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登梵净山

熊克成

<p class="ql-block">夏日燃途</p> <p class="ql-block">熊克成美篇号96703295</p> 中伏登梵净山 <p class="ql-block">  中伏的热浪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大地裹得严实。可当我们站在贵州铜仁市的梵净山脚下,望着那直插云霄的黛色峰峦时,所有关于暑热的犹豫都被山风卷走了——传说中“梵天净土”的清凉,正藏在云雾深处等我们。</p> <p class="ql-block">  梵净山迷人的气象景观远近闻名,尤其是云雾、彩虹、幻影与佛光,变幻万千,异乎寻常。这里的云层高度常在1800~2200米处,云雾随气流上升到山脊,又往山脊另一侧下沉,往往形成瀑布一样的云雾,称为云瀑,仿佛是神话中的仙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  在很多地方乘坐缆车,我只是惊奇于眼中风景的壮观雄伟、钟灵毓秀,而在梵净山,当肉身悬空的那一刻,我内心不断地发出疑问:如此高的峰岭以上,何以有人落身成庙,第一个徒步攀至峰巅,将自己的一生放置在了这凌绝之地?又以怎样的方式,使得那么多人背负肉身所需和建筑所用,由低向高,一趟一趟,直到庙宇在孤独的山顶堂皇而起?如此一座山峰,何以引得诸多人前赴后继,手脚并用地攀登与朝圣?</p> <p class="ql-block">  向上的缆车速度极快,好像一种拉拽式的遁走。我的身下群山如万龙出庭,条条雄健;起伏的丘壑,不论高低长短,孤独或成群,其轮廓曲折蜿蜒,凸凹有致,好似龙骨鱼鳞。我想,从缆车的角度,完全可以俯视底下的存在,也一定能够看到黔金丝猴、云豹、毛冠鹿、苏门羚等梵净山独有的动物,哪怕惊鸿一瞥,也是一种美好的遭逢。可始终没有一只动物出现。唯有安静的植物,在峭壁危崖与土质肥厚的沟坡上成片葳蕤。</p> <p class="ql-block">  下了缆车,拾级而上,起初是被阳光晒得发烫的石阶,每一步都像踩在暖炉边缘。蝉鸣在密林里炸开,声浪比山下更盛,倒像是在为登山者呐喊助威。汗水顺着额角滑落,砸在青石板上洇出小小的湿痕,可没等我抱怨,一阵风忽然从谷中钻出来,带着松针和湿润泥土的气息,掠过裸露的胳膊时,竟有了几分初秋的凉意。</p> <p class="ql-block">  快到蘑菇石时草木葱茏,让我多日来烦乱的心绪瞬间平复,不由得想起李白的诗句:“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忽见青天之中飞来一大块黑云,好像一辆巨大的车辇,以闪电的速度覆压而来。众人惊呼声刚起,豆大的雨点就打疼头顶。雨的敲击似乎是一种警醒。天地间一个显而易见的秘密,是无常,万事万物的无常,如老子所言,“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晴空万里也可能有暴雨袭击,置身高处,也难逃大风与暴雨。</p> <p class="ql-block">  梵净山上,承恩寺的庙宇高大,广场上坐满了游客。老金顶和新金顶上,也排满了攀登的游客。尤其新金顶上,人好像一根色彩斑斓的绳索,朝着最高处蠕动和缠绕。到这里,我才知道,梵净山为武陵山最高峰,明万历年间所立《敕赐碑》,将梵净山誉为“天下众名岳之宗”。我也看到,老金顶相对平坦,站得稍微高点,就可以看到万卷经书、老鹰岩、金盆洗手、翻天印等自然景观。惊叹之余,我再次觉得,人对自然物命名,常常以象形开始,赋予其想象中的意义、暗示的意义之后,交由其他人评判。而多数人则喜欢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就成了共识。</p> <p class="ql-block">  到底是去老金顶还是红云金顶?正在犹豫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血一热,决定攀登更陡峭的红云金顶。也想到,人生在世,好事不能全有,美景当然也不可看尽,留点遗憾,也是一件好事。遂跟着诸多游人,朝着红云金顶攀登。红云金顶是因为很多人在这里见到过红云祥生的奇异自然现象,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越往红云金顶上走,云雾越发浓稠。方才还清晰可见的奇峰怪石,转眼间就被乳白色的雾霭吞没,只留下模糊的轮廓,像水墨画里未干的笔触。偶尔一阵风过,雾霭散去,便能瞥见万丈深渊旁的铁链上,挂满了红绸带,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无数祈福的心愿在山谷间飘荡。</p> <p class="ql-block">  登上红云金顶时,恰遇云雾散尽。脚下是陡峭的绝壁,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青山,在烈日下泛着黛青色的光泽,而山腰间,云雾如丝带般缠绕,缓缓流动。阳光穿过云层洒下来,在山谷间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草木的清香,深吸一口,五脏六腑都像是被涤荡过一般,澄澈通透。</p> <p class="ql-block">  站在红云金顶上,只觉得天空伸手可摸,云朵好像棉花或者蒸汽,猛然扑来但却不着一物,整个人都像驾云飞行或者云中散步。俯瞰的群山如同单薄而低矮,苍劲的气势荡然无存。王安石有诗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他首先是一位政治家,然后才是诗人,所谓“最高层”的说法,可能有他自诩的成分在内,可在金顶之上,我有一些欣然,也有一些恐惧。欣然的是我登上了,恐惧的则是对自然的敬畏,还有对自我生命的怜惜。从这一点上说,我只能是一个平凡之人,在这红云金顶上,最多也只能不断背诵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登高丘,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这样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原来中伏的梵净山,从不是热浪的战场。它用奇峰、云雾、清风,编织了一个清凉的秘境,让每一个愿意向上攀登的人,都能在炎炎夏日里,寻得一份独有的沁凉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 中伏登梵净山</p><p class="ql-block"> 熊克成</p><p class="ql-block"> 奇峰罗列入云霄,</p><p class="ql-block"> 梵净风光惹客撩。</p><p class="ql-block"> 层峦叠翠接金顶,</p><p class="ql-block"> 横看铜仁卧碧丘。</p><p class="ql-block"> 天公随意丹青手,</p><p class="ql-block"> 静对风雨中伏天。</p><p class="ql-block"> 神工造就千秋态,</p><p class="ql-block"> 鬼斧雕成万古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