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南阳四圣之诸葛亮:忠臣与智者的杰出代表

视点读书会

<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忠臣和智者的代表,后人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智圣”,把他在河南南阳隐居躬耕之地称之为“卧龙岗”,又因后主刘禅曾封其为武候,把在此修建的祠堂称之为“武候祠”。卧龙岗(武侯祠)是迄今为止闻名中外的旅游圣地。近年来,南阳人对卧龙岗进行了升级扩建,吸引了更多的中外游客,并受到广泛赞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01 军事家的谋略</b></p><p class="ql-block">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发明家、文学家。</p><p class="ql-block">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隐居躬耕于南阳。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军师徐庶向其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献计刘备,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占领荆州、益州之地,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p><p class="ql-block">《三国演义》中,在罗贯中笔下,诸葛亮的智谋不禁让人叹为观之:</p><p class="ql-block">利用大雾天气,以草船诱曹军射箭,三天内完成十万支箭的军令状,化解周瑜刁难(<span style="font-size:18px;">草船借箭);通过天文观测预测东风将至,七星坛祭风助周瑜火攻,促成赤壁大捷(‌借东风)‌;与周瑜共同策划火攻战术,以连环计锁曹军战船,最终以少胜多扭转战局(‌火烧赤壁);在敌强我弱的危急时刻,大开城门,端作</span>城楼之上,悠然抚琴,司马懿见此,恐怕城中布置了伏兵,于是退兵而去(空城计)……</p><p class="ql-block">诸葛亮不仅智谋过人,还给世人留下了忠臣的形象:</p><p class="ql-block">刘备伐吴于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诸葛亮前后五次北伐中原,但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终年53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02 政治家的卓识</b></p><p class="ql-block">诸葛亮作为政治家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治国理政、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等方面,其治国能力被后世广泛认可。</p><p class="ql-block">诸葛亮推行屯田政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制定系统的水利管理制度,提升灌溉效率。他重视农业发展,提出“重农而不抑商”政策,通过发展蜀锦产业增强经济实力,使蜀锦成为当时重要的贸易商品。 ‌</p><p class="ql-block">诸葛亮制定严明的法律法规,强调“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效维护社会秩序。通过惩罚失职官员和打击地方势力,使蜀汉社会风气得到改善。 ‌</p><p class="ql-block">采用怀柔策略处理与南中少数民族的关系,通过七擒孟获等事件稳定后方,保障北伐战略的实施。 ‌</p><p class="ql-block">成功维持与东吴的联盟关系,通过联合抗曹等外交举措为蜀汉争取生存空间。 ‌</p><p class="ql-block">诸葛亮的政治智慧至今仍被广泛借鉴,其治国理念对后世政治制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对诸葛亮能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十分推崇。他说:“诸葛亮会处理民族关系,他的民族政策比较好,获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护。”</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裴松之引《汉晋春秋》的一段注文旁边,画了很多圈。对诸葛亮七擒七纵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以及平定云南后用当地官吏管理南中的事迹,毛泽东极为赞赏:“这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p><p class="ql-block">毛泽东曾多次提倡人们要学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自己也曾表示:</p><p class="ql-block">“我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称赞诸葛亮的同时,对诸葛亮尤其是他的“分散兵力”有不同看法。毛泽东以军事家兼史学家的独到眼光指出:“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毛泽东把“兵力分散”看成蜀汉灭亡的主要原因,除了军事战略战术的考虑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兵力分散”给当时的蜀国经济造成了恶劣影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03 发明家的智慧</b></p><p class="ql-block">诸葛亮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其发明的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八阵图、孔明灯、馒头等,也在军事、运输和日常生活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p><p class="ql-block"><b>木牛流马</b>是诸葛亮为蜀汉军队设计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和流马两种,用于解决崎岖山路上的粮食运输问题。《三国志》记载,其载重量可达“一岁粮”(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行30-50里,极大提升了蜀军的后勤效率,有效支撑十万大军后勤保障。木牛流马通过杠杆与齿轮系统实现重心转移,操作手可控制前后腿交替行进,在无外部动力条件下完成自主行走。陈寿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其军事价值,现代学者复原推测其可能为改良型独轮车或四轮车结构。</span></p><p class="ql-block"><b>诸葛连弩</b>是一种可连续射箭的武器,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代半自动武器先驱。在传统弩机基础上改进为可连发10支铁制短箭(长度八寸),火力密度较曹魏同类武器提升100%。</span>主要用于城池防守。其设计虽因体积和重量限制未能普及,但体现了冷兵器时代的技术突破。‌‌也<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后世连发武器发展提供重要启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八阵图</b><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这个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敌人有进无出,十分厉害,如今已失传。</span></p><p class="ql-block"><b>孔明灯</b>最初用于军事通讯。相传<span style="font-size:18px;">蜀军被困平阳时,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利用热空气升空原理制作纸质灯笼传递军情,成功实现紧急求援。该装置成为现代热气球的灵感来源,后世逐渐演变为祈福民俗活动的重要载体。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 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span></p><p class="ql-block"><b>馒头</b>也是诸葛亮发明的。《三国演义》中讲述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过江受战死冤魂之阻。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又无计可施,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发明馒头为替代品,于是命杀牛宰猪,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以示供奉。后来民间习此风俗,用馒头供奉神灵祭奠先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04 文学家的才思</b></p><p class="ql-block"> 诸葛亮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出师表》、《诫子书》、《隆中对》等。</p><p class="ql-block"><b>‌《出师表》‌</b>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刘禅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沉,入选语文教材。‌‌</p><p class="ql-block"><b>《诫子书》‌</b>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p><p class="ql-block">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诸葛亮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并入选中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p><p class="ql-block"><b>《隆中对》</b>又称《草庐对》,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也是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面。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此文曾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p> <p class="ql-block"><b>素材来源:网络</b></p><p class="ql-block"><b>编辑整理:视点</b></p><p class="ql-block"><b>图片:网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栏所有文章除注明“原创”系本人所作外,有的是根据网络素材编辑整理,有的是分享或推送作品,图片均来源网络,特此说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十分感谢美友的关注、阅读、点赞、分享及评论,因精力有限,不能对所有的评论逐一回复,深表遗憾,望能谅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