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同在古时候是个汉胡杂居的地方,按照遗传基因学说,这样地方生长的后人、特别是妇女是很漂亮妖冶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的确,在中国历史上,大同这个地方,曾出现过25位皇后和17位皇妃。“扬州瘦马,大同婆姨”“北地胭脂大同女,银子窝窝府十县”等“古谚谣”传遍大江南北,就连明朝的武宗皇帝也多次慕名暗访大同,演绎出了“游龙惊凤”“凤临阁”“一夜皇后”的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代之后,大同成为“茶马之路”的重要集散地,由内地通往蒙古、俄罗斯的驼队、车队络绎不绝。富商巨贾、胡客公子、风流骚客云集大同寻花问柳。为了适应这种状况,大同逐渐有了“红灯区”,生意十分火爆。随着“平绥铁路”的开通,许多做皮肉生意的外埠女子也来到大同加入这个行业,因此这种生意越发不可收拾了。</p> <p class="ql-block"> 最初,公开的“红灯区”有两处,即大同城内“金泊仓”和“东门大巷”。后来由于这两处红灯区附近的居民,认为“红灯区”有伤教化,提出抗议。1915年,民国大同政府和士绅商议后,拨出巨款,集中在“三道营房”巷改造房屋,下令所有的红灯区集体搬迁于此。</p> <p class="ql-block"> 三道营房,位于今大同武定街西侧偏北。清朝时是绿营兵的驻地,营房东西方向分别有三道街巷,从北向南依次为“头道营房”“二道营房”和“三道营房”,“头道”“二道”“三道”营房,大同人统称为“三道营房”。这三道营房在军队撤走后,逐渐成为民居,因此被“红灯区”所利用。</p> <p class="ql-block"> 如今,“三道营房”只是一个已经被拆迁重建的街名,而在老一辈大同人心里,这里曾是大同城最“繁华”“高消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大同人一提“三道营房”,就知道是指“妓院”,“三道营房”成了取笑男女不良行为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 1949年,大同解放后,“红灯区”被取缔关闭。作为一个伤风败俗的历史遗迹,“三道营房”整整存在了35年,真可谓臭名远扬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尽可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