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山笔记二: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习惯了

<p class="ql-block">  清晨,又听见了蝉鸣。那丝丝哑哑的声音,是从窗外稠密的榕树叶间撩拨而来。</p><p class="ql-block"> 节气里,爱极了这“伏”的风情。那种顶峰的较量,让人觉得当下真真就不一样了,榴火悬于新荷,万物皆逢其盛。光阴在植物里此消彼长。</p> <p class="ql-block">  曾家山避暑,终是提前结束了。到底还是作别了满天云彩,凉爽清风,充实且快乐的日子。计划好的事,忽然被打乱了秩序,索性便放弃了。错过了,就随它去吧。</p><p class="ql-block"> 目之所及总是有限,我们总会错过一些美好,一定是去往另一场美好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林语堂说,这世上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这话无比契合当下,随意翻开一本《西藏人文地理》,那种视野和广度,是原野的风,亘古的云,原来,换个风格,也可以度夏热。</p> <p class="ql-block">  闲暇时,翻看微信朋友圈,是一件轻松而惬意的事。又见同在曾家山避暑,从西藏自主择业回来的团友新作《云居风光》,读来身心俱爽。还是去年,我们一同在浙江、安徽旅行,一路过来十余天每天一首,可谓高产。他用文字真实地记录下了当下的感受,这种写作的发心朴素珍贵。我喜欢他写的每一首小诗,文字清新,情感朴实,因其戍边的经历,每一首诗都透着饱满的精气神。我觉得他更应该成为一个为时代呕歌的军旅诗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生活里有无尽的善意,它需要内心的频率与之共振,在我们有限的时间里,能彼此中意的人不多。那些时常惦记,与你述说日常的人,与你分亨美食的人当珍惜之。她们发在朋友圈的每一张图片、带来的每一份食材,都有自己的审美和情深在里面。那些或静默或壮阔或艳丽或充满人间烟火的美,是热爱和情意的延续,接住了便是滋养。</p> <p class="ql-block">  上午,去了菜市场,我觉得,每一个菜场都是座活着的庙宇,于众生有救赎意义。汪曾祺在《人间滋味》里写道:“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p><p class="ql-block"> 是的,有一种快乐,是关心粮食与蔬菜,如此,人便真正埋进了生活里。我喜欢曾家山“青山别院”的饭菜,大抵是因为都是水灵灵长在地里,现吃现摘的时蔬。少油,少盐,用柴火灶烹饪,不仅保留了菜肴营养,还激发出原味,我们一行人竟吃出了童年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有幸吃到了从山上捡回的野生蘑菇,异常鲜美。因每年都有中毒的事件发生,曾家山禁止游客采食野生蘑菇。为安全起见,一位团友早起将蘑菇煮好,自已试吃无恙后,中午才端出与我们享用。围坐在一起用餐,当舌尖品味到野生菌的鲜香时,身心也感受到些许的安暖和情谊。</p><p class="ql-block"> 汪曾祺写道: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我觉得:珍馐美味,抵不过乡村淡饭。​那些对诗与远方的向往,最后都被揉进了眼前的烟火日常,突然顿悟了那句话:每一顿饭,皆是在渡你。</p><p class="ql-block"> 终觉得,曾家山的烟火气,最抚凡人心。</p> <p class="ql-block">  “万物皆归于生活”。这是一句广告词。感觉这句话可以完美地印证自己当下的状态,所以记录下来。频繁的记录,缘于欢喜铺排小字,借写作的方式将兵荒马乱整理得心平气和,再从各种杂乱里,看到微枝末节里的美好与温暖,从庸常里提炼出一部分简淡从容,用来调剂晦暗,去喜悦,去安然,去清凉。</p><p class="ql-block"> 更多的是不负这个世界赠予的纸笔。</p> <p class="ql-block">  照片均为同在曾家山避暑的团友们所拍攝。在此言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