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真是无知者无畏——7月22号这天清晨我们通往剪子湾山的Z字型路,原来就是川藏线上的“天路十八弯”。正在进行时和过去时的不同之处,精髓在于回忆过去的时候,我们往往是用的第三视觉,所以有着旁观者清的明朗。</p><p class="ql-block">如果说,318川藏段,折多山是高反的试金石,剪子湾是驾驶技术的考场,卡子拉山便是穿越者的心灵乐园。当卡子拉山标志性界碑矗立在依然微风凛凛的山巅,大家的脸上都充满了从紧张到平静的松弛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理塘,这座被誉为世界第一高城的县城,在平均四十码的速度下,不紧不慢地出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二次路过理塘了。2004年的深秋,我首闯进入户外半探险之旅,懵里懵懂地参加到一个主要成员为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医护的摄影爱好团,八个人,一辆车,在成都集结,行程十五天,在稻城亚丁骑着骡子勇攀珍珠海,在米亚罗看红叶,当然,也在理塘留影,在新都桥守阳光。</p><p class="ql-block">二十一年过去了,当年的两位老技师应该八十高龄,而不得不同住一室半月之久的两位来自于济南的青年陌生男女,或许早已经是夫妻或者仅仅是有着特殊关系的路人。</p><p class="ql-block">这一次,我依然只是路过了理塘……</p> <p class="ql-block">从理塘下山不多远,公路右侧的草原上传来马蹄奔腾的声响,一顶顶硕大帐篷远看就像开出的白色花朵,藏民和藏獒,汽车和经幡,星罗棋布地散落在绿色草坪上。</p><p class="ql-block">我们惊呼,这不就是我那老友说的赛马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你看那策马奔腾的藏族少年,目光坚定,衣裳鲜艳。他骑着被精心打扮的骏马,驰骋在赛道上,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一气呵成完成数个规定动作,才能突出村超的选拔,进入县级赛圈。</p><p class="ql-block">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观。理塘县辖区范围内的这一场赛马活动,和成都太古里的时尚街拍,都是力量和美的日常体现。</p> <p class="ql-block">欣赏了令人热血沸腾的赛马表演,继续走,毛垭草原以她美轮美奂的大气磅礴,彻底把我们惊艳。</p> <p class="ql-block">谁能拒绝一片野花泛滥的浩瀚草原?</p><p class="ql-block">美丽自有美丽的投射,美好的事物最能激发美好的能量,行万里路 可以和读万卷书相提并论,其中经历所获得的沉淀值,足以支撑人生中占比八九之多的不如意。</p><p class="ql-block">旅行的意义,并不是旅行本身那样浅薄,而是积极心理学的最佳实践途径。</p> <p class="ql-block">我爱旅行。我的天赋没有让我成长为父亲曾经设计的背着画架走天下的女儿,但我好歹可以行走,可以在行走中感受,并将感受表达。</p><p class="ql-block">毛垭草原上一望无际的成片野花,是人间治愈系风景,是荒野之心的极致温柔。</p> <p class="ql-block">从毛垭草原出发,兴奋阈值逐渐衰减,同伴开始昏昏欲睡,我独自沉浸在海子山的苍凉中,一路攀爬到顶,然后转身下山,迎来雪山之下姊妹湖的别致风情。</p> <p class="ql-block">终年不化的雪山,清朗地出现在透明度极高的天际。能看见雪山的人都是幸运儿,天空的颜色映照在湖水中,湛蓝得令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夜幕降临时,终于入住巴塘县。这一天,浓缩了此行的视觉精华,我们上一秒还沉浸在毛垭草原的惊喜,下一秒便路过海子山的清冷,然后就在姊妹湖的艳丽中逶迤。含着意犹未尽的心情,我在夜色中,矗立窗前,拍一副明暗各半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伙伴们都去医院吸氧去了,我独自在房间看着星辰和星辰中的巴塘县。</p> <p class="ql-block">7月23日——7月27日,从巴塘到拉萨,途径八宿,左贡,波密,林芝,最大的考验已不再是高反和垭口,而是雨季的雨,和特殊地质构造在雨水侵蚀下的泥石流、塌方、封路的生命以及健康的威胁。</p><p class="ql-block">金沙江是进入西藏的分水岭。从巴塘出发,原计划是入住如美镇,几经讨论,鉴于从如美到左贡和从左贡到波密的交通管制不确定性,最终,团队决议,用分散式通过的方法降低堵车及遭遇泥石流灾害的风险,放弃如美的相对低海拔,直接到达左贡县。</p><p class="ql-block">由于前一天凌晨五点起床带给大家不同程度的不适,我们推迟了从巴塘出发的时间,大约九点才开拔,一段颠簸路之后,金沙江的滔滔黄水和金沙江大桥上的“西藏欢迎你”,扑面而来——走了四天,总算是进入了西藏区域。</p><p class="ql-block">时空的距离感,真切地告知人们,四川真的太大,甘孜州真的太大。川西地区,貌似我走了五次之多吧,这个第五次,才跨过了川藏分界线。</p><p class="ql-block">在做牛马几十年的时间里,我眼巴巴看着别人在旅行时骄傲地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所以当我有了时间的自由,我第一时间身心解离牛马圈。我想说,先不要说世界,美丽祖国的地大物博,就足以让我一直走、一路看、一边写。</p> <p class="ql-block">又是四天的行程,其间最大的考验之一就是怒江七十二拐的生死弯道。</p><p class="ql-block">和许多人一样,原以为怒江七十二拐是上坡路线,当翻过川藏线最高垭口东达山,七十二拐如一条巨蟒盘旋脚下时,我才明白,从东达山的海报5008米直线下降到怒江峡谷的2740米,是何等的不容易。</p><p class="ql-block">我小心翼翼地踩着刹车,屏住呼吸,聚精会神,与前车保持30米的安全距离,一路下山,丝毫无暇顾及沿途的灰尘漫漫。</p> <p class="ql-block">下山之前路过东达山垭口,路标的经幡路牌,酷炫至极。</p> <p class="ql-block">从怒江七十二拐的惊险中复温,在打卡点留影。</p> <p class="ql-block">经过用修路工人生命祭奠的怒江大桥,远远仰望,鸣笛致敬。卢老师匆忙下车,在桥墩上留下一瓶未开封的润喉糖,告慰英烈。</p> <p class="ql-block">十二公里长度的怒江峡谷,25日那天下午塌方,武警部队抢修之后半夜复通的视频历历在目,时隔两天,好运气给我们带来艳阳高照,好运气让我们冒着灰尘扑面,摇晃通过炮弹坑,尾随着车队如龙,坦途通过。</p> <p class="ql-block">我紧握方向盘,严阵以待的样子,俨然已经成为老司机。</p> <p class="ql-block">尽管路途遥远,路况崎岖,依然无法阻挡我们要美、要足够美的冲天热情。</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垭口都会驻足休息,喝几口水,吃几串藏民黑指甲之下徒手串起来的牦牛肉串,坐一坐旁边就是旱地厕所的休息椅。</p> <p class="ql-block">走过七十二拐所有弯路,人生从此只有坦途。</p><p class="ql-block">中国的文字为何这样美?短短十七个汉字,言简意赅地写到了每一个翻山越岭之人的心巴上。</p> <p class="ql-block">我在邦达站招手,演绎路人甲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我摸着真实的牛头骨,如同内心又被注射了一剂强心剂,满血复活,充满超能力。</p> <p class="ql-block">我在路上行走,所有道路,均是T台,人生就是自己的戏台,你怎样演,剧情就会怎样发展。这不是玄学,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问题。</p> <p class="ql-block">体态的保持一刻也不能松懈,话说,彼时河对岸的藏族小姑娘的招手,和摇摇晃晃的吊桥一样,都是激发人们唤醒心灵深处最强烈共鸣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绕过一段烂路,望见一片绿洲河滩,大家不禁激情澎湃,在特殊的造型中,发出氧饱和度不足百分之九十的喘气声和笑声。</p> <p class="ql-block">东达山的垭口是川藏南线最高的垭口。</p><p class="ql-block">我抬手望天,天空湛蓝,白云触手可及,经幡摇曳,每一次吹拂都是我的诵经时光。</p> <p class="ql-block">也在河边留影了。炙热的阳光,饱和度极高的蓝。</p> <p class="ql-block">拉乌山的天貌似很阴暗啊!</p><p class="ql-block">我已经凌乱,凌乱得不想再动脑筋,用具体的日子描绘具体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总之,通过怒江七十二拐,穿过怒江峡谷的老虎嘴,我的心,就稳稳地放进来胸腔。</p> <p class="ql-block">据说四月最为美丽的然乌湖,此次路过时虽然没有呈现出碧蓝辉煌,但依然用浩瀚的平静打动着我们。</p><p class="ql-block">风景,只有不同层次的魅力,没有最美和更美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在藏上江南林芝,吃了很香的一顿火盆炭烤,司机我,喝了此行第一口美酒。</p> <p class="ql-block">据说在林芝可以远眺南伽巴瓦。我们绕着一座雪山驾驶,在这座雪山下拍照,心中默念,见与不见,南伽巴瓦都在那里,而我,始终在去见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雪山在后,路牌在前。行至此时,欣快之感,已将所有紧张驱赶。</p> <p class="ql-block">也遇到了大概半小时左右的单边放行。既来之则安之,大家排排坐在路边吃路餐,苹果、藏梨,分而食之,只要心中圆满,“分梨”的谐音梗,也根本无须畏惧和避讳。</p> <p class="ql-block">高原的紫外线,无法用任何防护措施阻挡。可我真的无所谓皮肤的黑与白,健康且优雅的慢慢变老,也不失为最重要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七月二十七日,抵达拉萨。这是一座山坳佑护的城池,气候不冷不燥。</p><p class="ql-block">我们去拍摄S弯的山头,在飓风肆虐的山巅,一回头,看见布达拉宫,屹立在我看得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从成都出发,历时八天,翻过有名有姓的数座高山,翻过令人闻风丧胆的天路十八弯和怒江七十二拐,穿过泥石流频发的怒江峡谷,我们终于有惊无险、一路坦途,抵达圣城拉萨。</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和我的精英及领袖队友卢老师抵达拉萨时的合影。</p><p class="ql-block">我很满意,我很满足。</p><p class="ql-block">最后写一写有关高反和318川藏线入川的个人体会。</p><p class="ql-block">高反,即,高原反应,海拔高度带来的含氧量稀薄,带给每个人血氧浓度的现实差异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我们无法避免高反,但可以权衡身体状况并提前预防严重高反。</p><p class="ql-block">我的体会:我从六月二十左右开始服用红景天片剂泡水冲服的红景天破壁粉,每天如此,从未间断。我买了“高反吸”,在快到康定的时候开始使用,每天一粒,直至昨天去羊湖之前。</p><p class="ql-block">事实证明,全队八人,我是最没有不适的唯一一个。我全程没有头昏头晕等症状,也更无须吸氧。队友们,不同程度出现反应,常常在吸了几口氧后又活蹦乱跳着照相。他们在巴塘集体去医院吸了医用氧,据说,吸一次那样的氧就可以管接下来的旅程。我对此理论表示医生视觉的怀疑观点,我认为接下来他们的状态良好,是对于海拔高度的适应所致。但无论怎样,队友们都越来越好,高反,几乎在巴塘之后,便全程无忧了。</p><p class="ql-block">关于衣食住行:</p><p class="ql-block">衣服,一天四季很平常。洋葱法穿衣大法,足以应对气温的急剧波动。多穿点总是好的,毕竟感冒就是高原的大敌。</p><p class="ql-block">食,在这条路上,每天保证两顿正餐,再加上午餐时分的能量补给,基本不存在饥饿感。每个垭口都有烤肉串烤土豆烤玉米的地摊,每隔一段旅程,还有当地政府提供的供销社,只要你足够耐糙,食已经不是问题,也不必大量准备饮食放在车上。</p><p class="ql-block">住,超过海拔2508米,大多都有富氧酒店,是弥散性还是鼻吸式,丰俭由人,选择自由。</p><p class="ql-block">行,是进藏的主题。此生必驾318,是太多人的梦想。我本无执念,但水到渠成。</p><p class="ql-block">这一路,单程3000公里,全程自驾。要感谢队友中最具实力的老司机的承让,要感谢自己冷静理智的驾驶风范,要感谢皇天后土,给予我们雨季里全程最安全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最后,让我用一张在布达拉宫圣洁的白墙边,一身白衣的我的虔诚照片,致敬此行,致敬拉萨,致敬布达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