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子的美篇

庸子

<p class="ql-block">《传统经文对中国新诗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文/庸子</p><p class="ql-block">所谓传统经文(经书),是古代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或是经。经就是永恒的真理。早在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称经是“恒久之至道”,也就是永恒的真理。比如:古代的《诗经》、《三字经》、佛教的里的《坛经》、《法句经》等,还有道家的《道德经》等等,这些古代作为规范的标准,我们研究后,发现除了个别如《三字经》对字数有要求,很多经典尽和中国现代新诗几无差别,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新诗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西方诗歌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中国新诗。</p><p class="ql-block">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也已意识到了。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刚要》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承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转型,虽然初期比较多的受到西方现代诗的观念与形式的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是受中国传统诗歌和文化的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首先在在借鉴传统的自觉性和潜在性,中国新诗在不自觉的引入中国古代文化;其次中国新诗在自觉不自觉的构成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复杂的传承关系;再次在传统的接受中自觉地表现现代诗人的个性创造。比如:在诗歌的意象方面,传统诗词中多种形式就独具特色。我们知道:意象是诗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的独特呈现方式,诗人的创作灵感与对生活、生命的体验都会凝聚于意象之中,诗人和读者之间主要靠意象交流情感,沟通心灵。而我们古代诗歌在意象上的发展,为现代新诗的发展,提供了帮助。</p><p class="ql-block">比如: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由于生产力的制约,表现出凝合自然的意象审美心理,使得古诗词倾向意境化意象的审美旨趣,产生对自然审美思维的特征。中国古诗词里季节与季节的感悟为题材的诗,几乎构成了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们知道:客观物象是意象中的基本要素,选择什么样的物象入诗,主体对物象取什么样的心态或物象引发主体什么样的情感,是可以通过诗人作品及审美倾向表现出来。因此,辨认意象艺术所蕴含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这是传承的重要的鲜明的特征。这种特质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拿《诗经》来说,《诗经》中的意象,多达三百八十九种,这些显然是呈现人与自然的意象现象。根据三国时期吴国人陆玑做过统计,《诗经》中写到自然意象,草木八十多种、鸟兽三十多种、虫鱼二十多种,这说明我们古代哲学文化观念中,自然物象是具有人本意义的。我们还可多说几句,战国时期庄周的《齐物论》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也就是说物不是纯然外在的客体,物象和人间,存在着心心相印的联系。人的心灵和外在的物象的感性品质之间,构成了相互感应的关系,这种自然意象情节,自然而然植根文学创作中来。</p><p class="ql-block">传统经文与中国新诗传承的基点。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文学评论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有音律的纯文学。”(见《诗论》)再比如:胡适在他的《谈新诗》一文中指出:“凡是好诗都能使我们的脑子发生一种或多种明显逼人的映像,这是中国古代诗人以自然为中心的意象诗歌。”中国新诗在继承中国的优良传统,吸收世界诗歌的精华,借鉴外国新诗的成就,特别是进一个世纪新诗的发展总结出来运用前人的成果,重视理论研究,不断探索,勇于创新。</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文化中,经文或经书,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它的博大精深,令人仰慕!我以为:由于这些经文或经书,其目的是要让人传颂的,(当时传经人不懂文字,是口头传颂)想保留下来,要有两个前提:一个是传颂者;一个是听经者便于记,就这样口耳相传,有韵律有节奏,就这样读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得以保留下来。比如:《三字经》,数百年来,家喻户晓。大凡传统经文或经书,不但是诗,而且是歌。基本合辙押韵,能反复吟唱。当然随着时间的变迁,有些地方,用词、声音、韵调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些古典元素是不会变的。我认为:古代传统经文对普通百姓的音律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比如:佛教的《法句经》,多是偈语。“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从喜爱生忧,从喜爱生怖。若喜爱无忧,何处有恐怖。”我们知道,佛经的四谛。谛,就是真理。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这是佛经的基本理论之一。我们再来看老子的《道德经》,大家可以读读,这是古代经文中直接进我们的诗,它是作为古代思想、道德、行为标准的书。“道,可道,非恒道。”这不就是很接近我们的现代诗吗?</p><p class="ql-block">我们写诗是要有古典元素的。比如: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卞之琳从他们的诗中是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元素的。相反,对古典文化一窍不通,甚至拒绝,要写好诗是很难得。</p><p class="ql-block">诗歌评论家谢冕在一次采访中,就直接说:“你用现代汉语来写作,那是要考虑古典元素,现在有的人没有考虑到,有的人考虑了,但是,又做不到,这是我们教育问题。诗人素质的问题。”他接着说:“现在的问题,是口语泛滥,诗太不容易了,因为他们认为,白话诗没有约束,于是,一些比日常口语还要差的话,都跑到诗里来了。其实,诗的语言要求是最高的,是要经过多次提炼的。”</p><p class="ql-block">中国新诗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新诗已经摆脱西方现代诗的表现方式,在传统文化学习古典中汲取宝贵财富。而传统经文或经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发现!</p><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26日庸子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