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彦同的美篇

冯彦同

<p class="ql-block">这是黑龙江省热特拖拉机检修训练班欢送捷克专家的合影留念。最上面一行左起第六人是我父亲</p> <p class="ql-block">把一生献给了北大荒</p><p class="ql-block"> 今年6月19日(2005年为6月15日),是父亲节,是感恩父亲的节日。做为父亲的长子这些天,我心潮起伏,夜不能寐,提笔畅书,天高听卑。愿天堂的父亲,地上天宫,恳赐郢政。</p><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于民国十年(1921年)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听父亲讲:快过大年了,爷爷忽然病逝。父亲生来就没见过爷爷的面。奶奶一生有六个儿子,老大,老四,老五都夭折了。只有二伯父,三伯父和父亲(老六)。奶奶领着三个儿子坚难地度日。</p><p class="ql-block"> 父亲九岁之后就之给有钱人家放牛。(南方都是水牛,性情温和)。十二岁那年两个伯父与他们的母亲商政议,要送我父亲上学。我的奶奶不同意,说家里太穷了,没钱读书,两个伯父说,家里没有一个人读书,将来还得给人干活,还得受人欺负。在伯父的劝说下,父亲勉强的上了三年学。这是父亲的最高学历了。三年后,奶奶去逝了,父亲也缀学了。</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年,父亲二十岁,已经长成健壮的小伙子了。那年国家征兵,要求“两丁抽一”,家里只要有二丁,就必须有一人当兵。那时二伯父与三伯父均已成家,父亲已经无依无靠了,只好从戎,来到东北。</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八年,东北解放了,父亲因出身贫苦,思想进步,好学上进,被.东北人民政府调到黑龙江省,集贤县机务上工作,53年又调到勃利县种马场机务大队工作,成为北大荒建设的第一代拓荒者。</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是54年6月在勃力县种马场机务队的合影</p><p class="ql-block">,站在热特大灯后面的是父亲。</p> <p class="ql-block">建国初期,黑龙江农垦是很艰苦的。“天仓仓,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当地人风趣地说,北大荒,真荒凉,又有免子又有狼,就是没有大姑娘。虽然条件艰苦,但与父亲同一战壕的拓荒者们却没有叫苦的。他们早起4点半,地里两顿饭,不分昼夜地为北大荒的建设贡献着力量。</p><p class="ql-block"> 由于父亲工作出色,又有点文化底子(那时的人基本上都没有文化),加上他勤奋好学,组织上在1956年派他到哈尔滨王岗学习机械修理。</p> <p class="ql-block">训练班结束后,省里搞了一次机务修理技术考试。父亲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机务修理5级修理工,当时在农场是级别最高的技术工人了。</p><p class="ql-block"> 1956年春夏之交,由于父亲修班技术好,组织上把他调到8510农场三分场工作,以后每年冬训班,父亲都是教员。</p> <p class="ql-block">这是1956年9月,三分场机务队全体留影。站在匈牙利右侧链轨板烟囱后面的是父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