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故里·山水济源之八——阳台宫

信天翁

<p class="ql-block">唐朝是我国道教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的统治者对其极为推崇,由上至下推行宣传,各地建造了许多道教建筑,被称为“天下第一洞天”的王屋山上,更是三里一宫、五里一殿。岁月流逝,曾经的道院大多损毁无踪,阳台宫是难得遗存下的“幸运儿”。走进阳台宫,仿佛瞬间穿越回了古代。这里是唐玄宗敕命道教宗师司马承祯创建的,历经多次修葺,现存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进入阳台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有着1300年树龄的七叶菩提树,相传是司马承祯与玉真公主所植。它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顽强与历史的悠久。沿着中轴线前行,便来到了大罗三境殿,这座恢宏的大殿堪称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令人震撼。殿内纵横18根方形石柱和殿外12根露明石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道教神话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动物活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穿过大罗三境殿,后面便是玉皇阁,它是清代重修的明代歇山式三重檐三层阁楼建筑,也是河南省最高大的古建楼阁。四周回廊的20根八角形石柱上,高浮雕着盘龙丹凤、花鸟禽兽以及各种民间故事。当年李白在阳台宫看到司马承祯的壁画,挥毫写下了《上阳台帖》,全文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上阳台帖》也是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阳台宫可以自由拍照,道观里的道长们也都十分友好,在阳台宫内能看到元、明、清时期的碑碣十余通,这些碑刻记载着道教史料和宫之兴衰,为研究阳台宫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玉皇阁虽然在清代经历过大修,但主体构件依旧保持着明中期的风格。部分外廊斗拱以及屋架在清代被更换,不过它依然可以被看作是一座保留了大量明代构件的明清楼阁,登上玉皇阁,能感受它的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在阳台宫,你可以找到许多适合拍照的地点,无论是大罗三清殿的宏伟,还是玉皇阁的壮观,都能成为你相机中的珍贵记忆。阳台宫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艺术的殿堂,更是自然美景的所在。无论你是历史爱好者,还是摄影迷,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阳台宫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岁月的变迁,却依然坚守在王屋山脚下。对于古建筑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来说,阳台宫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宝藏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