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开神秘古都一角:丽景门·应天门,感受神都魅力所在——河南旅游之五

心空俗士

今天(7月25日)的中饭是在老君山上吃泡面,泡面是昨晚在超市买了带上去的,在老君山上买泡面要12元一盒,自己带上去,到店里泡开水,开水要算5元钱。总的说来也不算贵,去年我去莫干山爬山,上面的店里一个泡面要15元,比这里还贵。全部下山之后,导游和司机带我们回到洛阳,因为行程里还有一个“丽景门”景点,所以他们就把我们在丽景门门口下了,并建议我们在丽景门景区玩了之后走路去应天门景区玩,然后打车回宾馆。 刨开·感受 题目中说是“刨开”只是为了一个噱头的标题而已,其实要刨开又何其困难,我们是旅游,是走马看花,是何等的肤浅,岂能那么容易刨开?“感受”是真的,多多少少能感受一些。<div>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三朝古都,包括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朝代。更是被武则天改名为神都。洛阳的文化底蕴还是非常深厚的。丽景门、应天门只是其中的一叶而已,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学习探究。</div> 丽景门 丽景门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西门口街与金业路交叉口,是洛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洛阳八景之一,有“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的美誉。<br>  丽景门始建于金代1217年,历史上金明丽景门城楼屡经毁败,屡经修复。老城区的丽景门是市政府于2002年在金元明清时期的丽景门原址重建的,占地面积1.8万余平方米,复建之初叫丽京门,2009年3月10日改名为丽景门,是一座重现古都洛阳风貌的城楼。整个丽景门景区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成为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古城街区的龙头。 古街·美食 走进丽景门景区是一条很长很直的古街区,街区充满商业气息,以卖小吃为主。与全国各地的古街相比也没有特别之处。街上很热,对洛阳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景点,对我们来说觉得没有什么好玩,尤其是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我们以很快的速度走到了直接的尽头,尽头处有一条挂了上千只红灯笼的横街,又是一条美食街。对我们又是没有兴趣的街道。我们就算肚子饿了,也不会在这里吃的,怕不卫生吃坏肚子。于是我们又穿过这条街到大街上向应天门方向徒步前行。 穿越汉唐 在走向应天门的路上一直想找一家合适的饭店吃晚饭,但是始终没有找到,出门在外不要说跟义乌不一样,就算跟浙江也是不一样的。最后来到了应天门北广场,应天门看上去很壮观,我在想武则天时期的应天门也真的是这么壮观的吗?心中有疑问。广场上的人特别多,多的是穿着汉服拍照、拍抖音、开直播的人,那情景真的感觉自己穿越了。好多好多女的,脸上涂了厚厚的一层白粉,穿着汉服在广场上飘来飘去,也有站在凳子上一动不动的,乍一看像个塑像一样,细一看是个活人,又是一个看上去有点可怕的脸蛋的活人。<div><br></div> 应天门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br> 应天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等外朝大典的场所,唐高宗曾在此诏释百济国王扶余义慈、武则天曾在此登基称帝,功能类似北京午门。亦是接见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等万国来朝之所,1985年全日本文化团体联合会等在应天门遗址建立“日本国遣隋使遣唐使访都之地”纪念碑亭,是国家和皇权的象征。<br> 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东西长达137米,两侧阙高36.4米,有今天十三层楼高。门有两重观,上题“紫微观”;建有崇楼五座,似五只凤凰,故称“五凤楼”;城楼下开有三个门道,中为御道,左入右出;门前置有象征皇家威仪的双向三出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br>  应天门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其建制对北宋汴梁宣德门、元大都崇天门、明清故宫的午门影响深远,名称更被日本京都·应天门取用 ,被誉为“隋唐第一门”,有“天下第一门”之称 ,在中国宫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br> 在应天门北广场玩了之后我们转到了应天门的南边,南面应该才是正面,但正面的广场很小,前边有护城河,过了桥就是马路。在南面同样有那么多穿汉服拍照的人。其实汉服和唐装我也分不得那么清楚,只知道他们是穿着古装,模仿古代美女的。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穿越到了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