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的“八一”军魂——中国军队的文艺兵

贾新民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聚光灯下的</p><p class="ql-block"> “八一”军魂</p><p class="ql-block"> 作者:贾新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为文艺兵,我们总被说“站在光里”。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束光里藏着多少迷彩的底色。每天清晨的出操哨声从不会为“搞文艺”开绿灯,队列里踢正步的步幅要卡着75厘米,战术训练时膝盖磨破的疤,和舞台上旋转跳跃时露出的淤青,其实是同一种勋章。有人问过:“你们练枪又不打仗,练队列又不上战场,图啥?”我们笑着说,枪托抵肩的沉,是为了让歌声里有底气;队列踏响的齐,是为了让舞姿里有筋骨——我们首先是兵,其次才是文艺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聚光灯的“射程”,远比想象中更远。它曾落在雪山哨所的铁皮房顶上,那是我们背着音响爬了三小时山路,行驶了数百余公里的隔壁“搓板路、漂泊于涌浪翻滚的大海后,用手电筒和马灯搭起的简易“舞台”。守哨的老兵们搓着冻红的手,睫毛上还挂着霜,褐色的脸庞带着渴望的期待,可当《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响起,他们齐声合唱时,我看见最亮的光不在舞台里,而是在他们眼里。它也曾落在抗洪大堤的泥泞里,雨布当幕布,铁锹当支架,我们扯开嗓子唱《强军战歌》、《咱当兵的人》,身边是满身泥浆的战友,他们刚从水里扛完沙袋、从哨位上下来、从演训场归来,带着迷彩妆和满身的尘埃,掌声里混着喘息,却比任何剧场的喝彩都重。</p><p class="ql-block"> 聚光灯下的每一个动作,都得经得起“放大镜,我们懂,舞台上的一分一秒,都连着军营的千军万马;我们演的不只是故事,是一代代军人的热血与牵挂。</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聚光灯是“光环”,可我们更愿把它当“镜子”。照见自己有没有丢掉兵的本色,照见作品里有没有战味,照见战友对我们是不是认可。我们是文艺兵,站在聚光灯下,为强军路上的每一个身影歌唱,为军营里的每一份坚守起舞。我们虽然已完成历史使命,但这束光里,有我们的青春,更有无数军人的信仰——而我们,永远是追光者,也是发光者。</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一生为舞终无悔 </p><p class="ql-block">1、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剧协会理事、广州舞蹈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编导、原武汉空军文工团演员。先后任演员、编导、导演、编剧,曾多次在国际国内及全军获得个人表演奖、作品奖。代表作有《梅花三弄》、《世纪回声》、《水恋青花》、《巾帼红》、歌舞剧《藏歌乐舞.圆梦》等</p><p class="ql-block">2、在北京创建“舞台剧排演基地”和中国歌舞艺术装具典藏馆</p><p class="ql-block">3、改革开放中国首家民营舞团创始人之一,即广州鹰扬女子舞蹈团、北京赫宇鹰扬艺术团、北京正院大宅门艺术团有限公司、北京舞滋文化艺术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并分别担任艺术总监、导演、编剧。</p><p class="ql-block">4、曾任北京财经学院影视舞蹈学院客座教授,创建校企联合办学既在职演员本科班及以英皇芭蕾舞教育体系的《春天芭蕾》培训机构</p><p class="ql-block">5、将舞蹈艺术和杂技艺术相结合的开拓人之一、曾为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创编的专场晚会在参加全军六届汇演中被指定为首都文艺界作示范演出,该团同年被中央军委受予“艺坛楷模”光荣称号,从此开创了中国杂技舞蹈化的启迪编创之路。为该团编创的“双顶碗”“柔术转毯”“手技”等节目分别获得国际大赛金奖即“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金小丑奖”、“国际杂技艺术节特别奖”。</p><p class="ql-block">6.“国际艺术管理论坛第五届年会”中国唯一参会的民营舞团,其撰写的与会演讲文案被大会录用并同台演讲,同时舞团做为典型案例编入北京舞蹈学院出版的《中国艺术管理论丛》一书。</p><p class="ql-block">7、香港回归广州地区系列活动总导演。</p><p class="ql-block">8、广东省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霓彩之夜》文学本作者、总导演。2000年广州跨世纪晚会担任总导演。</p><p class="ql-block">9、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系列活动即“华人春晚”总导演。</p><p class="ql-block">10、2014年受国务院文化部委托参加埃及国际“鼓乐节”为主宾国导演。</p><p class="ql-block">11、2009年安哥拉援非项目艺术策划人。</p><p class="ql-block">12、全国文化娱乐市场展演获文化部授予的最高奖、“交流奖”,全军四节文艺汇演获全军个人表演奖。</p><p class="ql-block">13、新加坡“胡姬花杯”国际舞蹈大赛获作品、表演金奖。</p><p class="ql-block">14、在西安创建旅游剧院两座,即西安鹰扬大剧院。是改革开放后国内率先将饮食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文化企业之一;改革开放初期艺术家创业者和典型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15、70年代分别在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沂蒙颂》《伤逝》中担任男一号主要演员。</p><p class="ql-block">16、受国家相关部门委托曾率团多次出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多国及港澳地区演出;赴安哥拉参加国际戏剧节和阿联酋国庆演出活动,既阿布扎比国际文化遗产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