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木棉(学名:Bombax ceiba L.)是锦葵科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皮灰白色,幼树的树干通常有圆锥状的粗刺;分枝平展。掌状复叶,小叶5-7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花单生枝顶叶腋,通常为红色,有时橙红色,直径约10厘米;萼杯状,长2-3厘米,外面无毛,内面密被淡黄色短绢毛,萼齿3-5,半圆形,花瓣肉质,倒卵状长圆形,蒴果长圆形,钝。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至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亚热带省区。木棉生于海拔1400(-17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及稀树草原,也可生长在沟谷季雨林内。</p> <p class="ql-block">花可入药,把新鲜的木棉花晒干后煮粥或煲汤,清热除湿,能治菌痢、肠炎、胃痛;根皮祛风湿、理跌打;树皮为滋补药,亦用于治痢疾和月经过多。果内绵毛可作枕、褥、救生圈等填充材料。种子油可作润滑油、制肥皂。木材轻软,可用作蒸笼、箱板、火柴梗、造纸等用。花大而美,树姿巍峨,可植为园庭观赏树,行道树。</p><p class="ql-block">木棉花是中国高雄市、崇左市、广州市、攀枝花市的市花。</p> <p class="ql-block">植物学史</p><p class="ql-block">命名由来</p><p class="ql-block">木棉的拉丁名,国外最早在1954年被提及的为Bombax malabaricum DC.,至2015为止,均较为广泛的在化学成分、药理分析、植物研究等文献中使用,在《中国植物志》中,亦使用此拉丁名;《海南植物志》《广州植物志》等地方植物志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则较多使用Gossampinus malabarica (DC.) Merr.这一拉丁名。</p><p class="ql-block">英文版《Flora of China》及一些文献则写为Bombax ceiba L.。依照植物命名规则,这3个名称中,合乎要求的正确科学名称应该是Bombax ceiba L.,其他的应该作为异名。所以,植物分类学界认为Bombax ceiba L.才是木棉的标准拉丁名。</p> <p class="ql-block">栽培历史</p><p class="ql-block">木棉原产印度,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现为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台湾省高雄市的市花。四川攀枝花市,其城市名字就来自木棉的别称。</p> <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灰白色,幼树的树干通常有圆锥状的粗刺;分枝平展。掌状复叶,小叶5-7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0-16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或渐狭,全缘,两面均无毛,羽状侧脉15-17对,上举,其间有1条较细的2级侧脉,网脉极细密,二面微凸起;叶柄长10-20厘米;小叶柄长1.5-4厘米;托叶小。</p> <p class="ql-block">花单生枝顶叶腋,通常红色,有时橙红色,直径约10厘米;萼杯状,长2-3厘米,外面无毛,内面密被淡黄色短绢毛,萼齿3-5,半圆形,高1.5厘米,宽2.3厘米,花瓣肉质,倒卵状长圆形,长8-10厘米,宽3-4厘米,二面被星状柔毛,但内面较疏;雄蕊管短,花丝较粗,基部粗,向上渐细,内轮部分花丝上部分2叉,中间10枚雄蕊较短,不分叉,外轮雄蕊多数,集成5束,每束花丝10枚以上,较长;花柱长于雄蕊。本种在干热地区,花先叶开放;但在季雨林或雨林气候条件下,则有花叶同时存在的,如西双版纳。</p><p class="ql-block">蒴果长圆形,钝,长10-15厘米,粗4.5-5厘米,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和星状柔毛;种子多数,倒卵形,光滑。种子多数,倒卵圆形,光滑。</p> <p class="ql-block">生长环境</p><p class="ql-block">木棉生于海拔1400(-17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及稀树草原,也可生长在沟谷季雨林内。木棉种植地宜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中性或稍偏碱性冲积土为佳,在干旱瘠薄、土壤黏重的地方易致生长不良。</p> <p class="ql-block">分布范围</p><p class="ql-block">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江西、广东、福建、台湾等亚热带省区,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至菲律宾及澳大利亚北部都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生长习性</p><p class="ql-block">在干热地区,花先叶开放;但在季雨林或雨林气候条件下,则有花叶同时存在的。</p> <p class="ql-block">主要价值</p><p class="ql-block">药用价值</p><p class="ql-block">花可入药,把新鲜的木棉花晒干后煮粥或煲汤20</p><p class="ql-block">,清热除湿,能治菌痢、肠炎、胃痛;根皮祛风湿、理跌打;树皮为滋补药,亦用于治痢疾和月经过多。</p> <p class="ql-block">经济价值</p><p class="ql-block">木棉也可用于食品工业。木棉花红色素属花青素类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色泽稳定且具有热稳定性,色素的抗氧化还原能力较弱。</p><p class="ql-block">木棉为木材质轻、结构较疏松,不耐腐,易遭虫害,加工容易,刨面起毛,固钉力弱,油漆欠光亮,胶粘容易,可作平房建材、游艇、电、热绝缘材料、瓶塞、衬板、飞机缓冲材料、包装材、火柴材、造纸原料。</p><p class="ql-block">木棉开花结桃后,也有像棉花一样包着种子的絮状纤维,但是纤维比较短,又缺乏韧性,一般认为不适合作纺织原料,只能作枕头、被子的填充物。</p> <p class="ql-block">植物文化</p><p class="ql-block">木棉树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木棉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艳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最早称木棉为“英雄”的是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20</p><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陈恭尹都有诗歌描述与赞美木棉。屈大均曾写《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木棉》(三首)《木棉》(二首)《木棉花歌》《木棉三首》等诗,描摹木棉的美态,抒发情志。</p> <p class="ql-block">现为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台湾省高雄市的市花,成为南方广泛应用的景观树木。四川省攀枝花市是我国唯一的一座用花来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其城市名字就来自木棉的别称,由毛主席所定,攀枝花市也被称为英雄城市。</p> <p class="ql-block">争议</p><p class="ql-block">清代广东文豪屈大均认为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对木棉栽培观赏的记载了。比较明确记载木棉应用的文献,最早的应该是《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蛮不堪役,遂攻郡杀幸”。这里的 “广幅布” 不少学者都认为是用木棉制成。嗣后也陆续有关于木棉布的记载出现。但明清之后及至近代,木棉纺织技术由于复杂落后而逐渐被淘汰,只在海南黎族的部分地区保留了下来。有趣的是,古书中经常出现的“木棉”一词,大多数时候指的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棉花”,棉花古时称为吉贝、白叠、木棉或梧桐木。印度棉花最先到达中国云南和缅甸边境,后传入海南岛,云南当地生产的一种棉布叫“广幅布”,由于幅宽质优,很受青睐,并被汉王朝大量征调。到了西汉以后,关于海南岛民用棉花织布的记载就不绝于书了。最晚在公元前1世纪,海南岛人民已经能够用棉花织布了。元朝时期,黄道婆从海南岛黎族人民学会了一手精良的棉纺织技术,进而传遍整个江南。</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木棉树被称为英雄树?</p><p class="ql-block">因为开花时雄壮好看,表现出了雄迈气概,因此常被誉为“英雄树”。木棉树词条是亚热带地区词条生长的一种落叶树词条,当它和其它树生长在一起时,为了获取更多的阳光,使它自己枝叶繁茂,它总是要超越群树之上,而不被其它树所遮掩,叶子的形状像手掌一样分开,木棉花仅一棵树上就有几百朵,犹如无数把火炬一样照在大地上,显得格外雄奇瑰丽。</p> <p class="ql-block">木棉花的花语是英雄、男人、爱情红红火火,象征蓬勃向上和生机勃勃,适合送给长辈,表示将对方视作自己心目当中的英雄,以表达对长辈们的尊敬。</p><p class="ql-block">木棉花颜色鲜红,就好像英雄的鲜血染成,并且木棉花掉落之后,树下落英纷陈,花不褪色,有着仿佛男人、英雄般的气节,所以故有“英雄花”之称。</p><p class="ql-block">另外还有种少见的白色木棉话,它的花语与其他木棉不同,是珍惜身边人,珍惜眼前幸福,适合送给暗恋的人,向对方的珍惜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