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绥镇志》记载怀远堡“东至波罗堡四十里”,从波罗堡出发,导航最短到怀远堡线路是22公里49分钟。在这短短的四十里的距离,已经从无定河流域走到了无定河支流芦河流域。路边的风景从香蒲连片、芦苇沼泽、柽柳灌丛、河道漫滩逐渐进入到塬、梁、峁、沟壑等多种特征的黄土地形。目极所处,窑洞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这些古老沧桑的窑洞标志着进入到了干旱缺水的地方。 <p class="ql-block"> 我驾车在沟壑纵横的山路摇晃行驶,寻找着一个古老的城堡,地图上标注怀远堡古城在横山区城区以南,芦河东岸的柴兴梁村白家梁山上。当导航告之已到目的地,车停在一个山坳之中,四周看不到有城堡的地方,看到山顶似乎有一方台,想那里应该是古城遗址。沿着曲折坎坷的土路攀到达山顶时,是一个人工砌的水泥平台,山下能看到横山县城的群楼。失望之时,发现山侧农田有一农妇在劳作,上前寻问,得知对面那个山头的村子才是怀远堡。以后有探访古堡的朋友们注意,导航也不是完全正确的,其实怀远堡古城就是现在的怀远寺,要在地图标记位置西南1.5公里处。</p> 沿着弯曲的山路,我们来到了古堡的东门。东门的砖券洞被农民改为窑洞居住,整体建筑结构基本保存,但砖石部分有缺失,夯土结构的墙体也因岁月侵蚀和人为破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坍塌和破损。东门左侧被村民挖出一个豁口是通向村外农田的路口。东墙包砖基本被拆光,但有一块残存墙面是乱石块和残砖,应该是包砖墙里面的填料,是因为坚硬难拆还是利用性不大还保留着。从残存基石与砖面高大的城墙还能看出当年城堡的雄厚。 东门东临东门沟,周围地形以山地和沟壑为主。农家已经因地制宜地将城门洞改建成了自家住房,前面的院子没有院墙,城墙里墙外盖有简易的红砖建筑物,院内垃圾杂物、木棍、旧砖石乱放,残存东门拱洞被一铁扎栏锁住,现在无人居住。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 · 营堡卷》(上册)记载:“东城门门洞宽实测2.9米,残高2.35米,进深8.65”米。这与波罗堡在规模的修建及新修的城门瓮城和城墙形成了鲜明的相比,一个是新建的古城堡,一个是百废待兴的残堡遗存。 从东门豁口向西的巷道进入堡村中的小广场,堡内现大都被辟为耕地,有居民二十余户,生活痕迹明显,家家周围晾晒衣物、堆放杂物等。在广场的西南角,保存一座玉帝楼,也叫玉皇阁,本村人叫中心楼,它是怀远堡的标志性建筑。中心楼为两层砖木结构建筑, 一层保存原貌,二层为近年维修。 一层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4.6米,南北宽13.7米, 总高6.2米,有十字穿心洞,东西向券洞宽1.9米,深9.43米,高2米;南北向券洞宽2.6米,深9.72 米,高2米。一层南壁面上嵌石匾,上书“永绥斯□”四字;西壁上亦嵌石匾,上书二字,剥蚀不辨;北壁上石匾书“拱辰”二字;东壁上石匾已毁。南壁门洞东侧设有登攀二层的小券洞。此楼券洞内存放木椽等杂物,不能通行。 二层为屋顶采用歇山顶式样,上覆黄色琉璃瓦,屋脊两端装饰有鸱吻,鸱吻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寓意着驱邪避灾、庇佑平安。屋檐下设有飞檐,飞檐翘角,如同展翅欲飞的鸟儿,增加了建筑的灵动性和美感,使玉皇楼在庄重中又不失轻盈。体现了明清建筑风格。在楼下有一铁钟挂在用钢管焊接的三角支架上,初以为是中心楼的古钟,仔细端详钟上铬文,上有“横山李家洼夏州铸造厂”字样,估计古钟早已被毁,这是近年来新筑。 在楼前立有一块橘黄色的花岗岩石碑,上刻红色繁体字:怀远县衙遗址。寻问一老乡,他说:“别看怀远堡古城不大,但它还是横山区的起源,横山区最初正是叫怀远县,治所就在怀远堡,后因与安徽怀远重名,才在1914年改名横山县。” 翻开中国长城志,怀远堡的历史展卷而来:怀远堡"东至波罗堡四十里,西至威武堡四十里,南至安塞堡三百里,北至大边二十里”,西北距大边7.75千米。秦上郡地。汉置奢延县,属上郡,后汉因之。 魏省。晋属赫连氏。后魏置岩绿县,为夏州及化政郡治。西魏为宏化郡治。隋为朔方郡治。唐贞观二年改曰朔方,为夏州治。宋没于西夏。元为米脂县地。 明天顺二年(1458)筑堡,用黏土夯实修筑土城墙,属绥德卫。延绥镇巡抚徐垣由土门寨(今横山县殿市镇土壑马村南之雪山)移建于今址。成化七年延绥巡抚余子俊加修怀远堡城墙,隶于榆林卫。隆庆六年郜光先加高城墙,万历六年用砖包 砌城墙垛口,垛口外墙基用石头铺底,内用胶土夯实,高10米余。 清康熙年间驻守兵100名,设守备统辖。雍正三年设立怀远县,九年以响水、 波罗、怀远、威武、清平五堡设县,因为怀远堡居中,设为县治,定名怀远县,怀柔边远之意。街市在堡的西关。光绪元 年李嘉汉任知县,始修理后堂及仪门等县府,返故城。光绪十七年、二十二年又加修复,民国十二年又加修葺,已具规模。 紧挨着中心楼的东南侧有一院,它就是以前县衙大院了,这是一座传统的陕北民居,门前杂草众生,生长着几棵松树,传统的硬山顶门楼下是铁栏杆门。上着锈锁。透过铁门望里而,院内荒草没膝,种有几棵枣树,树下还有一农妇在杂草中捡着红枣。左右一看,原来来院墙乱砖堆砌,低矮处人能跨步而入。农妇微笑招呼,给了一把枣子,说很甜的,你尝尝。 我嘴里吃着甜枣,开始欣赏这百年前的县衙,县衙并不是像古城平遥的县衙门。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等东西两侧宏大建筑。只是一幢传统的民清建筑院落,房屋为砖石结构,只有面朝南和面西两排房屋。屋顶长满荒草,门窗为传统的陕北窑洞的半园型,圈窗为拱石,中间为砖砌。上部保留为木格窗,下部被砖和乱木板封闭。似乎久未曾住人。 保存较好的是两门窗之间有雕刻精美的石刻龛状结构,顶部有仿传统建筑屋檐样式的雕刻,龛身有装饰性花纹及文字雕刻。其中一处刻有“清泰 天地之大也 敬至而已矣”。这文字表达是对天地的崇敬的观念,“天地之大也”体现对天地广阔、孕育万物的敬畏;“敬至而已矣”表达了以极致的敬意对待天地等神圣对象。这类石刻我在道观、寺庙周边见过,是反映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精神寄托。怎么出现在县衙之中呢?我问捡枣的农妇。它说这是在过年过节时给老天爷和土地爷点香的地方。这在堡子里大户人家的房墙里都有。 随后我参观一处“慎俭德”的院落里,也有这些雕刻精美的石刻龛状结构。只是由于年代已久,有些文字清晰度不足,难以准确辨识文字内容。但精美石雕及文字雕刻给人印象十分深刻,是传统文化的珍贵保留。这里曾是财主大院,是不是李自成世居之地,无法考证。因《明史·李自成传》:“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的记载。把李自成的家乡榆林米脂人引到了横山怀远堡,当地人也是口头说说,从宣传栏的内容来看,没有官方把李自成说是横山人。 怀远堡内有一条南北通路到北门。北门洞上方周围已被拆光,只留拱门上的一点土堆,像个民用窑洞。砖券洞下部左右为石块,上部应为三伏三圈,现在被拆的看似二伏二圈。门洞里放置着玉米桔杆和园木等杂物。北门瓮城遗址上堆了很多青砖,看样子正准备大型维修的架式。北门旁边堆砌着围墙城砖。北城墙的砌砖已被拆为民用,土城墙保存较好,高大厚实。在东北墙角有高大角楼土墩的瞭望台,砌有斜坡上道。城墙下那户人家的院内种菜的高田墙都是古老的城砖。看的令人唏嘘。 我们从东门走到北门,那么,怀远堡到底有几个城门呢?都叫什么名字呢?“《榆林府志》载,怀远堡东墙376米,西墙328米,南墙344米,北墙404米。东、南、北三门,东曰怀远, 西曰柔远,北曰振远,东、南两门设瓮城。东、北墙各有3处马面。”现南门已毁坏。只有残缺的东北二门诉说着当年的雄风。 2024年10月21日于怀远堡<br> 何继荣,中国长城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吴忠市作家协会理事,自驾万里长城(嘉峪关至山海关),撰写长城游记二百余篇、一百多万字,拍摄长城题材照片一万余张。被誉为“行走记录长城宁夏第一人”。著有《宁夏长城访古》、《山西长城访古》等系列专著,被业界誉为“长城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