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惯性使然,富县的早晨不跑步,对不起这空气清新。</p> <p class="ql-block">洛河蜿蜒,背后的青山云雾缭绕。</p> <p class="ql-block">导航开元寺塔。转过街角绕过来远远的就看到了塔尖。就在马路左侧。</p> <p class="ql-block">富县开元寺塔,古称“麒州宝塔”,坐落在县城西北300米处的龟山山腰。这座塔不仅是古“麒州八景”之一,还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壮丽的景色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明代诗人王元寿曾赞美道: </p><p class="ql-block">“塔势 棱棱参碧天, 清辉直与佛光连。</p><p class="ql-block"> 俯临大地山河壮,仰射长空日月悬。</p><p class="ql-block"> 洛水绕流唯遗恨,龟山高耸此回环。</p><p class="ql-block"> 千秋事业云霄外,为问高僧第一禅。</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塔是方形十-层楼阁式塔,坐西朝东, 背山面水。目前,塔顶残损,塔刹无存,塔身残高41.8米,底层边长8.41米。塔门向东,宽1.46米, 高2.75米,内有方室。从二层以上,每层四面辟门,壁面隐出阑额,层间用砖叠涩出檐,施菱角牙子。 </p> <p class="ql-block">有点像西安的大雁塔,逐层收缩叠色,超级美。</p> <p class="ql-block">公园很安静,沿着台阶拔高,可以看到塔顶,残,有点像草头娃。</p> <p class="ql-block">传说,唐开元二十八年正月二十八日(740年2 月29日),唐玄宗与胜光法师在延庆殿进行过一场有关佛恩德的辩论。在听了胜光法师的弘论后,唐玄宗被说服,并说:“自今以后,誓为佛之弟子, 可于天下州府各置开元寺所,表明归佛之本意。” 这就是开元寺和开元寺塔兴建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去,八角形的古塔像位遗世独立的美人,11 层密檐层层叠叠,砖雕斗拱精致到让人屏住呼吸!塔身的浮雕栩栩如生,莲花、飞天、神兽... 仿佛在诉说千年前的故事📜。绕着塔走一圈,每个角度都能拍出电影感大片,</p> <p class="ql-block">一层层的几何花纹,非常精美。</p><p class="ql-block">还有砖雕斗拱。</p> <p class="ql-block">富县,原名邮县,因“鹿衔旌旗以定城址”的典故面得名。1964年,因“鄘”字生僻,更名富县。 </p><p class="ql-block">富县历史文化源远流,上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商周余韵遗泽千古,战国魏长城与“雕阴之战”,对陕北行政建置影响深远。秦汉直道纵贯南北,风云变幻。隋唐时期,以“三川交会,五路噤喉”之地利设置鄘州,成为延安以及陕北政治、军事中心,文化日益发达,佛光争辉, 塔影竞秀,佛教文化繁荣兴盛,至宋元而不衰。“安史之乱”,诗圣杜甫避难羌村,留有《羌村三首》《北征》 《月夜》等千古绝唱万代传诵。北魏以迄宋金的石窟与钟吉塔影遗韵千古。明清的文人雅士各领一时风骚。</p> <p class="ql-block">富县位于陕西北部,延安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东靠黄龙山系与宜川、 洛川接壤,南与黄陵相毗,西隔子午岭与甘肃合水为邻,北缘丘陵沟壑与志丹、甘泉、延安为伴。</p><p class="ql-block">县城古名五交城,以“三川交会,五路噤喉”而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很小众的博物馆,但有我喜欢的秦直道。</p><p class="ql-block">秦直道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命大将蒙恬修建的一条南北向军事交通干道,南起陕西淳化县林光宫,北至内蒙古包头九原郡,全长约700公里,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p> <p class="ql-block">秦直道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由大将蒙恬督建,旨在抵御匈奴侵扰并加强中央对北疆的控制。其修建仅耗时两年半,采用“堑山堙谷”技术,遇山开道、遇沟填谷,工程浩大程度堪比长城。</p> <p class="ql-block">选线智慧:沿山脊或高地修建,避开河流沼泽,减少工程难度。67</p><p class="ql-block">特殊工艺:采用“熟土”夯筑技术,使路面寸草不生,至今部分路段仍清晰可辨。67</p><p class="ql-block">配套设施:沿线设驿站、烽燧和离宫,如陕西志丹县发现的秦汉宫殿遗址。</p> <p class="ql-block">又见石泓寺,虽然是复制品,也值得看。</p> <p class="ql-block">藻井再仔细看看。</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剑匣寺。131公里1小时30分钟。</p> <p class="ql-block">路上隧道真多,大小过了6个。远远看到安塞大鼓,标志性logo。</p><p class="ql-block">安塞腰鼓,流传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传统舞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安塞腰鼓历史悠久,但产生形成的具体时代已难考证。以鼓报警,以鼓助威,以鼓告急,以鼓为乐,这些都是安塞腰鼓的功能。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安塞腰鼓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陕北汉子剽悍、虎劲、牛劲的体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这个寺就在高速出口的位置,远远的瞄到了。老师说,来的时候就有这个寺,你们都没记着吗?太没脑子了。</p> <p class="ql-block">剑匣寺石窟,位于安塞县城北20里的剑华镇, 一处两水交汇、公路穿行的宁静之地。这里有一座面溪而立的石壁,长达30余丈,高六七丈,形如环形突出,前地势开阔,四周山峰陡峭。石壁中部, 大小石窟相连,古洞林立,院宇幽深,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 </p> <p class="ql-block">石窟最初开凿于唐代初期,北宋仁宗宝元年间得到重修。元祐六年建寺,元至正义未年和明弘治十五年又 进行了重 修和续凿。现存石窟7孔,摩崖数十个,明代碑刻一通,题记6块。</p><p class="ql-block">均坐南朝北,开凿时间:</p><p class="ql-block">1号窟凿于隋唐和北宋时期,</p><p class="ql-block">3、5号窟凿于北宋时期,</p><p class="ql-block">2、4、6、7号窟凿于明 清时期</p><p class="ql-block">地位:省保。</p> <p class="ql-block">1号窟为中心塔柱窟,平面长方形,前后左右相通,外部四柱通顶,柱上浮雕四条蟠幡龙造像,主要分布在东西两臂及四柱之上。</p><p class="ql-block">中心柱窟。东、西壁经改雕,刻十六罗汉与水月观音像。</p><p class="ql-block">东壁近窟门凿一圆拱形浅龛,浮雕造像一尊,S形,应为力士像。</p><p class="ql-block">塔柱经改雕,成四门四方柱,塔柱外侧四角雕成圆柱,柱表面浮雕盘龙。</p> <p class="ql-block">更喜有北宋大观政和等题记,多处字迹比较清晰。按碑记记载,唐太宗写李靖领兵征北藩,或高奴抵隆安, 摄莽入,时下晚棋尾化为剑。宋元祐中剑寺亡此,可知剑寺当在宋代时,石窟开凿也许更早。 </p> <p class="ql-block">有诗云:“隆安称盛世,剑气化太冲。芙蓉初霞日,从兹消兵戎。鼓动临崖迹,凛冽寺秋风。 策马平郊处,勒马早济公。”可见诗人希望成就英雄伟业,又厌倦战争,渴望和平。 </p> <p class="ql-block">从2号窟至7号窟的崖壁上,在窟与窟之间的崖壁上开凿有尖拱形浅龛, 造像全无,石窟内部雕像多已风化模糊,但依旧佛韵尚存。</p> <p class="ql-block">3号窟→中心开凿方形坛基,坛基后部两角处各凿一方形石柱,直 接窟顶。窟内东、西、北三壁均有浮雕或开龛造像。 </p><p class="ql-block">东壁开两个圆拱形大龛,造像风化严重。 西壁浮雕干佛,间有四龛,龛内有菩萨像等。 北壁东侧开两排圆拱形浅龛,西侧开三排浅龛,龛内造像漫漶不清。</p> <p class="ql-block">5号窟</p><p class="ql-block">南壁正中开凿一尖拱形浅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风化严重。</p><p class="ql-block">东、西壁各开一尖拱形大龛,均为一佛二弟子像。</p><p class="ql-block">北壁窟门上部开三个小龛。西龛为一佛二弟子像。中龛雕地藏菩萨、道明和尚及金毛狮子。地藏菩萨,头戴风帽。道明和尚及金毛狮子风化严重。东龛为一佛二菩萨像。 </p> <p class="ql-block">藻井仅看出八卦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一溜看过来,大部分漫漶不清。</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黑泉驿石窟,28km,40分钟。</p> <p class="ql-block">砂岩的山体。石窟就在山上。</p> <p class="ql-block">安塞黑泉驿的唐代石窟造像,头部已残缺,疑为盗走,不知摆在谁的供案上。最美之处是衣襟俨然体现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格调,沙岩石质上也能镌刻出如此潇洒的气度,实为中国雕塑艺术良品。</p> <p class="ql-block">黑泉驿石窟</p><p class="ql-block">宋(960-1279年) 省保第七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黑泉驿石窟位于延安市安塞区约40公里的化子坪镇黑泉驿村对面的砂岩崖壁上。 </span></p><p class="ql-block">有可一人通行的步梯前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宋佛教石窟。石窟为单窟,民间称其为“万佛寺”</p><p class="ql-block">窟内平面为长方形,近似穹窿顶,高4.5米, 面阔7.8米,进深9米,窟内有两根接顶石柱,柱壁上浮雕千佛、菩萨,头部均残缺,后壁佛台上供奉现代泥塑三尊佛像,左右两壁浮雕12尊佛、蕃萨像,/身着羊肠通肩式和敷搭式袈裟,多为结助跌坐子莲花座上, 头部均残缺前壁左右两侧佛龛上均有造像。</p> <p class="ql-block">通过狭窄的通道上来,建在崖体上的寺庙洞窟稍显逼仄。迎面看到这口大钟,但不是那有名的镇口钟。</p> <p class="ql-block">此窟为陕北较常见的北宋佛堂窟,正面为三尊造像,均已毁,目前为现代重修。佛堂内部两根立柱,下面为须弥座,有四身力士,面部基本损坏,须弥座上方雕有千佛,大部面部损毁,内侧雕有一身较大的水月观音,自在坐于山石之上,左右两侧均有一小人,头损无法辨认,目前的白/绿/蓝漆为现代涂抹。</p><p class="ql-block">北宋佛教石窟。石窟为单窟,民间称其为“万佛寺”</p> <p class="ql-block">石柱下面的力士太可爱了。姿态各异。居然有拿大鼎的。</p> <p class="ql-block">这砂岩藻井,形似珍珠贝壳,天然无雕饰,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佛坛左右两侧有十二身菩萨,最里侧两尊,底下的须弥座一身有残损白象一躯,另一尊有残损狮子一躯,应为文殊、普贤菩萨。 </p><p class="ql-block">其余十身菩萨,均坐于莲台之上,形态各异,有的为结跏趺坐合十双手、有的为游戏坐、有的为全跏趺坐。</p><p class="ql-block">此处题材可能为“十二圆觉”像,即华严三圣(卢舍那、文殊、普贤)加上十大菩萨的组合。</p> <p class="ql-block">位于石窟门处,左右两侧为十六罗汉,左侧八身、 右侧八身,其中左边仅余三身,右侧仅余三身,每一身罗汉身边均有一胁侍使者,头部全部损坏。 </p> <p class="ql-block">黑泉驿石窟由于靠近村庄,在特殊时期遭到了较大的损坏,几近无一身完整的造像。以其佛堂窟造像的特征,可定位北宋中后期石窟。</p> <p class="ql-block">此窟最大看点,即是陕西极其罕见的华严三圣+十大菩萨(十二圆觉)的组合,再加上十六罗汉的造像,可以说陕西境内非常独特的存在。较为可惜的是,这一题材较为丰满的石窟,在靳之林先生1979年考察之后,虽有历次文物普查,但调查简.报仍未见踪影, 有众多遗憾。</p> <p class="ql-block">台阶上的回眸。</p> <p class="ql-block">这个石窟真的是在半山的砂岩上。</p> <p class="ql-block">跑颠颠过去,以为村口的文保碑,原来是个红色遗址。好有年代感的水井。</p> <p class="ql-block">华山一条路,怎么进来怎么出去。</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安塞云岩寺。32km,47分钟。看来是路不好走 。</p> <p class="ql-block">这里地广人稀。停车也随意。只不过太阳太足,必须找个阴凉地停车。</p> <p class="ql-block">云岩寺石窟,位于安塞区镰刀湾镇杨石寺村寺湾山上。 </p><p class="ql-block">北魏佛教石窟。坐北朝南,共有7窟,是延安地区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自西向东编为1-7号。 </p><p class="ql-block">3号窟为主窟,穹隆顶,门高1.4米,宽0.8米,厚0.78米;进深3.8米,窟高3.2米,宽3.56米;现存主佛一通,砂石质,残高1.9米,宽1.38米,座长1.6米,宽1.7米,高0.5米;窟内有现代泥塑像、壁画。</p><p class="ql-block">5号窟中央有三层楼阁式塔柱,造型奇特</p><p class="ql-block">该石窟是延安地区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现保存较为完整。</p> <p class="ql-block">云岩寺石窟,北朝(439-581年) 省保第七批。</p><p class="ql-block">延安市安塞区镰刀湾镇杨石寺村。</p><p class="ql-block">第1、第2、第4窟内古代造像无存,现有的造像、 壁画为现代人补绘。</p> <p class="ql-block">第3窟为单窟结构,外部窟门有一组建筑图案,内侧门上浮雕方棱状拱券门楣,有忍冬纹装饰图案。</p><p class="ql-block">外侧建筑部分有风化损毁,能看出一组阁楼式塔柱,塔柱之间的阑额之间有补间铺作三朵, 正中一朵已风化损坏,但依然能看出为一斗三升的结构,两则搭配人字形补间铺作。</p><p class="ql-block">另外两朵补间铺作均为一斗三升,该处有题记11条,最早为至元四年题记,其中一条有“云山品寺至元十一年九月八日/安定县泰安.村/李润当站为记”,至少在元代时期,已称其为“云喦寺”。</p> <p class="ql-block">藻井的花。</p> <p class="ql-block">第3窟内佛像保存较为完整,其背光、壁画为现代重绘(图2)。该佛像与后侧洞窟的岩石连成一体,为开凿洞窟时一体成型的造像。佛像头微前倾(图3),结跏趺坐于须弥山之上,双手藏于袈裟之内,似是施禅定印,虽然脸部部分有损坏,但整体完整,像高1.78米,是陕西野外石窟非常罕见、 较为完整的一尊北朝坐佛像。</p> <p class="ql-block">第5窟为单室中心塔柱窟,整体造型上细下粗,分三层,每层、每面均开龛造像,每龛外层均为仿木建筑结构中间为人字形栱,两侧补间铺作为一抖三升,其彩绘为后加,并非原来的彩绘,建筑}构建均有一定的损坏,部分人字 栱存在损坏。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面三层,第一层风化坐佛,二层为交脚菩萨一身(应为弥勒)最上层为思维菩萨一身。 </p><p class="ql-block">左面,第一层残缺不清。二层为涅槃佛像三层为坐佛。 </p><p class="ql-block">后面,第一层残缺不清,二层为二鹿卧于坐佛前,可能为鹿野苑说法,三层为坐佛。</p> <p class="ql-block">右面第一、第二、第三层均为结跏趺坐佛像。 </p><p class="ql-block">窟内四壁开多龛造像原有彩绘,已被现代.粉刷一白。 </p> <p class="ql-block">该窟造像形态较为丰富,有坐佛、交脚弥勒、思维菩萨、鹿野苑说法、涅槃等,佛|菩萨像虽}基本有损,但能看出面部、身形清秀,身躯修长。尤其以正面的交脚弥勒菩萨、思维菩萨来看,褒衣博带风格明显,年代判定可能为北魏晚期到西魏之间。 </p><p class="ql-block">以形态来说,虽然该窟造像风化、破坏严重,仍然是陕西地区不可多得的中心塔柱窟形态的石窟造像,题材丰富,建筑造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实至名归的。</p> <p class="ql-block">人字拱。</p> <p class="ql-block">这小小的民间洞窟,里面造像还是蛮豪华。</p> <p class="ql-block">圆满完成任务,一塔三窟一个博物馆。一脚油门回榆林。</p><p class="ql-block">话说今天的石窟都是民间,但各个是小家碧玉。</p><p class="ql-block">187km,2小时10分钟。</p> <p class="ql-block">今日份总结:</p><p class="ql-block">1、富县开元寺塔,国七,唐,叠色17,棱角檐,几何雕花。</p><p class="ql-block">2、 富县 鄜(FU一声)州博物馆,秦直道种草。</p><p class="ql-block">3、富县到建华寺,省保延西高速130公里,1小时30分。北宋,省保,7孔石窟,1号,中心塔柱窟。顶部攒尖顶。</p><p class="ql-block">4、建华寺到黑泉驿石窟,北宋,省7,28公里,34分。</p><p class="ql-block">藻井像贝壳,塔柱力士特别,四面的罗汉有意思。</p><p class="ql-block">5、黑泉驿石窟-云岩寺石窟,省保,北魏</p><p class="ql-block">34公里,40分。3窟和5窟是中心塔柱。</p><p class="ql-block">6、云岩寺石窟到榆林7天车站酒店,185km,2小时5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