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6日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p> 本打算7月15日到达神农架神农坛后,利用一下午时间游览完神农坛、天生桥和官门山,但是,从天生桥景区出来后,就接近下午5点了,即使用2个小时游览完官门山,也得七点多了,而且,我们不确定,2个小时是否足够。所以我们决定第二天一早游览官门山。这也对接下来的行程产生了较大影响。 神农架大景区的各子景区相距都非常远,且都是山路,而且子景区也都呈狭长状态,各景点之间距离也很远。神农架只适合自驾游(或租车自驾),大部分子景区内部也是可以自驾的,且任何一个停车点都不收取停车费。官门山就是这样一个子景区之一,只能开车游览,步行不太现实。 地下暗河和落水洞<div><br><div> 在神农架景区东南部的木鱼镇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我们开车进入官门山景区。官门山海拔约在1200米至1500米,是一个以生态环境和物种、科研与人文展示为主的大型生态科普游览区,这里物种丰富,峰险林奇,山水相映,环谷幽深,地质景观富集。原山原水原生态景观迷人,尽显“山为本、水为魂、山水交融”特色,有自然展览馆、珍稀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大熊猫馆、地下暗河等景点,建成了珍稀植物保育园、中药材园及梅花鹿园、蜜蜂园多个动植物观赏园。集动植物标本、民俗、地质、科考于一体的大自然博览馆,集聚神农架精华,4D影院震撼表现神农架的沧桑变迁。</div><div><br></div></div> <div>地下暗河和落水洞</div> 进入景区第一个景点是地下暗河和落水洞。地下暗河是发育在岩溶洞穴中的河流,落水洞是地表水流跌落至地下岩溶洞穴的入口。此处布满鹅卵石的洞穴曾为溪流进入地下暗河的落水洞,与藏匿在大山深处的暗河的地形落差约130余米。 地下暗河和落水洞 地下暗河和落水洞<div> 据测算,洞穴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有支洞、竖井、洞厅、激流、跌水、深潭出现。洞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2℃-16℃,暗河中有青蛙、蝙蝠、鱼类等多种洞穴生物生存。</div> 地下暗河和落水洞 洞藏酒<div> 这里的洞穴也是制作神农架洞藏酒的地方。天然洞穴不受季节影响,温度湿度稳定,且富含负氧离子和特定微生物群,能促进酒中酸类与醇类的结合,减少新酒的辛辣感。</div> 洞藏酒<div> 洞藏酒通常使用透气性好的陶坛储存,陶坛的毛细孔允许酒体“呼吸”,进一步优化老熟过程。洞藏一年相当于普通环境存放三年,长期洞藏可显著提升酒的柔顺度和风味层次。</div> 蜜蜂园悬崖蜂箱<div> 第二个景点是蜜蜂园,这里的悬崖蜂箱可是神农架网红打卡点。悬崖上的那些木箱子远看像悬棺,其实是蜜蜂的“家”——蜂箱。</div> <div>悬崖蜂箱</div> 这种养蜂方法的起源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村民们为了生计,开始在山上尝试养蜂。山上的树木茂密,野花丛生,蜜蜂们可以采集到丰富的花粉和蜜源。然而,传统的养蜂方式需要在地上挖坑放置蜂箱,这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容易受到野生动物的侵扰。<br><br><br> 悬崖蜂箱<div>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民们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悬崖峭壁上搭建蜂箱。他们利用绳索将蜂箱悬挂在半空中,这样既节省了土地资源,又避免了野生动物的侵扰。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养蜂方式已经成为官门山村的一大特色。</div> 悬崖蜂箱<br> 这种方式不仅展示了村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促进的一种可能。当看到这些悬挂在悬崖峭壁上的蜂箱,都会感叹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类的智慧。 蜜蜂园<div> 悬崖蜂箱一侧就是建在平地上的蜂箱,而旁边有两只熊的雕塑,它们手捧蜜罐,正在“偷”食蜂蜜。这样在讲述悬崖蜂箱的优势和必要性。</div> 蜜蜂园<div> 正在参加野外学习实践活动的师生。</div> 官门山溪流<div> 天生桥和官门山景区都是依溪流而生,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山之灵气,水也是神农架秀美与神奇的根基保障。</div> 熊猫馆<div> 第三个景点是熊猫馆。终于又见到熊猫了,这是继在江苏溧阳南山竹海见到大熊猫后,第二次见到大熊猫。大熊猫长的都一样,但是每一个人都对熊猫百看不厌,这是独属于大熊猫的“难解之谜”。</div> 熊猫馆<div> 神农架放置大熊猫也是有自然历史渊源,神农架也是大熊猫的故乡。据化石研究和历史文献记录,神农架曾是大熊猫历史上的重要分布区之一。1996年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在神农架林区红坪镇犀牛洞发现了大熊猫化石。</div><div> 直到现在,神农架的很多区域都生长着大片竹林,且多为大熊猫喜欢食用的箭竹、箸竹、苦竹等。神农架很大,这里的很多区域都是鲜有人至的无人区,或许在某个区域,还有“隐居”着的大熊猫。</div> 熊猫馆<div> 官门山饲养着2只大熊猫,分别是雄性奥运、雌性韵韵。可是,我们只看到一只,另一只可能正在卧室里睡大觉,毕竟大熊猫上班全看心情。</div> 熊猫馆<div> 奥运出生于2008年8月8日上午7点28分,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那天是个特别的日子,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开幕,故取名“奥运”。真是熊猫界的幸运儿。奥运的父亲是“卢卢”,母亲是“妃妃”,出生时体重只有154.2克,现在则是130千克。奥运老实敦厚,乖巧懂事,胆子很小,害怕噪音。</div> 熊猫馆<div> 韵韵出生于2008年7月13日,父亲是“灵灵”,母亲是“祖母级”英雄妈妈“英英”,英英出生于1991年,先后产仔8胎12仔,为中国保护大熊猫和种群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韵韵出生时173.5克,现在体重118千克。韵韵调皮好动,喜欢打闹。</div> 熊猫馆<div> 我猜我们看到的这个是韵韵。因为她挺好动的,只有她出来上班,一会吃、一会喝、一会溜达,就没停下,比我们在南山竹海见到的那两只还好动。</div> 熊猫馆<div> 去任何一个景区,我都极少买纪念品(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穷),但是面对熊猫毛绒玩具,我还是没忍住,虽然价格不菲,但一下买了一大一小两个。</div> 官门山溪流<div> 朔溪而上四五百米,来到第四个景点——神农架自然展览馆群。这里是官门山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色彩最传奇、故事最生动的地方。这里有地质馆、生物馆、野人科考馆、民俗馆、学术馆等,全面生动展示了神农架的自然地理之丰富、人文科学之厚重。</div> 自然展览馆序馆<div> 序馆里只有一个神农架林区地形沙盘。以精准的缩小比例,准确生动展示了神农架林区重峦叠嶂、悬崖陡壁、森林茂密、河谷纵横、山脊起伏、山路弯弯的地形特点。</div> 地质馆<div> 神农架是世界自然遗产,也是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公园范围在林区西南部。完整的中、新元古界底层,典型的断穹构造,第四纪冰川遗迹,高山湿地草甸,地下暗河等,共同构成了一座得天独厚的地质公园,它集中展示了神农架最丰富的地质资源、最壮美的地质景观和最珍贵的地质遗产。</div> 石头就是史书,它不仅可以成为人类文明最好的载体,它本身的发育、变化、变迁更是自然地理变迁发展不可替代的史证。 神农架林区从印支运动末至燕山运动初,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大面积的掀斜,奠定了区内的地貌骨架。第四纪气候的冷暖变化,在部分地段残留了冰川地貌,致使区内地貌复杂多样。这一切都被石头“记录”了下来。构造溶蚀、溶蚀侵蚀、剥蚀侵蚀、堆积等过程塑造了千奇百怪、丰富多彩的奇岩怪石,岩石的造型、材质、分层、裂痕、纹路、颜色等元素是亿万年地质地貌变迁的史记。 龙吟泉<div> 这应该是神农架最小的泉水了。泉水从岩石光华大石缝隙中流出,形成独特的水石相搏景观,汇入石砌方池,池水清澈见底。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安营扎寨,因泉水口感极佳而命名为“龙吟泉”。</div> 神龙泉<div> 在龙吟泉之上,生物馆门前的平台广场上,还有一个大泉,此泉泉水从广场地下的山体流出,而后向广场下倾泻,形成两级瀑布,景色壮观。</div> 神农泉一级瀑布 神农泉二级瀑布<div> 中国神农架是北纬31度上的“绿色奇迹”,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环境,保存了较为完好的北半球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现已查明的野生高等植物有4800多种,昆虫和脊椎动物有3600多种,是我国南北生物的交汇地和过渡带。神农架是长江三峡和南水北调两大水利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华中地区的绿色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和社会经济价值。生物馆集中展示神农架7400余种动植物标本。</div> 生物馆:动物化石展<div> 水生动物和穴居动物标本。</div><div> 神农架的水生动物种类丰富,已记录的鱼类约有55种,若将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纳入统计,总数可达数百种。神农架作为长江干流和汉水的分水岭,水系发达,河床中多砂砾石、巨砾,底泥含量少,水体清澈透明,为水生动物提供了独特的栖息环境。其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鱼类是神农架水生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记录的鱼类种类包括多鳞白甲鱼、齐口裂腹鱼、神农斑纹副花鳅等,其中多鳞白甲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神农架特有鱼种。此外,神农架的两栖动物中还有虎纹蛙和大鲵两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div> 三叶虫化石<div> 三叶虫是地球表面上出现得最早的甲壳动物。最早可以追溯到5.5亿年前的第一纪初,并很快占领了海洋。中国三叶虫化石是早古生代的重要化石之一,是划分和对比寒武纪地层的重要依据。</div> 震旦角石<div> 震旦角石又称“中华角石”,其外型一头尖,一头宽,表面发育有节、竖纹等,石面有二三十节环状圈纹突起。震旦角石生长地质年代在距今约4.4亿至5.1亿年前的奥陶纪。寒武纪过后的奥陶纪,是被古地质学称为生命大爆发的地质年代。奥陶纪海洋中分布最广的化石是头足纲动物的角石。角石类型有震旦角石、喇叭角石、米契林角石、前环角石等。其中,震旦角石是角石化石中的代表。</div> 菊石<div> 菊石,是软体动物门 头足纲菊石目海洋动物, 有600多种,从四亿年前的泥盆纪早期的鹦鹉螺目进化而来。 其壳体、壳形变化多样,小至几毫米,大至2米以上;大多沿平面旋卷,少数呈直形、弓形或塔形;壳饰从表面光滑至具有瘤、肋、刺、沟、棱、脊等各种形式; 因其表面通常有类似菊花的线纹,故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白垩纪末全部灭绝。</div> 生物馆:植物模型 生物馆:植物标本<div> 神农架拥有3758种维管束植物,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76种,如珙桐、光叶珙桐,连香树、水青树、香果树等;属于神农架鄂西特有植物42种,如汉白杨、红坪杏等。这里保存了从亚热带到高山草甸的七个垂直植被带,仅占国土0.03%的面积却孕育了12.5%的中国维管植物物种。</div> 珍稀植物图 植物标本 植物标本 生物馆 花卉植物 花卉植物 花卉植物 花卉植物 药用植物<div> 神农架林区有中药材资源2023种,其中动物药213种,植物药1800种,矿物及其他10种。药用植物种类占湖北省的52%,占全国的33%,是天然的药库。</div> 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 生物馆 昆虫标本<div> 神农架昆虫种类异常丰富,已发现4365种。科学家在最近的考察中发现了10个新的物种,如异色头蜓、马蒂头蜓、神农金光伪蜓等。在蝴蝶中,褐凤蝶和中华虎凤蝶都堪称“国宝”级的种类。</div> 昆虫标本 爬行动物标本 黑白疣猴骨骼<div> 神农架记录有脊椎动物600多种,包括哺乳动物92种、鸟类399种、鱼类55种、爬行类53种、两栖类37种。<br>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5种,包括金丝猴、金雕等。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种,如林麝、金丝猴、金雕、中华秋沙鸭、秃鹫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2种,如红腹锦鸡、大鲵等。<br> 特有物种:神农架是川金丝猴的重要栖息地,记录有1300多只川金丝猴。此外,还有神农斑纹副花鳅等特有鱼类。<br></div> 大鲵标本 森林模型 森林模型 森林模型 森林模型 森林模型 森林模型 湿地模型 白化动物<div> 白化动物是体色异常呈白色的个体,对于自然界中的物种来说,同一个物种的成员彼此的形态结构都十分相似。但在高等动物中,偶尔出现有异于同种动物的个体,特别在毛色等体色上与同种动物的其他所有个体有着明显的差别。</div> 白化动物<div> 白化动物在其体内结构与各种脏器上与同种的其他个体并无差异,也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据说湖北神农架一带是白化动物出现最多的地区,发现了白色的乌鸦、蛇、白龟、白獐等许多白色动物。</div> 科考馆:野人雕像 神农氏与神农架<div> 数干年前,炎帝神农氏来这里搭架采药、驯化动植物,开荒种田,为蒙昧时期的人类点燃农耕文明的第一支火炬;数百年来历代中医药大师来这里遍尝百草、分门别类,撰写中草药典,为中医药学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近现代中外科学家和探索者不断发现稀缺矿藏、奇异地貌、古老动植物与活化石,为数干种动植物命名定种。<br></div> 神农炎帝八大功绩 神农架历次地质考察 野人科考<div> 提起神农架,几乎所有人都会首先想到一个词:野人。是的,野人是人们对神农架的第一反应和印象,虽然没有人见过。大多数人只是把野人当成趣味杂谈,而还有一些人,是真的在探寻野人。</div><div> 这个叫张金星的人,原来有美好的家庭、大好的工作,却辞职、离婚,抛家弃业来神农架找野人,并发誓找不到野人不剃胡须,不出神农架。一个普通百姓因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个人兴趣,抛弃一切,孤身一人在神农架进行考察长达17年,最后因疾病和虚弱被抬出神农架。虽然在科学上没有重大发现,但这种不畏艰险、探索未知的精神值得肯定。</div> 野人目击者<div> 自称发现过野人的人,上了展览馆的墙。听旁边的导游说,政府有规定,发现野人踪迹者奖励30万,拍到野人照片者奖励500万,并将发现者的照片挂在墙上。</div> 野人活动区 野人考察缘起 野人考察<div> 自1976年政府人员发现野人后,便开始了官方的野人考察活动。发现了一些疑似野人的遗迹和遗物。</div> 野人考察 野人遗迹模型<div> 从这些历史记载、照片和野人遗迹模型看,仿佛真有野人存在,如果真有,希望他们有后代存活。</div> 野人洞<div> 在科考馆,有个洞口,通过洞口便进入一条深邃曲折的洞穴。洞穴看着像真的,忘了摸一摸看看是不是真的。洞内有一些野人模型,甚是逼真有趣。</div> 野人生活模型 野人洞 野人像 野人洞出口 野人塑像 古窑遗风 古窑遗风<div> 在科考馆旁有个遗址,应该是制窑遗址,没有什么特别的。</div> 继续前行,来到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景点——大鲵园。 大鲵园<div> 大鲵园,又叫大鲵科研观赏区。始建于2008年,海拔1500米,面积2600平方米,现建有水生动物养殖池35个,养殖大鲵1000尾,其他水生动物10余种。</div> 大鲵<div> 大鲵是珍贵的古老孑遗动物,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该园旨在深入研究大鲵习性,加强其人工繁育,复壮其野外种群。</div> 大鲵园 大鲵园 大鲵园 大鲵园也是依溪而建,从其下游出口出,过一桥,是民俗馆。民俗馆其实是神农架自然展览馆的一部分,只是离其他几个馆较远,更靠近大鲵园。 民俗馆通过实景复刻与非遗展品,呈现神农架“刀耕火种”农耕文化及“薅草锣鼓”民歌体系。 神农架人民曾经使用的土坯灶屋 神农架人民曾经的生活生产工具 传统服饰 木床 出土瓷器碎片 出土瓷器 古盐码头 神农架人民家庭场景 神农人民生产生活场景 从民俗馆出来,我们原路返回,回到景区门口,这里也称作“母爱广场”。大门口上方有神农架野人及其孩子亲吻(可能也是喂食)的塑像。这个塑像也是神农架的标志景观之一。我专门停下车,拍了两张。<div> 如果真有野人,希望他们平安、健康、快乐、传宗接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