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之行(二)

简单

威海刘公岛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4日,我们几个太钢老年大学摄影中级班的同学相约来到刘公岛。站在码头上,咸涩的海风卷着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登上定远舰的那一刻,锈迹斑斑的铁甲仍透着当年“亚洲第一巨舰”的威严,可舱内泛黄的作战图、断裂的炮栓,却处处刻着甲午年的血色印记。</p><p class="ql-block">主炮炮塔前,讲解员指着弹痕累累的装甲板说:“这是黄海海战中日军鱼雷艇的撞击痕迹。”我伸手触摸那凹凸不平的钢板,指尖仿佛触到了1894年的硝烟——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向吉野时的怒吼,丁汝昌拒绝投降时饮弹的决绝,似乎都凝固在这钢铁躯壳里。</p><p class="ql-block">沿着山路走到东泓炮台,巨大的克虏伯炮依旧指向黄海,炮身的铜锈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讲解员说,当年炮手们在这里坚守到最后一刻,弹药用尽后便砸毁炮机,宁死不留给敌人。望着远处翻涌的海浪,想象着百年前炮声震耳、火光冲天的场景,胸口像被什么东西堵住,闷得发疼。</p><p class="ql-block">离岛时回望刘公岛,它静静地卧在碧波中,像一座沉默的纪念碑。那些沉没的战舰、殉国的将士,从未真正远去。他们用生命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唯有自强,才能守护这片海的安宁。海风再次吹来,带着一丝凉意,也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警醒。</p> <p class="ql-block">这次旅行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威海刘公岛。这座面积不大的小岛,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自然的馈赠。从威海市区乘船出发,不过几分钟的航程,便踏上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站在码头上,阳光洒在甲板上,映出一片洁白的轮廓。远处的船只静静地停泊着,仿佛在等待下一次的启航。咸涩的海风拂过,仿佛也吹开了尘封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边总一家4人陆续登船,阳光洒在甲板上,映出斑驳的影子。我举起相机,有人倚着栏杆远眺,轻松的氛围中,似乎也藏着对这片海域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船缓缓驶离码头,海风轻拂,远处的城市轮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同行的几位朋友在甲板上闲聊,有人指着远处的炮台,轻声讲述着甲午战争的故事。历史的回响,仿佛就在耳边。</p> <p class="ql-block">海鸥在空中盘旋,偶尔俯冲下来,掠过水面又飞向蓝天。有人举起相机,捕捉这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瞬间。远处的岩石雕塑静静矗立,仿佛也在见证着这片海域的变迁。边总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沿着岛上的小路前行,一块刻着“威震海疆”的巨石映入眼帘。阳光洒在石面上,字迹清晰可见。我站在石前,望着远处的绿树与海景,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来,合张影吧。”妻子笑着拉住边总的手,站在“威震海疆”的巨石前。阳光洒在她们身上,绿树掩映,海风轻拂,这一刻,历史与现实悄然交汇。</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入口,左侧的雕塑栩栩如生,仿佛在讲述着一段久远的故事。右侧的石阶蜿蜒而上,阳光透过高塔洒在地面上,斑驳的影子仿佛也在诉说着时间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登上一艘名为“靖子山”的游轮,船体宽敞,甲板上已有不少游客。远处的山峦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海风轻拂,仿佛在迎接我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海边的建筑红白相间,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游客们在周围散步,蓝天与大海交相辉映,整个环境宁静而宜人。</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座巨大的岩石雕塑矗立在广场中央,形状独特,仿佛是风化的山峰。游客们在周围驻足,有人拍照,有人静静凝望,仿佛在思考着什么。</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面刻着“甲午战争”字样的石墙映入眼帘,旁边是关于1894年历史事件的介绍。文字清晰,背景的岩石纹理仿佛也在诉说着那段沉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走进“国殇·1894-1895——甲午战争史实展”,入口处的木质墙面刻着醒目的大字,地面的蓝色灯光营造出庄重的氛围。那一刻,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展馆的另一侧,石墙背景的入口上写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 实自甲午一役”,英文翻译清晰可见。铁链围栏与蓝色灯光交织,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展馆内,一组蜡像栩栩如生,人物穿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有的举旗,有的持剑,背景是模拟的历史场景。仿佛他们就在眼前,讲述着那段悲壮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展馆的墙上,刻着“甲午战争”字样及相关历史事件的描述,包括“1894年”、“朝鲜东学农民起义”、“日本蓄谋挑起战争”等。字体醒目,背景的岩石纹理仿佛也在诉说着那段沉重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展馆深处,一组雕塑作品静静矗立,描绘了三位历史人物,中间的人物手持武器,背景是岩石纹理,右侧人物似乎在支撑或保护他,左侧人物则侧身站立。整体氛围庄重肃穆,背景墙上刻着“甲午战争”字样及相关历史事件的描述,仿佛在提醒我们那段不可遗忘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展馆的一角,一尊雕塑静静矗立,人物穿着传统服饰,坐在岩石上,右手抬起,背景是雕刻的壁画,展示了几位人物的形象。雕塑前的地面上有一些岩石和沙土,整体氛围庄重而肃穆。</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馆,一座传统的中式建筑映入眼帘,红色的牌匾上写着“生殿”。建筑前有石阶,两侧有红色的祈福牌,几位游客正在参观或拍照,背景中有绿树和蓝天,环境宁静祥和。</p> <p class="ql-block">登上“定远舰”,白色的船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船身上蓝色的锚形标志写着“爱上刘公岛”,我们站在甲板上,仿佛也爱上了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两位朋友站在船门口,一位穿着白色无袖上衣,另一位穿着黄色T恤,背景墙上是蓝色的锚形标志,写着“爱上刘公岛”、“梦想”、“致远方”等字样。门口上方的小窗户旁写着“小心地滑”,时间戳显示为2025年7月14日,地点为山东省威海市。</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甲板上,背景是白色的船体与蓝色的锚形标志。阳光洒在身上,海风轻拂,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座古炮静静矗立,炮口指向远方的海面。我们站在炮前合影,蓝天白云下,远处的山丘仿佛也在见证着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展馆外,几位游客在户外合影,背景是蓝天与远处的山景。古老的炮台与铁轨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离开前,我们在“宝远舰”前合影留念,背景中还有其他游客陆续登船。阳光洒在甲板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晕。</p> <p class="ql-block">在“定远舰”前,我们一群人合影留念,背景是舰艇的甲板与楼梯。阳光明媚,大家面带微笑,仿佛也在这片历史的土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站在码头旁,远处的“靖子山”静静停泊着,身旁的游客来来往往,海面平静如镜,仿佛一切都未曾改变。</p> <p class="ql-block">返回码头时,阳光依旧明媚,海风轻拂,仿佛在送别我们这群追寻历史的旅人。</p> <p class="ql-block">参观刘公岛感后:</p><p class="ql-block">站在刘公岛码头,海风裹挟着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踏上这座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岛,甲午战争的硝烟仿佛从未散去。</p><p class="ql-block">甲午战争纪念馆里,泛黄的电报、锈迹斑斑的炮弹,无声诉说着1894年的惨烈。玻璃展柜中,“定远舰”的残骸碎片泛着冷光,旁边的文字记录着北洋水师将士殉国的细节,让人鼻尖发酸。爬上旗顶山炮台,斑驳的炮身指向黄海,仿佛还在等待那声未竟的怒吼。</p><p class="ql-block">海面上,游船往来如梭,远处的威海湾高楼林立。这片曾见证屈辱的海域,如今已是安宁的港湾。历史与现实在此交织,让人明白: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让民族的脊梁永远挺直。离岛时回望,刘公岛如同一座警钟,在心中久久回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