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湖(三)·泥土里的诗行

吉州摄影刘春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艺术源于生活,而生活扎根于土地。</font></h5> 七月的阳光格外锋利。吉州青年摄影采风团刚在莲塘按下最后一个快门,又马不停蹄地向清湖村的蔬菜基地进发。领队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吉州区摄协刘春生老师走在前面,我们这群年轻人跟在后头,鞋底黏着的淤泥随着脚步发出轻微的”吧嗒”声,像是与土地做着最后的告别。<br>转过几道田埂,眼前豁然开朗。一百三十亩的大棚整齐排列,在阳光下反射着银白色的光。“这是青科源的蔬菜基地。”生产负责人尹海云迎上来介绍,“年销售额三百万,解决了十五位村民的就业。”他的手掌粗糙厚实,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泥土,那是长期与土地打交道的印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温室生机 吴楚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棚育苗 王金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翠畦劳作 刘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兢兢业业 左小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累累辣椒 姚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柿柿如意 龙国传</h3> 推开塑料大棚的门,一股湿热的气息扑面而来。棚内种植着各种时令蔬菜:大叶空心菜绿得发亮;各种辣椒,披着多样色彩齐刷刷亮相;大小各异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几位村民正在给白菜间苗,她们的手指在嫩苗间灵活穿梭,像在演奏某种无声的乐器。多余的菜苗被轻轻拔起,放进小桶子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间秧 韦诗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田园劳作剪影 吴楚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择苗 左小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生 姚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间苗人 朱庭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理菜苗 姚晨</h3> “注意选择机位和构图。”刘春生老师低声提醒。团员们分散开来,蹲下身子,将镜头对准那些劳作的手。我的取景框里,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正在给豆角搭线。那手上的青筋凸起,像是地里的根系,而指甲缝里的泥土,则像是永远不会褪去的底色。豆角的卷须缠绕着细线,在阳光下透出嫩绿的光泽,与那只粗糙的手形成奇妙的对比。<div>大棚角落里传来一阵窸窣声。循声望去,是几排养殖蜗牛的箱子。蜗牛缓缓爬行,在湿润的叶片上留下晶莹的痕迹。一位老农正在添加饲料,他的动作轻柔得像在照料婴儿。我们屏住呼吸按下快门,生怕惊扰了这安静的生命图景。</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牵线撘藤 左小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国白玉蜗牛 -母蜗牛 姚晨</h3> 走到大棚边缘,饶师傅正在水池旁清洗蔬菜根部。水流冲刷着菜根上的泥土,在阳光下形成细小的彩虹。他仔细地将洗净的蔬菜装车,然后用湿布覆盖保湿。这场景朴素至极,却让我想起文艺复兴时期的静物画——那些描绘果蔬、面包的画作里,不也藏着同样的生活质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乡人洗菜忙 龙国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漾鲜叶 刘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洗净尘泥好上市 左小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丰收序曲 朱庭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净菜 韦诗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果蔬装车 周丹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产自销 肖有建</h3> “每天早上四点就开始忙活。”饶师傅直起腰来,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他的背心都浸透了汗渍。“这车菜赶早市,得保证新鲜。”团员们散在各处,沉浸于创作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劳作 彭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鲜蔬保湿 王金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鲜蔬出车 刘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装菜保湿 罗跃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菜农的劳作 吴楚豫</h3> 饶师傅打理好各种蔬菜,开着装满蔬菜的农用车驶向市场。我们站在路边,看着那辆车颠簸着远去,消失在飞扬的尘土中。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摄影的意义——不是追求浮光掠影的美,而是定格那些被忽略的、真实的生活纹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送去千家万户 朱庭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菜农的清晨 姚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农产品展览馆 罗跃华</h3> 我们来到优质土特产展览馆,一进门,浓郁的地方特色气息便扑面而来。这里是吉安土特产的根据地,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整齐地陈列在展台上,从包装精美的酱菜、腊味到香气四溢的茶叶、山货,无不彰显着吉安独特的风味和匠心工艺。<br>展馆内不少游客正兴致勃勃地挑选着心仪的特产。其中,尹海云正站在一个展台前,手持手机,面带热情的笑容,对着屏幕滔滔不绝地推销着吉安特产:“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用生物防治虫子种植的有机大米——蜘蛛大米,香甜可口。”他一边介绍,一边展示产品的细节,直播间里的观众纷纷点赞、下单,气氛十分热烈。<br>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展厅,映照在包装精美的礼盒上,更显得这些土特产的精致与珍贵。这里不仅是商品的展示地,更是吉安文化与乡土情怀的汇聚之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索和品尝。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直播带货 彭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蜘蛛米的故事 左小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专注的农产讲解者 吴楚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瞧 肖有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琳琅满目 姚晨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特产展销厅 王金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讲解农产品 罗跃华</h3> 回程的车上,我翻看相机里的照片。那些皱褶的额头、粗糙的手指、弯曲的脊背,在取景框里竟然如此动人。原来真正的美,不在精心修饰的表象,而在那些与土地亲密接触的每一个细节里。泥土的气息、汗水的咸涩、蔬菜的清香,这些才是生活最本真的味道。<br>艺术源于生活,而生活扎根于土地。这一天,我们不仅用镜头记录了蔬菜的生长,更用心丈量了从泥土到餐桌的距离。当城市里的人们享用着鲜美的菜肴时,可曾想过,每一口都是无数像饶师傅这样的劳动者,用双手写就的泥土诗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聚焦时代,聚焦人民,我们一直在路上 韦诗成</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稿/编辑:春美</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吉州区摄影家协会</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