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红山:荒原上的赤色诗行》

文点又欣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5日,从郑州出发,我与老伴自驾踏上了一场特别的旅程——重返五十年前的他在内蒙古-达茂旗军旅生活旧地。7月3日穿越无尽的草原与戈壁,目的地是地图上并不显眼的大红山。它不在传统意义上的热门景点之列,却因那一抹赤色,吸引着我这样的旅人前来探访。大红山,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西北部,也叫红崖台地,当地人称它为“脑木更山”。据说,这里不仅有壮丽的地貌,还有远古的印记。我们带着好奇与期待,驶入了这片荒原深处。</p> <p class="ql-block">车行至山脚,远远便望见一块刻着“呼尔井组”的石碑,孤零零地立在沙丘之上。呼尔井组,是这片区域地质命名的来源,也是古近纪地层的见证。图片中展示了一块写有“呼尔井组”字样的石碑,背景是开阔的草原地貌以及红褐色山丘 。呼尔井组是内蒙古四子王旗一带的一个地质层组,属于地质学上的概念,主要由一套特定岩石地层组成,对于研究当地地质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我们停下车,走近石碑,脚下是松软的沙土,四周是稀疏的植被,风吹过,带来远方的尘埃与寂静。远处的红色沙丘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仿佛大地燃烧后的余烬。我站在碑前,仿佛听见时间在这里低语,讲述着亿万年前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草原与沙漠的交界地带逐渐展开。近处是红色的沙丘与岩石,远处是绿色的草原,仿佛天地之间被一道无形的线分割。天空中云层厚重,像是凝固的浪涛,为这片荒原增添了几分神秘。我们沿着一条弯曲的小路缓步前行,脚下的沙丘微微下陷,每一步都带着细碎的回响。这里的寂静不是空无,而是另一种丰盈——风的低语、沙的流动、阳光的抚摸,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与辽阔。</p> <p class="ql-block">翻过一道沙丘,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广袤的草原铺展在远方,近处则是起伏的红色沙丘,如同大地的褶皱。阳光洒下,沙丘泛着温暖的光,草色在风中轻轻摇曳。我坐在沙丘上,望着这片天地交汇的奇景,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宁静。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群的拥挤,只有风、沙、草和我,在这片赤色荒原上,我仿佛成了时间的旁观者。</p> <p class="ql-block">再往深处走,是一片纯粹的沙漠景观。黄与红交错的沙丘层叠起伏,像是被阳光点燃的波浪。植被稀疏,偶尔能看到几株顽强的草,在风中倔强地挺立。远处是一片平坦的草地,与沙丘形成鲜明对比。我脱下鞋,赤脚踩在沙丘上,温度从脚底传来,带着阳光的热度。这一刻,我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感受它的温度、它的呼吸、它的脉动。</p> <p class="ql-block">离开沙丘,进入草原腹地。天空中几朵白云缓缓飘动,我站在远处,望着远方,草原无边无际,风从耳边掠过,带着青草的清香。我深吸一口气,感受这片土地给予的宁静与自由。</p> <p class="ql-block">再次回到沙丘地带,红色的沙丘在阳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远处是绿色的草地,形成鲜明的对比。天空晴朗,几朵白云点缀其间,像是画家随手洒下的笔触。我沿着沙丘边缘行走,脚下是柔软的沙粒,耳边是风的低吟。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自然的声音,只有属于荒原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翻过一道山脊,眼前是一片红色的山脉,层叠起伏,像是大地的脊梁。山间有绿色的草地,像是镶嵌在赤色之中的翡翠。远处蜿蜒的道路通向未知,天空晴朗,几朵白云悠闲地飘过。我站在山腰,望着这片赤色山峦,心中升起一种敬畏——大自然的力量,远比人类的想象更为深邃与辽阔。</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座孤立的山丘出现在视野中。山丘表面覆盖着红色的土壤与岩石,顶部有一个小型建筑,像是某种古老的遗迹。周围是稀疏的植被与干燥的土地,天空晴朗,几朵白云点缀其间。我走近山丘,仰望那座建筑,心中升起疑问:是谁曾在此驻足?又是谁,在这片荒原上留下了他们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再往东行,是一片开阔的草原,中央有一座小山丘,山丘上建有几座房屋。山丘周围是绿色的草地,远处有蜿蜒的道路通向远方。我站在山丘脚下,望着那些建筑,想象着这里曾有怎样的生活。或许,这里曾是牧人的居所,或许,这里曾是旅人的驿站。无论怎样,这片土地,始终承载着人们的足迹与梦想。</p> <p class="ql-block">在沙漠深处,一座尖塔状的岩石突兀地立在沙丘之间,像是大地的纪念碑。背景是绿色的草原,天空中有大片的白云,阳光洒在岩石上,泛起温暖的光晕。我仿佛在走近它,伸手触摸那粗糙的表面,仿佛能感受到时间的温度。这一刻,我忽然明白,大红山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是一首诗,一首写在荒原上的赤色诗行。</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走进一片色彩斑斓的峡谷,红色、橙色与黄色的土坡层叠交错,像是大地的调色盘。地面上稀疏分布着绿色植被,远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沿着峡谷缓步前行,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照亮了这片奇异的地貌。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风的低语与阳光的抚摸。我闭上眼,感受这片土地的脉动,心中默念:大红山,你是一首写在荒原上的赤色诗行,而我,只是你诗中的一行注脚。</p> <p class="ql-block">你看,大红山的褶皱岩层间,这处岩体多像一头威风凛凛的狮子!岩石是它健壮的身躯,纹理如肌肉线条,顶上那丛草好似威风的鬃毛,在旷野天地间,静静 “蹲守”,与赤红山体相融,成了大自然雕刻的 “雄狮” 奇观,带着粗犷又震撼的生命力,诉说着天地造景的神奇 。</p> <p class="ql-block">赤红岩峦似荒芜画布,一只小鸟翩然降临,精准落于形似和平鸽头部眼睛处,像天地特意安排的彩蛋。它是荒芜里的灵动信使,以渺小身躯,给粗犷地貌添生机,让死寂有了呼吸,恰似和平鸽衔着希望,在这赤色世界,点亮自然馈赠的奇妙瞬间,诉说着生命与天地相融的浪漫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