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秘境-天水

勇乐

<p class="ql-block">  我们离开宝鸡就直接来到了天水。</p><p class="ql-block"> 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故里;有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文化;有秦早期文化;有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p><p class="ql-block"> 天水有8000多年的文化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p> <p class="ql-block">  以前一说起天水脑子里就会呈现出风沙满目、黄土连绵的情景。当年全国三线建设老工业基地和甘肃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到了这里才发现,天水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使森林覆盖率33.86%,是西北最大天然林基地。这里的建设飞速发展早已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旧貌变新颜。</span></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麦积山开</span>凿起始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期石窟的营建兴盛达到顶峰。以后逐渐衰落。</p><p class="ql-block"> 1953年麦积山文物保管所成立,采取东崖加固、西崖文物搬迁等措施,对麦积山进行保护和维修。</p> <p class="ql-block">  沿着坡路我们走进麦积山石窟景区内部。我已经是第二次来到这个石窟。</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属丹霞地貌,宜开窟却不宜石雕,因此石窟内雕塑多以泥塑、石胎泥塑为主,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是因为这座山形像麦堆而得名。整座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像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叠叠。</p> <p class="ql-block">  因为佛像内部是砂粒岩,外部用的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含有鸡蛋清和糯米汁等</span>成分复杂的材料。每逢<span style="font-size:18px;">冬季天寒地冻,老鼠和蛇及小动物无处寻食</span>,就会钻到石窟里啃食壁画。为保护石窟工作人员就用细细的纱网把它们保护起来。</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13号窟是最大的佛像,也称为东崖大佛。中间是释迦摩尼两边是二菩萨。整个塑像17米高,18米宽,是隋开凿宋修复的。</p> <p class="ql-block">  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释迦摩尼脸上发现刻有《金光明经》,这可能是当年战乱中的人们在这大佛脸上寄托着的一种美好追求。</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宏伟最壮丽的一座建筑是第4窟上七佛龛,又称散花楼。在东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约80米,为七间八柱庑殿式结构,高约9米,面阔30米,进深8米。</p> <p class="ql-block">  上七佛阁窟形制为七间八柱仿木构崖阁式宫殿建筑,前廊后室,后室并列7个帐形大龛。</p> <p class="ql-block">  上七佛阁的每根立柱上刻有护法形象,八根柱子八位护法,所以叫天龙八部。</p> <p class="ql-block">  散花楼名字源于《维摩经·观众生品》中天女散花的故事。传说在此散花,花瓣或纸屑会因特殊气流涡旋向上飞升,形成“花雨漫天”的奇特景象。</p> <p class="ql-block">  在散花楼的顶部我们还可以看到全国独一无二的"薄肉塑"飞天。后来这个窟遭到地震的破坏只剩下了一半。</p> <p class="ql-block">  以“薄肉塑”飞天壁画为代表,飞天的面部、肢体等裸露部分用不足0.5厘米的细泥塑出。</p> <p class="ql-block">  "薄肉塑"飞天衣饰等是用彩绘而成,立体感强且线条流畅,营造出鲜活灵动的佛国世界。</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第44窟开凿于西魏时期,是麦积山石窟中的特级洞窟之一。窟内现存一佛二菩萨一弟子,正壁主佛是麦积山西魏造像的杰出代表,高1.60米,头上做右水涡纹高肉髻,内穿僧祗支,外披通肩袈裟,半结跏趺坐。</p> <p class="ql-block">  据考证主佛是依<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魏的开国皇后乙弗氏</span>形象所作,面部泥质温润细腻,虽经千年仍基本保存完好,展现了当时高超的泥塑工艺。主佛嘴角微扬,被称为“东方微笑”,也被誉为“东方美人”“东方蒙娜丽莎”。</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第133窟开凿于北魏晚期,俗称“万佛洞”。</p><p class="ql-block"> 洞内小沙弥造像是北魏时期的经典作品,造像高不足一米,面部犹如不满十岁的孩童,面露憨厚稚气,细眯双眼,嘴角上扬,仿佛领悟了佛的教诲,脸上饱含微笑。</p> <p class="ql-block">  释迦会子造像位于窟的前部,中央是身高3.1米的释迦牟尼立像,眼睛似含泪外伸右手向下似乎要抚摸罗睺罗。罗睺罗身高1.44米,立于右侧,双手前伸合握胸前,踩在圆莲台上。</p><p class="ql-block"> 这组造像将释迦牟尼“既是人间慈父,更是世外圣人”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98号窟是北魏时期的造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间的阿弥陀佛身</span>材修长,属于魏晋时期的清透风骨。</p> <p class="ql-block">  石窟造像题材丰富,包括佛像、菩萨、弟子、飞天等,且形神兼备,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极高的审美价值。</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创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384--417年),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朝代的开凿和重修。现存大小窟龛 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 979.54平方米,因其大量精美的古代泥塑造像,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相传天水还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中华儿女要寻根问祖就不得不来伏羲庙。因时间关系,离开麦积山后我们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伏羲庙。</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又称“太昊宫”,是唯一座立有伏羲塑像的最大的伏羲庙。它是我国保存最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庙宇,被称为“中华第一庙”。</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牌坊庙门上方“开天明道”“与天地准”两方匾额尽显巍峨的庙貌。</p> <p class="ql-block">  人们说这里是伏羲故里,伏羲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先祖,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创世神。</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建筑群整体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戏楼、“开天明道”牌坊、宫门、前院、仪门、中院、碑廊、朝房、钟鼓楼、先天殿、太极殿和后花园,形成“四进四院”“前朝后寝”格局。</p> <p class="ql-block">  伏羲通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象天法地”发</span>现世上万事万物有阴阳互动的运动变化规律,首创了八卦,体现了古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象天法地”匾现<span style="font-size:18px;">挂于伏羲庙仪门后面。</span>原匾为清嘉庆时秦州知州王赐均书题,在文革特殊年代遗失,现匾为1991年补制。</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先天殿是伏羲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一画开天"匾高悬于先天殿正门之上,是伏羲庙诸多匾额中的重要代表。从八卦起源角度来看,传伏羲画八卦始于乾卦之第一划,乾为天,故谓“一画开天”,他用八卦表达,打开了人们认识世界的闸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先天殿西侧门上</span>“道启鸿蒙”匾的意思是伏羲首创八卦,打开了人类走出混沌状态的大门,让人类开始依照《易经》所阐述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则来生产生活。</p> <p class="ql-block">  先天殿东侧门上的“开天立极”悬匾。意指伏羲始作八卦,一画开天,揭示了“天地”“乾坤”“阴阳”之道,为人们树立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对伏羲创世功绩的颂扬。</p> <p class="ql-block">  大殿中央高达3米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代伏羲泥塑彩绘巨像</span>正襟危坐,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先天殿内的天花彩绘河图居中的先天八卦和六十四卦方位图。</p> <p class="ql-block">  先天殿里伏羲塑像边有一匹龙马。龙马为鸟翅、鳞身、牛蹄、兔耳、犀牛角、蛇腹。据说此马从黄河浮出,背负“河图"献给伏羲得龙马之名。</p> <p class="ql-block">  塑像右侧就是河图洛书石盘,堪称无字天书,由黑白色点组成,表示阴阳概念。从这里可以看到四季变化,自然真理观察世界、观察万物。不同的人看洛书感知到的完全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院内有一个古树,树干上有一块石化的"眼睛"。据说谁摸到这只"眼睛"就会福气滿滿、富贵一生、平安一生。</p> <p class="ql-block">  李铁映撰写的《伏羲祭》碑刻放置在伏羲庙的先天殿内。</p> <p class="ql-block">  《伏羲祭》碑刻后面是龙凤呈祥图。</p> <p class="ql-block">  太极殿位于伏羲庙后院,又称寝宫。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明间后部设神龛,供奉伏羲圣像,两侧悬挂伏羲功德图。</p> <p class="ql-block">  太极殿两侧有木质窗棂透雕的团龙团凤。木雕由当地14块松油木板拼接而成,保留至今已500多年。彩绘色泽都是当年保存下来的,经检测染料用的是当地的矿物质。设计造型都为S型,含有太极图,不仅有龙凤呈祥之意,也有阴阳之说,堪称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  院子两侧有钟楼和鼓楼。</p> <p class="ql-block">  后院见易亭中有江泽民"羲皇故里"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  天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这里有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羲皇故里";有东方雕塑艺术宝库"麦积山石窟";是当年三国文化重镇;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后的重要节点城市。</p><p class="ql-block"> 天水是个神奇秘境之地,来天水就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与自然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