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趣味·创意问答】君在故乡居,应知故乡事|天津人为何不分东南西北

冰是睡着的水(拒私聊)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来天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了。</p><p class="ql-block"> 不只有南腔北调的各地朋友,还经常看到挂着单反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界专业人士,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p><p class="ql-block"> 都是初来乍到的,不认识的地方多了去了,问个道在所难免。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大哥,请问劝业场怎么走?”</p><p class="ql-block"> “看见这条路了吗,简直走,第二个路口有个商场,右拐,在一直走,看见个大铜马就到了。”</p><p class="ql-block"> 上面这段话,是不是听着挺耳熟?</p><p class="ql-block"> 没错,在天津问路,天津人都是特热情的,但你要听多了解就会发现,天津人指路时的用词,基本上就三种:简直、左拐、右拐……</p> <p class="ql-block">  因为,在天津,“路”不分南北,“道”不清东西。</p><p class="ql-block"> 天津的路几乎都不是正南正北指向的,加之路网错综复杂,地块奇形怪状,很难像许多四四方方的城市一样,严格地用东南西北来表明方位,反而是前后左右这样的表述更具指导性。</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地形条件下,不光是指路难,走路不犯迷糊都不科学。</p><p class="ql-block"> 天津为何会形成这样的路网?是因为天津的道路依河而建。天津因河而立,因水而兴,六百多年前,就是依靠着运河,天津开始设卫筑城。</p> <p class="ql-block">  总听一句话叫:“先有三岔口,后有天津卫”。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三河交汇处(天津之眼所在地),便是天津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  河运海运的发展,使这里变成早期的商品集散地,百姓逐水而居,靠水吃饭,自然城市规划,也得沿着河流来。</p> <p class="ql-block">  所以,这路的修建,不是与海河平行,就是与海河垂直交汇。大抵的规律是,和海河同走向的,称为“路”,和海河垂直交汇的,称为“道”。</p><p class="ql-block"> 天津开辟通商口岸后,九国租界陆续在天津抢占土地,建设“城中国”,天津也成为了近代开设租界最多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各国设立租界时间不同,各自为政,扩张发展时并无统一协调。</p> <p class="ql-block">  大家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按嗜好规划道路、设计路名,当租界和租界的路撞上了,就衍生出了今天这些岔路口。</p> <p class="ql-block">  仅英国殖民地,三次扩张租界时,都有不同的规划和考量。</p><p class="ql-block"> 1861年,英国皇家工兵上尉戈登规划租界时,遵循英国在印度、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地的殖民地规划经验,沿海河将地块划分为规则的网格。</p> <p class="ql-block">  1890年,代英国工部局的工程师柏龄庚在规划时,则将路网的朝向偏移,更倾向于正南正北。</p> <p class="ql-block">  1918年,英国工程师安德森的规划,将田园城市、现代道路设计、分区规划、建筑控制等思想融入,形成了鲜明的功能分区,沿海河的部分以金融、商业为主,而墙子河以南的部分,则设计了高级住宅区,以居住功能为主,是当时欧美郊区花园式住宅在天津的翻版。</p> <p class="ql-block">  英租界以西的法租界,则选择了不同路网规划,不仅与英租界路网的角度不同,甚至主要干道都没有贯通,直到今天还有着一定的错位,地铁营口道站是一个观察租界规划的绝佳位置。</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营口道站位于南京路、营口道、赤峰道交叉而成的复杂五岔口,营口道是当时英、法租界的分界线,而赤峰道就是两国租界不同路网所形成的夹角。</p> <p class="ql-block">  日租界的路网基本与法租界的方向一致,但由于其整体与海河平行布局,有些地点依然会让人在初到之时感到些许不对劲。</p><p class="ql-block"> 例如,日租界唯一保留下来的日本风格的建筑武德殿,与前方的南京路之间有着奇特的三角形空地。</p> <p class="ql-block">  在租界区以外,还有一块“河北新区”,与租界相互遥望。</p><p class="ql-block"> 1901年,袁世凯接替李鸿章担任直隶总额,由于此时沿海河较好的地块,都已经被各国租界占据,因此决定,在海河以北进行新区规划。</p><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人自主进行的城市新区规划,目的便是与租界相抗衡。</p><p class="ql-block"> 新区路网呈人字形,以大经路(中山路)为轴线,与其平行的为“经路”,以一、二、三编号,即一经路、二经路、三经路等;与其垂直的为“纬路”,以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编号,即“天纬路”、“地纬路”等。</p> <p class="ql-block">  那么,在天津就找不到一条正道吗?也不是,一条正道都找不到,天津人说的“老城里”,现如今鼓楼商业街一带,是最初天津的城市范围。</p> <p class="ql-block">  曾经有四面高高的城墙防卫,后来被八国联军暴力强拆了,就在拆毁的四面城墙的城基上,修建了4条新马路:东马路、西马路、南马路、北马路。</p> <p class="ql-block">  于是,给天津城区留下仅剩的一片,可以用“东南西北”来形容的地界儿。</p><p class="ql-block"> 悠悠的海河水,虽将“东南西北”打破,却浓缩了岁月的风光,收藏着历史的积淀,更满载着无数天津人的生活与希望。</p><p class="ql-block"> 作为天津人,我们太懂得“因地制宜”的道理,至于认不认路,那就得看本事喽~</p> <p class="ql-block">  君在故乡居,应知故乡事。美友们,您知道还有哪些描写天津这座城的文章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