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摄 弘弘姥爷—杨林</p><p class="ql-block">制作 弘弘姥爷—杨林</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360278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怀着崇敬,怀着敬仰,冒着酷暑,我们老少三代,一家四口千里迢迢从天津来到重庆红岩村,第一站就是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p> <p class="ql-block">千秋红岩</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p><p class="ql-block">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1946年5月,南方局东迁,更名南京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特殊环境下,南方局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从多方面积极团结争取国民党左派、地方实力派、中间党派、各界爱国民主人士以及国际上同情和支持抗战的力量。积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和打击顽固势力,不断壮大民主力量,并在抗战胜利后迅速转变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国统区形成广泛的第二条战线,为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和新中国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促成民主党派的建立和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南方局在重庆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场所:《新华日报》营业部二楼会客室、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特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配合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新华日报》开辟的反映各阶层朋友呼声和要求的《友声》副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的《“团结”的旨趣》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北抗日救亡总会所在地一一重庆村17号“阎家老店”,是南方局开展统战工作和地下工作的重要场所,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常在此会晤各方面人士。图为阎宝航夫人高素在“阎家老店”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方局统一战线工作委员会书记董必武与吴玉章在重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方局支持下在重庆成立的民主党派和部分进步社团简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10月,南方局领导人重必武积极支持沈钧儒、邹韬音、张滢等以及青年党,民社党负责人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将参政会中主</p><p class="ql-block">张团结抗战实施民主完政的人士初步组织起来。同年11月统一建国同志会在重庆成立,黄炎培为主席。图为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时全体参政员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2月</p><p class="ql-block">重庆中苏文化协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0午5月</p><p class="ql-block">重庆青年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7月1日各界民主人士应中共之邀到化龙桥新华日报社参加《新华日报》周年庆,图为沈钧儒与新华日报社社长潘梓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为调处国共间军事冲突,由国、共、美三方组成三人军事小组.图为周恩来与马歇尔、张治中在重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恩来、张群、马歇尔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人士在较场口广场举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民党特务捣乱会场,打伤民主人士郭沫若、李公朴等60余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较场口事件”。图为特务把持主席台情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较场口事件后,特务寄给周恩来的恐吓信和子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3月21日,为抗议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董必武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答记者问,声明中共不出席四届二次参政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在国共和谈的氛围下,经中共多方争取,先后出狱的廖承志、叶挺随即投入新的战斗中。图为廖承志、叶挺在中山三路中共代表团驻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为“四八”烈士的题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若飞</p><p class="ql-block">叶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4月8日,博古、王若飞、叶挺、邓发等乘飞机回延安,不幸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恩来、董必武等南方局同志在“四八”烈士追悼大会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1年5月,在南方局的帮助和领导下,经王昆仑、王炳南、许宝驹、屈武等酝酿筹划,在重庆领事巷10号康心</p><p class="ql-block">之公馆(即屈武住所)秘密成立了中国民族大众同盟,一年后改称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史称“小民革”。</p><p class="ql-block">图为小民革部分领导成员王昆仑、王炳南、屈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昆仑</p><p class="ql-block">王炳南</p><p class="ql-block">屈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1月14日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联名致函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愤怒谴责他们发动的破坏抗战实行反共的皖南事变。</p><p class="ql-block">图为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p><p class="ql-block">宋庆龄</p><p class="ql-block">何香凝</p><p class="ql-block">柳亚子</p><p class="ql-block">彭泽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谈话。</p><p class="ql-block">在延安的窑洞里,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直言不讳地向中共提出历史兴亡民主民生问题。</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p> <p class="ql-block">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会见了许德珩、劳君展、梁希、潘菽、金善宝、涂长望等知名教授。图为毛泽东在红岩村会见许德珩、劳君展的办公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华日报》关于“九三学社筹备会”在重庆成立的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4年底,在周恩来的倡导下,许懂听、清藏、黎锦熙、劳君展、涂长复等发起组织民主科学座读会,不久改名为民主科学社,成为爱国的科学工作者的政治组织。为纪念1945年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更名为九三座谈会。1946年1月8日,九三座谈会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行集会,决定将九三座谈会改为九三学社,并成立九三学社筹备会。图为中苏文化协会旧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2月11日,重庆各界人士在较场口举行庆祝政协</p><p class="ql-block">成立大会,国民党当局派特务捣毁会场,造成校场口惨</p><p class="ql-block">案。九三学社筹备会派人慰问受伤进步人士并发表谈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5月4日召开九三学社</p><p class="ql-block">成立大会,九三座谈会正式更名为九三学社。图为九三学社成立地重庆青年大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为1946年1月23日《新华日报》刊登的《九三学社筹备会对政治协商会议之意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三学社成立宣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三学社成立旧进纪全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至1946年间,九三座谈会成员时常在九三学社创始人之税西恒家中活动。图为税西恒和他的故居(重庆两路口新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三学社在重庆成立纪念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许德珩的笔墨砚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团结各界抗日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像我这样一个资本家,共产党要说服我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可是周总理有独到之处,他说服了我,使我越来越认识党,信任党,感到振兴中华非共产党不可。</p><p class="ql-block">—古耕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能以正确的政策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民主方面与我们合作,在国共斗争方面与我们合作,则不仅对孤立大资产阶级有极大帮助,且使我们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得以开始在全国注目之地区具体实现,对于目前阶段整个革命进程是有帮助的。</p><p class="ql-block">-1941年1月毛泽东致周恩来、叶剑英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讲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寒;讲到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到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对黄炎培的谈话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争取地方实力派抗战</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南方局积极向地方实力派宣讲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争取他们投身抗日斗争行列。派出张友渔、华岗、一平、王少春等人去做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先后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和卢汉、第28集团军总司令潘文华、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等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龙云、卢汉等人先后起义,主动投向人民民主阵营,加快了大西南的解放进程,为全国的彻底解放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方局统一战线工作委员会书记董必武(中)与林伯渠(左一)王若飞在重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方局派出做统战工作的张友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方局派华岗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前往西康同刘文辉联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方局派往刘文辉身边做统战工作并成功建立了与延安、红岩直接联系电台的王少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南方局保持秘密联系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龙云、卢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重庆曾家岩的潘文华公馆。抗战期间,周恩来、重必武、林伯渠等中共领导人多次在此秘密会见刘文辉、潘文华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邓锡侯 潘文华 龙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叶剑英和中共广东省委与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第四战区中建立了中共特别支部。图为张发奎与各将领在高岗上瞭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在彭县起义。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2军刘忠军长与刘文辉(左二)会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川西地方实力派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宣布起义的通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贺龙、王维舟在重庆接见刘文辉,龙云等起文将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底,滇军全军起义投向人民,图为陈赓、宋任穷在昆明和起义将领卢汉热烈握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寅初先生六秩大夀</p><p class="ql-block">桃李增華坐帳無鹤</p><p class="ql-block">琴書作伴支牀有龜</p><p class="ql-block">周恩来 董必武 邓颖超</p><p class="ql-block">鞠躬敬祝</p> <p class="ql-block">争取和平民主</p><p class="ql-block">为新中国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中</p><p class="ql-block">国人民终于赢得百年来抵御外族</p><p class="ql-block">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一个和</p><p class="ql-block">平民主的新时期即将到来。为争</p><p class="ql-block">取实现战后和平,毛泽东亲赴重</p><p class="ql-block">庆,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南方局</p><p class="ql-block">以此为中心任务,为谈判作了大</p><p class="ql-block">量工作,最终签订《政府与中共</p><p class="ql-block">代表会谈纪要》(亦称《双十协</p><p class="ql-block">定》)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p><p class="ql-block">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五项协议,</p><p class="ql-block">和平民主曙光初现。随着国民政</p><p class="ql-block">府还都南京,南方局和中共代表</p><p class="ql-block">团随之东迁。以吴玉章为首的中</p><p class="ql-block">共四川省委和中共代表团驻渝联</p><p class="ql-block">络处留驻重庆,坚持为争取和平</p><p class="ql-block">民主、建立新中国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得到南方局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为革命和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图为陶行知与育才学校的学生们。</p><p class="ql-block">抗战进步文化的旗手——郭沫者在重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邹韬奋亲笔题写“保卫祖国、为民先锋”八个字,赠给东江游击队领导人曾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5年7月,在周恩来和南方局关怀下,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在重庆正式成立,这是第一届理事会主要成员</p><p class="ql-block">监事长,李四光</p><p class="ql-block">理事长,竺可桢</p><p class="ql-block">总干事涂长望</p><p class="ql-block">留美科协重要成员</p><p class="ql-block">中共在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p><p class="ql-block">葛庭短</p><p class="ql-block">薛葆鼎</p><p class="ql-block">青科技菜务干事陶建南</p><p class="ql-block">青科经城员如友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风雨如磐的抗战后方,南方局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军事,情报、经济、通讯、交通等方面开展大量秘密工作,形成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和一条看不见的隐蔽战线。与此同时,南方局配合党中央领导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紧密依靠群众,积极开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配合盟军对日作战,为中国人民抗目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情报战线建奇功</p><p class="ql-block">1941年,经中共中央研究,决定由周恩来授命阎宝航在重庆秘密组建情报小组,重点进行国际情报的搜集,阎宝航的公开身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少将、新生活运动总会秘书长。</p><p class="ql-block">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他周旋于国民党政府核心和美、英、德等国的外交圈,以过人的智慧和无畏的胆略,开展惊心动魄的情报工作,他先后获取德国闪击苏联,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部署等重要情报,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安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9年,黎强由延安到重庆,根据南方局指示,他于1943年打入国民党中统,先后担任中统成都实验区区长助理,中统四川调查统计室视察、国民党四川省特种工作委员会一组主任干事和国民党第45军312师副师长等重要职务、在极其危险的环境里,坚强沉着、镇静,机智勇敢、忍辱负重,不怕牺牲,为党获取大量机密情报,为尽量减少地下党组织遭到国民党的破坏立下汗马功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1933年,卢绪章创办广大华行,经营进出口贸易和药品、医疗器械的进出口业务。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到重庆接受周恩来单独领导。他利用广大华行这块阵地,广交朋友,在重庆、香港等地大力发展业务,积极为党筹集经费。</p><p class="ql-block">卢绪章以卓越的经济才能、过人的胆识,迅速扩大企业的规模,井利用国民党CC派陈立夫的关系,当上国民党第25集团军少将参谋,据不完全统计,从1942年至1948年,卢绪章根据党的指示为地下党提供活动经费数十次,折合20多万美元。1949年初,卢绪章一次送交党组织的经费就达100万美元,此外还有广大华行的全部资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组织发展南方抗日武装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方局不仅与国民党当局进行抗日军事的联络、交涉和谈判。开展军事情报的收集和对地方实力派的军事统战工作,同时十分重视发展南方抗日力量,协助党中央加强了新四军的建设,发展琼崖、东江和珠江等抗日游击根据地。领导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促进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恩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方局把开展国际交往,扩大国际统一战线作为特殊使命,以“宣传出去,争取过来”的外事工作方针为指导,充分利用公开合法的各种渠道,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南方局外事组在周恩来领导下,对云集重庆的30多个反法西斯国家的大使馆、40余家外交代表机构、30多个中外文化协会、数十家外国通讯报刊机构以及频繁往来的各国使者、作家、记者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广泛的同情和支持,为巩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促中国的抗战与民主,让世界了解真实中国,为中国共产党登上国际舞台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新华日报》刊登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宣传出去</p><p class="ql-block">争取过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群众》周刊刊登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八年抗战的伟大战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出席联合国制宪大会登上国际舞合</p><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25日6月25日,联合制宪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由于解放区力量的不断壮大和南方局的据理力争,重必武代表中共参加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制宪大会,图为中共代表董必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董必武代表中国解放区在联合国制宪大会上发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董必武,章汉夫(董必武秘书)出席联合国制宪大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风雨如磐的抗战时期,南方局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大量秘密工作,是一个没有硝烟硝烟的战场和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与此同时,南方 党中央领导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紧密依靠群众,积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和配合盟军对日作站,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庆祝抗战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p><p class="ql-block">量,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开幕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作《论联会政府》的报告,提出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图为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5月5日至21日,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坚决拒绝中共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继续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统治。</p><p class="ql-block">图为《中央日报》对国民党六全大会开幕的报道。</p><p class="ql-block">95年8月15日,日本天集裕仁亲自面</p><p class="ql-block">重的“姊坡迢书”梁音向日本全国播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延安各界民众欢庆抗战胜利。</p><p class="ql-block">台湾人民庆祝抗战胜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赴重庆谈判</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的谈判原则又团结,又斗争,以</p><p class="ql-block">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关于重庆和平谈判的方针</p><p class="ql-block">在谈判中,中国共产党准备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作出必要的让步,以便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赢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换得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与和平局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关于重庆和平谈判的方针,在谈判中,中国共产党准备在不损害人民根</p><p class="ql-block">本利益的前提下作出必要的让步,以便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赢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换得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与和平局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共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的全体同志撤回延安后,川东各地党组织与上级领导失去了联系。1947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王璞到上海向钱瑛汇报工作。根据指示,川东地区党组织成立中国共产党川东特别区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川东临委),继续领导川东地区的革命斗争。一大批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或培育中成长起来的共产党人,继承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用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波澜壮阔的正气之歌,继承、弘扬和践行了伟大的红岩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坚持党命驻渝州,</p><p class="ql-block">日报宣传争自由。</p><p class="ql-block">剥开画皮人称快,</p><p class="ql-block">抗议美军众同仇。</p><p class="ql-block">出动军警真无理,</p><p class="ql-block">视同囚犯岂甘休。</p><p class="ql-block">多承周董英明教,</p><p class="ql-block">全师而退作新谋。</p><p class="ql-block">——吴玉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吳玉章同志等返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7日,重必武率南京、上海的中共人员搬离南京。重必武上机前对送别的人们充满信心地说。“再会之期,当在不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7年2月28日,国民党当局武装包围和查封了中共在重庆、成都和昆明三地的公开机关,关闭了和谈之门。经过10天的斗争,吴玉章率成渝两地中共人员于3月8、9两日返回延安。图为吴玉章返延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谈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彭咏梧(1915—1948)、曾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川东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璜(1917-1948)。曾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川东临委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建业(1920—1948)。曾任中共重庆市工委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国誌(1921-1949)。曾任中共重庆</p><p class="ql-block">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然(1923—1949)。曾任《挺进报》代理特支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朴(1921—1949)。曾任中共重庆北区工委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竹筠(1920—1949),女。曾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随丈夫彭咏梧参加下川东武装起义,负责与川东临委的交通联络。</p> <p class="ql-block">1946年4月30日,周恩来在中共代表团驻地对中外记者发表谈话,宣布中共代表团将东迁,与“还都”后的国民党政府在南京继续谈判,同时宣布中共四川省委在重庆成立。图为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吴玉章在重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月,为团结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继续为和平民主而奋斗,吴玉章领导中共四川省委积极组织和举办了闻一多追悼大会和陶行知追悼大会。图为《新华日报》于7月28日开辟的“李公朴、闻一多先生追悼特刊”于重庆社会各界举办陶行知追悼大会的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恩来与董必武在梅园新村30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为调处国共间军事冲突,由国、共、美三方组成三人军事小组.</p><p class="ql-block">图为周恩来与马歇尔、张治中在重庆。</p><p class="ql-block">周恩来、张群、马歇尔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p class="ql-block">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人士在较场口广场举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p><p class="ql-block">国民党特务捣乱会场,打伤民主人士郭沫若、李公朴等60余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较场口事件”。图为特务把持主席台情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3月21日,为抗议国民党破较场口事件后,特务寄给周恩来的恐吓信和子弹。</p><p class="ql-block">坏政协决议,董必武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答记者问,声明中共不出席四届二次参政会。</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在国共和谈的氛围下,经中共多方争取,先后出狱的廖承志,</p><p class="ql-block">叶挺随即投入新的战斗中。图为廖承志、叶挺在中山三路中共代表团驻地。</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为“四八”烈士的题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4月8日,博古、王若飞、叶挺、邓发等乘飞机回延安,不幸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p><p class="ql-block">周恩来、董必武等南方局同志在“四八”烈士追悼大会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时期,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p><p class="ql-block">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p><p class="ql-block">党人和革命志士,在以重庆为中</p><p class="ql-block">心的国民党统治区,为争取民族</p><p class="ql-block">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p><p class="ql-block">中培育形成了以坚如磐石的理想</p><p class="ql-block">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p><p class="ql-block">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坚贞不屈的</p><p class="ql-block">浩然正气为科学内涵的伟大红岩</p><p class="ql-block">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p><p class="ql-block">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坚如碧石的理想信念</p><p class="ql-block">我们是炸不走的</p><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日寇对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大轰炸,企图破坏大后方的社会经济秩序,摧毁大后方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动摇大后方人民的抗战决心和信心。1940年秋,一颗炸弹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p><p class="ql-block">处前面的山沟里爆炸,使办事处大楼部分受损。轰炸结束后,周恩来和邓颖超来到被震坏的八路军办事处大楼前面,坚定地说:“我们是炸不走的”,并特意合影以示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p><p class="ql-block">愈炸愈强</p><p class="ql-block">周恩来、邓颖超在被日机轰炸时震坏的办事处大楼门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机大轰炸后重庆残道断壁上写着的巨幅标语:愈炸愈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出狱后的第一个愿望</p><p class="ql-block">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积极营救,被国民党关押长达五年多的新四军军长叶挺终于获释出狱。释放前,国民党军统副局长戴笠派特务去探视叶挺,问他出狱后有何打算,叶挺毫不犹豫地说:“我出去后的第一个愿望就是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3月5日,叶挺在获释后第二天即发出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电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挺(1896—1946),曾用名叶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和苏联红军大学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时期,屡建战功。广州起义失败后,被迫流亡欧洲,隐居澳门,与中国共产党脱离了关系,但他仍想方设法与党取得联系,始终不愿与国民党反动派同流合污。全民族抗战时期,任新四军军长。</p><p class="ql-block">1942年11月21日,叶挺在重庆红炉厂蒋家院子秘密囚室写下《囚歌》。同年4月8日,在飞赴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于山西兴县黑茶山。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挺出狱后在重庆红岩村与家人的合影,这是他生前最后一张照片。左为夫人李秀文,</p><p class="ql-block">叶扬眉,叶挺怀中所抱是小儿子阿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共产党人要如六月风荷,出污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p> <p class="ql-block">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曾专门指出,民族资产阶级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部分,不能把他们放在统一战线之外。为了打开局面,南方局广泛联系和交往广大爱国工商界人士,以真诚执着、谦逊坦诚赢得了许多民族资本家的尊重和信任,同他们交上了朋友,从而深入重庆工商界,团结了一大批民族工商界人士共同抗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抗战胜利后的重要历史转折关头,中共领袖毛泽东为了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与蒋介石国民党当局进行为期43天的重庆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于1945年8月30日、9月2日、9月15日三次来到“民主之家”——特园,拜访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就国共谈判进展、当前时局形势等问题进行亲切交谈,留下一段中共领导人与中间党派、爱国民主人士风雨同舟、共商国是的佳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澜(1872—1955),字表方,四川南充人,曾留学日本东京弘文书院学习师范。辛亥革命前,主张维新变法,为四川保路同志会主要领导之一。1915年,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在四川发动武装讨袁,后任四川省省长、成都大学校长等职。全民族抗战烟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继黄炎培后同年10月任民盟中央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p><p class="ql-block">1948年6月,江竹筠因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狱中,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折磨,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被狱中难友称赞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为鼓舞狱中战友斗志,提出“坚持学习、迎接解放”的口号。1949年8月她用竹签子作笔,写下了一封遗书,希望孩子“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竹筠(1920—1949),女,曾用名江竹君、江志炜.陈邦宇、江英,四川自贡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41年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1942年下半年,按照中共中央制定的十六字方针以及南方局“三勤”“三化”的工作方式,考入綦江铁矿当会计,以社会职业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1944年,根据组织安排,用“江志炜”名考入四川大学。1946年返重庆,协助丈夫彭咏悟(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工作,参与学运和市委机关报《挺进报》的发行。1947年11月,随彭咏梧一起到下川东组织武装起义,负责与川东临委的交通联络。1948年1月,彭咏梧在起义中牺牲,她谢绝党组织的照顾,坚持到“老彭倒下的地方去继续战斗”。同年6月在万县被捕,转押渣滓洞。</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14日,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2009年,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9月8日,中华职业学校颁发给江竹筠会计职业训练班修业期满证明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渣滓洞难友何雪松写给江竹筠的慰问诗《灵魂颂》(书法作品)。1948年6月,江竹筠多次受刑均坚贞不屈,何雪松写下了这首诗,代表全体难友表达对她的慰问,高度赞扬了她的革命气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p><p class="ql-block">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p><p class="ql-block">——江竹筠狱中给谭竹安的信(节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7年11月,江竹筠和丈夫彭味梧到下川东组织武装斗争,临行前与儿子彭云的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坚信真理 绝不动摇</p><p class="ql-block">1938年,吴玉章由武汉回四川前夕,国民党中央社突发电讯,“恢复毛泽东、周恩来和吴玉章等人的国民党党籍”。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吴玉章到重庆后即向报界负责人声明:国民党决议不能接受。后蒋介石又以吴玉章是老同盟会员、国民党老前辈为由,劝吴玉章回到国民党。吴玉章断然拒绝,并说:我相信共产党是相信马列主义社会科学的真理,深知只有共产主义才是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自此以后我绝不会动摇。如果我“二三其德”,毫无气节,你也会看不起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民族抗战初期。</p><p class="ql-block">吴玉章(左)、董必武(中)、叶剑英(右)</p><p class="ql-block">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民族抗战时期出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的吴玉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民族抗战初期,吴玉章等人在重庆。左起:边章伍、叶剑英,吴玉章、董必武</p> <p class="ql-block">红岩即是众人家</p><p class="ql-block">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饶国梁的胞妹饶国模,早年从事教育救国,后转向实业救国,在重庆红岩嘴创办大有农场。1939年春,饶国模以其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义无反顾地向处于危难之中的中国共产党伸出援助之手,慨然允诺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其大有农场内建立八路军办事处,使南方局和办事处得以安身立足,在红岩结庐八年,使红岩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和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坚强堡垒,红岩精神由此得名。其间,饶国模竭尽全力,多次竭诚相助,她用诗赞扬共产党“中流砥柱尚</p><p class="ql-block">有人”。重庆解放后,她将大有农村及建筑无偿捐赠人民政府,践行她“他年凯旋高歌时,红岩即是众人家”的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中共的支持。1948年,</p><p class="ql-block">饶国模(1895-1960),四间大室(今重庆大足)人。1930年,下重庆市郊区红岩嘴荒谷该地,创办大有农场。1939年,饶国模欣然延纳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中共中央南方局秘密设于内)迁入自己的农场,并给予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使南方局和办事处得以托足红岩,坚持斗争,重庆谈判期问,毛泽东在红岩设宴感谢候国模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将红岩大有农场等房地产无捐赠国家。先后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和四川省人民代表,全国妇联执委、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饶国模在红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饶国模的大力支持下,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在农场内修建了办事处大楼等许多建筑设施,图为修建中的办事处大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原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在北京中南海周恩来总理住处欢迎饶国模来京时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输财助战 共御外侮</p><p class="ql-block">全民族抗战时期,海外华侨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共同为全中国的神圣抗战事业贡献力量。南方局高度重视做好海外华侨的统战工作,争取他们对国内抗战的支持。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等多次会见归国考察</p><p class="ql-block">参政的陈嘉庚、司徒美堂等华侨领袖,相互沟通,真诚合作,在救国抗日的旗帜</p><p class="ql-block">下,共赴国难,为完成民族解放的伟大使命而共同努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0年3月,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发起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劳抗日军民和考察抗战实况。图为3月26日,陈嘉庚(前排右五)、庄西言(前排右四)等人乘飞机抵达重庆,受到重庆各界的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0年5月,陈嘉庚一行</p><p class="ql-block">到达延安,多次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接见。图为陈嘉庚1940年在延安的欢迎会上致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2年3月,美洲华侨领袖司</p><p class="ql-block">徒美堂作为国民参政会华侨参政员到达重庆。周思来、邓颖超前往其下塌处看望,并随后在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p><p class="ql-block">图为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与司徒美堂(中间拿帽者)等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大楼前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拂袖参政会 理自气轩昂</p><p class="ql-block">1943年9月,国民党方面在国民参政会三届二次会议上作</p><p class="ql-block">反共宣传和决议,作为中共七参政员之一的董必武在参政会上斗智斗勇,坚决驳斥国民党的反共言论,最后拂袖退席,展现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宝贵精神品质。</p><p class="ql-block">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最高民意机构。1943年9月18日,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二次会议在重庆开幕。</p><p class="ql-block">全民族抗战时期董必武在重庆</p><p class="ql-block">《新华日报》1943年9月28日转载的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二次大会休会期间驻会委员名单,特别声明董必武在退席后就再没出席。</p> <p class="ql-block">义正辞严 舌战群顽</p><p class="ql-block">1939年底,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针对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反共磨擦的倒行逆施,叶剑英针锋相对,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1940年3月,他在重庆出席全国参谋长会议时,发表了《关于作战与磨擦问题》的长篇演说,用大量事实介绍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驳斥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新四军的种种诬蔑,赢得了广泛的同情。这篇演说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赞扬,董必武把叶剑英的这次斗争誉之为“叶剑公舌战群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2月,叶剑英(前排左四)与中共教官在国共合办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剑英(左二)与董必武、吴玉章等在重庆合影。</p> <p class="ql-block">雄魂护双清</p><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南方局委员廖承志在“南委事件”中由于叛徒告密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囚于江西泰和国民党中统的“马家洲集中营”,后转囚于重庆歌乐山下的黄家院子。廖承志在狱中坚贞不屈,他写了一封短信给周恩来,并附上几张在狱中的自画像,信的结尾是“中国共产党万岁”。同时,他在给母亲何香凝《拜别慈母》中写道:</p><p class="ql-block">“半生教养非徒劳,</p><p class="ql-block">未辱双亲自足豪。</p><p class="ql-block">碧痕他夕流播众,</p><p class="ql-block">不负今晨血溅刀。”</p><p class="ql-block">充分体现南方局老一辈革命</p><p class="ql-block">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1946年1月,在党中央和南方局的营救下,廖承志获释出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3月,廖承志出狱后与邓颖超在重庆中共代表团驻地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廖承志(1908-198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廖承志从狱中带给周恩来的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左,廖承志在狱中的自画像</p><p class="ql-block">右,廖承志在狱中写给周恩来的信</p> <p class="ql-block">面对一切困难 高扬党的旗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0年3月,罗世文在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抢米事件”中被捕,辗转关押于重庆望龙门.</p><p class="ql-block">贵州息烽、重庆渣滓洞等地。1946年8月18日,特务谎称要将他押往南京释放。罗世文知道自己为党献身的时候到了,他用铅笔在一张旧俄文书页上写下遗信,表示“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世文(1904-1946),号自元,曾用名世闻、特生、瑟夫。四川威远人。1923年,加入重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共党员,同年留学苏联,1928年回国。曾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长、省委书记、川陕苏区省委委员。长征胜利后,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军大学,后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理论教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被中共中央派到成都从事上层统战工作,公开身份是刘湘高级顾问,党内先后任中共四川省工作委员会、中共川西特别委员会、中共川康特别委员会委员。1940年3月在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抢米事件”中被捕,关押于重庆望龙门、贵州息烽。在息烽监狱,成立秘密支部,领导狱中斗争。1946年7月由贵州息烽转押渣滓洞,同年8月与车耀先一起牺牲于歌乐山松林坡戴公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5年,罗世文(后排右三)与萧楚女(中排中)、杨闔公(中排左)等在重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将押往南京,也许凶多吉少,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p><p class="ql-block">心绪尚宁,望你们保重奋斗。</p><p class="ql-block">——罗世文临行前写给党组织的信</p><p class="ql-block">罗世文临行前给</p><p class="ql-block">党组织的信(影印件)</p> <p class="ql-block">为天地存正气</p><p class="ql-block">1941年1月,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在恩施被捕入狱。面对严刑拷打和出国留学、高官厚禄的利诱,何功伟毅然表示要“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除慷慨就死外绝无他途可循”,同年11月被杀害。在南方局召开的追悼大会上,周恩来号召:我们一定要学习何功伟同志不愿背弃大多数人之永久利益英勇献身真理的凛然和坚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禁期滿成猜及培准于果素儿啥</p><p class="ql-block">现年,八线区本校切中却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功伟在湖北省立第二中学的毕业证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烈士家乡湖北省咸宁市桂花镇中田畈村的何功伟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共产主义的壮丽颂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功伟(1915-1941)</p><p class="ql-block">何功伟被捕后,她的妻子许云和刚满月的儿子何继伟在重庆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誓死不能转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文彬(1910—1944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2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p><p class="ql-block">南方局委员、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文彬不幸被捕。特务头子多次想从他身上打开缺口均无功而返。</p><p class="ql-block">由于长期的虐待和折磨,加上入狱前就患有肺病,1944年8月张文彬病逝狱中。逝前,他留下的一封题为“我誓死不能转变”的信,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视死而归,乐于就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押张文彬的江西泰和马家洲国民党中统集中营旧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战初期的张文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岩精神</p><p class="ql-block">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方局领导下的地区党史,是我们党全部历史的一个方面,是很重要的“编写党史‘首要的要实事求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分析,如实地反映历史的真面貌,切忌烦琐、夸大的叙述。</p><p class="ql-block">——邓颖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方局的历史在我们党的整个历史中间是非常重要、非常光辉的一页。南方局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周恩来同志的亲自主持下,做了非常有成就、非常出色的工作,经验是非常丰富的。不论是党的建设,从秘密工作到公开工作统一战线,从基层到上层,文化战线工作,都做了很多工作。这些经验,在党的历史上确实非常宝贵。把这些经验按照历史本来面目加以整理,加以提炼‘就会丰富我们党的历史宝库。</p><p class="ql-block">——宋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有南方局的大量工作,就没有抗日战争时期那么一种局面,团结了大后方那么多的人,把抗战坚持了下去,还保存了我们党的一大批精干力量,没有南方局的大量工作,就没有后来解放战争时期那样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形成那样强大的第二条战线。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是很出色的,没有南方局在大后方进行的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就很难把当时在国民党区域的各民主党派和各方面人士团结在我们共产党的周围,后来我们建立新中国的情况就会不一样,就没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因此,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p><p class="ql-block">——胡乔木</p> <p class="ql-block">1948年4月,刘国誌不幸被捕,其亲友用重金买通特务头子徐远举,徐远举提出以交出组织名单作保释条件,刘国誌表示“决不背叛革命”。其五哥专程由香港赶回加以营救,特务同意只要他在“脱党声明”上签字就可立即释放。但他拒绝在“脱党声明”上签字,坦然表示:我死了有党在,等于没有死!我如果出卖了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志们,听吧!</p><p class="ql-block">像春雷爆炸的</p><p class="ql-block">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p><p class="ql-block">人民解放了,</p><p class="ql-block">人民胜利了!</p><p class="ql-block">我们——</p><p class="ql-block">没有玷污党的荣誉,</p><p class="ql-block">我们死而无愧!</p><p class="ql-block">——刘国誌临刑时口吟的《就义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国誌(左一)与家人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国誌(1921-1949),曾用名刘学云、刘钢,四川泸县人。出身于富商家庭。1940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叙永分</p><p class="ql-block">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加入民盟。曾担任中共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领导抗暴斗争、营救“六一”大逮捕被</p><p class="ql-block">捕师生。1948年4月被捕,先后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白公馆大屠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组反映红岩精神的绘画</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胜利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历史的重要篇章。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国民党统治区中共党组织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具有深远历史影响和重大现实意义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根植于伟大建党精神,是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伟大建党精神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传承、弘扬和光大,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一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红岩精神,凝聚起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p><p class="ql-block">红岩精神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家四口在留言簿上写了观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