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课,影响一生

梨花小主

<p class="ql-block">微光成炬,滴水穿石</p><p class="ql-block"> ——邓荣生校长</p> <p class="ql-block">  今晚轮到我分享。饭后,天公仿佛有意考验,倾盆大雨不期而至。我与师妹相视一笑,毅然冒雨蹚水,赶回会场。令我心头温热的是,时间一到,学员们竟纷纷归来,会场渐渐坐满,汇聚了数百人。风雨无阻的守候,是对经典无声的致敬,更是对我们前行莫大的鼓舞。</p><p class="ql-block"> 海红老师的精彩分享结束,已是晚上八点十分。我随之登台,带着几分忐忑,分享了这些年在“素读经典”推广路上摸索的浅薄心得。说来惭愧,内容难免琐碎,不知不觉竟讲到了近九点。让我再次深深感动的是——台下数百位同仁,依然端坐如初,专注聆听。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期待,如暖流注入心田。</p><p class="ql-block"> 恩师陈琴师父随后发表了感言,言语间不乏对海红老师与我的溢美之词。听着师父的鼓励,心潮翻涌。师父啊,您或许永远无法完全知晓,您的言传身教,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点燃了我内心的火焰,那份影响早已融入血脉,深刻而久远。此刻,唯有深深的感恩:感恩您——素读经典的引路人陈琴师父!感恩一路走来所有支持、信任我的领导、同仁、家长和可爱的孩子们!是你们,汇聚成我坚持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回望来时路,从最初的“孤勇者”摸索前行,到如今有幸成为些许同行者的“引路人”,我深切体会到,经典教育要真正破局、星火燎原,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科学化与实践的可复制性。这条路,最难的,莫过于那份日复一日的坚持,坚持,再坚持。</p><p class="ql-block"> 面对当下“课程管理严格”的现实困境,开辟整块课时确非易事。然而,困境亦是转机。我愈发坚信,“短课模式”正是破局之钥——它巧妙地避开了课时争夺的敏感地带,却凭借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的力量,以滴水穿石之功,悄然重塑着教育的生态,让经典的清泉浸润日常。</p><p class="ql-block"> 素读推广的征途上,每一位躬身实践的教师,何尝不是一位手持星火的“孤勇者”?当我们用晨读十分钟唤醒《论语》的顿挫抑扬,借课前三分钟重现《楚辞》的铿锵韵律,那些曾被质疑的“无用之功”,那些看似微小的坚持,终将在时光的沉淀中,显影为文化传承最坚实的年轮。</p><p class="ql-block"> 短课虽微,可载大道;素读无华,能育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