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我2002年3月在梵蒂冈圣彼得教堂前的留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年我们受意大利非政府组织的邀请,赴意大利开展公务活动,期间专门安排了一天时间看看梵蒂冈,因为梵蒂冈太小,所以,除了基督教信徒,世界各地到梵蒂冈参观游览的人,都只是到梵蒂冈打个卡而已。</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全称“梵蒂冈城国”,1929年成为独立国家,她是罗马教廷的所在地,面积0.44平方公里,2002年常住人口有600,现在听说达到了80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都知道,世界各个国家中,国土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最小的是梵蒂冈,梵蒂冈城国的领土面积只有我们的天安门广场那么大。</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有多小?看了这个视频就知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别看梵蒂冈很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她有世界级国宝的圣彼得教堂与博物馆,还有生活必备的小卖部药店邮局,还有国家办公楼政府宫神学院,还有广播电台火车站,甚至城墙小角落还有一个直升机场。</p> <p class="ql-block">但梵蒂冈国土面积毕竟太小,所以,社会需要的公共建设总有很多是容纳不下的,比如,梵蒂冈全国没有餐厅,没有宾馆,吃饭住宿都得到意大利解决。</p><p class="ql-block">不过,再小的国家也有交通问题,梵蒂冈的街道很短,最严重的一次堵车,居然一条街上堵了10辆车。</p><p class="ql-block">这么小的国家,梵蒂冈的国防怎么办?国内社会治安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梵蒂冈没有国防,任何一个有军队的国家都可以占领它。</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虽然没有国防军,却有一支瑞士近卫队,瑞士近卫队人数有一百多人。</p><p class="ql-block">是的,你没看错,近卫队不是梵蒂冈的近卫队,是瑞士的近卫队。</p><p class="ql-block">瑞士近卫队历史悠久,早在1506年就建立了,至今有500多年历史。现在梵蒂冈的瑞士近卫队,还保持着当年的装束、武器和秉持保卫梵蒂冈的职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瑞士近卫队成员是清一色的瑞士雇佣军,不仅年龄在30岁以下,还必须是天主教徒,必须接受过完整的军事训练,必须未婚,必须体格健壮,必须长相帅,必须不是歪瓜裂枣....。</p> <p class="ql-block">要求如此严格,这些近卫队战士却没有仗可打,却更像一支仪仗队,穿着红黄蓝三色条纹的古代骑士服装,手握长戟,威风凛凛的样子。</p><p class="ql-block">近卫队的任务,只是负责保护梵蒂冈的教宗,保护大主教和梵蒂冈国土安全。梵蒂冈靠这支一百人左右的瑞士近卫队,使梵蒂冈的“国防”安全了好几个世纪。</p><p class="ql-block">梵蒂冈的社会治安怎么维护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梵蒂冈没有自己的警察局,维护社会治安靠的是宪兵队,宪兵队人数也有一百多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而宪兵队全是意大利籍人,说通俗点,他们就是意大利警察,只是为梵蒂冈服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以前我到世界第六小的国家列支敦士敦,知道列支敦士敦因为太小,国王懒得管理国家大事,就全权委托瑞士管理,连国税关税都由瑞士负责收取,列支敦士敦大公国的国王只当甩手掌柜。</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又到了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城国,梵蒂冈城国也和列支敦士敦大公国一样,国防靠瑞士,治安靠意大利,梵蒂冈城国的教皇只负责读《圣经》当教皇。</p><p class="ql-block">但这些都不影响梵蒂冈是全世界基督教的中心,是全世界十多亿基督教徒的精神圣地,因为她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圣彼得大教堂,拥有世界宝库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主教是什么教?与基督教是什么关系?作为大多数不信任何教义的国人来说,对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几乎所有的教都很陌生。</p> <p class="ql-block">到梵蒂冈前,我曾认真了解过梵蒂冈天主教的发展以及教义,但我自诩为无神论者,怀着一颗对宗教抵触的心,所以很难理解宗教的意义,所以越了解越糊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最终自我概括为,基督教相信世间是造物主创造的,耶稣是造物主的儿子,为了宣扬造物主,所以写了本书叫《圣经》,后来几经发展,基督教分裂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但他们仍然是基督教的一种,天主教的教义与基督教的教义有所不同而已。</p> <p class="ql-block">有哪些不同?差别在哪里?说来话长,但无论怎样,都不要轻易否定各种教,因为全世界信教的人占多数,说明教义总有存在的道理,这些道理只是因我们不信教所以不懂而已。</p><p class="ql-block">所以,梵蒂冈与世界建交达185个国家和地区,而中国是少数未与梵蒂冈建交的国家之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国与梵蒂冈城国为何不建交?我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在意大利公干期间,我们才知道意大利版图上还有其他4个独立的国家,如果将这四个独立国家从意大利版图上抠出来,意大利的版图岂不会成为补过疤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但这四个位于意大利的国家太小,即或从意大利版图上抠下来,也很难影响到意大利版图的样子,很难显示出他们身为国中国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有哪4个国中国呢?除了梵蒂冈外,还有圣马力诺;还有塞波加大公国,还有马耳他骑士团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圣马力诺1263年就建国了,她是欧洲最古老的共和国;塞波加大公国于1963年建国,建国时间虽然不长,但塞国有自己的国旗,自己的宪法和自己的军队,还与世界上46个国家有着外交关系;马耳他骑士团国有自己的货币和外交,与世界上104个国家保持外交关系。</p> <p class="ql-block">现在说回到梵蒂冈,到梵蒂冈之前,我就知道梵蒂冈很小,游客们除了参观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小教堂和博物院,没有其他可供游览参观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次到梵蒂冈,我们也和大多数游客一样,参观了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小教堂和博物院,余下的时间在梵蒂冈“大街小巷”溜达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负责接待方为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梵蒂冈,虽然我们人数不多,却专门为我们配了一位翻译兼导游兼解说。</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导游,我们只会像其他人那样看看热闹,有了导游的帮助,我才对梵蒂冈的天主教,以及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小教堂和梵蒂冈博物院里的珍品增长了一些知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就说说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博物馆,西斯廷小教堂这三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先说说圣彼得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从大教堂顶部看梵蒂冈,可以看见圣彼得大教堂的广场,广场略呈椭圆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块铺砌而成,两侧由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形成三个走廊,恢宏雄伟。</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又叫圣伯多禄大教堂,她是梵蒂冈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为什么圣彼得大教堂又叫圣伯多禄大教堂?相传耶稣的门徒圣伯多禄,也就是圣彼得,来到罗马传教,最后却因罗马暴君的宗教迫害而殉教,因为圣伯多禄安葬在此,所以后来的基督教徒就在他的安葬地建了这座教堂,这座教堂其实是圣伯多禄的墓地,根据天主教会圣传,圣伯多禄大教堂建成后,历任教宗也大都安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2002年时梵蒂冈的教皇叫什么名字?他是梵蒂冈第264位教皇,也是梵蒂冈城国的国家元首,在位85年,名叫若望·保禄二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与若望·保禄二世无缘相见,还是进入圣彼得大教堂参观吧。</p> <p class="ql-block">每天到圣彼得教堂参观的人很多,我们到教堂门外的时候,门外早就排起了长龙,据说从天亮到傍晚,排队的人永远密密麻麻,自始至终都不会中断。</p><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凭特殊关系就可以插队的现象,要参观就要老老实实排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但令我震惊的,不是前来参观的人很多,而是参观这座全世界如此有名的教堂却不收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习惯了被乱收费,对参观圣彼得大教堂不收费的事,深感无言以对。要是将圣彼得大教堂搬到我们那去,收费,那不赚得盆满钵满?</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教堂,我被教堂的金碧辉煌惊得瞪大眼睛,教堂内部装饰华丽,华丽到令人惶恐不安,令人窒息,富丽堂皇的各种壁画,高大雄伟的穹顶,还有那些鬼斧神工般的各种雕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导游说,这座教堂保存着诸多世界级国宝,如果我们对这里的每一幅壁画与雕刻都讲解的话,几天几夜都讲不完,他建议我们看重点。</p> <p class="ql-block">哪些是重点?</p><p class="ql-block">导游说,圣彼得大教堂必看的东西至少有三样。一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一是贝尔尼尼雕刻的青铜华盖,还有一样是圣彼得宝座。</p><p class="ql-block">导游强调,这三样被誉为圣彼得大教堂的三大珍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有了导游的提示,我在圣彼得大教堂看见的这三样珍品就成为我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先说第一件珍品。导游将我们带到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塑像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哀悼基督》是唯一有米开朗基罗亲笔签名的作品,米开朗基罗的名字就刻在圣母胸前衣带上,圣母衣带的折痕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记得米开朗基罗这个名字吗?以前我对他没有认知,写第47章亲历意大利时,第一次在罗马看见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大卫》,就令我心惊肉跳,因为《大卫》一丝不挂的耸立在人群最密集的广场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正因为心惊肉跳,所以记住了米开朗基罗的名字,没想到他的作品除了《大卫》,更辉煌的既然是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里的三大珍品之一,所以,更令我加深了对米开朗基罗这个人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二是贝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这尊华盖位于教堂正中央,穹顶正下方,导游说这座青铜华盖是全世界最大的铜铸物,因为她重达3.7万公斤!</p><p class="ql-block">贝尼尼是谁?导游说贝尼尼是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还是烟花制造者和葬礼设计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虽然对贝尼尼不熟,但站在他雕塑的华盖下,却显得那么渺小。</p> <p class="ql-block">三是圣彼得青铜镀金的宝座,据说这是圣彼得当年传教时的座椅。</p><p class="ql-block">圣彼得宝座采用镀金青铜为主要材质,基座为四根螺旋形铜柱支撑,上方延伸出由12道光束构成的荣耀龛,顶部通过彩色玻璃窗引入自然光线形成圣灵降临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个宝座整体高度达20米,她是巴洛克艺术综合表达的典型珍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里是教堂的中心,中心点的地下是圣彼得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坛,祭坛上方是金碧辉煌的华盖,华盖的上方是教堂顶部的圆穹,这里就是圣彼得大教堂最神圣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如此伟大!但我们都不知道他长得像什么样?那个年代没有照相摄影之类的东西,最多用笔画个像,所以,我们现在能看见的,只是圣彼得的雕塑,至于雕塑像不像圣彼得本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雕塑可以代表天主教。</p><p class="ql-block">导游让我们仔细看看圣彼得雕像的两只脚,他说,由于圣彼得握有通往天堂的钥匙,前来朝圣的信徒会亲吻或抚摸圣彼得的右脚,祈祷他能让自己死后上天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仔细看看圣彼得的右脚,右脚的脚趾脚背已经被信徒们摸得变了形,跟左脚确实有些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不过,现在圣彼得雕像已经被围起来了,估计既是为了保护他的右脚,也是他本身被自己神圣的右脚不堪其扰的缘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看了圣彼得大教堂,导游将我们带到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从外观看,博物馆建筑群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导游说,梵蒂冈博物馆收藏着一千多年来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稀世珍品,她是一座“空前绝后”的大宝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宝库的藏品太多,实在记不住,能记住的也有三项。</p> <p class="ql-block">一是进入博物馆,首先看见的是一尊浮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导游说,浮雕上的两个人,左边手持凿子者是米开朗琪罗,右边是拉斐尔,他们两人共同成就了梵蒂冈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二是博物馆内的楼梯很特别,她是螺旋状的。</p> <p class="ql-block">三是拉斐尔的壁画作品《雅典学院》。这幅壁画正因为是拉斐尔的巅峰之作,所以我就特别认真看了几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最后,导游将我们带进西斯廷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西斯廷小教堂很小,却很精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小到什么程度?她只有40米长,13米宽,18米高。这座教堂是罗马教皇的私用经堂,也是选举教皇后举行仪式之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精致到什么程度?看看教堂的圆穹就能感受到,教堂圆穹是米开朗基罗画的9幅宗教题材《创世纪》。每幅场景都围绕着巨大的、各种形态坐着的裸体青年,壁画的两侧是生动的女巫、预言者和奴隶。整个画面气势磅礴,力度非凡。</p> <p class="ql-block">短短四年,米开朗琪罗一个人,一支笔,树立起一座《创世纪》无人可以超越的艺术高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导游说,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小教堂的杰作,与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油画齐名。</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点时间,导游让我们在梵蒂冈街区随便逛逛的,街区很小,街道也不宽,我只在梵蒂冈街区拍了一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离开梵蒂冈,我满脑子装的全是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小教堂以及博物馆里那些金碧辉煌的壁画挂毯雕塑和闪闪发光的各种珍品。</p> <p class="ql-block">回到意大利,对看见的听见的悟到的细品,除了那些世界级珍品,我还对贝尼尼设计的《墓碑》雕塑深感震撼。</p><p class="ql-block">《墓碑》雕像四边的四个人,分别代表了真理、正义、仁慈与智能,正中间的一个人是教宗,教宗脚下踩着死神,死神手持沙漏,沙漏一旦漏尽,就暗示着人难逃一死。</p><p class="ql-block">这《墓碑》,才真的是我看梵蒂冈所有珍品后的感悟。</p><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自己的墓碑,没人能逃出一死,每个人的寿命都是死神手里的沙漏,沙漏的沙一旦漏尽,人的一生也就完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所以,整个梵蒂冈,不仅仅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她还给人一种心灵的洗涤。</p> <p class="ql-block">记得有人说过,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有一次朝圣之旅。</p><p class="ql-block">而我这一生的朝圣之旅,必然是梵蒂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梵蒂冈虽然是世界10数亿信众眼中的基督教圣地,但我并不是基督徒,之所以认为参观梵蒂冈是我这一生的朝圣之旅,那是因为在我的眼里心里,梵蒂冈是艺术的最高殿堂,是艺术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的一生无论怎样漂泊,怎样孤独,但最后其魂灵应该有所皈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所以,那些你以为属于历史的,实际上正属于你的当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