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7月28日,一早醒来打开手机,好多平台都在提示历史上的今天。我静静地望着天花板,进入了冥想状态……</p><p class="ql-block"> 49年前的今天,还是能记得非常清楚。身不由己的动起笔来,很快撰写出 《唐山大地震你还记得吗?》一篇自问自答的文章。 并发到战友群,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唐山发生了震级:7.8级大地震。后续统计伤亡数据:官方公布24.2万余人死亡,16.4万余人重伤,是20世纪全球死亡人数第二的大地震(仅次于1920年海原地震)。</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地震,我身处的地点:辽宁省锦州市北郊81058部队。距震中唐山市直线距离298公里。</p><p class="ql-block"> 回忆当时的情境:当时我刚入伍半年,营房尚没有我们新组建的57高炮营的住所。当时我们住在团部的俱乐部礼堂,床铺都是现存长条板凳。</p><p class="ql-block"> 地震发生时,我可能是被战友叫醒的,迷迷糊糊就从西侧门跑到室外,当时仍然能感觉到地面轰轰作响,人也跟着摇晃,天色已见亮,清楚的看到,距我们约30米的大烟囱(40米高),也在频频摇晃,约4~5分钟后恢复平静。战友们迅速回到礼堂,取回自己的军装穿好待命。</p> <p class="ql-block"> 大家在回顾自己逃离过程时,绝对是慌不择路,有的回忆是人挤人出来的,有人说是跨越长条板凳逃出的。大家指着我们班副问:你怎么能从这扇小窗户中钻出来的?他红着脸看着自己两侧带划痕的胳膊,红着脸一言不发。事后有人提议谁再能从窗户钻进去?在场的人谁都再也做不到了。看来,人到了求生的时候,绝对有一种难以想象的发挥。</p><p class="ql-block"> 对了,当时我还记得有一件传奇的轶事:“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之后,交通、通讯瞬间全断。大约震后半小时,开滦唐山矿工会副主席李玉林等4人驾驶一辆红色救护车,从唐山矿西门出发,一路向西奔赴北京,于上午8时左右抵达中南海,亲自向李先念、陈永贵等国务院副总理当面报告了灾情,为党中央迅速组织抗震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成为将地震消息裸报给中南海的第一人 (截稿)。”</p> <p class="ql-block"> 这篇短文发到群里后,有好几位战友反馈了自己当年的记忆,阅读起来也是相当鲜活有趣,特别有亲近感和“大兵味”。</p><p class="ql-block"> 细想起来, 1976年这一年,真是历史上最动荡的一年,不仅是唐山大地震,这一年中首先是“大小王”都走了。1月份周恩来总理去逝;4月份天安门广场发生“四.五运动”,大学生和群众以诗歌及讲演方式,悼念敬爱的周总理;5月份开始了“批林批孔运动和反击右倾方案风”批邓小平运动;7月初朱老总逝世;7月末唐山大地震;9月份毛泽东逝世;10月份粉碎四人帮,几百万群众涌向天安门广场,载歌载舞,迎来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p><p class="ql-block"> 1976年是无与伦比的年份,最具历史深刻意义的重要一年,也是留在我记忆中最难忘、最特殊的一年。</p><p class="ql-block"> 49年前的那个黎明时分,在我生命中第一次对强震突然发生,产生过恐慌和内心的惧怕。因为不知道下次余震何时再来?那时的脑海即复杂又空虚,曾在瞬间想到了家乡沈阳的父母和亲人会怎么样?这种恐慌不是对灾难本身多么惧怕,因为死亡对于活着的人,谁都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以至,那个难忘黎明到了今天依然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 49年了,仍觉得弹指一挥间。静静的回忆,深切的感怀:时间不舍昼夜,天降重灾自己还庆幸健在,过去的一切记忆,自己还都还能记起……</p><p class="ql-block"> 唐山大地震,可以说已经超越了特大重灾的本身,成为中国人上世纪集体记忆中的一块伤疤。</p><p class="ql-block"> 二十一世纪的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又是祸不单行。一个成长期的共和国面对如此重大的灾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与灾难共处”的模板。</p><p class="ql-block"> 生命脆弱无常,生活又如此美好可恋。人定胜天不再是征服和掠夺,攀登“珠峰”更不是让群山低头,没有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在不可预测的灾难面前必然是蚍蜉撼树,自取恶果。</p> <p class="ql-block"> 不再啰说了!拟用曹操《观沧海》词中的最后两句:“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接近尾声。</p><p class="ql-block"> 大自然告诉人们,天灾是大自然难以控制的,天道酬勤是自然规律的礼赞。地震无情无义,世间的人祸可悲可泣。历史上的今天,是时代考古的年轮,刻录着过去发生过的一切,任人凭良心思考。</p><p class="ql-block"> 不再多写了!还是再用曹操的另一首词作为结束:</p><p class="ql-block">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