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从宁都会议到遵义会议

望柳书堂

<p class="ql-block">从宁都会议到遵义会议——学习党史体会(3)</p><p class="ql-block">〔前言〕我们在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过程中,有个说法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被“左”倾路线剥夺了军事指挥权。这里有一个疑惑:谁是“左”倾路线的首要代表?其主要成员是哪些人?而毛泽东同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主席,他又如何被“左”倾人物排拆出去的?各种党史书里对此讳莫如深。近日我翻阅了不少书,网络上查阅了许多党史回忆文章,终于从纷繁的资料里滤出个头绪。</p><p class="ql-block"> 【简介】1943年6月10日,共产国际解散。这之前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是独立党,但在国际是共产国际领导下的一个支部,受苏联共产国际指导。 </p><p class="ql-block"> 【时序】时间回到1931年1月,在共产国际远东局干预下,党召开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虽然中共总书记是向忠发,但共产国际看好并支持王明。党的实际权力被王明掌控,时间长达4年之久。 </p><p class="ql-block"> 1931年1月,在江西苏区宁都县成立“苏区中央局”。中央局成员项英(代理书记)、任弼时(组织部长)、王稼祥(宣传部长)、顾作霖(共青团苏区中央局书记)、邓发(苏区中央局政治保卫局局长)。中央局自然执行中央路线,而中央“左”倾激进的路线达到高潮。比如王明、博古都是留苏派,又都是同学,自然是一条路线上的人。而后王明向共产国际着力推荐的也是博古。</p><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由于内部分裂(罗章龙)和总负责人向忠发叛变,在上海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大多已转移到全国各地。共产国际提议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由博古、张闻天、卢福坦组成。博古负总责,即党的总书记,时年24岁。</p><p class="ql-block"> 王明作为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回莫斯科汇报。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毛泽东、朱德在江西苏区领导军民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span></p><p class="ql-block">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推举毛泽东任政府主席。 </p><p class="ql-block"> 宁都会议:<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2年10月11日,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扩大会议。项英、任弼时、邓发、顾作霖对毛泽东在反国民党“围剿”中的战略战术提出强烈批评,认为毛泽东不执行中央方针。并提议撤销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到后方主持政府工作。王稼祥反对撤消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周恩来居中调和。在举手表决是否撤销毛泽东军事职务的过程,却出现了平局4:4(赞称方:项英、任弼时、邓发、顾作霖;反对方: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王稼祥)。会议中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未举手。这是最关键的一票。但因刘伯承从苏联回来不久,受王明“左”倾路线影响,也不了解毛泽东战略战术原则,遂举起了“赞同”的手。从而导致毛泽东失去了军事决策和指挥权。也就是军事出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失去军事决策权,毛泽东到长汀福音医院修养。之后做些后方农村调查研究。时间达2年之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32年底,周恩来、朱德仍遵循毛泽东战略方针,在苏区歼灭敌人3个师。粉碎国民党第四次“围剿”。</span></p><p class="ql-block"> 1933年1月,由于上海环境极具恶劣,以博古为总书记的临时中央迁到瑞金苏区。</p><p class="ql-block"> 在瑞金,博古继续延续王明“左”倾思想路线。军事上推行进攻路线,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残酷打压与他意见不同的人。博古更把军事指挥权交给共产国际情报员、后聘为军事顾问的李德(奥托.布劳恩)。致1933年下半年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苏区中央不得不放弃根据地,开始走上大撤退的“长征”路。</p><p class="ql-block">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残酷的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经受了重大的失败,原来反对毛泽东的那些人,因经历博古、李德的错误独断指挥,致红军屡屡失败。终于明白,不按照毛泽东的军事原则进行,中国红军必将覆灭,中国革命必将失败。</p><p class="ql-block"> 此后任弼时、项英、刘伯承等一批同志紧跟并坚定拥护毛泽东的战略决策。</p><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由于长征路上,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已经充分沟通一致。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在长征前成立的博古、李德、周恩来旧“三人团”,也就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组成“周恩来、王稼祥、毛泽东新“三人团”。军事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毛泽东帮助周恩来决策,而周恩来是党内军事最后下决心的负责者。</p><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p><p class="ql-block">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体会】毛泽东的军事指导思想,是伟人的天赋,更是他深层了解中国国情的智慧结晶。他不依靠外国人的空中指导,反对教条主义,实事求是地根据中国国情制定策略。毛泽东的远见卓识无可比拟,他领导中国军队和人民最终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起一个让帝国主义不敢欺凌和践踏的新中国。</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是在苦难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前进中壮大,在革新中辉煌。</p><p class="ql-block"> (2025.7)</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