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小热昏”和唐伯虎一起吃吃白相相

小饮

<p class="ql-block">非遗“小热昏”和唐伯虎一起吃吃白相相</p><p class="ql-block">7月29日傍晚,《吃吃白相相》新书分享会在苏州高新区合方书店圆满举行,这是我们第二次在该书店举办此类活动。此次我特别邀请了无锡真有味道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张文先生一同赴苏。张文先生多年来致力于苏锡两地政府购买的非遗传承与传播项目,旗下拥有“小热昏”“梨膏糖”等十余个非遗传承人合作团队。他对《吃吃白相相》一书表现出浓厚兴趣,计划将其内容改编为“小热昏”说唱节目,作为《江苏是个好地方》的新篇章加以推广。张文担任导演,编剧由孔维坤担纲,我们一行人与唐寅祠总经理王尊相约于唐寅祠,共同商讨合作细节。</p><p class="ql-block">中午,王总热情款待我们一行人在唐寅祠内用膳,席间品尝了地道的苏式面点。饭后,我们在王总的陪同下参观了唐寅祠,并聆听了他对祠堂历史与建筑布局的详尽讲解。唐寅祠,原名唐解元祠,坐落于苏州市姑苏区桃花坞廖家巷前新街10号准提庵内,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历经多次修缮,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占地约2000平方米,呈两路四进格局,东路包括唐寅祠堂、天章阁、才子亭,西路则有大殿、楼厅及桃花仙馆。庵内保存有清康熙五十二年《杨忠节公遗像》石刻、同治八年《金公祠记》碑石等珍贵文物,是弘扬唐寅文化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谈及唐寅的文学作品,有位文友曾提及唐伯虎题写“珍馐录”的说法,但查阅资料后,仅在其诗作《爱菜词》中见到“珍馐”二字。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爱菜,我爱菜;傲珍馐,欺鼎鼐,多吃也无妨,少如吃也无奈。商山芝也在,西山芝也在。四皓与夷齐,有菜不肯买。颜子居陋巷,孔子厄陈蔡;饮水与绝粮,无菜也自耐。菜之味兮不可轻,人无此味将何行?士知此味事业成,农知此味仓廪盈。技知此味艺业精。但愿人人知此味,此味安能别苍生?我爱菜,人爱肉;肉多不入贤人腹,厨中有碗黄齑粥,三生自有清闲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剧孔维坤(笔名柯兰),乃孔子第78代嫡系后裔,艺术生涯跨越半个世纪,涉猎诗歌、音乐、书画等多个领域,作品屡获国内外大奖,并被收入教学教材。2025年4月,他将与朗诵家鲍尚甲合作推出新诗《清明》,通过诗意语言传递清明节的文化意涵与对生命的思考。此前,他创作的《采江南》由吴颂今作曲,描绘江南春、秋两季采风场景,展现地域风情,歌词涵盖采笋、采桑、采茶等春季劳动画面,以及采菱、采藕、采桃等秋季丰收景象。歌曲以“采它一个美江南”贯穿始终,最终以“金山银海都不换”升华主题,创作于2016年前后,曲谱最早于2021年7月在词曲网发布。</p><p class="ql-block">《吃吃白相相》一书于今年年初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自发行以来已在苏州、无锡等地举办了十余场新书分享活动,8月上中旬将赴上海参展,市场反响热烈,已连续加印两次。该书汇集了两位作者数十篇关于江浙美食的散文与随笔,以及国内外游历中的餐饮见闻,内容丰富,文笔优雅,深受读者喜爱。此次与国家级非遗“小热昏”团队深度合作,旨在拓展写作视野,搭建文化交流桥梁,为苏锡两地饮食与旅游文化的传播注入新活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文先生向我们介绍了“小热昏”这一非遗艺术。作为吴语地区街头说唱艺术的一种,“小热昏”起源于清末民初,苏州曾是其发源地之一,1903年前后在观前街、玄妙观、桃花坞一带已有艺人表演并售卖梨膏糖。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后,苏州逐渐难觅其踪,而今“小热昏”与“梨膏糖”重返观前街、桃花坞,既唤起老一辈的回忆,也为年轻人带来新奇体验。无锡真有味道文化发展公司自2019年起筹建“小热昏”艺术团及传承培训班,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文明在身边》《无锡是个好地方》《老年朋友开心点》等脍炙人口的曲目,广受好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尊先生对“小热昏”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他抛出一个鲜为人知的话题:唐寅究竟是如何去世的?众人一时语塞,王总随即揭晓谜底——原来唐寅因肺病久治不愈,幸得民间价廉物美的“梨膏糖”类膏药延寿二十余年,而另一位同遭牢狱之灾的朋友次年便去世。这一细节令众人感慨良多,纷纷表示以唐伯虎为题材的民间故事极具改编潜力,可将其编成“小热昏”说唱节目,在唐寅祠内演出,同时售卖“梨膏糖”与《吃吃白相相》一书,定能吸引市民与游客驻足。</p><p class="ql-block">唐寅,这位才华横溢的江南才子,一生坎坷,却深谙百姓疾苦与喜乐,其诗文、书画作品流传至今,成为后世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尤其《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通过评弹艺术广为传播,家喻户晓。唐寅祠自修复开放以来,致力于弘扬唐寅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设有书场、图文展、挂画、匾额、碑刻等,成为传承与展示唐寅文化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吃吃白相相》与“小热昏”非遗团队的合作,不仅是一次文学与艺术的跨界融合,更是一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尝试。通过“小热昏”这一传统形式,将美食文化、历史故事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当代文化传播方式的探索。未来,我们期待在更多场合看到这样的文化联动,让非遗“潮”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许闲情任平生 与君吃吃白相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一早6点去阳山采摘了水蜜桃送到上海给范光陵先生品尝,并把好友郜峰老师的新作《吃吃白相相》呈送范老,94岁的范光陵先生为两岸破冰第一人,世界文化大会主席、世界诗人大会主席,刚被故宫博物馆列入《风华百年》十大书画代表入物之一,今天他心情很好谈到了许多江南美食与台湾小吃,坚持中午一起去吃小吃、点心,并为《吃吃白相相》题词,说期待与作者郜峰先生见面探讨江南美食与台湾小吃的相承之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