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人的视角看深圳(四)‍ ——影像力量 超越想象(中)

摄影师 唐老鸭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5日,我来到深圳K11购物艺术中心六楼,参观了《“百年魅力·天生出彩”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大展》本次摄影展览以女性为主题,共分为愉悦、美、爱、智慧、力量和希望六个部分,充分向全世界读者展示了女性的力量。这也是我“摄影人的视角看深圳”的第四部分。由于展览内容非常详实,我将这些内容分上、中、下三篇和大家一起分享。该篇是中篇,包括“爱”和“智慧”两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 关于国家地理</p><p class="ql-block">国家地理是享誉全球的纪实娱乐品牌。自1888年成立以来,通过科学、探险和叙事的力量,其致力于发掘并保护世间的奇迹,不断拓展着人类认知的边界。在全球,国家地理已资助14,000名国家地理探险家,激发着每个人心中的探险之梦。并通过卓越的媒体组合,在全球传播优质的科普内容,致力于向世界讲述和还原最真实的故事。</p> 爱 <p class="ql-block">按照国家地理揭秘神秘话题的方式,我们2006年2月刊的封面故事解析了浪漫爱情背后的科学原理。它涉及伴侣选择和进化、激情在大脑扫描中的呈现,以及人们陷入苦恋时血液的化学变化。</p><p class="ql-block">这个展区的照片揭示了各种类型的爱:家庭的、浪漫的、无私的……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亲缘关系和国籍。</p> <p class="ql-block">阿拉斯加的冰上婚礼</p> <p class="ql-block">作者:梅丽莎·法洛,2017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阿拉斯加朱诺</p><p class="ql-block">阿拉斯加,这个脱离美国本土、近三分之一领土都位于北极圈内的州,包揽了世界上大多数活动冰川。这不仅吸引了各地游客,也引得许多新人前来这里举办婚礼。这张照片拍摄的门登霍尔冰川是举世闻名的后退冰川,从18世纪起,它每年都在后退8到10米。正如照片背景中所显示的那样,许多山体已经从冰川中露出,有些原本被冰雪覆盖的大地正在恢复生机。站在这里,你会感觉十分奇妙:脚下的冰川冰封着一片早已死去的森林,而不远处,则是冰川后退后长出来的郁郁葱葱。这对已经不年轻的新婚夫妇正穿着冰鞋在冰川上起舞,或许,他们是希望这后退冰川带来的生机可以见证自己晚年的爱情。</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大象保护区的女饲养员</p> <p class="ql-block">作者:阿米·维塔菜,2016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肯尼亚雷泰蒂大象保护区</p><p class="ql-block">欢迎来到肯尼亚雷泰蒂大象保护区,玛丽·兰吉斯是这里的第一批女性大象饲养员之一,她正在抚摸着保护区的第一位住户:小象苏彦。雷泰蒂是整个非洲第一所本土所有、并由本地人运营的大象保护区,它成立的目的是救助失去父母的或被遗弃的小象,并逐步训练它们重回自然。这个保护区不仅改变了当地象群的命运也将肯尼亚女性的社会形象从传统角色中向外拓展了一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摄影是一种强大的媒介。它超越了语言,创造了跨文化的理解,并能让我们在这个共享的世界中理解我们的共同点。在报道了近十年的冲突之后,我意识到我可以将这种敏感性带入我的照片中——无论是关于人、文化、野生动物还是自然。即使专注于安全和人类问题,一切都依赖于自然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阿米·维塔菜</p> <p class="ql-block">一对美丽的克里印第安表姐妹</p> <p class="ql-block">作者:玛吉·斯蒂伯,1997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加拿大魁北克</p><p class="ql-block">一对美丽的克里印第安表姐妹,正在加拿大魁北克的奥佩米斯卡湖里浸泡避暑。在她们纯真的表情里,已经完全看不到克里部落在之前两百多年间所遭受的战争和天花遗留的影响。此刻的她们,和传统的克里人一样,与周围的森林和湖泊有着深深的联结,跟随着自然和季节的律动,过着平静而智慧的生活。她们是如此完美无缺地镶嵌在这个湖泊和这个宇宙伟大的生命周期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笔者注:印第安克里部落是加拿大的原住民,由于被占领者打败和被迫进行的强制迁移,以及传染病流行,造成了人口锐减,系统性文化灭绝。印第安克里部落,现在只是在博物馆里“象征性存在”。</p><p class="ql-block"> ——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拉美人的“坐月子”</p> <p class="ql-block">卡拉·加歇,2017</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洛杉矶</p><p class="ql-block">这位拉美裔的新手妈妈正和孩子一起惬意地接受一个草药浴仪式。在拉丁美洲,妇女生产后会在亲人的照顾下休养40天。这个类似“坐月子”的习俗叫做“隔离期”,它不仅可以保护脆弱的产妇和新生儿,也为母亲和孩子创造了一个私密而神圣的空间来建立彼此的联结。在“隔离期”内,会有家中或社区里的其他女性前来为新手妈妈提供帮助,而虚弱的母亲只需要专注于休息和哺乳。这充分反映了拉丁美洲文化中对于母亲和生产这件事的关心和重视,画面中呈现的不仅仅是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亲情,更体现了整个社区中女性互相帮助的友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整个拉丁美洲,女性“生产”及后来的“隔离期”,即母亲在分娩后由亲属照顾40天。我妈妈和奶奶在我和姐姐生了孩子后来照顾我们,但我不知道这也是其他社区的传统。在这张照片中,Laura Sermeno 和她的宝宝正在进行草药浴和按摩,这是封闭仪式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一张母亲抱着婴儿的照片;它还是关于女性互相拥抱并创造神圣的空间,让她们感到安全和治愈。它展示了女性作为养育者和生命给予者的角色。我觉得,如果女性治愈并被治愈,整个社区就会保持健康。</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感觉有点自传性质——我拍摄时刚生下我的第二个宝宝。我记得带着相机和吸奶器去拍摄。我觉得自己完全明白这位女性对躺在她身上的小身体的感受。我非常感激能被允许进入这样一个亲密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卡拉·加歇</p> <p class="ql-block">珍·古道尔博士</p> <p class="ql-block">作者:雨果·范·劳维克,1965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坦桑尼亚汞贝溪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如今已家喻户晓的动物行为学家和环保主义者珍·古道尔博士,为黑猩猩的研究和保护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自1960年起,她就与坦桑尼亚贡贝溪国家公园和居住在这里的黑猩猩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在这里的研究不仅让黑猩猩获得了世人的瞩目,也重新定义了什么是人类。她创立的“珍·古道尔研究所”和公益机构“根与芽”,一直都在呼吁和支持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积极参与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这张摄于1965年的照片,记录了珍·古道尔博士在贡贝溪国家公园研究五年后,和黑猩猩们结成的信任和友谊。而这或许正是这个时代,人类急需和自然达成的友善关系。</p> <p class="ql-block">海地母亲焦急地等待医生</p> <p class="ql-block">作者:詹姆斯·P·布莱尔,1987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海地德沙佩勒</p><p class="ql-block">1987年,海地的一个乡村诊所中,凯特莉·里吉斯抱着她生病的孩子,望向镜头的眼神里充满了忧虑,深色肌肤也无法遮挡住她因失眠而留下的黑眼圈。她旁边斑驳的墙壁上,贴着母婴健康的宣传资料。受政局动荡、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海地属于拉美最不发达的国家,也是全球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这个“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的1200万人口中,95%都是黑人,将近一半的儿童深受暴力、营养不良和霍乱等疾病影响而难以存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面对生病的孩子,再深的母爱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p> <p class="ql-block">“死亡沙漠”的母女</p> <p class="ql-block">作者:托马斯·J·阿伯克龙比,1968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阿富汗死亡沙漠附近</p><p class="ql-block">在阿富汗的“死亡沙漠”中,一位库奇妇女正微笑着抱起一个为了防风防沙而裹得严严实实的婴孩。库奇是阿富汗传统的游牧部落,也是阿富汗最贫穷和最边缘化的群体之一。几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在阿富汗各地过着迁徙的生活。但近数十年的干旱和冲突迫使越来越多的库奇人不得不放弃传统的生活方式,改为定居或半定居生活。阿富汗的女性地位本就堪忧,而库奇女性的生存状况更是恶劣。她们被视为男性的附庸,未经男性许可不能离开家里,更别提获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许多库奇女孩在十岁以前就被许配给了年长三四十岁的男人:大多数时候是为了换取钱财、水资源,甚至被当作缓解冲突的“礼品”。或许正因如此,这位库奇女性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爱与温暖,才更加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通往爱情的列车</p> <p class="ql-block">作者:格尔德·路德维希,1993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俄罗斯莫斯科</p><p class="ql-block">1993年,一列前往莫斯科的火车正要缓缓驶出站台,一对年轻情侣还依偎在车门口舍不得分离。女孩儿满是柔情地注视着爱人的眼睛,而爱人的手也紧紧与她十指相扣。在他们隔壁的车厢,一位目光坚定的青年正注视着即将出发的前方。这张空气中似乎流动着氤氲(yinyun)情绪的照片出自德国著名摄影师格尔德·路德维希,他曾多次前往俄罗斯、乌克兰和德国等国家进行拍摄,擅长以镜头展现人类生活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九十年代初期,他受国家地理委托,在德国和东欧拍摄环境与社会变革议题,并最终集结为《破碎的帝国:苏联倒塌之后》这本记录了时代剧变的作品,给世界展示了宏大概念,解体后的一块又一块情绪拼图。</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下的淡淡一吻</p> <p class="ql-block">作者:托马斯·内比亚,1960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法国巴黎凯旋门</p><p class="ql-block">一对年轻的恋人在巴黎的凯旋门旁拥抱,蓝色天幕下,暖黄色的灯光勾勒出一幕浪漫而时光流转的画面。这张照片的摄影师正是以捕捉光线和色彩变化而闻名的托马斯·内比亚。</p> <p class="ql-block">年轻情侣沙滩上的热吻</p> <p class="ql-block">作者:科里·理查兹,2015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安哥拉</p><p class="ql-block">海边沙滩上,一对情侣在旁若无人地拥吻。他们背后,是一群在嬉戏的青年男女。对于位于非洲西南的安哥拉共和国而言,这样和平美好的场景来之不易。被葡萄牙殖民多年,1975年才独立的安哥拉随即又陷入了内战,直到2002年达成和平协定,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开始了漫长的重建工作。受连年战乱影响,安哥拉的经济发展较差,长期接受国际援助。这张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在饱经蹂躏的大地上,爱与和平是多么的美好。</p> 智慧 <p class="ql-block">在许多时代和文化中,最有智慧、最博学、最聪明的人,通常被认为一定是男性。玛戈特·李·谢特利所著的《隐藏人物》中就有一个典型例子:在20世纪中叶,美国太空计划中那些自大的男性科学家基本上对女性数学家不屑一顾,直到凯瑟琳·约翰逊在1962年为宇航员约翰·格伦的历史性任务计算出了轨道。</p><p class="ql-block">如果对女性智慧的力量还有任何怀疑,这个展区的图片应该有助于打消这种怀疑。在这里,活跃着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女性,她们引领、学习、教授、想象,在保护古老真理的同时,也发现新的真理。</p><p class="ql-block">作为建议、告诫和鼓励,这些智慧从一个女人到另一个女人薪火相传。有时,它简洁有力,正如律师格洛莉亚·澳瑞德所建议的“抵抗、主张和坚持”,有时,它是发自内心的人生经验,比如慈善家梅林达·盖茨所言:“过分追求与集体融合的作用可能是被高估的,去寻找那些能让你做自己的人和环境吧。”</p> <p class="ql-block">深海女王</p> <p class="ql-block">作者:大卫·杜比莱特,2009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博尔内岛(荷兰)</p><p class="ql-block">被誉为“深海女王”的国家地理探险家、世界知名海洋生物学家西尔维亚·厄尔博士正在博尔内岛研究一个高耸的管状海绵。她用毕生心血增进了人类对海洋的了解和保护,也鼓舞了许多女性突破限制去追寻自己的理想。</p> <p class="ql-block">青春期女孩的性教育</p> <p class="ql-block">作者:基特拉·卡哈纳,2016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肯塔基州(美国)</p><p class="ql-block">在一个探究性别议题的项目中,摄影师卡哈那在肯塔基州的一个农场上,和一群母女共处了一整天。她们在房间里针对月经、青春期等议题做了开放而真诚的探讨。在休息间隙,女孩们跑到外面的草垛上欢跳玩耍。摄影师抓住了这珍贵的一瞬间:画面中间的女孩刚刚和母亲及其他女性毫无顾忌地了解了自己正在经历和未来即将经历的身心变化,此刻的她们放松而快乐。这个社会依旧缺乏性别和身体意识的教育,大部分家庭依旧耻于谈性。但如果我们帮助年轻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和尊重自己的身体,并在支持和关爱的氛围中形成积极的性别认知,这将造福她们的整个人生。</p> <p class="ql-block">加纳产科诊所的开业典礼</p> <p class="ql-block">作者:兰迪·奥尔森,2007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加纳</p><p class="ql-block">这群女学生们正兴高采烈地顶着椅子前往玛拉拿撒产科诊所,以帮助筹备这家诊所的开业典礼。加纳这个西非小国,虽然已经被归类为中等收入国家,但是这里的医疗观念和资源依旧十分落后。许多产妇在家中分娩,不仅缺乏产前检查和产后护理,生产过程也十分凶险:每十万名婴儿出生,就有319位母亲在分娩时死亡。玛拉拿撒产科诊所的建立将极大地帮助附近村庄的产妇们顺利生产,也将帮助许多女孩走上产科的职业道路。</p> <p class="ql-block">女导演在彩排《魔法师篇》</p> <p class="ql-block">作者:约翰·斯坦迈尔,2011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巴西里约热内卢</p><p class="ql-block">女导演阿莫拉·莫特纳正在执导新电视剧《魔法诗篇》的彩排,这部讲述巴西东北部传奇故事的电视剧后来以制作精良斩获诸多奖项。阿莫拉·莫特纳是一位以激烈、完美主义、夸张而闻名的导演,这张照片通过三面镜子呈现了她在剧组中的工作场景,展示了她对电视剧制作的指导和领导能力,以及女性在工作环境中的专注与魅力。值得一提的是,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大名鼎鼎的约翰·斯坦梅耶,在本职工作之外,他还创立了非营利机构“涟漪效应”,以支持妇女和儿童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帕特农神庙特殊的女性参观者</p> <p class="ql-block">作者:奥蒂斯·因博登,1962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希腊</p><p class="ql-block">1962年,作为希腊的标志之一,雅典卫城上的帕特农神庙 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女性参观者,她们是即将远离故土奔赴澳大利亚的希腊移民。自二战结束后,大量希腊人移居澳大利亚建立新的家园和社区。这些希腊移民通常来自贫困地区,可能仅仅接受过小学教育,就仓促地进入了一片语言文化和故乡截然不同的领土。在照片所展示的这场告别之旅中,这或许是她们第一次也将是最后一次来到这里。她们在这里谈论的关于故土的内容,未来还将传给她们在异乡长大的后代,而她们也将成为希腊和澳大利亚之间的文化使者。</p> <p class="ql-block">科里亚克人欢迎和送别动物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作者:莎拉·林,1994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俄罗斯堪察加半岛</p><p class="ql-block">堪察加半岛北部的一名科里亚克妇女在驯鹿被部落猎杀后,将水浇在它的尸体上。给死鹿浇水被认为是对动物牺牲的最大尊重。</p> <p class="ql-block">汤加妇女的传统技艺</p> <p class="ql-block">作者:艾米·滕辛,2007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哈派群岛(汤加)</p><p class="ql-block">这位汤加妇女正在取回被海水浸泡后的露兜树叶。对于汤加人而言,露兜树“的叶子非常重要,在经过浸泡、晒干等工序处理后,可用于编织垫子、服饰和包袋等在汤加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物品。尤其是垫子,它不仅可以作为床上用品和地毯,也会用于出生、死亡和婚礼等特殊场合。它们曾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有的垫子甚至可以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如今,汤加垫子也被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汤加妇女以自己灵巧的双手,编织出一个家庭的生活,也串联起汤加的历史与未来。</p> <p class="ql-block">84岁的“告密者”安娜正在为一位病人举行疗愈仪式</p> <p class="ql-block">作者:戴安娜·马科西安,2014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波兰</p><p class="ql-block">作为耶稣的母亲,圣母玛丽亚虽然在新约中几乎不说话,却在基督徒心中享有崇高而圣洁的地位。在世界各地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圣母玛利亚的神迹,其中尤以治愈他人为主。在为国家地理执行一个“寻找圣母玛利亚”的项目时,摄影师来到了波兰一个叫鲁特卡的小村庄,这里的人被称为“告密者”,据传她们与圣母玛利亚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结,她们可以借此治愈疾病和减轻身体疼痛。在这张照片中,作为告密者之一,84岁的安娜正在为一位病人举行疗愈仪式。</p> <p class="ql-block">萨满教的女巫师</p> <p class="ql-block">作者:卡罗琳·德雷克,2011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俄罗斯伊尔库茨克</p><p class="ql-block">在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女萨满柳波芙正在她的工作室里转动萨满鼓以祛除恶灵。萨满教是分布于北亚的一种基于万物有灵的民间信仰,而萨满被认为有控制天气、预言、解梦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地狱的能力。在通古斯语中,“萨满”意为“知者”,所以有学者认为,萨满教不是关乎信仰,而是关乎经验和智慧,虽然大多数萨满是男性,但在某些社会中,女性也会成为萨满,成为萨满使她们获得了独特的机会,可以在当地社会中执掌公共权力和发挥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祷告祈福的女酋长</p> <p class="ql-block">作者:林恩·约翰逊,2012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p><p class="ql-block">在美国加州的沙斯塔山旁,女酋长卡琳·西斯克正以烟为媒,向大山送去自己的祷告。卡琳酋长是温尼梅姆·温图部落的精神领袖,也是最后一位懂得这个部落语言的人。从2000年起,她就一直致力于维护部落的文化和宗教传统,并领导了部落战舞和成年礼的复兴。她也是一位积极的活动家和演说家,多年来为传统部落、生态环境等议题所付出的努力为她赢得了许多国际荣誉。她十分骄傲于自己的部落从未丢失掉与自然万物之间的联系,而那正是现代工业文明所缺失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在土耳其支教的志愿者老师</p> <p class="ql-block">作者:詹姆斯·P·布莱尔,1964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土耳其安塔拉</p><p class="ql-block">在这张1964年9月刊登的志愿者故事照片中,一位名叫南·波顿的美国志愿者在土耳其安塔基亚教授英语。几十年后,这位女志愿者将成为美国国际发展署的美国外国灾害援助办公室主任,而志愿者的经历正是她人生道路上重要的转折点。在志愿者生涯刚刚开始的早期,南·波顿就有踏上前往异国他乡服务的机会和勇气,让我们对那个年代女性参与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状况略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阿富汗的全女孩课堂</p> <p class="ql-block">林西·阿达里奥,2010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阿富汗喀布尔</p><p class="ql-block">玛利法特学校是一所传奇的私立社区学校。它由阿富汗人阿齐兹·罗耶什创立于喀布尔。在1994年塔利班上台后,罗耶什不得不离开阿富汗,并在巴基斯坦为阿富汗难民创立了一所同样的玛利法特学校。塔利班垮台后,他又将学校搬回了喀布尔。为了对抗教育部陈旧的、基于宗教的政府课程,学校编写了基于人文主义、民主、人权和伦理原则的教科书。这里原本是男女合校,迫于政府压力改为按性别分班。但校长仍旧在学生活动中尽量安排男女接触的机会,因为他认为男孩和女孩之间的交流对他们长大后的和谐共处很重要。这所完全由社区支持和运营的学校十分成功,它在收费远低于当地其他私立学校的同时,又能给自己的教师支付当地水平最高的工资,并且还时常为社区中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女性开展扫盲计划。在这张照片中,女孩们的活泼和好学跃然纸上,成为了阿富汗压抑的性别环境中的一座灯塔。</p> <p class="ql-block">桑布鲁妇女身着传统服装学习智能手机</p> <p class="ql-block">作者:西里尔·贾兹贝壳,2017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肯尼亚内罗毕</p><p class="ql-block">一群肯尼亚北部的桑布鲁妇女身着传统服装,正在教堂里学习如何使用平板电脑。她们做这件事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