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文字: 真善美 图片: 哈尔滨工程大学提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五、永续:精神图腾的当代解码与文明对话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一)制度遗产的文明基因 </b></p><p class="ql-block"> 1952 年,面临师资、校舍、教材等诸多困境,陈赓将军三次拦下周恩来总理专车,为哈军工争取资源,破解“三无困境”的制度设计,至今仍具启示意义:学员日均学习 16 小时,违者取消伙食配给的严苛要求;数学教授卢庆骏因学员板书少写一个“的”字偏旁,要求“错字罚抄弹道公式100遍”的严谨作风;278 份作业本要求 98.7%的公式正确率——这种在冻土中淬炼的制度遗产,如今化作国防科技大学实验室“连续工作 18 小时强制休整”的安全条例。</p> <p class="ql-block"> 在朱日和训练基地的沙尘暴中,99A主战坦克经受住了严苛考验,连续射击200发的可靠性指标,较苏联T-72提升4.7倍。而99A炮塔铭牌上的117道刻痕,对应的哈军工117项基础制度,其蕴含的六边形晶格拓扑结构,与NASA火星车信号增强系统不谋而合。深入的故障分析揭示,83%的技术改进源自哈军工留下的宝贵制度遗产。这是技术传承,更是文明基因在不同时空、不同领域的延续与绽放,展现着中国军工从借鉴到超越的奋进之路。</p><p class="ql-block"> 制度是精神的固化,精神是制度的灵魂。哈军工留下的不仅是技术成果,更是一套“用文明韧性对抗技术封锁”的制度密码,这套密码在今天量子计算机的“精神守护程序”中、在深潜器声呐算法的拓扑结构中,依然焕发着生命力。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二)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b></p><p class="ql-block"> 在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历史档案里,一段尘封的往事正诉说着中国军工发展的传奇。1972年,教员李明在废品站淘回的苏联坦克发动机里,发现的冷却液循环路径绕过炮塔基座这一致命缺陷,犹如打开了一扇通往技术革新的大门。如今,通过CT扫描技术复原的三维模型中,油污金属碎屑的分布与99A主战坦克冷却系统拓扑结构高度契合,仿佛让历史与现实产生了奇妙的交汇。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一个民族科技文明的基因延续。从松花江冰层的共振频率到深海探测器的声呐编码,从算盘珠子的磨损轨迹到量子比特的排列形态,哈军工精神早已化作文明基因,在历史长河中永不停息地回响。 </p> <p class="ql-block"> 2024 年国防科技大学量子实验室,当王鹏调试计算机时,屏幕上的弹道曲线与 1965 年算盘推演数据惊现“量子纠缠”;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实验室,“悟空号”传回的声纹图与杨士莪 1963 年手写《水声学原理》的拓扑图完全一致。当“歼-20”掠过哈军工旧址上空,机翼下蒙皮刻的哈军工诞生的日子,那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 在6G原型机的研制进程中,其拓扑结构复刻了哈军工“马灯-算盘-量子”的技术跃迁曲线,勾勒出中国科技发展的清晰脉络。当搭载北斗系统的华为基站矗立在马里亚纳海沟科考站,接收“悟空号”数据,深海的声呐脉冲与西伯利亚寒风,在云端完成跨越时空握手,这场文明演进的量子纠缠态,印证了钱学森1956年“未来战争将是量子计算的战场”的预言。从马灯下的科研探索,到量子时代的技术突破,中国科技人在历史与未来的对话中,不断传承创新,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坚定前行,让文明的薪火在科技的征程中永续燃烧 。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六、启示:哈军工精神的时代映照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一)战略转折的历史抉择</b></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凯旋的将士们带回的不仅是荣誉,更有刻骨铭心的警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面对的“绞杀战”中,美军战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竟有七成是通过苏联专家设计的铁路桥完成运输补给的。这一数据暴露出当时我国军事工业体系存在的致命短板——连后勤保障的关键设施都依赖他国技术,何谈战场主动权?</p> <p class="ql-block"> 在苏联专家撤离的严峻时刻,哈军工的创建者们在零下30度的松花江畔,用算盘计算导弹弹道参数。这种近乎悲壮的攻坚场景,折射出第一代军工人的精神内核:在技术封锁的绝境中自力更生,在学科空白处开辟道路。从仿制苏制米格-15战斗机到自主研发东风导弹,哈军工始终站在国防科技的最前沿。这所“将军、院士的摇篮”,用2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百年历程。当钱学森在学院试验场看到学员们设计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成功点火时,他惊叹:“这里燃烧着中国航天事业的火种。”这种跨越式发展,本质上是战略思维的胜利——将教育体系与国防需求熔铸成有机整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二)精神火炬的时代映照</b></p><p class="ql-block"> 在哈军工的档案室里,珍藏着1958年的一份教学计划:学员每天清晨5时30分出操,上午学习航空工程,下午进行实弹射击,晚上研讨战役战术。这种“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将知识传授与实战需求无缝对接,至今仍具启示价值。</p><p class="ql-block"> 面对某些单位“重论文轻应用”的倾向,哈军工“实验室即战场”的理念愈发闪耀。当年参与东风一号研制的团队,在戈壁滩上搭建的临时教室里,边画图纸边搞试验,这种“战教融合”的传统,恰是破解当前科技与产业“两张皮”困局的良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当某型舰载雷达在南海实弹测试中出现误差,哈军工校友领衔的技术团队连续72小时现场调试。这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担当,正是新时代对哈军工精神的最好传承。从航母电磁弹射到北斗组网,哈军工基因始终在国防科技前沿跃动。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三)创新驱动的未来启示</b></p><p class="ql-block"> 哈军工最根本的启示,在于它用实践诠释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永恒命题。当美国对华实施技术封锁时,我们更能体会当年哈军工人在冰原上自建实验室的战略远见——真正的核心技术,永远需要用自己的算盘珠子拨出来;唯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在关键领域实现“换道超车”。当前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更需要哈军工式的战略定力。</p> <p class="ql-block"> 哈军工留给当代最珍贵的遗产,是“把国家需求作为最高学术追求”。当某些高校陷入“学术GDP”误区时,哈军工教员在零下35度油灯下演算弹道的场景,依然在拷问着每个科研工作者:我们究竟是为论文而科研,还是为民族复兴而铸剑?</p><p class="ql-block"> 站在强军梦的新起点回望,哈军工的历史轨迹昭示着:真正的军事变革,从来都是教育革命先行。当某些国家将军工研发外包给跨国企业时,中国坚持“自己的刀刃自己磨”,这种战略定力源自哈军工时期铸就的精神内核。新时代的科技创新,既要保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更需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在自主创新的大道上谱写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结束语:风雪中的文明赓续</b></p><p class="ql-block"> 从松花江畔的冰碴到马里亚纳海沟的玄武岩,从算盘珠子到量子芯片,哈军工精神始终在烈焰与寒冰中淬炼。当苏联专家撕毁图纸时,他们带走了精密机床,却留下了用算盘推演星辰的智慧;带走了技术参数,却留下了永不熄灭的马灯;带走了冷战铁幕,却留下了开放包容的文明胸怀——真正的科技长城,从来不在钢筋混凝土里,而在一个民族面对封锁时迸发的创造力中,在文明碰撞时迸溅的星火里。 </p> <p class="ql-block"> 今天,当“悟空号”的声呐与松花江冰层的声纹完成跨时空共鸣,当量子计算机的代码与 1953 年的算盘珠共振,那些冻土上结冰的算珠、冰海中冻僵的体温、硅谷车库里泛黄的校徽,早已凝结成照亮未来的精神火炬。这是中国军工人写给时代的密信,以热血为墨、风雪为笺,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永远鲜活,永远滚烫。因为它解码的:不仅是冻土上绽放的花朵,而是推动中国军事科技发展永不停歇的引擎;不仅是哈军工的辉煌历史,更是一个民族在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文明赓续。</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0i2hwx" target="_blank">[中年·一抹红]① 哈军工的拓荒铸魂与文明赓续</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21vu2l" target="_blank">哈军工的拓荒铸魂与文明赓续 ②</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2viofz" target="_blank">哈军工的拓荒铸魂与文明赓续 ③</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i5b5tm" target="_blank">大国弓弦:骡马锈·东风晷①</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irk47q" target="_blank">大国弓弦:骡马锈·东风晷②</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k9rl2i" target="_blank">大国弓弦:骡马锈·东风晷③</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l5e4nn" target="_blank">大国弓弦:骡马锈·东风晷④</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