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十年的时光有多少“楼台”淹没在“烟雨中”啊!然而,在我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些东西任凭风吹浪打也不能磨灭。比如,我们曾经的知青岁月,可以说是一锅麻辣烫,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都有,却让人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1973年底到农村插队的。当我们背着行囊走进农村时,乡亲们早给我们烧好了热腾腾的土炕,端出了冒着热气的农家饭。县、公社和大队的领导对我们说:“你们先分散到社员家住下,等知青点盖好了再搬过去。”</p><p class="ql-block"> 那会儿的领导不光是说话算话,而且雷厉风行。到了1974年的秋季,我们这群插队知青终于有了自己的“窝儿”——“知青点”。那会儿,国家对知青的政策已相对完善,每个插队知青都有五百块钱的盖房补贴。五百块钱现在不算啥,当时可是“天文数字”。</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知青点”建在公社卫生院的后面。当时我们不明白,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村里怎么舍得拿出来给我们建“窝儿”。我们返城以后,公社卫生院把院子打通,“知青点”自然就变成公社卫生院的一部分。可见,公社和大队的领导早有远见,并且有“预谋”。这是后话了。</p><p class="ql-block"> “知青点”建好后,我学着同学中的“高干”家庭,在我们宿舍里用土坯垒了一对“土沙发”,又在生产队找了四个装化肥的塑料袋,里面装上麦秸就成了沙发的坐垫和靠背。“坐垫”和“靠背”再蒙上从供销社买的毛巾,就变成既美观,又舒适的“洋沙发”。</p><p class="ql-block"> 自从有了这对儿土洋结合的“沙发”,乡亲们来我们宿舍串门聊天的就更多了,也更早了,都想早点“占领”那对儿“洋沙发”,搞得我们经常没地方坐,只能坐土炕上。乡亲们到咱这来也没什么事,就是聊天,山南海北,荤的素的什么都聊。</p><p class="ql-block"> 和老乡的聊天中,我学到了许多民间文学,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宋太祖千里送京娘》等。</p><p class="ql-block"> 《卖油郎独占花魁》说的是北宋末年,才貌双全的大户小姐莘瑶琴因逃难沦落风尘,改名王美娘,成为名妓;临安城外的卖油郎秦重为了亲近王美娘积攒了十两银子,然而等见到王美娘之时,美娘大醉,并有怠慢之意。秦重不以为意,整晚服侍醉酒的美娘;后来美娘为了回报秦重,自己赎身嫁给秦重。</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虽然涉及青楼,但并无露骨的色情描写,主要是宣扬了人格对等的爱情,同时也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反讽。</p><p class="ql-block">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那么,真正的爱情又是什么呢?当时我就想,一个卖油郎独占了花魁,就是找到了真正的爱情吗?古往今来,爱情都是有基础的,比如“门当户对”,穷小子娶了大小姐的事,不是没有,但是极少,大概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吧。古时候的那些大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穷小子们哪有机会跟大小姐们接触,彼此之间如何产生感情呢?</p><p class="ql-block"> 还拿《卖油郎独占花魁》来说,秦重其实也不是真正的穷小子。在和王美娘认识之前,他已继承了养父的油铺,自己当上了“老板”。两个人成婚后,莘瑶琴与失散的亲生父母相认。原来,秦重收留的一对逃难老夫妇正是莘瑶琴的父母。可见,“卖油郎”和“花魁”之间的爱情,冥冥之中也是建立在“门当户对”之上的。</p><p class="ql-block"> 其实,《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还告诉我们,爱情不仅需要“门当户对”,还需要有勇气去追求。我们一起到南亭村插队的二十位同学,其中,女同学十三个,男同学只有七个。乡亲们开玩笑说,你们几个小伙子好幸福呀,让姑娘们包围啦!遗憾的是,那些姑娘们没有一个人选择我们做人生的伴侣。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勇气。特别是几个男同学,没能像“卖油郎”那样穷追不舍。当然,也有人认为自己出身普通的家庭,和对方“门不当户不对”。现在想来,既是同班同学,又在一起插队,有什么“门不当户不对”呢?难道还比“卖油郎”和“花魁”之间的悬殊大吗?结果,只能眼开着“肥水”流入了“外人田”,让别人给自己曾经的心上人做了嫁衣。</p><p class="ql-block"> 写到此,我不由地想起有人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的好东西基本上都是争来的,抢来的”!话虽不大好听,但“话糙理不糙”,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好东西谁都想要,你不去争,不去“抢”,“温良恭俭让”地等着天上掉馅饼,可能吗?</p><p class="ql-block"> 对我影响最大的“民间故事”还是《宋太祖千里送京娘》。故事说,唐朝末年,天下大乱。那日,京娘随父前往曲阳县烧香还愿时被强盗掳走。后来,赵匡胤在山西太原附近的清油观偶遇被强人掳来的赵京娘。赵怜其孤苦,决定千里护送她回乡。途中,赵匡胤对京娘敬重有加,始终以礼相待,做到了“目不斜视”。到家后,京娘家人疑二人有私情,京娘为证清白自缢而亡。后来赵匡胤登基,追封京娘为贞义夫人,厚葬其墓。</p><p class="ql-block"> 首次听到这个故事,我就对赵匡胤的侠义与自律佩服之至!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的男人,几乎都能在男女私情上极度自律。比如柳下惠“坐怀不乱”和宋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赵匡胤也好,柳下惠也好,宋弘也好,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情感与欲望面前,始终以道德准则、责任意识为标尺,既不违背本心,也不逾越边界,展现了“克己守礼”的深层内涵。</p><p class="ql-block"> 当然,历史上也有许多人毁在了女人的“石榴裙下”。非常典型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和唐玄宗“妃子笑”的故事。前者直接导致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后者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了。</p><p class="ql-block"> 在“知青点”听到的“民间文学”,除了上述比较正统的,也就是“素”的外,还有一些比较“黄”的,也就是“荤”的。主要有什么“四大黑”、“四大白”、“四大支楞”、“四大着急”、“四大蔫”等等。这些“四大”里都有一个是“少儿不宜”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给我们做饭的刘师傅平时少言寡语。那天晚上,他给我们讲了一个“荤”笑话:有个老光棍,因为家里穷,三十多了才娶媳妇。新媳妇儿是“换亲”“换”来的,比他小十几岁。入洞房后,新媳妇由于害羞不让他碰。老光棍试了好几次都没得手,最后急了,冲着新媳妇儿大声喊:你干什么来了!刘师傅讲时不动声色,却把我们笑得差点背过气去。</p><p class="ql-block"> 此外,那些灵异的故事听得人头皮发麻。有人讲了一件事儿,说是“真的”:某天晚上,他的邻居正用铜盆洗脚,忽然间,那个铜盆飞了起来,碰到房梁时才落下,那半盆洗脚水不偏不倚,全都泼到了那个邻居的身上,吓得他光着脚丫子就跑了出去。讲故事的乡亲说,肯定是那家伙对老人不孝,天上的亡灵在惩罚他呢!</p><p class="ql-block"> 听了这个故事,那天晚上吓得我茅房都不敢去了!</p><p class="ql-block"> 有的乡亲对我们说,你们来接受再教育,不光是学干农活,这些“荤”的“素”的都要学,否则你们的思想就是一张白纸。他说的话很有道理。那些“四大”之类,既反映了农民思想的朴实,也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真实。说实话,没有那些“荤”的内容,农民们的业余生活可就太单调了。正是这些“荤”的内容,才铺垫了社会生活的基石和底色,也是底层百姓得以“乐呵”的重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来,我们的“知青点”是一所“大学校”,也是一口“大染缸”。我们既是学校里面的学生,也是染缸里的布匹。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至于说每个人学的怎么样,染成了什么颜色,那就看个人的努力和选择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