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的闷罐车

曹雪芹

<p class="ql-block"> 闷罐车是个什么车?相信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知道,但我生平第一次乘坐火车就是闷罐车。</p><p class="ql-block"> 那是1969年2月,我们沙洲县(张家港市)新兵从县城乘小轮船至无锡,在无锡一个被文化大革命㧜烂的工厂车间里席地住了一晚,第二天准备乘火车。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心里难免有些小激动。无锡火车站人流如潮,热闹非凡。一列列绿皮客车鸣着汽笛,喷着白烟,徐徐进站出站。该到我们上车时,接兵干部却把我们带到另一站台上,爬上一列黑不溜秋的貌似铁皮房子的火车,新兵一个个心里有些纳闷,怎么坐这种火车?为啥别人乘坐的火车与电影中看到的一样,很漂亮,车厢里面有座椅、有靠背,光鲜亮丽,窗明几净,有的车厢还挂着洁白的窗纱,而我们乘坐的是无桌无凳也无窗铁皮闷罐车,这难道就是我们梦寐已久火车吗。接兵首长告诉我们说这就是我们要乘的闷罐车。当时我们的心就拔凉拔凉的。</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六七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初中国的新兵入伍都是乘坐闷罐车,至于运兵坐闷罐车从哪年开始的我没有考证过,但从电影看到抗美援朝时期的运兵都是乘坐闷罐车。不过进入本世纪初新兵乘坐闷罐车就慢慢成为历史了。什么是闷罐车?闷罐车是铁路运输用来装运不能淋雨的货物 ,或牛、马、猪等生畜,或者带有保密性质的军用物资火车车箱。位于车箱二边中间各有一扇推拉式大铁门,二侧上方各有一扇大约40乘60的小窗户,顶部还有几个可开关的天窗。那天我们站在无锡站台上,一列黑色铁皮闷罐车张着口,如同巨大的铁兽。我们这些新兵背着被子爬进了闷罐车,发车时分车门沉重关闭,轰然一声,我们被吞进了铁腹之中,唯余门缝里一线微弱天光。风便从这缝隙间钻了进来,沙沙地刺着我们的脸。稻草铺陈于铁皮之上,大家铺开各自的薄被,一个挨一个席地而坐,昏暗车厢便渐渐挤满了年轻的躯体,也挤满了沉默与前方的未知。闷罐车里,我们几十号人如被塞入一个铁匣。门边放置一只大木桶,权作众人大小便之所在。可众目睽睽之下,谁又习惯坦荡如此?于是我们纷纷在腰间系上背包带,一人拽紧一人,彼此扶持,才敢踉跄着挪到门缝处小解。火车呼啸疾驰,风势猛烈,竟常将尿柱倒吹回裤裆,大家狼狈不堪,相视唯有苦笑。唯有停车时分,才真正是我们的“自由”时刻。几百号人如开闸般涌下站台,在寒冬的月台边,白茫茫的热气升腾于黑压压的人影之上——那真是一幅令人心悸的“画图”。车厢角落里的一只煤球炉则烧着开水,水汽与浑浊的汗味、人味、烟味交织弥漫,仿佛将我们包裹在一团滞重而温热的雾里。咔嚓咔嚓的铁轨声如永不停歇的叹息,一天一夜摇晃颠簸,直到三门峡兵站,我们才终于吃到第一顿半温半热二米饭。绿色军用搪瓷碗在手中捧着,才刚填满饥饿的口腹,便顷刻间碗空如洗了——碗底空荡,映着大家未满足的年轻脸庞。</p><p class="ql-block"> 闷罐车作为特殊时代的运输工具,承载着老兵们入伍、调防等军旅生涯的深刻回忆,其体验兼具艰苦性与集体归属感。如今闷罐车早已成为历史藏进了我们这些老兵记忆里,今天新兵们早已乘着高铁飞驰了,平稳舒适如履平地。可当年闷罐车上的风,仍在我记忆的缝隙中呼呼作响——那是曾经从门缝里挤进来的,粗砺且冰冷的风。它吹过了我们国家的窘迫,吹过了我们年轻的忍耐,最终也吹过了一代代人踏过的漫长道路。</p><p class="ql-block"> 从铁皮闷罐车到复兴号高铁,铁轨延伸的不仅是距离,更是一个国家从贫瘠到富强的足迹。当年我们在颠簸里守护的憧憬,如今正被新一代军人在平稳舒适的旅程里续写。这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接力,藏着最动人的答案:我们这代人吃过的苦,终究成了后人享的福;而祖国日益强大的模样,正是对我们当年所有坚守的最好回应。回望这来路,恰似铁流奔涌,从颠簸摇晃的闷罐车,一路穿行至风驰电掣的高铁。当年门缝里的风如刀割面,今日窗外浮云却如白帆飞渡。那风固然冷冽,但其中裹挟着我们背井离乡的赤诚,最终汇入一道不可阻挡的洪流:这洪流中,有我们曾经捧过的搪瓷碗,有我们系紧的背包带,更有无数青春生命汇成那推动时代前进的深流。那铁皮车厢里呼号过的风,终于吹开了山河新貌——风入云霄,正托起我们今日的坦途,如巨大的羽翼,无声地鼓荡着这个时代前行。为这盛世,为这跨越时代的变迁,值得我们这群老兵,敬一个最标准的军礼。如今每当我坐上动车高铁时我闭眼,仿佛仍能听见闷罐车的铁轮与铁轨的撞击声。那是青春的鼓点,也是祖国的心跳。从“咣当”到“嗖——”,五十六年,一列火车,载着一代又一代人,从贫穷开往富强,从青涩开往来路。 </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向所有坐过闷罐车的老兵致敬!向把泥泞走成坦途的共和国致敬!</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当乘坐的闷罐车。</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当年乘坐过闷罐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