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

三省堂

<p class="ql-block">简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p><p class="ql-block">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p><p class="ql-block">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p><p class="ql-block">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p><p class="ql-block">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p><p class="ql-block">1934年,与陈望道、胡愈之等发动大众语运动</p><p class="ql-block">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p><p class="ql-block">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p><p class="ql-block">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谈及叶圣陶先生,我心中便涌动着无尽的敬意与怀念。他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更是一位有着深厚人文情怀的思想者。</p><p class="ql-block">叶老的一生,是勤勉耕耘、笔耕不辍的一生。他的文字,如同春雨般细腻而滋润,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田。他的《稻草人》《倪焕之》等作品,不仅描绘了社会的真实面貌,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温度。</p><p class="ql-block">除了文学创作,叶圣陶先生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同样不可磨灭。他倡导“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教育思想,如同明灯一般,照亮了无数教育工作者前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叶老的人格魅力,更是让人钦佩不已。他谦逊、和蔼、平易近人,对待学生和晚辈总是充满了关爱与耐心。他的言传身教,如同一股清泉,洗涤着人们的心灵,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份宁静与淡泊。</p><p class="ql-block">回想起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书香与人文情怀的年代。他的文字、他的思想、他的人格,都如同一座座丰碑,矗立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更应该回望叶圣陶先生等老一辈知识分子的足迹,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力量与智慧。让我们以叶老为榜样,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文字去书写生命、用思想去照亮世界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 <p class="ql-block">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p><p class="ql-block">1911年11月,改为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同年中学毕业,后成为乡镇小学教师。</p><p class="ql-block">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为其编写小学国文课本。</p><p class="ql-block">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我国的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是他写的。</p><p class="ql-block">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进行教育改革,编写新的教科书,工作到1922年,并开始写作。</p><p class="ql-block">00:58</p><p class="ql-block">从甪直开始,叶圣陶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和教育生涯</p><p class="ql-block">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p><p class="ql-block">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p><p class="ql-block">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五卅”运动,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同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p><p class="ql-block">1921年,叶圣陶重新回到上海,进入现代教育史上不可忽略的一所学校——中国公学,与朱自清、周予同成了同事,但时运不济,他因学生风潮而入浙江一师,成为国文教员。同年10月,因顾颉刚的推荐,叶圣陶收到了来自北京大学的邀请,站在了最高学府的讲台。可惜北大请得起人却开不出工资,叶圣陶十分无奈,只好南下进入上海神州女学和复旦大学,同时在商务印书馆任专任编辑。6</p><p class="ql-block">1921年冬,发表了《小白船》,表达的是“爱”和“善”的理想主义。</p><p class="ql-block">1928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p><p class="ql-block">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同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p><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p><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p><p class="ql-block">不知疲倦的叶圣陶</p><p class="ql-block">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p><p class="ql-block">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p> <p class="ql-block">数次更名</p><p class="ql-block"> 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乙巳大暑于三省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