉞,结合“亚”字铭文,推测亚长本人生前拥有极高的军事地位。</p> <p class="ql-block">  “亚长”铜觥。铜觥器身短宽,流微上扬,近流处饰象纹一大一小,大象张口扬鼻,双腿之间还饰一小象,纹饰生动活泼。腹呈扁圆形,后有扁平状鋬,鋬内有凹槽,上部为兽头状,其后饰云纹。器盖前端窄小,形似怪兽,中部有菌状钮。底较平,下有四个三棱锥状足。器盖内壁及器底内壁均有铭文“亚长”。</p> <p class="ql-block">  铜手形器比一般成人手略小,右手,呈微曲半握状,五指比例适中,关节清晰,指尖圆滑,指甲微露,手背之上装饰半个饕餮纹,手腕截面呈椭圆形,其内残留碳化木柄。猜测是亚长的假肢。</p> <p class="ql-block">  玉熊。古人将玉的杂色运用的恰到好处,这只小熊是不是憨态可掬。</p> <p class="ql-block">  “亚长”牛尊。2001年出土于殷墟花园庄,是现今为止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器。</p><p class="ql-block"> 此尊整体作健壮牛形,通长四十厘米,重七点一公斤。牛头前伸,头顶上还有一对向后弯曲的扁状牛角,微张的嘴唇呈微笑状,看上去憨态可掬。</p><p class="ql-block"> 亚长牛尊是一件祭礼的酒器,更是殷商时期人神沟通的媒介,担负着沟通天地的神圣职责。其表面的神性动物纹样,如鸟纹代表商代人将鸟作为图腾的崇敬,鱼纹则代表了对多子多福的祈求,这些纹饰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亚长牛尊那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长河;那粗短的四肢,仿佛在展示着生命的坚韧。在亚长牛尊的身上,各种动物形纹饰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那龙纹盘旋,如游龙戏水;那鸟纹展翅,如凤凰涅槃;那虎纹凶猛,如猛虎下山。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商代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崇敬。</p> <p class="ql-block">  根据卜辞记载,商王武丁时期,商人与活动于太行山东西两侧及冀北山地的北方族群有过频繁的战事。这些铜兽首刀明显带有北方草原文化特色,可能是商人与北方部族战争中的战利品,也可能是北方外来文化因素传入殷墟后在当地制作而成。</p> <p class="ql-block">  精美的“赉”铜觥盖。</p> <p class="ql-block">  殷墟车马遗迹展集中展示殷墟出土马车23架,再现车辚辚、马萧萧的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  商文明巩固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天下体系,形成了后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版图。</p><p class="ql-block"> 商文明中以商王为核心、宗族为单元的基本格局,形成了牢固的组织结构,奠定了早期中国“家国同构”的社会秩序。</p><p class="ql-block"> 商文明中的青铜器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高成就,其中蕴含的礼仪与礼制、秩序与地位,是世界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 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商代文字距今3000多年,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其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发展至今,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是真正的中华基因。</p><p class="ql-block"> 商文明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很多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商文明中绚烂的历史文化、神秘的历史文献、多姿多彩的历史文物和深远的历史文化影响力,给后人留下无穷的思考和研究空间。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发达的青铜文明、灿烂的文字文明以及高超的科技文明等共同建构了早期中国的出彩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