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长征路(六十六):界石铺

苍山一飞鹰

文字:苍山一飞鹰<div>图片:苍山一飞鹰</div><div>视频:苍山一飞鹰</div><div>美篇号:1751699</div><div><br></div> 甘肃·界石铺 离开会宁,沿G312国道向东行驶56公里到达静宁县界石铺镇,我们又回到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的长征行军路线上来。1935年10月2日,陕甘支队兵分三路从通渭县城出发,毛泽东随第三纵队于10月3日下午到达静宁县界石铺,在这里休整一天。<div><br>  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馆和毛泽东旧居位于界石铺镇继红村,紧临G312国道,距静宁县城23公里。纪念馆大门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仿古建筑,十分醒目。我们将车停在院内,登记进入,兴致勃勃游览起来。</div><div><br></div> <h5>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馆</h5> 走进纪念馆大门,迎面看见“中心基点,胜利指针”雕塑,背依青山,立于广场中央。雕塑很是独特,整体为日晷造型,形似一“中”字,三名红军战士铜像站在基点位置,仿佛正从历史的时空隧道走来。日晷内圆面凸雕中共中央关于界石铺的电文,外圆面凸雕红军会师的欢庆场面,整个造型像一个充满张力的圆环,凝气聚中。日晷指针挺立,顶部的五星在空中耀眼夺目,指针又像一根旗杆,杆顶红旗高高飘扬。日晷指针分9节高15米,寓意中央关于界石铺在会师中重要地位的电文时间是1936年9月15日。雕塑设计精巧,构思新颖,随着光线的变换,指针会把投影指向内圆不同时间的电文,将历史与现实贯穿而呈现于眼前。<div><br>  的确,界石铺是红二十五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都经过的地方,中央给红二、四方面军的电文明确提出“以界石铺为中心之有利基点”,控制西兰大道和附近地区,以防被敌阻断。所以界石铺既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前哨之地,又是后方基地,既是中央与各方面军之间的联络枢纽,又是各方面军之间纵横联络的通道。红一、二、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在这里纵横穿插,多次汇合,完成了三大主力在静会地区的胜利会师。</div><div><br></div> <h5>“中心基点,胜利指针”雕塑</h5> 纪念园为长方形,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余新元事迹展厅、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馆(毛泽东旧居)、毛泽东诗词长廊、追忆厅、缅怀厅、俱进厅、红色记忆长廊、红军楼等。我们按序游览,走进余新元事迹展厅。<div><br>  余新元(1923-2022),是界石铺继红村走出来的一位战功卓著的老红军,把他的事迹展陈在园内,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和教育作用。余新元出生于本地一户贫困人家,9岁时母亲不堪土匪凌辱自尽,两个妹妹饿死,一个妹妹因无法养活送人。1936年红军驻防界石铺期间,余新元赶着地主家的200只羊参加了红军,13岁的他成为红一方面军一师回民连中年龄最小的“红小鬼”,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div><div><br></div> 余新元参加的第一场战斗是山城堡战役,战场的残酷和血腥把这个刚入伍不久的娃娃兵吓哭了。但从那以后,余新元很快成长为一位意志坚定的战士,1937年入党,先后参加了黄土岭战斗、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狼牙山反扫荡、辽沈战役等500余次战斗,4次负重伤,荣立战功7次。1946年辽沈战役,在锦州崔家岭战斗中右脚掌被机枪打掉一半,后只能靠假肢行走。他身经百战,九死一生,被誉为“战斗英雄”和“百战老红军”。<div><br>  1959年余新元时任辽宁省辽阳市兵役局政委,一位叫雷锋的年轻人来参军,因身高和体重不够未能征上兵,就到兵役局去帮忙。余新元得知雷锋的苦难经历后,不仅让他住在自己家中,后来又推荐他去当兵,还亲自把他送上运兵的火车。1962年8月,雷锋牺牲的消息传来,余新元悲痛不已,他对妻子说:“雷锋就是咱的儿,他没干完的事咱接着干,他没走完的路咱要接着走。”</div><div><br> 余新元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当代雷锋”之称的郭明义也是经他推荐入伍,余新元被称为两代雷锋的引路人。他一生践行长征精神和雷锋精神,坚守信念,吃苦在前,公而忘私,两袖清风。展厅后记中说,总有一种信念让我们义无反顾,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勇往直前。这就是一位老红军给我们竖起的不朽的形象。</div><div><br></div> <h5>毛泽东界石铺旧居</h5> 进入一座小院,可以看见毛泽东曾经居住过的房屋。毛泽东旧居始建于民国16年,为西兰公路上的歇马店,由门前铺面、前院东西厢房和后院组成,占地880平米。房屋至今还保留当年的原貌,室内外的布置根据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后来的回忆复原,看上去很简陋。<div><br>  院子一角有座白马雕塑引人注目,马嘴张开,前蹄刨动,似乎在传达某种讯息。陈昌奉回忆,1935年10月5日那天凌晨,白马好象受到了惊吓,忽然刨动前蹄嘶鸣不已。毛泽东走出屋外,一向不信邪的他突然有种危险的感觉,随即下令全军撤离界石铺。红军刚刚离开,国民党毛炳文的3个团就追到了界石铺。</div><div><br></div> <h5>白马雕塑</h5> 神驹救主,有些传奇色彩。不过当年毛泽东的坐骑不是白马,而是一匹棕黄色马,1929年攻打福建上杭时缴获,就一直跟着毛泽东南征北战,走完长征路到达陕北,小黄马1937年病死。毛泽东特别指示:一不准剥皮,二不准吃肉,三不准拔马尾,要完整地埋掉。小黄马对革命有功啊!<div><br>  之后毛泽东的坐骑换成了一匹小青马,小青马个头虽小,但力气大速度快、灵活又温驯,贺龙觉得主席骑小马有点不搭,想把自己的“乌龙驹”换给主席,毛泽东婉言谢绝。1962年小青马老死在北京,被制成标本保存,后来展陈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毛泽东从未骑过白马,很多电影和电视剧演到主席骑马的镜头,都是白马,可能是因为白马与众不同,更有艺术表现力吧。</div><div><br></div> <h5>红军楼</h5> 纪念园保持原貌的文物只有两处,一处是毛泽东旧居,还有一处就是红军楼了。红军楼,原名庆圣楼,始建于光绪十三年,民国时期当地人称为喇嘛庙戏楼,为土木结构,坐南向北,面宽13.5米,进深12米,建筑面积162平米。<div><br>  1935年10月4日下午,红军在界石铺休整,陕甘支队一纵队一大队政委萧华在戏楼上进行了演讲,宣传红军北上抗日,邓颖超等人向当地群众分发了毛巾和袜子等战利品。这些战利品是上午才缴获的,国民党由西安给毛炳文部运送粮食、被服、鞋袜等物资的10余辆辎重汽车,沿西兰公路进入界石铺,红军埋伏在公路两旁,将敌人运送的物资尽数缴获。</div><div><br></div> 毛泽东占领了界石铺!蒋介石听到报告很不高兴,“界石”与“介石”谐音,他下令:不要炮轰界石铺,把毛泽东撵出那个地方再打。现在蒋介石不仅没有打,还送来了补给,红军将士们谈论及此,都忍不住哈哈大笑。<div><br></div> <h5>界石铺战斗</h5> 红军楼旁边摆放着一门有传奇经历的山炮,这门上海兵工厂1927年制造的“七生五”(口径7.5厘米)过山炮,由红二、红六军团在1935年4月的一次战斗中缴获。贺龙动员被俘的国民党中将纵队司令张振汉操作,后随队长征。过雪山前,张振汉建议不要炸毁这门山炮,而是化整为零,和战士们一起一路扛到了陕北,成为红军长征带到陕北的唯一一门山炮。<div><br>  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立时,贺龙亲自下令到部队中寻找到这门山炮,交于博物馆保存。放在界石铺的山炮为复制品,我们还是好奇地围着它看了半天,炮身只有1米长,这么小的炮最远竟然可以打到4300米外。</div><div><br></div> <h5>传奇过山炮</h5> 静宁是红色之地,红军长征曾五次经过(红二十五军是长征第一支途经静宁的队伍),足迹遍布13个乡镇50多个村社,发生过大小战斗近十次,播下革命火种,和当地老百姓结下鱼水深情。<div><br>  红色记忆长廊,撷取了这段历史的部分镜头,分为进驻界石铺、领袖和人民、军民鱼水情三个部分,以浮雕形式再现了那些可歌可泣的红色记忆。</div><div><br></div> <h5>缅怀厅</h5> 离开前,我在电子留言板上写下“胜利会师”四个字,心情愉快地走出纪念馆,却发现走不了了,车子被关在了院子里。找了半天,终于出来一个人,拿着水管给花草浇水,我们问能不能麻烦把门打开,那人看了一眼车,告诉我们车停错了位置。<div><br>  大家有一句没一句地聊起来,看了我们的皖字车牌,他显出惊喜的神情,说他是从江西退伍回来的老兵,安徽还有很多战友。怎么会到这里?我们问。他说老家在这,当初谈了女朋友是安徽芜湖的,因为各自都不想离开家乡就分手了,边说边为我们打开了大门。</div><div><br> 这里很漂亮!临别时,我跟他握了握手,由衷称赞道。他开心地笑了,黝黑的脸上一片灿烂。</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地</span></p> <h1><i><font color="#ff8a00">(未完待续......)</font></i></h1><div><i><font color="#ff8a00"><br></font></i></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7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