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098、大同云冈石窟 </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2号,是我第五次游大同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1991年2月和锦涛游大同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2000年正月和锦平游大同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是2003年冬和老婆游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是2015年 7月18号上午我和锦平、江江游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 前四次游都有妹夫五海,妹妹秀英,外娚芳芳分别陪同,今天是我一个人去的。</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去游时在石窟前不足50米远有一堵墙,墙中有个小门,我们就是从小门进去。在墙外是民房,这里是个村庄。游的人很少,可以走近佛像,特别是第20窟的佛像,在佛像前留影。</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和第三次去游云冈时变了样,墙没有了,民房没有了,是一片树林,但不远处是一条公路,拉煤的汽车很多,在佛像身上有煤尘。</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去不一样了,是在耿彦波当大同市长时,对云冈石窟整治之后去的,我第五次去和第四次差不多。</p><p class="ql-block"> 我21号中午到大同,见到五海、芳芳、陆佳很高兴,他们热情款待我。我22号6点出了门,到儿童公园西门对面巷子里吃了稠粥,这里稠粥特别好吃,30多年来,我每年来大同,早餐都是在这里吃稠粥。早餐后走进公园,又到儿童公园东门魏都大道上坐28路公交到公交四公司,改乘公交3路到云岗。</p><p class="ql-block"> 我8点30分进云冈景区大门,大门内有一雕像是高僧曇曜,早在1600年前,在首都是大同的北魏时期,是曇曜开发、管理云冈石窟,为了纪念他,树了他的雕塑像。我过去没注意,不知是什么时间树的雕像。过了雕像是一段人行道,两边有几十个石柱,石柱有10米高,有各种雕刻画,石柱底座是半米高的大象。在佛教界大象地位很高,到处能看到。再往前走是个湖,湖里有个桥,过了桥是灵严寺,灵严寺大殿后是千佛殿。我数了一下,在大佛左面墙上一层是50个佛,每佛6寸高,加边有1尺多高,共八层,是400个佛,加上右边墙上的是800个佛,再加上大佛称千佛殿也不过分。在千佛殿后面是大雄宝殿,后边还有一座桥。实际灵严寺在湖中,前后有两个桥与陆地相接。湖里有船,供游客游玩。</p><p class="ql-block"> 过了桥不远就进入石窟区。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始凿于公元五世纪,是佛教艺术的宝库,现存石窟53个,其中2窟在修复中,不能对外开放。雕塑瑰丽壮观,壁画生动逼真,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p><p class="ql-block"> 在周总理1973年来此视察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从抢救保护阶段进入预防保护阶段,我每次来游都震撼,除甘肃莫高窟和它齐美外,没一个敢和它媲美。</p><p class="ql-block"> 我走进第三窟,造型独特,洞前厅有7米宽,第二厅有5米宽,才开始有佛像,佛像身后也是空的,总算起来洞的前后有近20米深,凿洞多么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今天游客多,进第五窟要排队,佛高17.4米,是最高的佛,窟周围有壁画,很漂亮。</p><p class="ql-block"> 从第五窟到第十三窟,外面都盖起高房,对石窟进行保护。</p><p class="ql-block"> 石窟是以两窟、或三窟为一组,第十一、十二、十三为一组,十四、十五为一组,十六、十七为一组,十八、十九、二十为一组,为什么为一组呢?可能是同一时代开凿吧。</p><p class="ql-block"> 从16至20这5个窟是曇曜主持凿的,故称为《曇曜石窟》,据说这5个窟的佛像是按指北魏的5个皇帝,第19窟中佛像高16.8米,是属于第二高。</p><p class="ql-block"> 第18、19、20三个窟是半洞形,我最喜欢第20窟佛像,感到造形好看,和蔼可亲,高13.7米。</p><p class="ql-block"> 窟洞与上面复盖层共约50米厚,要加固保护好。</p><p class="ql-block"> 工作人员告我说:石窟长500米,离大门远1000米,有景区交通车,一人10元。 我经过商业街走出来,11点出了云冈景区,坐3路公交到公交四公司下了车,找七中饭店吃了8元一小碗的猪肉刀削面,然后坐27路公交回到家。</p><p class="ql-block"> 今天很高兴又游了一次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2日于大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代王府的照壁一一九龙壁</span></p> <p class="ql-block"> 099、大同代王府 </p><p class="ql-block"> 我2024年7月23号上午游了大同代王府了,是几年以来一直想游的地方,今天终于实现了。</p><p class="ql-block"> 我每次来大同,都要到代王府景区,看修好了没有,知去年完工了,感到有希望了。今年6月22号上午10点,我和春生、啟新、燕生来了,被告知下午2点才开门,买下观看演出票才能进去,我们没时间等,又失望了。</p><p class="ql-block"> 一个多月后我又来到大同,妹夫告我说,政府把代王府包给个人了,不会给老人免费了。我心中想就是花钱也要进去,今天8点30分又来到代王府景区,看到售票处有价格表,说70岁老人免费,一个月只能一次,要拿身份证在售票处备案。我看见门开的,就进去问,一个女工作人员说,9点30分才开门,我见还有一小时,就跑到对面观看九龙壁,9点20分我才过来,拿身份证在售票处备了案,进了代王府。</p><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一批游客,一个女讲解员说,愿意的跟我走的,先上城墙。讲解员说,原来是下午2点开门,买下演出票才能进来,昨天才定了售票,你们是我带着第一批游客。我知道了今天是第一天开放,我是第一批游客,不但免费,还免费姑娘讲解,我想不到这好运能降到我头上,好人有好报,上帝会照顾。</p><p class="ql-block"> 在城墙上讲解员说,代王府有城墙,两边阁楼住的士兵,需要时上城墙保护王府。这两个地方应修钟楼、鼓楼,怎么成了士兵住的阁楼。还说城墙外的牌楼上的三个字是《棂星门》,和文庙的牌楼一样,原来这里是文庙地址,代王看上这个地皮,让文庙搬走,又表示对孔子的尊重,让留下了文庙的大门牌楼。我原来不解,这才知道了原因。</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说:代王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邦共有24个儿子,封了22个儿子,有2个儿子没有封,因为早死了。我想这不对吧,代王是明朝年代,是朱元璋的儿子,怎么说到汉代的刘邦呢?</p><p class="ql-block">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代王朱桂是他的第13个儿子,朱桂以其凶狠和残暴的性格著称。</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是个小姑娘,这个错应该不是她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代王选好地址后,建成了规模较大的府邸,代王府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19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二十多座,房屋八百余间。</p><p class="ql-block"> 代王府1392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在辽、金西京国子监的基础上兴建王府,1396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690m,东西宽260m,四面围有数米高的城墙。代王府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承运殿、圜殿、存心殿,是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长春宫、交泰殿、坤宁宫,是代王和代王妃居住的正宫。代王府经历了明王朝由建国而至失国的历史过程,先后有11位代王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清兵入关后灭了明朝,清兵在代王府做饭引起大火,于1644年3月,把代王府毁于一旦,仅存代王府的照壁,就是现存的九龙壁。</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领我们到承运殿前,有个代王宝座,是演出时用的,你们可以坐上留影。还说这个殿最大,9开间,5开间深,有29米高,殿中有12根粗柱,直径1米多。只比北京的金銮殿小点。</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领上我们到了最后一个殿时说:代王就在这里办公,它的使用率最高。还说后面是代王的生活区,没有修复。又说代王府从2011年3月份决定修复,花费6个亿,2023年7月31日,恢复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我们共进了六个院,每个院都有主殿和厢殿、傍殿。第四个院最大,长有近60米,就是有29米高主殿的那个院,其它院只有30多米。</p><p class="ql-block"> 修复工作的任务还艰巨,除需修复代王的生活区外,还应修复代王府的花园。</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2023年7月31号只是部分恢复对外开放,今天2024年7月23号算恢复全面开放。</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3日于大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代王府</span></p> <p class="ql-block"> 100、大同华严寺 </p><p class="ql-block"> 我游过大同华严寺最少5次,2024年6月22号上午,又和春生、啟新、燕生来游华严寺,把车停在地下停车场,直接进到华严寺。</p><p class="ql-block"> 大同华严寺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 华严寺建筑依东西轴线布局,总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整体分为上下两寺。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除两座主殿为辽金时期建筑外,其余皆为清朝时期重建。华严寺集中了辽金建筑、均居同类作品中的上乘,在中国建筑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1961年3月4日,被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进了上华严寺,上华严寺有两大建筑,第一个是普光明殿,殿中供奉的三圣,三圣中间大圣的名字我没听说过,左边大圣是文殊菩萨,右边大圣是普贤菩萨,敢在他俩中间的只有释迦牟尼大圣,因他俩个是他的有名弟子,不知为什么,而是毗卢遮那佛,是同一个人两个名字吗?</p><p class="ql-block"> 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五台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峨眉山,我去过这两个地方。</p><p class="ql-block"> 普光明殿的壁画很大,大人有5米高,儿童有2米高。这是老师传授儿童知识,或是儿童向老师求学的描绘。</p><p class="ql-block"> 在普光明殿后面是大雄宝殿,建在5米高的石台上,要爬20多个台阶。大雄宝殿很雄伟,宽九开间,入深五开间,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大雄宝殿,只有峨眉山市的大佛禅院中的大雄宝殿和它一样大。宝殿中供奉的五个大圣,周围壁画是一幅有故事的大画。听到有个导游讲壁画,说一个有名的画家画了30年才画成,是得到政府的资助,有点不可相信。</p><p class="ql-block"> 我围绕大雄宝殿转了一圈,没有出口,还是从台阶上下来,绕到大雄宝殿后面进入下华严寺。</p><p class="ql-block"> 下华严寺也有两大建筑,在前面的薄伽教藏殿和在后面的华严宝塔,我是从上华严寺后门进入下华严寺,先游了华严宝塔。</p><p class="ql-block"> 华严宝塔有地宫,要下20多个台阶。地宫中间有一个小宝塔,小宝塔中间有一个小平台,台上放着一个高僧的舍利,上面罩着玻璃罩。这次怎么看到舍利是高僧的,不是释迦牟尼的。</p><p class="ql-block"> 在地宫周围供奉着1000个铜小佛像,听说铸造这1000个铜小佛像,是一个高僧用了100吨铜。</p><p class="ql-block"> 游了地宫后又爬宝塔,宝塔是明三层暗五层建筑,近50米高,要爬100多个台阶。台阶陡坡大,宽七寸,高七寸,还是把上一层台阶的边延伸一寸,宽度只能容上下各一人,很难爬,年轻人很发愁,我还是爬上去了。每层有一个佛像,最上层还能看看外面。</p><p class="ql-block"> 从宝塔下来游了薄伽教藏殿,这个殿墙很厚,周围有近40个书柜,藏着宝书,现都转移到大同博物馆。这个殿的雕塑像很好,特别有一个面带微笑的佛像受到世人赞扬。</p><p class="ql-block"> 游过薄伽教藏殿之后从下华严寺大门出来。</p><p class="ql-block"> 华严寺和其它地方寺庙有两点不同点,一是为什么坐西朝东,大门是向东开?二是壁画是胖子,装饰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原来大同是少数民族首都,和我们认识不一样,大门向东开能早见太阳,是吉祥的意思。佛像胖,装饰不一样是加入了少数民族人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游罢华严寺能体会到中华民族大融合。</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23日于呼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华严寺中一尊带微笑的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101、大同寺庙</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4号,我在大同古城内游了6个寺庙,这是第二次游。</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游是2016年7月,我和哥游过这几个寺庙,那时还游过大同纯阳宫。</p><p class="ql-block"> 一、圆通寺</p><p class="ql-block"> 圆通寺始建于1573年的明朝万历年间,是当地著名的观音菩萨道场。寺外还保存有清代功德碑三个,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圆通寺在大同西城墙内,我早8点经过西城门到了圆通寺,圆通寺大门口台阶上下坐着12个人要钱的,其中有一半是残疾人,门口有人卖香,5元一把,一个男人对一个卖香的女人说,寺里不让烧粗香。</p><p class="ql-block"> 圆通寺是免费的,不算大,只有两个殿,殿也小,前面是观音殿,后面是大雄宝殿,还有厢殿,可人不少,足有200多人。寺内有几个点给人写祈福纸条;有几个点卖香;有几个点放着佛家衣服,供人使用。在大雄宝殿两侧整齐地站着十几个妇女,有几个男的象是第一次穿着佛衣,除给佛像跪拜外,还给穿佛衣的跪拜,手里还拿着红包,拜后给红包,没有一个人不接,这大概是徒弟拜师傅吧。具体指挥的是一个女的,光着头穿着佛衣,引着这些人在寺里找人,让他们去跪拜和给红包。</p><p class="ql-block"> 我想佛的宗旨是普渡众生,要是红包给了门口的残疾人,不是会更好些?</p><p class="ql-block"> 我从圆通寺出来,坐了三站公交,到了大同古城东门附近的法华寺。</p><p class="ql-block"> 二、法华寺</p><p class="ql-block"> 法华寺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佛教寺庙,始建于元末明初。法华寺的建筑布局分为四进院落,沿中轴线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常乐我净殿、大雄宝殿、法华塔和藏珍楼。</p><p class="ql-block">法华寺的特色之一法华塔,是大同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寺庙的另一个特色是其山门,是一座华丽的琉璃牌坊,色彩斑斓。</p><p class="ql-block"> 我进入法华寺,人不多,但在《常乐我净》殿前的平台上有卖香的,有让点灯的,站着20多个人,穿着蓝色的统一服装,再看看其它地方,穿这种服装的总数在50人之上。我在大雄宝殿问一个女的,她说他们是志愿者,为寺庙尽点心。我又问穿着普通衣服、在桌子旁坐着卖香的一个女的,香怎么卖?她说10元三支,可扫码。我问她:你是志愿者?她说她是物业工作人员,香是寺庙的。我说你们怎么分钱?她说不分钱,不挣寺庙的钱。</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见《常乐我净》殿,难道这是三士殿吗?门口摆着跪拜垫子,不让进去。</p><p class="ql-block"> 我出了法华寺问一个女的,到关帝庙怎么走,她说向西走到太平楼,再向南走。</p><p class="ql-block"> 三、关帝庙</p><p class="ql-block"> 关帝庙始建于元代,至今仍保留着元代的大殿,是大同古城内唯一一处元代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关帝庙中有《氣贯长虹》殿,殿内正中塑有关公骑马提刀铜像,高3.3米,重2吨;还有《春秋楼》《道贯古今》高层大殿,殿内塑有关公读书雕像。</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见殿内关公骑马提刀雕像。</p><p class="ql-block"> 在《氣贯长虹》殿门前柱子上有副对联,是傅山先生的书。</p><p class="ql-block"> 英雄几尺称夫子,</p><p class="ql-block"> 豪杰如斯乃聖人。</p><p class="ql-block"> 这算是对关公的总结评价。</p><p class="ql-block"> 从关帝庙出来向南走到了帝君庙。</p><p class="ql-block"> 四、帝君庙</p><p class="ql-block"> 帝君庙是一座明代建筑,始建于1583年明朝万历年,主要供奉文昌帝君,是功名利禄的主宰神,被尊奉到同孔子齐名的地位。庙曾进行过重修,至今仍保存了明代原构,非常珍贵。帝君庙分两进院落,有帝君殿、玉皇殿,占地共3000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帝君庙不仅是研究文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实体建筑,也是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庙里工作人员说,来朝拜的都是想考上大学,取得功名者。</p><p class="ql-block"> 庙里人不多,一个老者问工作人员,你们有多人?开支靠什么?工作人员说十几人,开支靠捐款。老者又问说够了吗?答够了。</p><p class="ql-block"> 出了帝君庙大门,能看到文庙藏经阁。</p><p class="ql-block"> 五、文庙</p><p class="ql-block"> 文庙最初建立于北魏时期,原在代王府地址上,明代时搬到此地,经过多个朝代的扩建和修缮,形成了现今的规模,是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文庙主要建筑包括棂星门、大成殿、尊径阁、碑亭、角楼等。</p><p class="ql-block"> 在大成殿的大门上写的不是《大成殿》三个字,是写的《斯文在兹》四个字,我问工作人员,答说大成殿三个字写在前门上,这四个字是殿前对联中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在藏经阁的一层是孔子和老子的塑像,好像是孔子向老子请教问题。在阁楼外的柱子上有副对联:</p><p class="ql-block"> 博学审问</p><p class="ql-block"> 古今学问在审问审问方成学问,</p><p class="ql-block"> 天下常道非可道可道师法常道。</p><p class="ql-block"> 要好好领会此对联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文庙很大,在庙内的西部分是研究院。大同文庙是继山东曲阜之后中国第一家“庙学合一”的文庙。北魏为中书学,辽为国子监,金为太学,明清为府学,现为文庙国学研究院。</p><p class="ql-block"> 最近我看到资料,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原来是分开的,后来也合并为一家了,可能大同的早,北京的迟。</p><p class="ql-block"> 文庙中有五龙壁,其它文庙没有。</p><p class="ql-block"> 六、善化寺 </p><p class="ql-block"> 善化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称开元寺,五代后晋更名大普恩寺,明代更名善化寺。 </p><p class="ql-block"> 善化寺主要建筑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后为大雄宝殿。除天王殿(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和普贤阁为辽金建筑外,其余两侧配殿和钟鼓楼为明清时期建筑。寺内存金代塑像34尊,清代壁画190平方米。明代塑像9尊,金碑2通,明清重修碑3通。 </p><p class="ql-block"> 看看大雄宝殿中34尊金代塑像,都是2米多高,从穿着衣服,戴着帽子,脸形上,是小数民族人的形象。 </p><p class="ql-block"> 三圣殿供奉的是中为毗卢遮那佛,右为普贤菩萨,左为文殊菩萨。 </p><p class="ql-block"> 以上这些建筑只占善化寺一半,都在寺内东部,而寺的西部是花园,有湖、有亭、有树。</p><p class="ql-block"> 在善化寺大门外广场有五龙壁。 </p><p class="ql-block"> 七、 纯阳宫</p><p class="ql-block"> 2016年6月14号哥从成都来太原,给我过了生日,还去了晋祠公园、迎泽公园、龙潭公园、万达广场、食品街、柳苍等地。6月22号哥去了大同妹妹家,我7月1号去了大同,我们给妹妹过了生日,哥7月11号从大同乘飞机回成都。我和哥在大同期间,除游了今天我游的6个寺庙外,还游了大同纯阳宫。</p><p class="ql-block"> 纯阳宫,又称吕祖观,位于大同市鼓楼西北隅,地处大同古城中心闹市区,是大同市现存的唯一一座道教全真教宫观,被称为山西三大纯阳宫的“北宫”,芮城永乐宫为“南宫”,太原纯阳宫为“中宫”,南北呼应,各有千秋。大同纯阳宫创建年代已无文字可考,据说为金末元初西京道宫长刘道宁创建。</p><p class="ql-block"> 今天游了6个寺庙,以前游了云岗石窟、华严寺和代王府,纯阳宫,有以下几点感想: </p><p class="ql-block"> 1、大同历史悠久,是少数民族古都。 </p><p class="ql-block"> 2、各民族文化在大同触合,体现了独特文化。 </p><p class="ql-block"> 3、在大同第一次游了帝君庙,其它地方没见过。 </p><p class="ql-block"> 4,文庙是庙院合一,其它地方少见。</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4日于大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庙</span></p> <p class="ql-block"> 102、大同城墙 </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5号,我游了大同古城的城墙。</p><p class="ql-block"> 今早8点我到了朝阳宫,就在西城门内的北面,坐西朝东,很小,我等了一会不开门,就去登上城墙。</p><p class="ql-block"> 从朝阳宫到西门登城墙处不足百米,我在身份证登记处问工作人员,城墙合拢处在哪?他说在西门向南100米。</p><p class="ql-block"> 我上城墙,朝西边看,城下是护城河,有约100多米宽的绿色公园,居民在公园里走步,公园外是魏都大道。要是从太原开车来大同,下了高速就是魏都大道,一直到大同火车站,有约30里长。</p><p class="ql-block"> 我向南走,没找到合拢处。记得修城墙时,我看见过这最后修的地方,还听说放了三块铜砖,那一定是我没认真察看。</p><p class="ql-block"> 我在往前走时看见一个牌子,写的城墙遗址陈列馆,有通道可下到下面。我今天的想法是沿城墙走到东门,坐公交回去。绕一圈城墙是7.2公里,我走半圈是7.2华里,没有下去看陈列馆。</p><p class="ql-block"> 我走到城墙的西南角,看见放着许多三轮脚踏车,供游客在城墙上使用。在向南城墙转弯时有一条绳子拦住了,立着一块纸牌,说前面要收费,这才明白脚踏车的作用了。</p><p class="ql-block"> 我又看了一下护城河,河里有几个台阶,水往下流,说明地形不是平的。我又用脚量了一下城墙宽度,有15米以上,走两辆汽车没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今天经过西瓮城时,看到有两个老年文艺活动队,我也去过南瓮城,比西瓮城大,有足球场大,能组织文艺演出。</p><p class="ql-block"> 不能向前走了,我从西南角下了城墙,沿城墙往西门走,走到中间又遇到城墙遗址陈列馆,这可不能错过了,看了身份证就进陈列馆,陈列馆设在城墙里。修城墙时我从南门的东面进去过,里面是空的,用水泥梁、水泥板架起来,周围用特制大砖裱起来。今天我在陈列馆知道了,城墙下面宽100尺,上面宽50尺,和我的猜想差不多。</p><p class="ql-block"> 进了第一道门,介绍大同城墙历史,北魏时在大同建都几百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大同北都被废,直到隋唐时又逐渐兴盛起来。在陈列馆的第一段写的《隋唐军镇》,隋在此设云县,唐复置云州,首次出现了《大同》的称呼,在北魏的旧城址上重修城墙。第二段是《辽金西京》,即称大同为西京,可见其历史地位。第三段是《明清重镇》,重修城墙,是军事重地。后边几段是《盛世重光》《典范之作》《千秋事业》《千古名城》,实际是指解放后,拆城墙修路,利用城墙砖土,到重修城墙的整个思想变化和实践过程。这次修复城墙从2009年5月动工到2015年9月竣工,历时9年,用资金近12亿,用青砖1508万块,3块铜砖,彰显了大同修复城墙是艰巨工程,千秋伟业。</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第一展室后向南走去,看到一段土城墙旧址,这段土城墙有3米多高,5米多宽,根据土质分析,是魏、辽金、明三个不同阶段修复城墙的实物,虽属一体,但能看出,左边是魏,中间是辽金,右边是明。</p><p class="ql-block"> 陈列馆还有一些图片,说修复城墙的艰辛。</p><p class="ql-block"> 走出陈列馆,看着雄大的城墙,感到修复真不容易。我向修复大同城墙的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致敬。</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6日于大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西门城洞</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门摄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护城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西城墙里的陈列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修城墙的艰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有的三个朝代土城墙</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东面北魏时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间辽金时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西面明朝时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悬空寺</span></p> <p class="ql-block"> 103、恒山悬空寺与应县木塔 </p><p class="ql-block"> 昨天我们游了朔州、杀虎口后来到大同,妹夫五海准备了丰盛的晚饭,妹夫和春生两人喝了一瓶30年的汾酒。第二天早晨到儿童公园西门外吃了稠粥,饭后先游恒山悬空寺,后游应县木塔。</p><p class="ql-block"> 我两次游恒山悬空寺与应县木塔,第一次是2000年正月,我和锦平、妹妹、妹夫、外甥女一共5人,在大同租了一辆面包车来的。第二次是2017年8月17日,我和春生,子文、啟新来的。</p><p class="ql-block"> 恒山是五岳中的北岳,是塞北第一山,相传4000年前舜帝出巡时,见其山势雄伟挺拔,因此封它为《北岳》。</p><p class="ql-block"> 恒山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北部交界处,从东北向西南绵延五百里,东部连接太行山,成为三晋大地天然的屏障。</p><p class="ql-block"> 恒山是因为山里建有一座悬空寺而名扬天下,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p><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建成于15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后来改名为“悬空寺”,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悬空寺脚下抬头望去,看到立的几根很细的木柱支撑着寺院建筑,真不可思议,那几根木柱怎么能支撑住?仔细一看,那几个立的木柱根本不承重,只是做做样子,而承重的是打入岩壁里的几根粗木柱,而整个建筑就建在这几根粗木柱上。</p><p class="ql-block"> 悬空寺离地面的高度约为50米。其建筑特色以“奇、悬、巧”著称,整个寺院紧依峭壁,下临深谷。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建造了40间殿阁,包括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建筑结构,没有使用一颗铁钉,依靠榫卯结构。在1500年前,50米高的峭壁上建此寺院是多么不容易,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寺中觉得和其他寺庙没什么区别,只是感觉小的。</p><p class="ql-block"> 从悬空寺下来要到东面的北岳庙,路上看到张果老倒坐毛驴雕像。张果老是八仙之一,山西运城人,其特点是倒坐毛驴走路。</p><p class="ql-block"> 北岳庙,建于明代,虽没有悬空寺有名,但在恒山中是最为宏伟的一座。它位于恒山主峰大峰岭南面的石壁之下,山门前有103级石阶、庙门有“贞元之殿”四个大字,门侧有长联,上联为:“恒岳万古障中原唯我圣朝归马牧羊教化己隆三百载”;下联是“文昌六星联北斗是真人才雕龙绣虎光芒雄射九重天”。北岳庙内有北岳大帝塑像,廊下有清代御祭恒山文碑20余通,这些碑文,作为历史佐证,是研究恒山的宝贵资料。</p><p class="ql-block"> 游客很多,中午到应县。</p><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也称释迦塔,全称是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p><p class="ql-block"> 我去过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砖结构,以倾斜幅度大而不倒闻名世界。我也去过巴黎埃菲尔铁塔,是铁梁结构,看见高大雄伟。而应县木塔采用的是榫卯结构。世界三座名塔用的材料不同,建筑结构不同,形状不同。</p><p class="ql-block">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古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没进景区,只看到木塔,高高地矗立云间。我两次来只看到景区外围有变化,木塔没变化。木塔不开放,没上过木塔。</p><p class="ql-block"> 游过木塔,顺路游了青龙镇,回到太原。</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13日于太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应县木塔</span></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9日于太原</p>