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0年4月到淮安没去中国漕运博物馆参观,这次特意参观漕运博物馆,了解淮安当时作为中国漕运的重要城市,作为明清两代融“漕、河、盐、榷”四大重地于一身的淮安。</p> <p class="ql-block">漕运博物馆于2008年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分地面主体两层。地面建筑采取我国明清时期建筑风格,总体为“品”字形布局,东侧建筑为临时展厅,西侧为多功能报告厅,中间是门厅及服务空间。地下局部一层,面积50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江苏淮安位于京杭大运河畔,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便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之美誉。人杰地灵的老淮安除了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荟萃外,历史上的南粮北调、北盐南运,都途经楚州。</p> <p class="ql-block">集中陈列了古代漕运(运河水上运输)工具及附属遗留物品,</p> <p class="ql-block">馆内实况还原当时商铺商贸情景,制作逼真。</p> <p class="ql-block">馆内高科技演示与文物史料巧妙结合,全面展示了中国漕运的恢弘历史和灿烂文化,180度巨幅投影卷轴与艺术沙盘模型的创意式组合,以具象而有震撼力的方式,还原漕运文化灿烂辉煌的历史原貌。</p> <p class="ql-block">2020年4月到过淮安府署,旧地重游陪同伴再次参观了中国保存最好的府署。</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淮安府衙与其南面的总督漕运公署、镇淮楼、山阳县衙首尾相连,雄居古城中轴线,总长度约1千米左右,占地近2万平方米。衙内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分东、中、西三路而建,淮安官衙大堂建筑具有官式建筑特征,体现了中国明清时期府衙建筑明确的形制规范与等级要求,具有淮安地区建筑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淮安府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衙内戒石坊,是皇帝赐给府衙作为官场箴规用以警戒官员的,南面题写的是春秋时期思想家苟子所撰的“公生明”三个大字。在戒石坊的前方就是淮安府衙大堂,在大堂的南面有东西两排房屋并列而建,是淮安府的六科,按古时左文右武的习俗,东侧为吏、户、礼三科,西侧为兵、刑、工三科,对应中央六部,是淮安府衙内的法定机构,也是知府办事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府衙广场表演情景短剧。</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衙内大堂,占地500多平方米,进人大堂首先看到的是由皇帝钦赐、宋代思想家朱熹撰写的“忠爱”二字的匾额,意思是忠于皇帝,爱护子民。</p> <p class="ql-block">最后是后花园,是知府和宾客赏花赏月的地方。后花园原名“偷乐园”,为明代知府张敦仁所取。天启年淮安知府宋祖舜认为“偷”字不雅,改为“余乐园”,意为空余找乐之园。</p> <p class="ql-block">府衙内后花园占地很大,花园有水有桥布置精致。</p> <p class="ql-block">上次到府衙是4月份,这次盛夏滿池荷叶荷花开了。</p> <p class="ql-block">西路为军捕厅署,亦建有皮场庙、腰斩台、仪门、待质所、熬审房、法鉴堂(大堂)、简房、招房、中国古代刑具展示室(二堂)、第一、二、三展示室、水龙局、火神庙、库房、邮政司、驿站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仪门内有六个办事机构,东侧为吏科、户科、礼科,西侧为兵科、刑科、工科。按文为上,武为下,左文右武的传统规制排列。</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后,淮安府为县治所在地,解放后为工厂所占。改革开放后,通过保护修复和周围环境美化,淮安府署与前方的的总督漕运部院、镇淮楼连为一体,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古代官衙景区,雄居古城中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