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喜迁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深夜,听鸣虫。水月共天空。柳醒拂岸待东风。今岁又相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为花,难放下?一树冷红空挂!风流树下苦流连。忍踏点点丹。</p> <p class="ql-block">夜听春景精炼字</p><p class="ql-block">春为花来巧构思</p><p class="ql-block">注礼书屋诗词《喜迁莺·深深夜》语言特色浅析 王建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喜迁莺·深深夜》是注礼书屋于兔年新春填的一阕小令。</p><p class="ql-block"> 纵览全词,缠绵之意隐隐,缱绻之情蒙蒙。 意境高雅,隽永含蓄,有如郢中白雪,耐看、耐读、耐咀嚼、耐回味。准确精彩的用词,独出心裁的创意,渗透出的是词人强大的炼字炼句语言功底。炼字精妙生动,炼句独特新颖是这阕词的最大亮点。</p><p class="ql-block"> 上片,我们可通过一个“听”字来领会。</p><p class="ql-block"> “深深夜,听鸣虫”,词人在这儿用了一个“听”字,而没有用其他与其同义近义的“闻”“聆”等字。</p><p class="ql-block"> 孟浩然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李清照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我们不难看出,大师们的“闻”字,对于人来说,都是吸收的效果,有一点程度上的被动性。在大师们的词中,这个闻字精准贴切,不可替代。 而“听”字,却是人刻意主动地去知道。</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的“为问昭君月下听,何如苏武雪中闻”,将“听”“闻”二字,运用得恰如其分,让读者立马就能区分出两者不同的含义。另外,“聆"虽与“听”完全同义,但其在程度上更为仔细。</p><p class="ql-block"> 注礼书屋,在起句“深深夜”时,为后文自己思绪的展开,给了一个既不是“闻”又不是“聆”,而是一个“听”的定位。由于是主动去“听”,我们甚至有理由把后文的景致,都可以归纳到“听”的范畴中来。</p><p class="ql-block"> “水月共天空”,在深深夜,词人听到了春虫的鸣叫声后,又仿佛“听”到了水波粼粼,月光溶溶,水月云天的春的夜色。</p><p class="ql-block">“柳醒拂岸待东风”,随着时空的推移转换,词人又仿佛“听”到了“河堤酥柳醒”似“牵衣待话”春的缠绵。</p><p class="ql-block"> “今岁又相逢”,从深深夜开始,词人真真切切地“听”到了春的脚步声了,春驾着东风,又翩然而至了。</p><p class="ql-block">上片一个“听”字,让我们随着词人的心绪,感受到了词人用心“听”来的春的节奏,春的声音,春的魅力。 一个“听”字,在结构上,串联起上片,是上片的主要线索。在文理、达意上,表意丰富凝练,传情准确精妙,意境营造讲究,足见词人炼字功夫之老辣。</p><p class="ql-block"> 下片,词人以“春为花,难放下”起句。此句极为精妙。</p><p class="ql-block">首先,词人以一个“春为花”,巧妙地承接了上片“听”到的“春”,一方面让全词在结构上做到了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春为花,难放下”的拟人手法,将景物描写,转为了以景抒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而最精妙之处,还不在结构上的巧妙,而在创意上的新奇。</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春几乎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词,如“春风化雨”“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深似海”等等等等,不胜枚举。有了春,才有这姹紫嫣红、绿肥红瘦的美丽美好。</p><p class="ql-block"> 而注礼书屋一个“春为花”,颠覆了我们对春的认知。在词人笔下,是因为有了花,春才穿过水月交融的天空,淌过柳枝拂岸的河流,驾着东风来临。</p><p class="ql-block"> “春为花,难放下”,前文提到,词人是以拟人表现手法提到春的,那么春又代表什么呢?又是为何难放下呢?短短一句六字,又营造了一种让人去揣摩、去猜度、去想象的意象。</p><p class="ql-block"> “一树冷红空挂!风流树下苦流连”,词人似答非答,但还是让读者读出了,春风为了杏花而来,难放下的就是充满活力,娇羞无比,集幸福和疑惑于一体的杏花风流树。</p><p class="ql-block"> 读到这儿,读者不禁要问,既然春为花来,且又难放下,为何还会在红杏前看着“一树冷红空挂”,而去“风流树下苦流连”呢?词人未露出只言片语,还是让我们去猜吧!</p><p class="ql-block"> “忍踏点点丹”,结句词人有点点惆怅,有点点无奈地为全词画上了句号。为花乘兴而来的春,却留给读者满地落红的疑惑,让人思绪难解、难平、难断。</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一句“春为花,难放下?”,不仅仅是联系上下文的纽带,更是词人和读者释疑解感的钥匙。</p><p class="ql-block"> 皮日休曰“百炼为字,千炼成句”。</p><p class="ql-block"> 这阕小令,注礼书屋的炼字炼句,炼出了一个缠绵中的厚重,绮丽中的朦胧,幸福中的疑惑,热烈中的落红。炼出的是意境幽深,炼出的是回味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