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拾零(三)

芮永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期的主人公是<b>李宇超</b>和<b>刘叔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俩是“大革命”时期的山东籍第一代共产党人,中共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宇超 1906生,字任西,号越公、山东省诸城市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宇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叔琴原名牛叔琴,字润书。1905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桓台县牛旺庄的一个中农家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叔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牛旺村刘叔琴曾生活过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他们都是在济南念书的进步学生,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接触进步书籍,参加革命活动,1924年双双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党的一大代表<b>王尽美</b>是李宇超的入党介绍人和革命领路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叔琴是山东第一个中共妇女支部的女书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尽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5年为声援“五卅运动”以及北京“三·一八惨案”被开除学籍,党组织安排他们到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继续读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6年李宇超和刘叔琴在上海结为终身伴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7 年2 月两人参加了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12”后,他们放弃了去苏联学习的机会, 留在国内长期在上海做地下工作,为掩护党中央机关和领导同志对敌斗争起到了特殊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7 年冬,他们一起调到中央秘书厅文书科工作,为党中央印制秘密文件、宣传材料和党内刊物。中央政治局常委<b>周恩来</b>、政治局委员<b>彭湃</b>同他们在一个党小组过组织生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9 年春夏之交,周恩来找到刘淑琴谈话,让她前往一处高级住宅,扮作家庭主妇,掩护一个会议会址,同时做会议的文书工作。一开始刘淑琴并不想充当一名无所事事的少奶奶,但周恩来说,这处住宅必须看起来像有钱人家,往来客人多,以免一般人家出入人数突然增多,引起敌人注意......她是最合适的人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次秘密任务,刘叔琴之女<b>李婴宁</b>口述道,“那是一个弄堂里的一幢三楼三底的洋房,母亲和罗登贤的妻子周秀珠作为闲居的主妇住在二楼。像普通居民一样在家请客,其实来的客人都是中央委员,一部分客人晚上就住在三楼上,一部分人开完当天的会离开,第二天再来。母亲记得她认识的开会的人有:周恩来、刘少奇、卢福坦、关向应、罗登贤、贺昌、李立三、项英等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叔琴不负使命,顺利完成了这次六届二中全会会议的掩护工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月间, 在周恩来领导下, 李宇超参加了处决叛徒<b>白鑫</b>的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0年9月,李宇超夫妇调入中央特科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1年4月,中央特科行动科负责人<b>顾顺章</b>在汉口被捕后叛变。中共地下党员<b>钱壮飞</b>及时获取这一绝密情报,第一时间潜回上海,找到<b>李克农</b>报告中央,中央立即采取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考虑到顾顺章掌握了所有领导人的住址和党的机关住址,陈赓于是选择将钱壮飞安置到安南路(今安义路)<b>慈厚南里</b>的李宇超家中隐蔽,由特科情报科的刘鼎单独负责联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安排是有充分考虑的:其一,李宇超新调入中央特科不久,一直在情报科工作,与顾顺章交往交集不多,顾顺章并不知道李宇超的住址。其二,李宇超夫妇多次成功掩护中央重要会议,在以往的斗争中表现得勇敢机智,立场坚定,对敌斗争经验丰富。其三,李宇超家境富裕,是地主出身参加革命,在特科代号“大少爷”,妻子和几个孩子都在上海,门庭陈设看上去像富贵人家(化名:袁少白大少爷),又以开设古董字画店为掩护,作为中共地下党的联络点,同时又为党组织筹集活动资金,以此做掩护,一般不会引起敌特巡捕上门盘查,更加安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叔琴回忆时说,钱壮飞就住在前楼一个房间,房间陈设也很简单,一张单人床,一个写字台和两把椅子。钱壮飞很漂亮很潇洒,到的时候穿着西装,谈吐幽默风趣。李宇超夫妇深知“客人”的重要性,就算牺牲自己也要保证“客人”的安全。当时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保姆。为了不引起敌人注意,刘叔琴以大少奶奶身份招待“贵客”,悉心照料饮食起居,时刻保持警惕,一切亲力亲为。这时刘叔琴的儿子才一岁,而且正好感冒,咳嗽得厉害,钱壮飞学过医,帮孩子看病开了药方,效果还不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多星期后,陈赓把钱壮飞带走转赴苏区。李宇超夫妇圆满完成了掩护任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慈厚南里是一个有许多石库门房子的大弄堂,三面临街,有两条竖向总弄,七条横向的支弄,四通八达,遇有紧急情况非常方便分散撤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慈厚南里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9年后,李宇超先后在中央组织部、中共行动委员会、中央军委、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工作。1934年任中共中央上海局秘书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1931年到1935年,李宇超经历了人生中最黑暗的岁月,向忠发叛变 → 转移 → 李竹声叛变 → 转移 → 盛忠亮叛变 → 转移 ,他全程见证了党内叛徒对中央上海机关、中共上海中央局的破坏,面对数千名党员的被捕牺牲,他饱受内心煎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盛忠亮被捕叛变后,上海中央局遭受第三次严重破坏。接到敌人要动手的消息,李宇超曾数次传递紧急警报,不幸的是,中央局多处机关却还是遭到破坏,最后,中央局书记黄文杰也被捕。1935年2月,按照组织安排,他们撤离上海,是最后撤离上海的中共地下党少数脱险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党组织决定让李宇超到川陕苏区,然而因西安接头处发生问题,他被迫再次返回上海,遂与组织失去联系,从此开始了寻找党的艰难岁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几经辗转,李宇超终于在1937年11月到达延安。但没过多久,他被保卫处监禁了一年,要他“交代材料”,此后一边工作,一边继续接受审查。直至1942年,中央作了结论,证明他与上海党组织的破坏无关,才恢复了1924年以来的党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0年5月,刘叔琴带着两个孩子从济南老家出发通过敌人多处封锁线,长途跋涉,辗转5个多月到达延安。先后从事档案管理、医务服务,后入延安大学学习。抗战胜利后,随军南下,任职晋冀鲁豫中央局,历任秘书、教导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儿李婴宁的回忆视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李宇超历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省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府办公厅秘书长、山东省副省长兼建设厅厅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7年7月,<b>毛泽东</b>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省市委书记会议上,睹物思人,想起了王尽美。他向陪同的山东省几位负责同志说:“你们山东有个王尽美,是党的一大代表,是个好同志。听说他母亲还活着,要好好养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宇超亲自派人把老人接到济南,安置在山东省人民政府交际处院内,与他家同住一个院,并安排刘叔琴专门照顾王母的生活起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 1958 年大跃进中, 李宇超反对浮夸风, 曾指出山东“农业大丰收展览会”展品中的虚假现象,结果在反右倾时一度被认为右倾, 被迫作检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山东工作十三年, 这期间发生过多次错误的斗争事件,李宇超总是尽可能地采取留有余地的态度。他曾指出:“在党内正常生活困难日多的情况下, 实事求是说易行难, 但这是必须遵守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2 年10 月,李宇超调到上海,任华东局副秘书长兼机关党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宇超刘叔琴1962年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革”开始, 李宇超是最早受冲击的一批干部, 被扣上“大叛徒、大特务、大地主、大少爷、走资派、修正主义分子”六顶大“帽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华东局机关也已陷于瘫痪,但他没有擅离机关,而是出以公心,坚持在自已的宿舍里接待上访群众,短短几个月就共接待1800多人。他不顾自身艰难,苦口婆心的劝人们不要丢下生产和工作,并为他们垫付路费、饭费,送鞋子和衣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宇超被抄过四次家,造反派还逼迫他交代当年上海地下党的情况,他断然拒绝,从而,换来的是无尽的批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8年1月11日,因不堪折磨,晚上他在家里打开了煤气阀......含冤离开人世,表达了最后的抗议,时年才62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的临终遗言:“我没投过敌,没出卖过任何党的组织,我的确是对敌斗争闯过来的。我已经写过的证明材料以及自己的东西,内容都是真的,可以全部收回作为参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李宇超才平反昭雪。3月,在上海市龙华革命公墓上,人们为李宇超举行骨灰安放仪式。上海市原同事及生前好友、各界人士数百人参加悼念活动,全国各地800多人送来花圈和发来唁电、唁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妻子刘叔琴建国后,先后在山东省人民政府、上海市妇联等部门工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宇超刘叔琴夫妇一共生育了10个子女,七男三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子<b>李沪生</b>,党员,炮兵部队军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次子<b>李晓光</b>,1930年生。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入党,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张云逸秘书,建国后历任江苏省溧阳县人武部副部长、福州军区司令部三部副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部三部副参谋长。书画家,在书画艺术方面有一定造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女<b>李怡(忆)宁</b>,文革时长沙工学院化工教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女<b>李婴宁</b>,42年在延安出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著名剧作家、戏剧教育家 。参与创办多个戏剧教育机构 ,并策划国际戏剧活动。其代表作《寒灯夜话》《捉刀人》等多次获奖 ,晚年致力于教育戏剧的推广与实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幼子<b>李冶陶</b>,1968年到江西插队的上海知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3年李怡宁(后排左一)和家人在济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婴宁中学时代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6年李婴宁(右一)和父母姐姐弟弟妹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婴宁(右一)前面的哥哥姐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宇超家庭有一个重要亲戚:长女李怡宁的丈夫是<b>张春桥</b>的五弟<b>张月桥</b>。也就是说,李刘夫妇和张春桥的父母<b>张开益宋蕙卿</b>是儿女亲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人帮”垮台后,审查之风势必会波及到刘叔琴全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6年10月8日晚,张月桥到小姨李婴宁家,说可能中央出事了,为了毛弟(张春桥子)的安全,要马上带他出去暂时躲一躲。向她要了其小弟弟李冶陶在江西的地址,并说这事不要让他的岳母知道(刘叔琴一直和李婴宁住一起。详见《文革拾零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揭批运动时,李冶陶在江西自然受到了严厉的审查,最后他实在扛不住,就服毒(来苏尔消毒水)自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李婴宁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小弟弟是1968年从上海步行去江西的,那时他是华东师大二附中的高三学生,在新干县一个叫寒水的村子里,他一直跟着社员们种水稻。后来因为他写诗好,被调到县采茶剧团做编剧。他对当地农民很好,听到他死了,寒水的老农步行六十多里路哭到县城来给弟弟送葬。招工农兵学员时,我曾让他来上戏进修,但他不肯来,他说那儿的贫下中农都舍不得他走。真没想到,他才29岁,还没结婚就死在那里了,他的遗言只有一句话——“我说不清楚了,只有去找我爸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冶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李叔琴还做了一件好事:在张家最无助时,收留了亲家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春桥大女儿<b>张维维</b>在接受访谈时,有过一段口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们走进康平路大院,没有人阻拦,人越来越多。这个场景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也不能说是搜家。我爷爷已经去世了。妈妈(文静)已经被抓起来了,阿姨逃走了,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我奶奶(宋蕙卿)开始在,后来她就到衡山路高安路口的姑夫家去了。那时我姑姑(张佩瑛)已经去世了。姑夫家很近的,离我们家只有一条马路,奶奶就自己过去了。但姑夫拒之门外......不让奶奶进门,奶奶就顺着康平路走,到了100 弄,那个弄堂里还住着一个亲戚,是五婶婶(李怡宁)的妈妈。我奶奶也不敢去敲门,就坐在路边。这里面还有一层复杂的关系,这位婶婶的父亲,也就是我奶奶的亲家公(李宇超),是在文革中自杀的。他原来是华东局的副秘书长,早年与康生和周恩来一起来在上海搞地下工作的,他是个大少爷,弄了个很漂亮的门面做掩护。解放后,他先在山东做副省长,华东局成立后就到上海来了。在杨尚昆的事情上有点问题,还有周恩来在上海搞锄奸时,他大概也有些事情,所以,文革中就自杀了。婶婶的妈妈,奶奶的亲家母,也是山东大地主家出身的,她收留了我奶奶。但在我爸出事后,这个婶婶和我五叔离婚了,理由是要拯救三个人的政治生命。她父亲自杀时,我五叔没和她离婚,她后来却选择了离婚,要保护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叔琴晚年逐渐失明、失聪,瘫痪在床,长期由李婴宁照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婴宁晚年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0年12月30日,刘叔琴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走完60多年的革命征程,享年85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宇超、刘叔琴夫妻俩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上,为新中国成立,付出了革命的一生,永远值得我们铭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7</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