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夜静谧的小岛,大地悄然苏醒。红日初升,大西洋的海水仿佛浸染在血色之中。为了不放过早霞的景致,我早起走在海岸小道的泥径上,脚下泥土湿润,路边露珠晶莹。海鸟掠过水面,翅膀沾起浪花,带起一串水珠,盘旋在海的怀抱。岛上低矮的平房,此刻镀上了一层金红。空中飘逸的云雾,无生命之物,却时而幻化出生命的形态,似奔马、卧狮、行进的巨人和成片的鱼鳞状,在天空之上。我凝视着变幻莫测的云影,不禁想起一位女同学说,初中时刚学完观云课本,在农场值班时看云象,居然看出云如鬼怪的模样,吓得眼泪挂面,不敢喘息。那时看山中云彩,总觉得它们被赋予了灵性。如今站在大西洋的小岛上,云还是那片云,看云的人却已不再是当年的少年,而是一位心境平和的花甲老翁。海风带着丝丝凉意和咸涩的海腥。这风或许是从北极飘然而至,让我们逃离了故乡的酷暑,得以在此享受几日的清凉时光。风中的鸟鸣,仿佛在自语。海鸟们似乎不解风情,只顾在海面滑翔俯冲,只为叼起一条小鱼。潮水退去露出的黑色礁石,附满了贝壳海藻,几处低洼水潭,倒映着天空的红色。水中似有微小生物游动,通过它们搅动的波纹,进行着它们渺小的生计,不因朝霞而加快,也不为海风而迟疑。万物互联,不只是人类独自的想象连接,这个世界,更是无数万物生命之间的相互连接,保持着地球的动态平衡。离开了这些生物的彼此互联,这个星球夏日攀升的热浪,冬天难熬的酷寒,会吞噬人类吗?</p> <p class="ql-block">朝霞和余晖,一日两景,镜像是何其相似,只有亲身体验才知晨昏。虽然相似,毕竟不同。它是一日之高光时刻,晨曦冉冉升起,它代表着希望,余晖缓缓下落,它代表着辉煌,日出日落,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看日落日出,会产生无尽的想象空间,朝霞与晚霞,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传世的诗词歌赋、音乐画卷大多与此有关。远处对岸似乎传来人声。或许是几位岛民正走向码头,他们交谈的声音被海风吹送,断断续续地飘来。清晨的相遇不过是日复一日的寻常之事,不值得大惊小怪。在国外,尤其享受陌生路人经过时彼此点头微笑的温暖瞬间,这是一种人与人心灵沟通的文化体现。太阳升高了些,海水的红色逐渐褪去,恢复了平日的蓝绿色调。云雾也已消散大半,仅余几缕在高空徘徊。大西洋小岛的清晨,与无数个清晨并无二致。红日、飞鸟、云雾、平房,皆是寻常景物。然而这寻常,却透出几分永恒的意味。人们来了又去,唯有这晨光中的景象,年年如是,日日如新。或这是所谓的“道”在变化中保持恒久,在平凡中透出深远。我喜爱“道法自然”这四个字所蕴含的哲理,用这四字作为自己美篇的笔名,它提醒我,世界之美,往往顺其自然,藏于最朴素的日常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