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玉泰盐铺、丰镐房、文昌阁、小洋楼,漫步蒋氏故里,感受历史的风云变幻与蒋氏家族的兴衰过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浙闽补遗之4:</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蒋氏故里叩风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第3天(6月14日):宁波溪口——雪窦山——蒋氏故里——磐安花溪</b></p><p class="ql-block"> 雪窦山作为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包括雪窦山、蒋氏故里和亭下湖三部分。上午趁着晴天转完雪窦山的几个景点,远眺亭下湖,刚回到游客中心,天色便阴沉下来,片刻下起了暴雨,不过,下雨也不耽误蒋氏故里的游玩啦。</p> <p class="ql-block">帮主游记上期回顾: </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yg5hw4" target="_blank">帮主游记413:飞川啸涧雪窦山(浙闽补遗之3-宁波奉化)</a></p> <p class="ql-block"> 蒋氏故里景区位于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作为蒋介石的故居,包括玉泰盐铺、丰镐房、小洋房、文昌阁,以及蒋母墓道、蒋氏宗祠、溪口博物馆、武岭学校史料展等参观点。</p> <p class="ql-block"> 从游客中心徒步数百米便来到蒋母墓道,四柱三门式的石牌坊是进入蒋母陵园的第一站,中门上刻有“蒋母墓道”,是一条长600多米很平缓的石阶路,两旁松林夹道。</p> <p class="ql-block"> 行约300米,有一座亭子跨路而筑,状如古代书生的方巾帽,为下轿亭,蒋介石每次回来祭母,到此必下轿步行,以表示孝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继续前行方至蒋母陵园检票口</p> <p class="ql-block"> 孝子亭,蒋介石依据民间习俗,忧虑九泉之下的小脚母亲行路艰难而建造的八角亭。</p> <p class="ql-block"> 终于抵达慈庵,避雨的同时细细参观。慈庵也即蒋母墓庐,是蒋氏后代子孙守孝居住之地。因为墓中只安葬着慈母,没有严父,故名慈庵。慈庵初建于1923年,1930年改扩建,共有平房三幢,主屋5间。</p> <p class="ql-block"> 正堂迎面是孙中山的《祭蒋太夫人文》,由国民党元老、民国书法家谭延闿手书(中山陵墓碑也由谭题写),记述了孙中山与蒋介石的关系和对蒋的评价。背面则是蒋介石口述、于右任手书的《先妣王太夫人事略》,记述了蒋母王采玉的生平。</p> <p class="ql-block"> 左右两壁,分别刻着蒋介石的《哭母文》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慰劳蒋总司令文》。</p> <p class="ql-block"> 有几间房子辟为蒋母生平展览馆。蒋母王采玉(1864-1921),奉化葛竹村人,19岁初嫁俞某,生子夭折,丈夫病亡后遁入空门,其堂兄王贤东是蒋家玉泰盐铺的老伙计,见蒋肇聪(蒋介石之父)夫人去世后郁郁寡欢,撮合二人再结良缘。1886年,23岁的王采玉还俗后再嫁给大其22岁的蒋肇聪作继室,1887年生下长子周泰,也就是蒋介石。后来又生了2女1男,但小女、幼子相继夭折。1921年6月14日,王采玉因心脏病复发辞世,享年58岁。</p> <p class="ql-block"> 出殡之时,孙中山亲撰祭文,特派陈果夫代表参祭并代读。孙中山还亲自为蒋母墓题写了墓碑“民国十年,蒋母之墓,孙文题”。碑的上面刻有“壸(kǔn)范足式”,意为女中模范。其墓志由胡汉民所作,墓铭由汪精卫所写。母因子贵,随着蒋介石地位的提高,蒋母墓也屡屡以扩建。</p> <p class="ql-block"> 慈庵右室2 间为客房,后面1 幢为祭堂。会客室正中悬挂的“慈云普荫”为孙中山题赠。蒋介石每次在慈庵小住,这里总是宾客如云。</p> <p class="ql-block"> 左边为一个两室套间,是蒋介石的卧室与办公室。西安事变后,他和宋美龄在此住了110多天,是在乡居住时间最长的一次。1949年初第三次下野后也常居于此,与雪窦山的妙高台一同成为他幕后指挥的大本营。</p> <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24日凌晨,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蒋介石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在溪口的最后一夜,25日拜别其母之墓后,便永远离开了故乡。</p> <p class="ql-block"> 了解完这段历史,回到路边打车赶往蒋氏故居景区,进入这座“锦溪秋月”牌坊,便进入故居景区的步行街。沿着步行街一路向东,几个参观点恰好覆盖了蒋介石从出生到离开老家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剡江(shàn)流过溪口镇这段也称作锦溪,远山近水,烟雨朦胧。</p> <p class="ql-block"> 行几十米便来到玉泰盐铺,也名清庐,这里是蒋介石出生的地方,曾遭火灾被焚、白蚁蛀蚀,现存建筑为蒋介石1948年改建。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上书“清庐”二字,大门西侧界墙刻有蒋介石题写的“玉泰盐铺原址”。</p> <p class="ql-block"> 玉泰盐铺为蒋介石祖父蒋斯千1871年开设,后由蒋介石父亲蒋肇聪继承,是蒋介石出生的地方。蒋肇聪去世后兄弟分家,盐铺归蒋介石同父异母的兄长蒋介卿经营,丰镐房老房子分给了蒋介石。</p> <p class="ql-block"> 一楼居中为蒋介卿乡居或回乡期间接待客人的客厅。1919年,蒋介卿外出谋事,盐铺关闭。蒋介卿曾任台州地方法院推事、英德县知事、浙江省政府委员等职。</p> <p class="ql-block"> 一楼东侧房间还原了盐铺陈设。蒋介石祖父开设玉泰盐铺时有3间店面,后设作坊,楼上家居。初期只售卖盐、酒,后兼营大米、菜饼、杂货。</p> <p class="ql-block"> 二楼三间,居中的客厅和西侧的蒋介卿卧室并无陈设,东侧一间便是蒋介石的出生地。蒋介石乳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成年后以中正自称。</p> <p class="ql-block"> 后面还有三间平房,其中两间与前楼一楼西侧房间用作蒋家史料展,另外一间则为厨房。</p> <p class="ql-block"> 蒋肇聪的墓志铭书有:……初娶徐氏,生子锡侯、女瑞春而卒。继娶孙氏,无子卒。又娶王氏,生子中正、瑞青,女瑞莲、瑞菊。</p> <p class="ql-block"> 骤雨初歇,沿着武岭路继续东行。溪口别称武岭,始建于北宋,由于地处前往四明山和天台山要冲,明末清初形成自然镇,1919年设行政镇。</p> <p class="ql-block"> 步行街的中段便是蒋氏故居,也称丰镐房。这里是蒋介石与毛福梅、蒋经国与蒋方良结婚的地方。蒋介石在宗谱中属“周”字辈,蒋家长辈由此推及西周丰邑、镐京两座都城作为房号,定房名为丰房、镐房分给瑞元(蒋介石)和瑞青(早夭),两房合一则称作丰镐房。蒋介石还根据房名,给两个儿子经国、纬国,又分别取了建丰、建镐的乳名。终于明白影视剧中蒋经国也叫建丰同志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1935年,蒋介石将丰镐房扩建至49间,占地4800平米,建筑格局为前厅后堂、两厢四廊,为江南旧式世家府第格局。进入大门是一个偌大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 不过按照单行参观顺序,花园只能最后游览。花园东侧是一条长长的甬道。</p> <p class="ql-block"> 穿过长长的甬道来到一处小院,小院后便是丰镐房的前厅,门额“素居”。前厅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有月洞门相通。中间小天井,两边有金银桂花各一株,是宋美龄亲手所种。</p> <p class="ql-block"> 正对前厅的是蒋介石祭祖敬天的报本堂,是丰镐房整个建筑的核心。报本堂供奉蒋介石曾祖以下四代牌位。两侧设为蒋家史料展。</p> <p class="ql-block"> 东厢房留给宋美龄居住,但一直都空着。一夫一妻是宋美龄嫁给蒋介石的先决条件,蒋介石只得与原配夫人毛福梅离婚,宋美龄也获得了在东厢房居住的权利。</p> <p class="ql-block"> 西厢房则是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住处。毛福梅离婚不离家,居于西厢房,继续以“女主人”的身份留守蒋家老宅,打理着丰镐房的一切,蒋介石则以干姐姐相称。</p> <p class="ql-block"> 毛福梅(1882-1939),奉化县岩头村人,比蒋介石大5岁,1901年嫁给14岁的蒋介石,属于包办婚姻,1910年生蒋经国,1927年不得不与蒋介石离婚。</p> <p class="ql-block"> 每年过年过节、亲友往来,毛福梅都以蒋家正宗夫人身份主持接待,在蒋家族谱中,虽然宋美龄被列为正式夫人,但并没有取消毛福梅的位置,仍称毛氏为元配。</p> <p class="ql-block"> 1937年,毛福梅还为儿子蒋经国与儿媳蒋方良在丰镐房补办了婚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报本堂的西侧为厨房</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期间,溪口是日军重点轰炸目标,在1939年12月12日的轰炸中,一枚炸弹在厨房后面弄堂爆炸,厨房后窗的实心铁棂被炸断。</p> <p class="ql-block"> 毛福梅罹难处。就是在这次轰炸中,毛福梅在准备出后门躲避时,被炸塌的墙砸倒遇难,终年58岁。为此,蒋经国愤而写下“以血洗血”。</p> <p class="ql-block"> 除了原配毛福梅,蒋介石还有两位侧室:姚冶诚与陈洁如。</p> <p class="ql-block"> 姚冶诚(1889—1967),江苏吴县人,曾嫁给一当地人后一起到上海谋生,但丈夫吸食鸦片二人感情破裂,在妓院靠服侍高级妓女梳头、管理衣物首饰为生。1911年与蒋介石相识并被纳为侧室,1919年成为蒋纬国养母。姚冶诚膝下无子,对蒋纬国十分疼爱。1927年与蒋介石脱离夫妻关系后带蒋纬国移居苏州,抗日战争期间居于重庆,1949年随蒋介石去台湾,1967年病逝于台湾。图为姚冶诚与蒋纬国夫妇在台湾。</p> <p class="ql-block"> 陈洁如(1906—1971),浙江镇海人,蒋介石的第三位夫人,与上海滩大财阀张静江续弦夫人朱逸民是同学兼密友,1919年在张静江家与蒋介石相遇,1921年结婚,时年仅15岁,无论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还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陈洁如始终相伴,各种社交场合应付自如,蒋介石深以为傲。陈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在广州领养了一个女婴,蒋介石为其取名为瑶光。1927年由于蒋介石决意迎娶宋美龄,陈洁如被送往美国上学,并与蒋介石离婚。取得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学位后于1933年回到上海,改名陈璐,上海解放后被邀请为上海市卢湾区政协委员,1961年经周恩来批准移居香港,1971年病逝于港。临终前曾给蒋介石写信:我的委屈,惟君知之。</p> <p class="ql-block"> 宋美龄(1897-2003),海南文昌人,人生跨越三个世纪,1917年毕业于美国威尔斯利学院,1922年在宋庆龄家遇见向孙中山请示工作的蒋介石,蒋对宋一见倾心,宋霭龄认为蒋是很有政治前途,如能联姻对宋氏家族大有裨益,遂一再劝说。1926年蒋成为北伐军总司令,一直未曾觅到意中英雄人物的宋美龄听取大姐意见考虑蒋的求婚。</p> <p class="ql-block"> 1927年5月,宋与蒋在镇江焦山同游十日,感情倍增,此时宋家只有宋庆龄坚决反对。宋美龄婚前与蒋介石约法三章:一是皈依基督教,二是一夫一妻,原妻妾离婚,三是不要孩子。1927年12月1日,宋美龄与蒋介石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当天上海《申报》刊登了两则启事,一是蒋宋联姻,一是蒋介石的离婚声明。</p> <p class="ql-block"> 西厢房西侧有幢独立小楼,是蒋母王采玉旧居。</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出生后的第二年,玉泰盐铺因邻居失火被焚毁,蒋介石随父母迁回这座祖宅居住。盐铺重建之后,家眷们则一直居住在这里。在此,蒋母又生一子两女。</p> <p class="ql-block"> 这座小楼系祖传的三间房屋,丰镐房扩建时所有新宅屋基的高度都没有超出这幢祖居的屋基。从这张图片明显看出左侧的老宅地基要高于右侧的西厢房。</p> <p class="ql-block"> 了解完蒋介石的这些往事,参观丰镐房隔壁的蒋氏宗祠。蒋氏宗祠是溪口蒋姓进行宗族活动的传统场所,祭祖、庆典、嫁娶、出丧等都在此举行。由新老两所祠堂合成,新祠堂由蒋介石于1930年代扩建丰镐房时新建。</p> <p class="ql-block"> 门额“忠孝传家”由蒋介石题写。1949年5月16日,毛泽东曾专门指示:“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所以溪口的这几座蒋家建筑及祠堂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修缮。后来还专门对蒋母之墓进行了维修。格局高低当下立判。</p> <p class="ql-block"> 新祠堂现在设为蒋家史料展。陈列了有关蒋氏宗祠的历史资料,还展出了由国务院台办、新闻办、联合制作的台湾知识图片,系统地介绍了台湾历史、两岸关系、中国共产党对台的方针政策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 由左至右依次为蒋介卿夫人、蒋瑞春(蒋介石同父异母姐姐)、发妻毛福梅、妾姚冶诚。前排小孩为蒋纬国和蒋介卿女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祠堂后面为老祠堂山门</p> <p class="ql-block"> 山门背后为戏台,重檐歇山顶,螺旋藻井,蒋介石曾在这里祭祀祖宗,宴请族人,翻阅宗谱,观看演出。</p> <p class="ql-block"> 戏台正对的老祠堂重修于清康熙年间,供奉整个溪口蒋姓家族先祖。蒋介石的胞兄蒋介卿、元配毛福梅的丧事也在此举行。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同父异母的哥哥蒋介卿受到惊吓导致脑梗去世,蒋介石回到溪口养伤时为其兄举行了隆重的葬礼。</p> <p class="ql-block"> 继续东行,便来到武岭学校旧址,现辟为溪口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武岭学校大礼堂与文昌阁、小洋房、武岭门划为一个参观区域。从博物馆这个大门进去,只能参观由原武岭学校两座教学楼改造的历史文化综合馆和蒋氏父子史事馆。</p> <p class="ql-block"> 两座场馆之间设有蒋介石夫妇看孙辈玩耍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南侧大楼为历史文化综合馆,通过瑰宝遗韵、名人荟萃、佛教圣地、应梦名山等数个展厅,展示了溪口悠久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北侧为蒋氏父子史事馆,内有关于蒋介石、蒋经国与蒋纬国一生的详细介绍及大量的历史照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蒋介石的嫡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蒋介石年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民国时期关于蒋介石的连环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上海时期的蒋介石(左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发妻毛福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蒋经国年表</p> <p class="ql-block"> 蒋纬国年表。蒋纬国名义上为蒋介石次子,实为蒋介石养子,其生父为戴季陶。戴季陶是国民党元老之一,中华民国国歌的作词者,蒋介石的国师与智囊,传闻戴季陶十分惧内,与一日本艺伎私通生下儿子不敢抱回家,抱与蒋介石抚养长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蒋家四代亲缘图</p> <p class="ql-block"> 溪口博物馆东邻便是武岭门,1929年前还是个小庵堂,蒋介石的母亲笃信佛教,常到这里念经拜佛。1930年被蒋介石改建为三间两层的武关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正面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背面是蒋介石亲笔手书。</p> <p class="ql-block"> 武岭门内,三里长街与蜿蜒剡溪相依相伴,宛若世外桃园,仿佛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武岭”景象。武岭路三里长街就是蒋氏父子从小生活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赶往文昌阁,文昌阁又称奎阁、建于清雍正年间,1924年,蒋介石见其破败不堪,出资让其兄蒋介卿重建为面积50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作为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蒋介石把它取名为“乐亭”。</p> <p class="ql-block"> 蒋宋联姻后曾来此小住1939年12月12日,文昌阁被日机炸毁,现建筑为1986年在原址按原样复建。</p> <p class="ql-block"> 一楼为大客厅,蒋在此接见重要僚属。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在溪口雪窦寺前曾在此被暂囚数日,汪精卫来看望蒋介石也曾在此留宿。</p> <p class="ql-block"> 二楼有一间超大的起居室,宋美龄对文学、音乐、绘画造诣较深,起居室内摆设着钢琴书案等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卧室</p> <p class="ql-block"> 文昌阁位居武山南端,剡溪之滨,南望溪南山色,俯视三里长街,成为溪口镇上风景最优美的地方。窗户视野极好,可在室内欣赏剡江风光。</p> <p class="ql-block"> 小洋房紧邻文昌阁,通过一条露天走廊直接来到小洋房二楼。</p> <p class="ql-block"> 小洋房建于1930年,为三间二层的西式楼房,主要是为蒋介石住文昌阁时便于使唤近身幕僚而建。由于结构小巧,所用建筑材料水泥也称为“洋灰”,因而得名小洋房。</p> <p class="ql-block"> 蒋经国留苏归来,偕妻方良、子孝文在此居住。楼上东面是卧室,西面是书房,中间是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 蒋经国书房。1937年4月,蒋经国从苏联归来去江西任职前,蒋介石安排他在此闭门读书,补习生疏的中文,研习《王阳明全集》、《孟子》等典籍,同时撰写旅俄报告《我在苏联的日子》,按期交蒋介石批阅,以消除留苏期间的赤化影响。</p> <p class="ql-block"> 小洋房一楼有一块“以血洗血”石碑,1939年12月12日,蒋经国母亲毛福梅在日军飞机轰炸中遇难,蒋经国闻讯后急忙从江西赶来奔丧,悲愤中挥泪写下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表达誓报杀母之仇的坚定决心。日寇占领溪口后捣毁了这块纪念碑,溪口光复后,蒋经国下令重新复制了这块碑,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 从小洋房来到武岭门二楼,可四下远眺武岭风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居中有两间很窄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 从武岭门下来便来到蒋氏故里景区的最后一站:武岭学校大礼堂。</p> <p class="ql-block"> 1929年,蒋介石谨遵母训筹资20万元兴建武岭学校,占地90余亩,参照法国乡村教育模式,设幼儿园、小学部、农业职业学校(后改为中学部)。</p> <p class="ql-block"> 武岭学校环境一流,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操场、餐厅等设施俱全,并附有农场、林场、工厂、电厂、医院等。1932年起蒋介石自兼校长,倾注了不少心血,10年间到校29次,使该校成为当时一流的学校。宋美龄、蒋经国、蒋纬国都是校方董事。</p> <p class="ql-block"> 武岭学校礼堂,是学校的主要集会场所,据说重要活动,包括宋美龄49岁生日晚会等都在此举行。礼堂墙基上刻着蒋介石为该校题写的奠基石铭文。</p> <p class="ql-block"> 楼上是招待党国要人的高级寓所,楼下东北角有一间是蒋介石的办公室,但都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楼几间开设了武岭学校展览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校组织的童子军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校组织的农事竞赛</p> <p class="ql-block"> 从大礼堂出来便是武岭门,徒步不远便回到镇子上的酒店,蒋氏故里景区细细参观完毕,大体了解了蒋家的种种过往。</p> <p class="ql-block"> 原计划一天半的行程一天转完,驱车赶往金华磐安,冒着夜幕与大雨抵达花溪村的客栈,当日行程175公里。一碗肉丝面下肚,再吃上几颗刚摘的杨梅,一天的疲劳一扫而光。下一站,磐安花溪与百杖潭(待续)。</p> <p class="ql-block">帮主游记下集预告:</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a3evfw" target="_blank">帮主游记415:踏影花溪百杖潭(浙闽补遗之5-金华磐安大盘山·上)</a></p> <p class="ql-block"> 欲观看本人更多原创游记,请持续关注“<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帮主游记</span>”公众号及“<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帮主游记</span>”美篇,和我一起游历天下美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