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一)边境小城集安

疏影暗香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7月29日,沈阳🚙集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妹妹、妹夫从广州出发,自驾环游中国,在沈阳停留几天,和亲人热情相聚。然后,邀我加入了他们的行程,继续北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迎着朝阳出发,碧空如洗,白云如絮。车外,放眼一片浓绿,山岭被树木覆盖,田野里的玉米和水稻茂盛生长。车内,欢声笑语,连方向盘都透着轻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路况很好,一路畅通。中午到达边境小城~集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集安,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与朝鲜满蒲市隔鸭绿江相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既有世遗古都的历史文化古迹,也有边疆重镇的近代国防故事。是镶嵌在鸭绿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鸭绿江国门景区,国家AAAA旅游景区,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 “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廊道”了解了“第一渡”的来历。1950年10月16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先头部队从集安的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和水下桥率先渡江入朝,这里也因此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部队的最早出征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42军124师370团比10月19日志愿军大部队提前3天渡江,他们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打赢了黄草岭阻击战,为东线争取了时间,为西线争取了空间,为第一次战役赢得了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位42军的老兵,在建军节前夕,致敬自己的英雄部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鸭绿江水奔流不息,见证了两岸两国的历史变迁和战斗友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江对岸是朝鲜的满蒲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远眺国门、国旗,如此雄伟,如此亲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是中朝边境三大铁路桥之一,全长589.23米,高16米,宽5米,共20孔洞。1931年日占我国东北三省后,为了达到扩大侵略和掠夺财富的目的,于1937年动工修建,1939年7月31日峻工,9月1日正式通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重要历史性决策。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承担起志愿军及其作战物资的运输任务,见证了那段血与火的光辉岁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桥曾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因此,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一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集安铁路口岸边境国门,于2004年施工修建,国门高16.1米,宽13.7米,外部采用大理石块镶嵌,国门庄严神圣,不容侵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华人民共和国23号界碑是双立界碑,分别竖立在界河两岸,由国徽、国名、界碑编号、竖立年代组成,我国一侧标注(1),朝方一侧标注(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解放桥头堡旧址(桥头堡)作为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的附属建筑与大桥同时动工修建。日伪时期驻扎在这里的是日本土木会社角田部队的一个警务小分队,驻守约30人。桥头堡共4层,第一层为休息区,第二层为就餐区,第三、四层为瞭望和射击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桥头堡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部队的防空阵地使用,是保卫我国领土安全的重要军事设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集安公路口岸边境国门,是目前东北地区整体跨度最宽、建筑面积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边境国门。占地面积4.2亩,建筑面积1895平方米,东西长50米、南北宽13米,高29米。一层为国门入口,二、三层为功能区,四层为游客观光大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4楼瞭望台可以看到对岸一名执勤的朝鲜士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朝集安—满浦界河公路大桥,全长349米,共10孔,桥宽 16.7米,荷载30吨。2011年9月朝鲜人民军工程部队开始入场作业,2012年6月大桥主桥完工,中国和朝鲜以大桥的中心为界划分主权。大桥主体工程由朝鲜全资修建,总投资约1.7亿人民币,是中朝边境唯一一座朝方主动全额投资建设的跨国大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周一到周五,货运车通过这座桥有大量物资运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方保税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朝两国,一衣带水,世代交流,源远流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集安不仅是全国文明城市,还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举全城之力支援前线,组成担架队、运输队、医疗队随军过江,共御外敌。凝聚出集安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