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 阿什河街37号院

虹虹

<p class="ql-block">继昨天的06-23的发小百人大聚,今天06-24,曾在阿什河街37-39号大院有着共同成长经历的45位发小,又来到了我们小时候的自由王国!</p> <p class="ql-block">阿什河街37号大院,这个铭刻在记忆最深处的数字,曾是黑龙江省委干部宿舍的代名词,也是我们这群“大院孩子”共同的童年坐标。几十年没见的发小,此刻正聚集在阿什河街37号大院大门口!哈!我们曾经的精神与物质的家园!今天我们又回来啦!</p> <p class="ql-block">推开阿什河街37号大院那扇斑驳的大铁门时,蝉鸣声突然就和记忆里的重合了。红砖墙根的青苔比当年更厚,晾衣绳在两栋楼之间晃悠,恍惚间还能看见张叔叔家的白衬衫、李阿姨晒的粉被单——就像我们这群同院的发小,明明都已两鬓染霜,但一脚踏进这座院子,却都变回了追着蜻蜓跑的毛孩子。</p> <p class="ql-block">说到与南岗秋林公司隔路相望的阿什河街37号大院,就不能不说说这座大院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在哈尔滨南岗秋林公司后身,隐匿着几栋俄式老建筑,它们承载着这座城市的一段独特的记忆,这便是秋林公司的俱乐部与宿舍。这些建筑与秋林公司隔街相望,伫立于阿什河街37号 院内,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大门左侧就是我小时候曾经住过的红楼</p> <p class="ql-block">画面中的几位发小曾经住在这座楼的</p><p class="ql-block">同一个楼栋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小时候住过的红楼临街的外立面</p><p class="ql-block">1920年的俄罗斯早期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是阿什河街37号院右侧楼的临街外立面</p><p class="ql-block">1920年的俄罗斯早期建筑</p> <p class="ql-block">陈猛就出生在他手指方向的这座大楼里</p> <p class="ql-block">陈猛的邻居李薇与陶黎鹰</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创立的秋林洋行在哈尔滨的商业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成立的秋林俱乐部更是哈尔滨较早出现的俄侨文化娱乐活动基地。根据记载,20世纪20年代,秋林洋行董事长阿·沃·卡西雅诺家族和几位股东的家属就居住在阿什河街的37号大院,大院里的几栋大楼都是仿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二战结束后,苏联接管了秋林公司和秋林俱乐部,并在37号院内修建了俱乐部剧场。当时,秋林公司自己的合唱团和乐队经常在此举办音乐会和文艺活动,或是演出戏剧、放映电影。</p> <p class="ql-block">1935年,折衷主义风格的秋林俱乐部在大院中拔地而起,院内俱乐部主入口大门上方的浮雕正是秋林洋行时期的徽标,彰显着它们曾经的特殊地位。</p> <p class="ql-block">当年保留下来的残破的秋林公司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1955年10月12日,国营秋林公司将位于南岗区阿什河街37号大院包括住宅、俱乐部在内的全部房产移交给黑龙江省委房产部门,省委将南岗区大直街118号、海拉尔街8号、11号住宅等几处房产交换给秋林公司。</p> <p class="ql-block">这么一来,37号大院就成为了省委机关领导的住宅,也就是我们后来的快乐家园啦!😋😋</p> <p class="ql-block">WG前是多么辉煌漂亮的省委宿舍大院,WG中省委干部却都被迫搬离了大院变为它用。年复一年,经过岁月磨砺又年久失修无人管理,大院越来越破败,已经看不出当年的模样了!</p> <p class="ql-block">怀旧!今天我们的聚会会场就设在过去院里的老秋林俱乐部里。所不同的是,在这个破破烂烂的院子里,唯独当年我们看电影的俱乐部几年前已被一家相声公司租用,作为相声表演剧场,经过粉饰修整变成了如今这个样子!</p> 秋林俱乐部的前世与今生 <p class="ql-block">今天37号大院俱乐部的发小聚会会场,由韩立新模仿当年的俱乐部管理员“老孙头”把门儿,他的那股严厉劲儿一丁点儿也不亚于当年的老孙头儿!进门的发小都需验明正身方可进入!</p> <p class="ql-block">李华芳被阻在门外,后面的刘柏冬无奈地捂着脸,李逢春却在一旁讪笑!</p> <p class="ql-block">欧阳晓明到是能够顺利进入,乐不可支啦!</p> <p class="ql-block">张利遭到了严厉的盘查</p><p class="ql-block">邵建军却在后边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p> <p class="ql-block">贾杰与贾小光姐俩儿!艾玛!终于挤进来了!大大滴松了一口气!</p><p class="ql-block">贾小光:这“老孙头儿”可比当年那个厉害多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是经过严厉盘查侥幸进来滴!</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老孙头儿不但严格把门,还要严密地巡视全场!看看那些逃票进来的孩子们都窝藏在哪儿啦!</p> <p class="ql-block">进入俱乐部,我便迫不及待地楼上楼下地跑了个来回儿,看了半天都看不够!想找到当年的感觉,但是整个浪儿滴焕然一新,可是找不到当年的感觉啦!</p> <p class="ql-block">这座俱乐部是我们小时候唯一的精神乐园!虽然孩子们整天价院里院外地疯癫淘气,但每每星期六俱乐部放电影的时候,个个儿就都变得猴精猴精滴成了聪明睿智想方设法逃票进入俱乐部看电影小能人儿啦!原本俱乐部的座位有限,发票也只能发给每家父母两张,孩子们就没辙儿啦!只能是“打枪滴不要,悄悄滴进攻”,<span style="font-size:18px;">想尽各种办法钻进俱乐部。</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引用发小李逢春的两段小诗,再现当年逃票进俱乐部的情形!简直太逗啦!</p> <p class="ql-block">由于孩子们经常逃票看电影,让管理员老孙头儿十分头痛,对付我们的方法就是撸胳膊挽袖子,挥舞着两条精瘦的手臂,轰赶我们出去!但这边轰赶着,那边又有爬窗进去的,左搪右挡地终于还是止不住那些个逃票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在37号大院俱乐部看电影成为了我们小时候最快乐的记忆,每次放电影小小的俱乐部里坐满了人,孩子们叽叽喳喳,台上台下跑来跑去。很多时候人多没座位,犄角旮旯便是我们观影的好地方,你挤挤我我挤挤你滴,不管怎么样就是个高兴啊!</p> <p class="ql-block">老孙头儿虽然张牙舞爪,但对这些逃票的大小子们也真的是无可奈何!</p> <p class="ql-block">原图是媛媛在教训这仨逃票的大小子,被我给换成当年老孙头儿的形象啦!😋😋😋</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个躲在幕后的汪乃奇,幸免于难!</p> <p class="ql-block">哈!上下几幅是AI根据我对老孙头儿的描述生成的照片!因为老孙头儿在我脑海里的印像挺深!每次放电影我们总是试图从后门混进去,均遭到老孙头儿的阻拦,他当时的样子就是这样儿滴!</p> <p class="ql-block">老孙头对逃票的孩子们是挺厉害,但现在回想起来又觉得挺可耐滴!他的敬业精神在现代人的身上是看不到了!</p><p class="ql-block">对于老孙头儿,张勇小宝对他有一段充满情感的描述,看了令人泪目:</p> <p class="ql-block">张勇小宝:</p><p class="ql-block">“发小聚会,常想起故人。</p><p class="ql-block">欢乐之余,冥冥中我想起了大院的老孙头儿。老孙头儿大号孙殿楼,是37号院俱乐部的管理员、保洁员、兼保安员。说起他这个既让我们欢乐又令人恐惧的小老头,每个孩子都会记忆深刻。一米五几的小个头儿,精瘦弱小却又有着燿烁精神的俱乐部守护人,就象巴黎圣母院那个敲钟人卡西莫多一个样,尽心尽责地维护着省委这个小俱乐部的正常运转。</p><p class="ql-block">为了逃票看电影,我们这些院里的小孩儿总是在通过各种秘密通道进入俱乐部,彼时被那张精瘦的脸吓得尖叫,又有多少次被他举着拖把追赶时夸张地大喊“逃命”!可没有谁被打,也没有谁出什么意外。”</p> <p class="ql-block">哈!老孙头儿原来是个色厉内荏,虚张声势的家伙啊!对于我们这群孩子他也只是吓唬吓唬而已,却从来没有真正滴动过粗噢!</p> <p class="ql-block">今天重归37号大院,此处引用发小李逢春小诗《谁个神游不少年》</p> <p class="ql-block">发小大聚会的场地布置总带着种“既熟悉又热闹”的亲切感,像是把大家共同的回忆揉进了每一个角落里。</p> <p class="ql-block">陈晓东 王丹虹 陈爽</p> <p class="ql-block">张勇小宝与姜建平夫妻俩</p> <p class="ql-block">白以众 姜建平 宋小渝</p> <p class="ql-block">刘柏冬 李薇 陈爽</p> <p class="ql-block">陶黎鹰 张争和 陶黎斌 张屹松</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触动的是“不变”里的“变”。有人两鬓添了霜色,有人眼角刻了细纹,可开口时那股子熟悉的语气、笑起来嘴角的弧度、甚至拌嘴时的那些小小技俩,都和记忆里的一模一样。</p> <p class="ql-block">此处引用发小李逢春小诗“相见欢”</p> <p class="ql-block">王丹虹与薛丹妮</p> <p class="ql-block">陈晓东 王亦南夫妻俩</p> <p class="ql-block">李逢春 王杰夫妻俩</p> <p class="ql-block">此处引用发小李逢春小诗“玩器儿”</p> <p class="ql-block">张红兵 王亦南 李华芳</p> <p class="ql-block">陈晓东 李龙江 彭大林</p> <p class="ql-block">姜建平 田小刚 张争和</p> <p class="ql-block">最难得的是“疏远”后的“亲近”。几十年来各奔东西,有人在社会上打拼,有人定居国外,平时连朋友圈都未必常常互动。可一坐下来,不用客套寒暄,直接就能聊得火热,仿佛中间那些年的空白从未存在过。大家说的都是“咱小的时候”的那些趣事,这种无需刻意维系的熟稔,是岁月馈赠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此处引用发小李逢春小诗“骑马打仗”</p> <p class="ql-block">骑马打仗的两位英雄的前世与今生</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汪乃奇人高马大,伏地当马,战略性强</p><p class="ql-block">而身材廋小的李逢春则骑在马上,战术过人</p><p class="ql-block">当年这俩“强强联手”,击溃的敌人数不胜数</p> <p class="ql-block">陈猛关于小时候骑马打仗的描述!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前曾在这个舞台上表演的众姐妹今天又一同站在了那个曾经的舞台上!</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后的重聚,</p><p class="ql-block">每位女士仍带着少女般的妩媚和柔情。</p> <p class="ql-block">既然这里是相声俱乐部,那咱们就来段相声呗哈!但得弄明白谁是“捧哏”谁是“逗哏”!你们弄明白了吗?反正我是没弄明白!</p> <p class="ql-block">左图为李薇与李龙江兄妹俩</p><p class="ql-block">右图为李薇与薛丹妮</p> <p class="ql-block">这幅是晓铜姐赶在八一建军节为当过兵的李薇画的素描肖像!多才多艺的薇薇!哈尔滨短暂相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像!英姿飒爽,大校军衔,可望不可即啊!看她在发小聚会舞台上主持人的风采,载歌载舞的风姿,一度怀疑她是个文艺战士!并且深深地打动了我!</p><p class="ql-block">喜欢你!美丽的薇薇!</p> <p class="ql-block">多年未见,有人发了福,有人添了白发,可开口说句小时候的话语,提起当年的外号,那份熟稔劲儿瞬间就回来了。大家聊起小时候爬树掏鸟窝、课间追着打沙包的糗事,笑得前仰后合 —— 原来那些被日常琐碎淹没的记忆,一直都好好藏在心里呢!</p> <p class="ql-block">此处引用发小李逢春小诗“煤山寻宝”</p> <p class="ql-block">贾杰 王丹虹 贾小光 张勇小宝一起合影。</p><p class="ql-block">我们几家后来先后搬到了37号后院39号黄楼去了。我家住39号南边一层;张勇小宝住我们楼上;贾杰小光家是我家搬到齐齐哈尔后住进我家原址的,说起来这就是缘分!否则见面咋能这么亲呢?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p> <p class="ql-block">但也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时光在每个人身上都刻下了不同的痕迹:有人成了职场中坚,有人为家庭操劳,有人还带着当年的愣劲儿,却都多了几分生活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此处引用发小李逢春小诗“逃票挤公交”</p> <p class="ql-block">邹滨年大哥</p> <p class="ql-block">陈猛小弟</p> <p class="ql-block">欧阳晓明</p> <p class="ql-block">贾小光</p> <p class="ql-block">王丹虹</p> <p class="ql-block">韩里程</p> <p class="ql-block">薛丹妮</p> <p class="ql-block">张燕燕</p> <p class="ql-block">黄晓天</p> <p class="ql-block">刘雨春</p> <p class="ql-block">张争和 张屹松兄弟俩</p> <p class="ql-block">说归说,闹归闹,37号大院发小聚会在主持人韩立新惊堂木“啪、啪、啪”的震响下,发小聚会正式开始啦!</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韩立新手持惊堂木就坐在俱乐部舞台右侧的下场口,主持45人的“大会”好不威风!既随意又潇洒,好像是天上不拘一格降下来滴人才!他手中的惊堂木随时会“啪!啪!啪!”滴敲响,告诫那些还在窃窃私语的发小们“闭嘴”!</p> <p class="ql-block">聚会正式开始前,主持人韩立新招呼大家全体起立,向逝去的父母们默哀三分钟 …… 静默中想起我们慈爱的父母,辛苦为国家默默奉献的父母,离开我们已久再也找不回来的父母们,泪水差点儿夺眶而出!</p> <p class="ql-block">今天聚会的主题是《忆童年》,很多发小陆续到前边讲话,讲起童年乐趣,<span style="font-size:18px;">讲起父辈们的故事,讲起非常时期的同甘苦共患难的催人泪下的往事 …… </span>像是推开了一扇时光之门,那些被日常琐事尘封的记忆突然又鲜活起来,内心翻涌着沉重而又温暖的思绪。</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孩子王,现在德高望众的邹滨年大哥首先发言。好像一位慈祥的老父亲站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76岁的陈爽大哥千里迢迢从广东来到哈尔滨参加发小聚会,路途上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的确是不容易啊!可见发小情谊无限!</p> <p class="ql-block">陈爽的弟弟陈猛,除去工作业绩,个人爱好所获得的各种乐趣不说!今天最令他骄傲并值得振臂一呼的就是:“我是这个大院里出生的!”</p> <p class="ql-block">欧阳晓明原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的女儿,谦逊随和,她代表因生病未能前来参加聚会的姐姐欧阳晓光向发小们问好!</p> <p class="ql-block">2025-07-06 欧阳晓光在北京参加哈尔滨六中同学聚会时的照片。她已经康复得很不错了,只是还不能出远门。</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义务摄影师可真不少,大家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拍下这些珍贵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浑身都是故事的汪乃奇是来自澳洲的“歪果仁”,但他仍然能够纯正流利地用母语以评书形式在发小群里讲述他人生中的种种奇特经历,令人忍俊不禁!</p> <p class="ql-block">田小刚的父亲是原黑龙江省农业厅厅长。家里众多兄弟姐妹个个人生业绩出彩!他和夫人都是北京大学教授,令人钦佩不已!</p> <p class="ql-block">韩抗美上前讲话,她激动地说起:田小刚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发小!她说她的父亲在战争中失去了双腿,虽然接上假肢,但当年的医学并不发达,接上的假肢每走一步路都会磨得肉体生疼!为此,田小刚的父亲特批韩抗美的父亲可以住在办公室里,减少了因为上班往返路途假肢给身体带来的痛苦。发小情谊无限啊!</p> <p class="ql-block">张利从小就是个文艺爱好者,在06-23发小百人聚会的文艺演出中,她和妹妹张梅编排的舞蹈《让我们荡起双桨》引起了不小轰动,瞬间奇迹般地让我们回到了童年!</p> <p class="ql-block">我的楼上楼下的邻居周小东从千里以外的杭州赶回来,问起妹妹小京为何没一块儿回来?</p><p class="ql-block">唉!多半是身体原因吧,小京女儿不放心妈妈一个人出远门!小京曾回忆说:当年我们两家楼上楼下,两家的妈妈经常打个招呼聊会儿天儿的,挺亲密的!</p> <p class="ql-block">与给薇薇画的那幅一样,下面这幅周小东的素描也是晓铜姐赶在八一建军节前为当过兵的周小东画的!哈!发现现在的小东与过去的小东就像是一对“哥俩好”!</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幅素描是郑晓铜姐2019年为周小飞画的。一位英武又标致的海军战士!</p><p class="ql-block">周小飞是周小东的哥哥,这次发小百人大聚小飞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前来参加,实属遗憾!今天发上这张照片,就代表小飞哥哥也来参加聚会了吧!不论是发小的百人大聚还是37号院的聚会,都会有他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关于下面这张照片,周小东说:“小飞的这双眼睛,可能是37号院大点的男孩子都熟悉的,被晓铜给画活了”</p><p class="ql-block">晓铜姐说:“这是我八年前的作品,线条没有章法,只是抓住了小飞的那双眉眼,那是他最大的特点!阿猛说,小飞哥可厉害可凶了,我们都怕他!哈哈😃!小飞当时和我哥哥是亲密好朋友,常来我家玩,给我的印象一直是个腼腆老实的男孩。”</p><p class="ql-block">周小东说:“晓铜,我感觉还是海军的这个好,尤其是那个眼神特好!你能把它画出来那可真是灵性啊!从小哥俩朝夕相伴,我最熟悉那双既彪悍又慈悲的复杂眼神。</p><p class="ql-block">陆军军装有些遵规守矩。海军服显得有些飘逸张扬,更能衬托出他眼神深处的故事。强悍对敌,慈悲为国的胸怀。</p><p class="ql-block">这是那个时期,他给37号院熟悉他的人留下的最真实的痕迹就是“既怕他,又爱他”。更有人为之深深地爱上了他 ……”</p> <p class="ql-block">晓铜姐的素描新作——向2025年“八一建军节”献礼 我的发小: 周晓飞 (当过兵的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陶黎斌 陶黎鹰两兄弟。</p><p class="ql-block">当年大院里发生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陶家孩子爷爷离世,没有大人在场,WG年代家里出事,没人敢出手相助,是院里同命运的一群十一二岁的男孩用被子裹住老人的遗体,从楼上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抬下来,素不相识的殡仪馆司机被他们的勇气和担当所震撼,默默帮助他们完成了最后的送别。(周小东文字)</p><p class="ql-block">陶家二姐陶黎波说发小送走的老年人,就是我们的爷爷陶东海,他是一位老八路军,去世时因为父母蹲牛棚,哥哥姐姐们下乡,全院只剩下一些十一二岁的小孩子,是他们把爷爷从二楼抬下来帮助送终的!今天的回顾仿佛回到了昨天。谢谢血浓于水的发小们!</p> <p class="ql-block">对于今天的37号院发小聚会,事后周小东在写下的一篇《生命的韧性:从黑帮大院里走出的光》中说到:在哈尔滨秋林后身阿什河街37号那片曾经被称为“黑帮大院”的土地上,一群十一二三岁的孩子五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他们的故事,是特殊年代里最动人的生命诗篇,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周小东:当父母被带走,生活费断绝,这些孩子像散落的星星,却在苦难中汇聚成璀璨的银河。他们自发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共同体,谁家有事,全院的孩子都会挺身而出。这样的互助精神,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尤为珍贵。孩子们分享最后的口粮,甚至为了生存冒险“偷食”,但他们从未忘记将食物分给更弱小的伙伴。这种“我有一口也给你半口”的无私,铸就了他们牢不可破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周小东:与今天被呵护备至的孩子不同,他们在十二三岁就被迫面对生活的残酷。但也正是这种磨难,让他们早早学会了坚韧与担当。他们像路边的小草,经历狂风暴雨的摧残,却在第二天依然挺直腰杆,绽放出顽强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周小东:然而,那段岁月留下的伤痕并未轻易消散。每当回忆起过去,许多人仍会忍不住落泪。但他们的经历证明,苦难可以成为成长的催化剂。这种当年的互助精神,早已内化为他们的人生底色。如今,他们中有的成为大学教授,有的成为科研骨干,没有一人触碰法律的红线。这种坚守,正是对父辈教诲的最好传承,也是对那段岁月最有力的回应。</p> <p class="ql-block">阿什河街37号院45位发小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周小东:今天,当我们再次相聚时,它让我们记住了,我们曾是那片土地上最顽强的小草,经历风雨却愈发茁壮。让我们带着这份生命的韧性,继续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绽放光芒。因为,真正的强大,不是从不哭泣,而是在流泪后依然选择勇敢前行。愿我们的故事,成为照亮彼此心灵的光,永远温暖,永不熄灭。</p> <p class="ql-block">当年常常带领发小们唱歌的张利,今天在她的指挥下,我们共同高歌了一曲:</p><p class="ql-block">《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聚会分三个议程:</p><p class="ql-block">① 俱乐部内话童年</p><p class="ql-block">②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p><p class="ql-block">③ 知音饭店聚餐</p><p class="ql-block">第一个议程结束后,第二个议程开始!发小们开始各找各家,但是父母们都过世了!这让我们更加思念逝去的爸爸妈妈!</p> <p class="ql-block">回到童年生活过的大院,发小们真是雀跃无比啊!瞧这一群叽叽喳喳,仿佛又回到了童年!</p> <p class="ql-block">张争和 彭大林 韩立新 黄晓天 刘雨春 韩里程 邵建军 刘柏冬 陈小燕 韩抗美</p> <p class="ql-block">田小刚 陶黎斌 陶黎鹰 邹滨年 陈晓东</p> <p class="ql-block">解英娜 李薇 薛丹妮 李龙江 </p><p class="ql-block">陈晓东 张燕燕 张明明</p> <p class="ql-block">刘柏冬与刘雨春兄妹俩</p> <p class="ql-block">陈爽与陈猛兄弟俩</p> <p class="ql-block">陈猛 李龙江 陈爽 陈晓东 邹滨年</p><p class="ql-block">李薇 张燕燕 王亦南</p> <p class="ql-block">这座绿色荷叶顶的小凉亭,好像是女孩儿飘荡着的裙裾。凉亭下就是由花岗岩砌筑的老式冰窖,现在早已废弃了。凉亭原本是木质的,后来就重建成了现在这种优美而耐用的凉亭啦。</p> <p class="ql-block">眼中的凉亭已经陈旧不堪,有摇摇欲坠之感!但这可是我们小时候的乐园噢!赶快与它合个影吧!因为时间老人告诉我们:你们老了它也老了,象征着一个时代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个一到春天就被丁香围绕起来的花坛!</p><p class="ql-block">如今丁香不在旧人来归!</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大潮跌宕起伏,几十年来,院子里的主人换了又换,留下的总是物是人非。现如今,这里看起来只是寻常院落。临街建筑的一层都做了各种商店,楼上不是空置就是做了仓库,居住者寥寥无几;积满灰尘杂物的楼梯间,只能从高挑而气派的尺度想象往日的辉煌;院子里停满了私家车,而道边和楼门口还藏着几辆油腻的早餐车 ……</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挥霍过富豪权贵的风雅,也算见过了城市底层讨生活的艰辛。这院落里的故事,无论是踌躇满志还是血泪悲欢,都埋藏在百年冰窖的阴影下,飘散在满院暮春时节的芬芳中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同一个栋口的几位发小的合影</p><p class="ql-block">周小东 张梅 王丹虹 汪乃奇 张利</p> <p class="ql-block">沿着楼道往上走,楼梯扶手的油漆早已斑驳,露出底下的木头纹理,摸上去糙糙的,和小时候趴在上面滑滑梯时的触感一模一样。</p> <p class="ql-block">上三楼!</p> <p class="ql-block">进了这个门</p><p class="ql-block">我们家就在里边其中的一个大套间里</p> <p class="ql-block">三楼拐角的墙面上,还留着几道浅浅的刻痕——那是我们比身高的“刻度表”,最高一道刻着“虹虹,1.58米”,旁边歪歪扭扭画着个小人,如今我站在刻痕下,头顶早已超了多半尺。</p> <p class="ql-block">以上几幅照片拍摄于2024-09-30</p> <p class="ql-block">在37号大院住了一年多我们又搬到旁边的39号院的这座小黄楼右侧一层。也是住了一年多,父亲就被调动到齐齐哈尔嫩江地委任秘书长,我们也就从39号院搬出,随父亲去了齐齐哈尔将近两年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同住一座小黄楼的发小合影</p><p class="ql-block">张勇小宝 姜建平 贾杰 王丹虹 贾小光</p><p class="ql-block">我们几家后来先后搬到了37号后院39号黄楼。我家住39号南边一层;张勇小宝住我们楼上;贾杰小光家是我家搬到齐齐哈尔后住进我家原址的,说起来这就是缘分!</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中的欧阳晓明(左二),当年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的小女儿。当年她家住的省委书记小灰楼面临的是吉林街,但她家院子后门通往39号院,所以她也加入到我们的这个行列中啦!</p> <p class="ql-block">小黄楼西侧一层是当年田小刚的家!此时他在哪里?怎么没回家看看!😂😂😂</p> <p class="ql-block">39号小黄楼旁边的这座小红楼,李逢春 王杰夫妇曾经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赵铁军似乎也曾经住在这里 ……</p> <p class="ql-block">我们小黄楼是小红楼的邻居!</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发小们在铁门前合影。身后的楼群在时光里安静地矗立,像极一位沉默的老人,看着我们从扎着羊角辫、流着鼻涕的孩童,成长为如今这个模样。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回的不只是这个大院,而是回到这个把几十户人家串成一家人的年代,是回到那些吵吵闹闹、却把心贴得滚烫的日子。原来有些根,早就随着童年深深扎进了这方水土里,无论走多远,一回头,它仍在这儿等待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第 ③ 个议程是去知音饭店聚餐。行进中我们路过了省委大楼,当年父母们工作过的地方!我们很小时它就就矗立在这里,当时没有什么感觉,今天看到了它心里有些翻江倒海,好怀念这个地方啊!因为我们的父辈!</p> <p class="ql-block">又路过了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p><p class="ql-block">可以说我是在省委幼儿园长大的。当年在我婴幼儿时期就被送入了省委托儿所,我们渐渐长大后托儿所直接变成了幼儿园,我是1957年从省委幼儿园毕业进入霁虹小学的。</p> <p class="ql-block">但是由于那时年纪太小,直接没记清省委幼儿园的具体位置。长大后又离开哈尔滨多年,好想找找我曾经的幼儿园到底在哪里!好几次回到哈尔滨都试图找过未果!有一次让我在省委幼儿园大班一同毕业的省工会主席的儿子于洪波带着我和妹妹一同去找,但是他也是一脸的懵懂惘然!</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景象既熟悉又陌生,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是不是我小时候住过的省委幼儿园?但是名字不对啊!我是省委幼儿园长大的!不会是同一个吧?直接弄懞了!</p><p class="ql-block">张勇小宝曾在群里说他也是省委幼儿园的。我问他省委幼儿园的位置在哪里?没有回复,看来他也说不清啦!</p> <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对面的这座灰色建筑那么眼熟!似曾相识的它特别像我脑海中经常出现的情景:有一个星期六的晚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它小朋友们都回家了,只剩下我们姐弟三人了!我们是“整托”,一个星期才回一次家噢!</span>我们姐弟三人盼望着爸爸妈妈早些接我们回家,好像就是在这样的一座高大的灰楼大门前的房厦底下。望着黑洞洞的天空,一边数着天幕中闪烁着的星星,一边想着爸爸妈妈怎么还不来呀!那情景如梦似幻,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正在遐想时,却被同路的陈猛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他说这个灰楼是前几年才有的!不可能是你想的小时候的那个!</p> <p class="ql-block">也是哈!小时候的事情很多都记不清啦!就比如我曾经的幼儿园在哪里?幼小的时候随爸爸多次搬家,只记得住过 黑山街 警察街 鞍山街但都记不得具体位置了。2010年我和妹妹找到了位于江边友谊宫斜对面的警察街我们住过的那栋黄楼,都已经摇摇欲坠了,现存在于两座新楼的夹缝中(类似夹缝中生存的那种),墙面上多了一块“保护建筑”的黑牌子。</p><p class="ql-block">再后来就是阿什河街 省政府宿舍了 ……</p> <p class="ql-block">知音饭店的包厢里,灯光暖黄,说笑声像涨潮的海水,一波接一波地漫过来。45位从37号大院走出来的发小,此刻正围坐四张圆桌旁,把几十年的时光,都浸在了这场热闹的聚餐里。</p> <p class="ql-block">看着一张张既熟悉又陌生,从青涩到成熟的面孔,才真切感受到:我们都不是当年那个只顾着疯玩的孩子了,但那份“一起长大”的底色,让彼此依然能读懂对方藏在成熟背后的柔软。</p> <p class="ql-block">时光分分秒秒地走着,但包间里的说笑声却丝毫没有减弱。或许,这就是发小的魔力!不管过了多少年,不管身份怎么变,只要是聚在一起,就能瞬间回到那些在37号大院里一起追着阳光跑,一起分享一块糖的日子。热热闹闹,亲亲密密,就好像从来没有分开过一样。</p> <p class="ql-block">时光里飘着饭菜的余香,也飘着四十五个人的欢笑声。原来所谓的发小,就是不管隔了多少年,见了面仍能像当年那样抢一块肉,喝一杯酒,哪怕皱纹爬上了脸,眼神里的光,还和几十年前的那个夏夜,在大院里追着萤火虫跑时的一模一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拍摄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025-06-24</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哈尔滨市阿什河街37号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知音饭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