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不由人》连载(44)

张琦

<p class="ql-block"> 第六章 命不由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这一辈子,所有得失都是天意,发生过的事,都是你该经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迟暮之年,我鼓起尚未磨尽的勇气,在午夜里翻开记忆,盘点自己“北漂”的过往。窗外月华如水,过去的,只是浩浩荡荡的年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人各有命,不可强求。”可我偏偏不肯认命,一辈子都在用希望去抗拒命运中绝望的袭来,虽然希望的后面依然是绝望。我不甘自弃,不断地用还算坚强的意志对抗自己的命运,尽管坚强后面也藏着脆弱与彷徨。可到头来,终是命不由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漫漫长路,踽踽独行。走过的沧桑,都是我生命的里程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1 年 1 月 12 日晚,我下火车走出北京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暮色苍茫,华灯初上,突然一股致命的乡愁袭来。如果不是离开,当晚我该上夜班。想起放在办公桌抽屉里的听诊器,还有往日身边那些热络的人,惘然若失,心空如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京城,灯火辉煌,热闹都是别人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预计在此滞留三个月左右,等待办理去日本留学的各种繁杂手续。亲戚是一家日本商社的老板,我临时在她的驻京办事处落脚,为赴日学习做些准备。之前说好的,老板帮忙联系学校,出具担保,顺利的话,春季即可入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按规定填了一叠留学申请材料,等日本学校寄来入学通知书,便可以去办理签证手续,梦想开始向现实靠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本商社的办事处设在北京鼓楼西大街的关岳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岳庙原是清朝道光皇帝第七个儿子醇亲王奕譞的家庙。建国后,曾作为达赖喇嘛驻京办事处,后改成西藏驻京办事处。1986 年增设了涉外宾馆,名为珠穆朗玛宾馆。这是一座面积为三千多平米的三进院落,红墙古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十足的皇家气派。前院儿有四个四合院,日本商社和一家法国公司包租了其中之一。我从市井烟火中来,一脚踏入这雕栏玉砌的深宅大院,如同走进梦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无论到了哪里,顶用才行,闲人、废人谁也不会容留。办事处正闹人荒,工作堆积成山,搭把手理所当然。知恩图报,我懂。于是,我掏心掏肝,竭尽全力,边做事边等待留学消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代理日本厂家向中国出口服装机械设备。于我而言,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隔行如隔山,一切都要从零学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接手办公室工作,操作电脑、接发真机、中英文打字等。那个年代,这些都是大众不熟悉的事务,我一样都没见过,需要迅速学习掌握。办事处每天有接不完的电话,做不完的事,待回复的传真、信件成摞地堆在眼前,一人要干几个人的活儿。客户咨询货价、装船、发货、到货、安装调试、维修等杂七杂八的问题,都要抓紧熟悉才能准确答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更令我犯难的事儿是看英文合同、日文资料,如看天书一般。幸亏学过一点英语和日语,都派上了用场。尽管只是初级水平,好歹可以查词典,连蒙带猜,能将就着顺出个大概意思。办事处常有客户来访,商务往来有利有义,权衡在先,待人接物不敢汪洋恣肆。与人打交道是我的短板,最愁接待客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工作、起居都在办事处,二十四小时值守,没有休息日,没有上下班的时间界限。初期,为了让自己能尽快顶用,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业务熟练后以为可以缓口气,工作内容却不断增加,日常平均睡眠不足五小时。辛苦不在话下,无论为恩义,还是为亲属关系,我都甘愿尽效犬马之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只是,转眼忙过了春天,留学的事情并无进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板在日本遥控办事处工作,不定期回北京短时间驻留。她每次归来,我都暗自怀着希望,然后沉默于失望。关于留学的事,她有各种延后的理由和说辞,我不便多问,也不敢多问,只能在忙碌中耐心地等。不成想,这一等竟是两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等待中,我渐渐成为办事处的大勤杂。承担了办公室的一应事务,外加出差、参加展会、商务谈判、签合同、给雇员做午餐、操持上百号人的冷餐招待会等等,无所不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忆深刻的一次出差,是去湖北襄樊讨要合同尾款。那是多年前的一笔旧债,买方拒绝支付尾款,公司多次派人讨要无果。事情棘手,背后有扯不清的原由。我没有经验,不知如何入手,心急火燎,刚下火车嘴唇上的就泡连成了片。为了讨回这笔尾款,我找外贸负责人、找厂长、找设备科长,从武汉追到襄樊,又追到南漳,再追回襄樊。当我使尽浑身解数,最终要回钱款时,心中生出的不是成就感,而是对“商场”的厌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工作夜以继日,永远睡眠不足。展会期间,公司业务忙到应接不暇,大家深夜仍在谈合同,人人不得休息。我曾经连续熬过七天七夜,其间睡眠总共不足十五个小时,过后想睡觉都闭不上眼睛。好在人还年轻,有勃然蓄聚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段看似光鲜体面,实则内心苦不堪言的日子。寄人篱下,仰俯由人,没有个人的时间和空间,昼夜不分,像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除了在人前的一点虚荣,什么都谈不上。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见尽了人与人之间的风起云涌,一点都不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晃两年过去了,留学的事情还在无限期地拖延。如果对方是外人,我会考量其可信度,为自己留出退路。可对自家亲戚,向无戒心,也不敢怀疑,怕误会,更怕伤了亲情。我不计报酬,极尽忠诚,默默地怀着那份期待,日复一日地盼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事态的发展却一步一步地背离了初衷,留学的事渐渐不再被提及,悄无声息地淡出了日程。不再有理由,也不再解释,似乎根本就没有过那回事。一场人生大梦,就这样在我眼前晃了几晃,便踪影了杳,留下的只有自己清醒后的痛悔莫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事情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旁人都看得清楚,唯我痴迷不悟。一件关乎前途命运的大事,独独掌控在别人手中,延误两年之久,我仍笃信不疑,实在幼稚得可悲。人心叵测,我参不透。但在事情的全过程中,我看到了人性的裂痕和裂痕深处的阴暗。时至今日,其背后的各种心机,我已不想说、不愿说、不便说、也不必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留学梦就这样化成了泡影。现实把我从迷梦中摇醒,这世上谁都没有义务必须帮你,即便是至爱亲朋。情分与本分,我拎得清,拎不清的是:事情拖到如此地步后对我不管不顾、弃如旧履的绝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能及时看清事态,还有退路,尽早返回单位,可以继续当医生。然而没有如果,耽搁了两年之久,已经难回当初。当初办护照时,单位介绍信上写的是赴日本留学,无人不知。出来两年多,大家都以为我已经在日本上学了,如今这样灰头土脸地回去,着实无颜面对上上下下,也有诓骗之嫌。还有,家里的破房子已经拆迁,三、五年内未必回迁,住宿也是个大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命运再次把我推到了崖畔,身后水淹火燎,前面就是深渊也得往下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我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1993 年初,我走出那座深宅大院时,除了刻在命里的坚强和与生俱来的骨气,别无所有。来也匆匆,去也空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本是一个孤独的、精神生活有些挑剔的人,对别人的依赖性很低。许多年生活居无定所,去哪儿都是打起背包就走,不动感情,不脆弱,不依不附。但这一次,在我拎着行李流落异乡街头的那一刻,心头却涌起了无尽的伤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十七岁的年纪,人生突然没了方向,前无去处后断归程,只剩了漂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街上车水马龙,身边人来人往。我坐在路边守着行李看蚂蚁搬家,看得两行清泪缓缓长流。蝼蚁尚有巢穴,我生不如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沉落的夕阳,只染红了天角,有种梦想幻灭的伤感,还有恐惧感。我茕茕孑立,对着满世的落寞,在淡血色的黄昏里呻吟:异乡的晚霞,别抛下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夜,我趴在一家小旅馆的床上,把两年来憋在心里的委屈,开闸放水般倾泻出来,任自己浸没其中沉落浮起。然后,在一个日记本里,用支离破碎的字句,写下一个人的孤单和伤痛。再然后,在心的深处埋下过往,彻底断了归乡的念头,让“当大医生”的理想从此不再入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顾不得心痛,再痛也得捂着,爬起来去面对明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存逼人,迫在眉睫的事儿是租房,先把自己安顿下来。一周后,托朋友帮忙租到了海淀区一处楼房单间,月租金三百元。盘算一下手里的银子,不出意外的话大约够我支撑一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成了一名“北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跻身于北京这座城市,一时觉得可望项背,一时又觉得分外遥远。这样的挑战,可化解人的寂寞。生存在先,生活在后。我整天窝在屋子里,思考如何养活自己的事。一个月过去了,也没想出头绪来,心里总是有堵墙越不过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人生除了死,其他都是小事。可有些事情恰恰就是过不去。日子久了,人有些恍惚,总是莫名地想哭。我知道这是长期压抑所致,怕患上心理疾病,需要找个地方疏解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没有计划,没有准备,甚至没有想好去哪儿,鬼使神差,背起牛仔包就奔了北京站。那时候车票难买,排了两小时长队,往售票窗口里递进一张五十元现钞,说随便哪趟车,有座票就行。售票员隔着玻璃窗使劲儿看了我一眼,也懒得说话,随手扔出一张去青岛的火车票和剩余的零钱。我便稀里糊涂地去了青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之前没去过青岛,只知道有个栈桥,下了火车就直奔栈桥,住进附近旅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天,一个人去海边的礁石上独坐,看海鸥在水面上穿飞,看海潮涌来退去,看游人捡拾贝壳。午餐吃饼干喝矿泉水,坐到日落海面,才起身离开。那里的落日有一种令人陶醉的酡红,但一想到终将沉入万劫不复的黑暗,无边的苍凉便在心底蔓延开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星期后,我站在坐过的礁石上告别那片海。一波波海浪撞击着礁石,把一条肥厚的海带涌上我的脚面,伸手捞起,约两米长,像条大围脖。有人出两块钱要买,我没卖,拎回旅馆挂在窗外精心晾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转天,去德国风情街看德式建筑,连续多日在那条街上游荡往返。德式建筑色彩鲜艳,浪漫典雅,富有诗意,在气质上能给人以深度感染,激起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一回到旅馆,又觉得美好是那样地遥不可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一步往哪里走,尚无打算。在街边买了张旅游图,得知崂山太清宫是道教圣地,有两千多年历史,蒲松龄曾在那里写出《聊斋志异》里的许多章节。于是,想去看蒲松龄的写书亭,看故事中的女鬼与书生约会的房间,还有崂山道士练穿墙术的那堵“穿越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女鬼与书生约会的房间没有找到。故事而已,不可当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蒲松龄写书亭看到了,在关岳祠里,一座木制的红柱飞檐小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找到那堵“穿越墙”时,正有游客闭着眼睛伸开两臂做穿越状,墙自然是穿不过去的,嬉闹罢了。所谓“穿墙术”,不过是道家宣扬的一种清净无为的境界,告诉人们,心清静下来面前的“墙”自然也就“无”了。我无法修得清净,心里那堵高墙,想必也难以穿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清宫清幽的道教古乐,时而抑扬顿挫,时而清歌慢板,悠远中透出深沉和典雅。蓄发留须的道士们在银杏树下各司其职,演绎着一种别样的人生。那红墙青瓦的历史痕迹,仿佛是一场金碧辉煌的繁华旧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崂山有近百棵银杏树,超过千年的有十三棵,最老的一棵已经一千六百多岁,都是雄树,没有雌树,只开花不结果。崂山太清宫里的道人都是“全真道士”,不能结婚,因此最初就没栽雌树。那些古老的银杏树,历经千年,俨然有了灵魂,棵棵站成仙风道骨,无声地叮咛人们:宁静滋养灵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坐在树下,一怀惆怅,两眼迷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离开太清宫时,在门口的书摊上买了一本旅游手册,看到里面有关泰山的介绍,觉得登山有助于调节心情,便绕道济南去了泰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泰山从山下到主峰玉皇顶相距近十公里山路,登顶大约需要五个小时。为了早晨看日出,许多人夜里十一点就开始登山。我反正睡不着,也跟着人群上了山。游客多结伴而来,最少也是两人同行,独来独往的只有我一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久了,面对任何事情都会清醒且识趣。我缺亲少故,没温暖,没感动,无论笑得多灿烂,内心依然孤寂无声。索性远离别人的热闹,适应孤独,默默地对抗孤独中的脆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深夜登山,我是第一次。山路修得很好,拾级而上,路旁偶有灯光,遇到暗处拿手电筒晃几下就过去了。山里没有野兽,歹人也犯不上来这么辛苦的地方作案,没什么可怕的。回头望向山下,万家灯火模糊成了一片星星点点,转过一段弯路就看不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夜深如水,一弯冷月,漫山清辉。我像一个幽灵,背着只装了两件换洗衣服的牛仔包,背包带上系着那条还没干透的海带,独自在山间浓稠的夜色里游荡,没人知道我无畏背后的潸然。偶尔能听到远处有人说话,但听不清说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也许只有在陌生环境里独处时,才能抵达灵魂的最深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个长夜,在那条狭窄曲折的山路上,孤独感强烈袭来,内心脆弱到了极点。我缓缓地走,缓缓地流着长泪,缓缓地抬起头,缓缓地在夜空里寻找。奶奶在哪里?父亲在哪里?我将会在哪里?人间好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凌晨一点半,走过近一半路程到了中天门,坐在牌楼下歇息。山顶的夜,幽深而苍凉,人像一叶碎片在暗蓝的苍穹下漂移。山谷的风吹过耳边,草木窸窣有声。冷,加了件衣服,依然冷。不远处有幢房子,房檐下亮着一盏昏黄的灯,大概是值班室?看着那灯光,突然十分地想“家”——在北京租下的那个“窝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下隐约有人说话,声音越来越近。我不想与陌生人同行,起身加速向上攀登。到达南天门时,小卖部已经开门营业,花两块钱租了件军大衣穿上,顿时通身暖和起来。穿暖了,才觉出饿来,吃下一个面包补充能量,继续向主峰玉皇顶进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凌晨四点刚过,天边还有几颗残星,我第一个登上了峰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俯瞰黎明前的万仞苍山,天高地远。我惊叹人的渺小和渺小中蕴藏的巨大能量,为自己的健壮和勇气而感动。回望山下还在吃力向上攀登的人们,心气瞬间昂扬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客陆续到达峰顶。一扇红轮钻出天际,照亮了远山近水千峰万壑,也照亮了我的心。“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放眼磅礴山川,天阔地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家王小波说过:“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仔细想来,我的痛苦和愤怒正是源于无能,而“无能”这个字眼最能激起我的斗志。人生在世,没有谁是容易的,活着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和绝望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命不过呼吸之间。呼,是出那一口气,吸,是争那一口气。人活着就是不断地出气、争气的过程。只要一息尚存,缓过这口气,大不了从头再来。我并没走到山穷水尽那一步,至少还有一门专业在身,留得青山在,何惧没柴烧。不到最后,就没有理由放弃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些人和事,看清了,也就看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山很快,游览一路风光只用了三个多小时。心宽了,就有了兴致,索性多玩几天再回北京。查列车时刻表得知,从泰安乘火车可以直达曲阜。我知道那里是孔子的故乡,有孔府、孔庙、孔林可看,于是前往曲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达曲阜,因安排住处耽搁了些时间,赶到孔林时,太阳已经快落了。园林里面没有游客,人家要关大门,我说只看看孔子墓就出来,好说歹说才让进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急匆匆往里走,守门人在身后喊了句:“你不害怕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心想,怕什么呀?回头应了两个字:“不怕!”一溜烟向林里跑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墓园,林内芳草如茵,古树遮天蔽日,四周阴气浓重。进到林里就看不到太阳了,我照着景点图一路小跑去找孔子墓。越往里去越觉得阴森,无缘无故胳膊上的汗毛唰唰地竖了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只知道孔林里有孔子墓,并不知道那是多达十万余座墓冢的孔家墓群,如果知道,万不会在那么晚的时辰还死乞白赖地往里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来一趟不容易,不甘心半路退出来,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找孔子墓。终于找到时,天色已暗,潦草看过,匆匆支起三脚架自拍了两张照片,便拼命往外跑。一路上被寸长的大蚊子穷追不舍地叮咬,边拍打边跑,惊恐万状,悔不该莽撞行事。穿过墓群逃命般地跑出五百多米,到大门外时,天已经黑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夜住在曲阜宾馆,梦见蝴蝶大的蚊子叮在脸上,拍不死,拂不去,惊醒后再也无法入睡。打开床头灯看旅游手册,随手翻开的一页是黄山。记起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心想,那就去黄山吧。当即查得乘车路线:从兖州乘火车去合肥,再换火车到屯溪。</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