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莫扎特在短短的35年生活历程里完成了600余部(首)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包括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和其他重奏、重唱作品,大量的器乐小品、独奏曲等,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他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完善了多种音乐体裁形式,并与海顿一起,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p><p class="ql-block">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融合了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元素与古典主义时期的主调音乐风格,同时又出现了浪漫主义的情感萌芽。他的音乐既有古典主义的均衡、和谐与秩序,又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创新精神,承前启后,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古典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p><p class="ql-block"> 莫扎特共创作了41部交响曲,编号从K.16到K.551。莫扎特的交响曲融合了古典主义的严谨结构与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如《第三十九交响曲》《第四十交响曲》《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等,在旋律、和声、配器等方面都展现出高超的技艺,拓展了交响曲的表现力,为古典主义交响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D大调第35交响曲》K.385哈夫纳/别特连科/柏林爱乐</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C大调第36交响曲“林茨”》K.425/小克莱伯/维也纳爱乐乐团</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G大调第37交响曲》K.444/425a</p><p class="ql-block"> 莫扎特在回萨尔兹堡的途中经过林茨,为杜恩伯爵写作了一首非常著名的交响曲,仅仅用4天时间来创作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在11月4日的时候,亲自在林茨水剧场指挥演绎了这首新作品,并且在那场音乐会上,除了这首交响曲以外,还演绎了一首增加了一段引子的米切尔·海顿《G大调交响曲》,而这首交响曲即37交响曲。</p><p class="ql-block">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首交响曲,在他的作品中有明确编号排列的,有41首,基本上是按照时间序列下来。但是很多人会发现,在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找不到第三十七号交响曲,第三十六号和第三十八号都是非常著名的篇章,难道是所</p><p class="ql-block">有的唱片录音都忘了这首交响曲录音?然而从莫扎特的作品目录看来,这首作品显然是写过的,但是似乎没有几个人真正能够听到过这首迷一般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这首作品在莫扎特的编号中是K.444,G大调,在莫扎特唱片全集中拥有这个片段,但是没有分开,是一个短小的序曲部分,没有后面的部分,仅不到两分钟而已。但是这个谜团现在显然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如果说早年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接触过这部作品,但是现在很多人已经不足为奇了,其实这就是米歇尔·海顿的G大调第二十五交响曲。莫扎特为什么在成熟的时候又剽窃了前辈的作品?这当然也一直存在一些没有解开的迷。</p><p class="ql-block"> 在米切尔·海顿的作品目录中,莫扎特的这首第三十七号交响曲事实上就是他的G大调第二十五号,这首作品有确切的记载年限是海顿1783年5月23日为里萨尔兹堡北部三十公里的米切尔博艾恩新修道院院长就职写作的,要比莫扎特创作G大调第三十七交响曲早半年。这位海顿是老海顿,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那位古典音乐巨匠约瑟夫·海顿的弟弟,虽然在音乐史上地位和名气不如老海顿大,但是在18世纪的时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位大家。 </p><p class="ql-block"> 米切尔·海顿长期受雇于萨尔兹堡的大主教,为教堂创作音乐,在萨尔兹堡的时候结识了莫扎特,并成为了忘年之交,曾经在1766年莫扎特不到11岁的时候就被米切尔邀请共同完成过一部歌剧。1783年的时候,莫扎特带着结婚不久的康斯坦泽最后一次回到故乡萨尔兹堡,这时候米切尔·海顿正好生病,莫扎特帮助他完成了大主教克列奥多委托的留守小提琴和中提琴二重奏中的剩余两首,后人将这部分作品编入了莫扎特目录,K.423和K.424。 </p><p class="ql-block"> 三个月后,莫扎特返回维也纳,途径林茨就发生了林茨交响曲和那首海顿交响曲的上演,如果不知道的话,肯定会很让人很奇怪这时候莫扎特已经写出了娴熟完美的林茨交响曲,怎么可能出现一首老旧的三乐章G大调交响曲?事实上是在人们整理莫扎特手稿的时候确实发现了这首交响曲,至于莫扎特如何得到和为什么复制出这首交响曲,谜团一直没有解开。 我们一般认为G大调第三十七交响曲就是米切尔海顿G大调第二十五交响曲上加了一段慢板引子,这段二十个小节左右庄严的慢板用富有表现力的序幕作为整个乐章的铺垫,然后平稳的进入米切尔·海顿的第一乐章有生气的快板。第二乐章原来是一段带有独特大关独奏的回旋曲式,莫扎特将大管拿掉代之低音提琴并在整首作品中都减少了木管乐器作为伴奏声部的使用。而第三乐章莫扎特没有太大改动,所以莫扎特对于这部作品的变动可以说微乎其微。</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的简单一些,其实现在能够听见很多录音已经将这首交响曲列入莫扎特交响作品的行列,但是基本上就是莫扎特的那个引子加上米切尔·海顿G大调第二十五交响曲的原始版本混合而成。--文自Cayin精品音响公众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D大调第38交响曲“布拉格”》K.504/库贝利克/维也纳爱乐乐团/1971.1.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