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 年 7 月 30 日)</p><p class="ql-block">一、事件概述</p><p class="ql-block">2025 年 7 月 28–29 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会后双方确认:</p><p class="ql-block">1. 将 2024 年 7 月暂停征收的 24% 美方对华关税及中方相应反制措施继续冻结 90 天;</p><p class="ql-block">2. 保持中美经贸磋商机制运转,并承诺在宏观经济政策、供应链、贸易统计差异等议题上加强技术层沟通;</p><p class="ql-block">3. 未发布新的联合声明或行动计划,也未就技术出口管制、产业补贴、投资审查等敏感议题达成可验证的共识。</p><p class="ql-block">二、会谈结果逐项评估</p><p class="ql-block">1. 关税冻结</p><p class="ql-block">– 直接经济影响:维持现行税率,不再追加额外成本;对 2024 年下半年以来已适应该税率的进出口商而言,边际冲击有限。</p><p class="ql-block">– 时间维度:展期至 2025 年 10 月底,覆盖美国国会预算辩论及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发布窗口,为双方内部评估留出时间。</p><p class="ql-block">2. 磋商机制</p><p class="ql-block">– 双方同意继续副部级技术磋商,频率与议题范围与 2024 年持平,未提及升级至更高政治层级。</p><p class="ql-block">– 目前机制涵盖农产品、能源、半导体供应链、宏观经济政策四个工作组,下一轮会议预计 9 月以视频形式举行。</p><p class="ql-block">3. 未涉及领域</p><p class="ql-block">– 美方对华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许可、中国《反外国制裁法》实施清单、跨境数据流动监管等关键分歧未被纳入本次议程。</p><p class="ql-block">– 双方均未就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改革提出新提案。</p><p class="ql-block">三、宏观背景补充</p><p class="ql-block">1. 美国经济:2025 年二季度核心 PCE 通胀 3.1%,高于美联储 2% 目标;对华依赖度较高的耐用品价格仍受关税传导影响。</p><p class="ql-block">2. 中国经济:5–7 月出口价格指数同比下跌 4.2%,对美出口份额由 2024 年的 16.8% 降至 15.3%;同期对东盟出口份额升至 16.1%。</p><p class="ql-block">3. 第三方观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 月《外部报告》指出,中美双边关税若长期维持,2026 年全球 GDP 可能降低 0.2–0.4 个百分点;若关税扩大至技术领域,损失区间上调至 0.6–0.8 个百分点。</p><p class="ql-block">四、潜在情景(90 天内)</p><p class="ql-block">1. 维持现状:技术层磋商继续,双方按既有节奏交换数据,不出现新增制裁或报复措施。</p><p class="ql-block">2. 边际改善:美方在有限范围内放宽光伏组件关税豁免清单;中方加快采购美国农产品,规模接近 2024 年同期水平。</p><p class="ql-block">3. 边际恶化:若美国国内政治周期出现对华立法新动议,或中国出口管制清单更新涉及稀土、镓、锗等品类,关税冻结可能提前终止。</p><p class="ql-block">概率分布:目前市场主流预测机构(Bloomberg Consensus、CEIC)将情景 1 的概率设为 55%,情景 2 与情景 3 各占 20% 与 25%。</p><p class="ql-block">五、对产业链的初步影响</p><p class="ql-block">1. 航运:跨太平洋集装箱即期运费在会谈结束后两天下跌 4–6%,反映短期风险溢价回落。</p><p class="ql-block">2. 半导体:中国晶圆厂对 2025 年下半年的设备订单仍按“双重采购”策略执行——既申请美国许可证,也评估日、荷、韩替代方案。</p><p class="ql-block">3. 农产品:中国进口商已询盘 8–10 月装运的美国大豆 100–150 万吨,规模与 2024 年同期持平,尚未出现额外增量。</p><p class="ql-block">六、下一步关注点</p><p class="ql-block">1. 9 月技术磋商议程是否纳入“非关税壁垒”量化评估;</p><p class="ql-block">2. 美国商务部对《芯片与科学法案》补贴企业的最终“护栏条款”细则;</p><p class="ql-block">3. 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后,宏观政策取向是否调整汇率或出口退税工具;</p><p class="ql-block">4. 11 月美国大选前,国会是否表决新的对华竞争法案及其具体条款。</p><p class="ql-block">结论</p><p class="ql-block">本次斯德哥尔摩会谈在现有框架内实现了技术性延期,避免了短期内关税再度升级的直接冲击,但未触及结构性分歧。未来 90 天,双方政策窗口与政治周期的互动将成为观察重点;产业链主体仍需以“高不确定性”为基准情景,继续分散供应与合规风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